摘要:供應鏈融資產生于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背景,在新時代新的發展理念影響下,現代化企業要緊跟供應鏈的發展方向,樹立現代化的供應鏈管理理念,有效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在供應鏈上每一個公司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保障供應鏈融資穩定,并優化創新管理,是穩定供應鏈的基礎。所以說,在供應鏈管理中,應當解決好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以財政金融措施和有效的融資輔助手段,積極促進企業技術革新和發展,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供應鏈融資;服務模式;創新研究
DOI:10.12433/zgkjtz.20233231
供應鏈融資是建立在企業貿易往來的關鍵節點之上,將供應鏈中的企業看作是一個整體的融資模式。當下供應鏈融資管理方式正在迅速革新,根據供應鏈上的產品和原材料的相關運轉信息,金融機構可以采取綜合的融資管理模式,充分把握供應鏈融資創新大發展的機遇,優化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
一、供應鏈融資模式概述
(一)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融資是建立在核心企業的信用支持之上,優化上下游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通過供應鏈的全過程流轉,連接供應商、批發商、生產商、零售商和消費者,構建起來的一個交易體系。供應鏈金融的模式一般稱為“1+N”,銀行根據1個核心企業的信用支持,完成對N個中小企業的融資信用支持。簡而言之,供應鏈融資是建立在供應鏈的核心企業之上,為上下游的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融資服務的一個過程。供應鏈金融是一個建立在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全方位掌握之上,依托核心企業的信用支持,落實融資工作的有效方式。
(二)供應鏈金融的模式
供應鏈融資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最初就是以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為基礎,建立在上下游企業的融資基礎之上,有效提升整體產業鏈的競爭實力。在供應鏈融資業務的不斷發展之下,目前已經延伸出了以下三種形式:
第一種是應收賬款融資模式。這種融資模式的對象是核心企業上游的供應商,因為在整個供應鏈條中,核心企業采購原材料需要及時付清應付賬款,否則會增加供應鏈的應收款項。為了緩解供應商資金占用的問題,可以將應收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轉給銀行,到期之后,核心企業將這一賬款支付到監管賬戶上再進行資金劃撥。
第二種是預付賬款融資。預付賬款融資是建立在核心企業下游的經銷商的資金融投問題上進行的一種融資方式,尤其是在旺季或者是擴大經銷規模的時候,經銷商往往會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核心企業承諾采取差額補足和商品回購,經銷商向銀行提出預付款融資的申請,在綁定核心企業的信用保障之后,銀行方面向經銷商發放貸款。
第三種是存貨融資。存貨融資與前兩種融資方式相比,主要是一種為了盤活存貨、讓存貨變現的方式。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企業可以將貨品抵押給銀行,從而獲得信貸資金。這種方式主要適用于下游的經銷商,企業存貨融資可以分為倉單質押融資和動產抵押融資。
二、供應鏈融資規模應用價值
(一)推進供應鏈發展
供應鏈業務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的積極支持,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創新供應鏈并建立綠色的供應鏈體系是發展趨勢。工信部也從具體層面上出臺政策,有效解決了一些國家供應鏈產業體系發展的問題。目前,政府已出臺了多項政策,積極支持供應鏈發展,鼓勵借助科技創新,打造創新網絡,實現產業鏈企業的協同發展,擴大供應鏈融資規模,促進供應鏈發展,并以優質的企業信用體系,帶動供應鏈上各個企業協同穩定發展。
(二)提高市場經濟發展的聯合性
在整體的供應鏈融資中,銀行是主要的資本參與者,在融資中負責核驗企業的資質和還款能力,而供應鏈融資讓銀行的業務范圍不再局限于單一的企業,而是側重于本供應鏈上各個企業的營銷,因此也能實現批量營銷。企業在供應鏈融資中屬于融資需求方,也是融資的受益方,建立在核對企業的應收賬款之上,通過供應鏈融資能夠實現應收賬款和存貨的運轉,減少企業在供應鏈中的資金占用,從而輔助企業優化資金使用,幫助中小企業做大做強。供應鏈融資本質上和信貸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融資以借貸為主體,主要考評企業自身的信用,如流動資金的運轉情況、固定資金以及項目貸款的情況等,而供應鏈融資中以產品的應收應付賬款的貿易背景真實性為主。與傳統的信貸產品不同的是,傳統的信貸產品更關注企業本身的償還資金能力,而供應鏈融資主要關注企業在鏈條中處于的地位。因為供應鏈融資中涉及的企業較多,所以在風險管理中,供應鏈融資也更加多元,需要對于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的貿易往來的資金額、合同履約情況做出整體性分析,才能夠保障整體供應鏈融資的順利有效開展。
(三)擴大融資渠道
創新供應鏈融資,本質上是讓金融機構在合規合法、風險可控的基礎之上,通過多種技術將核心企業的優質客戶合作過程融合到整體的產業鏈金融服務過程中,防范并化解金融科技漏洞風險,以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開展在線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在線審批和放款的方式滿足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而企業在供應鏈融資應用方法不斷提升的背景之下,融資渠道也更加多樣,為企業的融資和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三、供應鏈融資模式現狀
(一)融資風險增加
線下的供應鏈融資容易導致產業鏈效率較低,核心企業的供應商較多,加上應收賬款的長短不一的問題,線下的融資管理系統會頻繁進出資金,這樣反而會影響融資的效能,增加融資風險,不利于供應鏈融資模式發展。
(二)借貸信息不對稱
因為供應鏈融資的模式強調的是供應鏈的穩定性,對單一企業的資信和資金鏈條的評估是相對次要的,這就容易導致在進行供應鏈融資的時候,因借貸信息的不對稱,增加金融機構的借貸風險,導致一些金融機構不愿意開展此類金融服務,進而影響整體的融資服務發展。
(三)產品無法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在供應鏈融資中,一些產品需要中小企業提供抵押物,但是很多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是缺少抵押物,因此就容易出現因為無法提供抵押物導致不能融資的問題,加上核心企業的確權問題比較難,所以說也可能出現有融資產品但是產品不能滿足此類企業需求的情況。一些核心企業在供應鏈條上地位比較強勢,核心企業也不愿意因為融資出現應收賬款鏈條較長影響自身的聲譽,這樣就更容易出現產品單一不夠靈活的情況,導致實際的工作效益不高,融資產品時效性不強。
(四)金融信用保障體系發展較緩
無論是哪種信貸服務,都需要有效的信用保障體系作為支撐,但是目前來說,金融信用保障體系的發展比較慢,這也導致了供應鏈融資模式的風險較高,不利于整體的金融信用發展。
(五)融資服務模式單一
絕大多數的銀行都在推廣供應鏈融資產品的應用,但是更局限于線下線上,沒有運用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新技術做好融資產品的升級改造,所以企業快速回款的需求也不能滿足。信貸流程比較繁瑣,也導致了一些企業不愿意參與供應鏈融資。
四、供應鏈融資模式創新策略
(一)加強融資管理,降低金融風險
金融機構需要加強供應鏈融資的管理,并以有效的風險防控來保障整體融資管理有效且合理。首先,要保證供應鏈融資模式合法合規,所有的業務流程都需要經過專業的法律審查。其次,要保證貿易背景的真實性,金融機構需要對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和供應商進行整體的管理和控制。尤其是對于供應商,線上上傳的相關合同、發票、入庫單、驗貨單等憑證都需要進行身份信息認證和真實性審查。另外,還需要與相關機構進行信息互聯,避免出現債權重復抵押的問題。最后,要嚴格保證資金和操作的安全性。金融機構需要借助銀行的系統做好資金的清分和劃撥,整體的過程自動處理,減少人為干預產生的風險。為了保證業務交易的安全,可以采用CFCA證書加密的方式,以網銀和手機短信等形式進行驗證,切實保證整體融資模式運營的安全及穩定。
(二)搭建資源平臺,提升信息對稱性
金融機構需要明確戰略發展的導向,落實好供應鏈融資模式的資源配置,并且做好發展定位,全方位滿足客戶的發展需求。從人才資源角度上看,要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考評和管理。積極成立業務支持中心,并做好產品經理、風險管理經理等人才的培訓,從營銷、管理、風險識別等能力,全方位提升融資管理人員的整體能力。在技術資源方面,要做好金融科技創新,加強對于供應鏈技術的引入,優化系統資源,搭建風險控制平臺和數據營銷平臺,為供應鏈上有需求的企業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服務管理。在制度資源上,要構建一種協同管理的工作模式,建立銷售檢視制度,營造爭先創優的營銷氛圍。通過金融機構的優化和努力,保障整體供應鏈融資管理切實可行,有效提高整體信息的對稱性,保障供應鏈融資資源平臺的穩定有效。在金融資源平臺的搭建上,要協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銀行系統,做好整體的信息對接工作,并在資源對接的基礎上,基于大數據技術、可視化工具等,做好數據信息甄別,提升授信的靈活度和針對性。
(三)創新產品類型,滿足客戶需求
因為傳統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不能滿足所有的企業的需求,且金融模式的利差空間有限。一般來說,傳統供應鏈金融的貸款利率在年化10%~18%之間,中小企業客戶的接受度較低。所以在互聯網技術和各行業深度融合的背景之下,金融機構可以創新供應鏈融資的模式,為供應鏈上下游的大中小企業提供個性化、綜合化的金融服務,通過靈活的業務,提高供應鏈金融的實際收入,并為提供多元的增值服務拓展渠道。創新產品類型,既能夠延伸金融機構的縱深服務,也能夠解決好各類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金融機構可以在傳統的融資風險控制的基礎之上,融合數字化風險控制,提升融資產品與各類企業的融資適配度。
基于當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情況,創新多元供應鏈金融產品的類型,可以有效滿足更多客戶的實際需要,比如,在電商行業中,可以通過創新電商金融的模式,為底端企業提供金融保障,銀行方面,搭建免費的中小企業業務管理平臺,為在產業互聯網化過程中發展較慢的客戶提供信息化技術支持,以高效、便捷、零成本的管理模式,爭取更多底層用戶。在客戶從訂單管理到倉儲運輸再到支付的業務流程中,銀行方面給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在此基礎上,銀行根據供應商和經銷商在銀行業務平臺上留下的訂單、物流、支付等交易信息,以及對其相應的授信額度。該功能的目的是解決部分客戶群體信息化水平低導致的交易管理混亂、效率低下等問題,還能解決其因為資產規模小導致的融資難、融資貴等情況,為企業的優質發展提供保障。銀行為企業提供運營管理服務的時候,企業與上下游交易產生的訂單、運單、收據等信息都反映在平臺上。這些數據為銀行判斷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提供了依據,在滿足客戶的需求的同時,還可降低所承擔的金融風險。
(四)響應國家號召,建設信用保障體系
因為傳統的供應鏈融資模式不能滿足所有的企業的需求,在互聯網技術和各行業深度融合的背景之下,金融機構也可以創新供應鏈融資的模式,為供應鏈上下游的大中小企業提供個性化、綜合化的金融服務,既能夠延伸金融機構的縱深服務,也能夠解決好各類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金融機構可以在傳統的融資風險控制的基礎之上,融合數字化風險控制,有效提升信用保障體系在控制融資風險中的效能,滿足客戶需求金融機構還需要在客戶服務便捷化的基礎之上,為客戶提供一對一的融資指導和線上操作放款,真正為企業提供全流程自助化的融資服務,降低企業參與到供應鏈融資中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金融機構也可以向著產業鏈的上下游做好延伸,積極扶持實體經濟發展,尤其是對于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要做好大力的融資支持,探索出全新的金融服務和產業鏈發展的新通路,以優質化的金融服務,打造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五)更新服務模式,創建多元化融資模式
1.債券融資服務模式
地方政府可以積極參與到供應鏈融資過程中,以供應鏈的債券融資服務的方式,為供應鏈的高質量發展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在金融機構上下聯動、部門協同配合的基礎之上,構建起完善的投資渠道,并做好資金的歸集和使用,依托金融機構的業務優勢,搶抓機遇,為供應鏈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更方便的金融服務,從而打造積極有效的債券融資服務新模式,提升管理效能。
2.股權融資服務模式
股權融資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由企業的原有股東出讓股份,通過各種方式引進新股東,新股東和老股東一起按照一定的持股比例分享企業的盈利和增長。主要的股權融資方式有股權質押、融資轉讓增值融資、增值擴股融資和私募融資四種,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可以成為供應鏈融資的有效載體,都能夠增加企業的凈資產,也能夠拓寬企業的現金流量,能為企業創建多元化的融資模式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在企業經營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供應鏈融資模式的不斷發展和成熟,越來越多的資源共享和資源對接,也成為供應鏈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做好數據資產的綜合處理、靈活應用,拓展供應鏈服務用戶的范圍,以優質可靠的供應鏈服務內容精準匹配客戶需求,真正實現各方共同參與、合作共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供應鏈融資管理過程中,需要金融機構不斷加強業務創新,實現各領域的深度合作,積極創建有序、科學的產融生態圈,提升服務質量,加強服務創新。
參考文獻:
[1]盧強,劉貝妮,宋華. 協同創新對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績效的影響——信號理論視角[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1,33(06):87-99.
[2]崔永生,李德玲. 沈陽民營企業“區塊鏈+供應鏈”融資創新對策研究[J]. 中國中小企業,2020,(10):178-180.
[3]熊巍巍. 以創新的供應鏈融資促進外貿企業轉型——基于供應鏈融資風險管理視角[J]. 國際商務財會,2014,(03):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