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構建臨床路徑管理模式下的醫療設備配置體系,尋找其優化方法,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采集到的各醫院的醫學裝備配置問題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和臨床路徑的管理模式,探究如何優化現有的醫療設備配置體系,旨在為醫療服務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臨床路徑管理;醫療設備;設備配置
DOI:10.12433/zgkjtz.20233210
目前,許多醫院存在醫療設備管理不規范的現象,導致設備配置錯位、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資源浪費,不利于醫院內部控制,拉高了醫院的管理成本。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走訪等形式了解當前醫院醫學裝備配置的管理現狀,從中發現問題及風險所在,再通過臨床路徑管理模式的醫療設備配置建設,對配置環節進行優化。
一、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一)問卷總體情況
本次發放的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網站,以網絡、微信的方式,將問卷發放給醫院工作人員,共發放40份問卷,回收40份,問卷覆蓋江蘇、上海、天津、內蒙古、遼寧、北京、四川、云南、浙江、福建、黑龍江、廣東、山東、陜西、湖北、重慶、甘肅、新疆、河北、廣西、寧夏、江西、湖南等全國23個省、直轄市的三級醫院,其中90%為三甲醫院。問卷主要由符合條件的相關人員、負責人或院領導填寫。其中,調查對象所在醫院的實際開放床位在800以上的占72.5%,2021年度醫院總收在20億以下的占比60%,參與問卷調查的人員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占比100%。問卷形式有單選、多選及問答,題目數量適中,答卷時間控制在5min內,以避免題量過大,影響數據質量和結果的有效性。
問卷內容從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實施情況,到現行公立醫院醫療設備的配置現狀,再到設備管理的績效評價,進一步明確了依據臨床路徑配置醫療設備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同時調查目前醫院資產配置面臨的風險問題,并以此為參考的依據,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使醫療設備配置的案例研究更加優化、更趨合理。
問卷調查的結果通過問卷星網站提供的數據匯總收集功能進行收集,提高了效率和準確性。所有收集的數據均合理完整,沒有重大偏差,既保證了樣本數據的有效性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便于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分析。
(二)問卷內容分析
1.受訪醫院DRG/DIP改革的實施情況
根據調查,調查對象中47.5%的醫院已經實現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82.5%的問卷參與者認為,在DRG/DIP支付方式的改革背景下,醫院對醫療設備的投入不能脫離醫保支付標準。
2.受訪醫院醫療設備管理情況
目前,82.5%的參與者認為,醫院目前的醫療設備管理能力不能適應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而且大多數受訪者對當前醫療設備配置的規章制度及執行情況的滿意度較低。65%的受訪者認為醫療設備預算只體現了醫院的戰略發展規劃,認為較好體現的只占30%,5%的受訪者認為體現情況較差。
受訪者認為,醫院實施醫療設備管理的問題較多,最突出的問題是管理職責僅限于資產管理部門,其他部門積極性不高;排在第二位的是資產清點繁瑣、人力成本高且結果模糊;第三位則是信息化程度不高,設備運行狀態不清晰。此外,還有領導重視不足、缺乏專人操作等問題,對配置的優化研究迫在眉睫。
3.受訪醫院醫療設備配置情況
不同醫院的醫療設備配置方式各不相同,但大多都是結合醫院的學科發展目標配置,其次是按醫療設備的成新率配置,按病種的臨床路徑配置的醫院較少,也有極少數配置比較隨意,沒有標準。
醫院醫療設備的配置通常由多個部門共同決策,一般包括設備管理委員會、院長辦公室、黨委會、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等,避免了專斷獨裁、盲目配置的后果,但由此也會帶來設備管理過程中相互推諉的問題。
受訪醫院的醫療設備可行性認證包括多項指標,主要根據預期經濟效益、對學科發展的影響力、新技術需求等指標進行認證。
4.受訪醫院醫療設備績效分析情況
受訪醫院的醫療設備績效一般由多個相關部門分析評價,主要為裝備部門,其次為財務部門、運營部門、績效部門等。績效評價指標包括效益情況、使用率、維保情況、陽性率、科研產出等,其中,效益情況和使用率是受訪者最關注的兩項指標。績效分析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人工統計,這無疑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其次是HIS系統、設備管理軟件、成本管理系統等,說明目前各大醫院信息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有90%的受訪者認為,醫療設備績效評價效果應與科室考核掛鉤,這有助于提高醫療設備的使用率。目前,大多數醫院的醫療設備績效分析應用并不理想,有一半的受訪醫院僅有反饋,并無應用,其余主要將其應用于下年度資產配置,也有將其應用于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以及臨床路徑的資產配置等方面的。
5.受訪醫院臨床路徑實施情況
受訪醫院中,有72.5%已經實施了臨床路徑管理。而且有45%的受訪者表示,依據臨床路徑配置醫療設備十分緊迫,52.5%的醫院認為一般緊迫,僅有2.5%的醫院表示可以暫緩考慮。
對于基于臨床路徑進行醫療設備配置的意義,90%的受訪者表示,其可以規范臨床路徑管理,提高醫療效率;82.5%的人認為,其可以降低設備管理成本,提高醫療設備的使用效能,可以協助醫院實現戰略目標,形成先進的管理辦法。
二、醫療設備配置管理的現狀
結合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現有醫療設備的配置問題可歸納如下:
(一)未考慮DRG改革影響,增加了醫療負擔
以往的醫保支付是按照醫療服務項目收費,雖然確定了所有項目的收費標準,但未對診療過程中應該使用哪些項目、所使用項目的數量及使用方法加以規范,這種模式往往會使醫院為增加收入而讓患者“過多檢查”,不必要的檢查項目必然會多消耗醫療設備、多配置設備,增加醫療的成本,同時也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現在,醫保局正在積極推進DRG支付方式改革,對規范診療活動、壓縮醫療成本提出了較高要求。如今三年行動計劃期限在即,需要醫院盡快梳理診療過程,積極應對支付方式改革。醫療設備配置是醫療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對其分析、研究離不開DRG的改革,而如今對固定資產的分析是獨立于支付模式進行的,導致醫療設備配置不合理,必將引發醫療成本及醫療費用增長過快、患者和醫療保險部門經濟負擔越來越重的現象。
(二)管理水平不高,資產配置效率低下
目前,醫療機構對醫療設備的管理缺乏完整而有效的管理機制,醫院對醫療設備的配置缺乏戰略規劃,院領導重視程度明顯不足,無論是規章制度的設計執行,還是資產預算等都表現一般,都沒有體現出醫院的戰略目標。由于指導依據不完善,下方具體執行層面操作不規范,難免會導致設備配置隨意沒有標準,存在盲目性和混亂性,并不能完全依據實際需求或戰略目標配置,進而也會影響醫療活動的開展和醫院的管理運營。
醫院在醫療設備配置規劃方面,一般會涉及多部門,這一點符合了醫院內控的要求,避免了獨裁專斷造成的不良影響,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門間權責劃分不明確,從而產生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部門間配合不力,也會導致醫療設備的配置流程缺乏規范、趨于混亂,易引發醫療風險,影響醫院的高質量發展。管理不善會使設備折舊加快,壽命縮短,降低儀器的利用率,同時也會對醫療診斷效率產生一定影響。
(三)缺乏專業人才,制約設備性能的發揮
目前,醫療機構普遍存在人員素質和專業水平欠缺、操作及維護大型設備正常運行人員的專業水平不夠的情況,制約了設備性能的發揮。很多醫療機構缺乏專業的維修人員,現有人員對設備的操作不熟練,再加上大型設備的修護成本比較,當設備出現故障時,需要聘請專業的修護人員,這樣不僅增加修護成本,還會影響了醫療設備的使用率。
(四)需求評估方法缺乏科學性,導致決策偏差
醫學裝備是醫院醫療、教學和科研的重要物質支撐,在進行資源配置時,要對醫學裝備的成本、使用、維護等各方面進行科學有效的論證和數據采集。但現實是,大部分醫院對醫學準備的購置都缺乏數據支撐,只是依照臨床需求和以往經驗進行資源配置,導致資源的利用率極低,甚至部分大型設備被閑置,極大損害了醫學裝備的經濟價值和醫院資源配置中的社會價值。
(五)效益分析缺乏全局性,滋生腐敗問題
傳統意義上的資產效益分析和資產配置,都是對單臺醫學裝備的成本效益分析,而在資產論證時,也是基于單臺醫學裝備分析其投資回報率和投資回收期,這種方式將醫學裝備當成一個個孤立的個體,忽視了醫學裝備是診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醫院整體投入和產出的一部分,并未從全局出發進行分析和論證,容易造成逐利現象,且存在廉潔風險。
三、臨床路徑管理下的醫療設備配置建設
臨床路徑是一種嚴謹、科學的服務管理方法,作為一種規范、明確的醫療行為,將產生合理的醫療設備需求,在確保并不斷提高醫療質量的同時,兼顧醫療成本,使其成為醫療設備配置的依據。具體配置步驟如下:
(一)建設臨床路徑
臨床路徑是指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以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為指導,促進醫療工作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可以起到規范醫療行為、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作用。它適用于多學科、多部門操作,注重治療過程中各專科間的協同性、時間性和治療的結果。
(二)增強醫學裝備的信息化
醫學裝備的管理信息化是如今公立醫院醫學裝備管理的需求和趨勢。可以依托以RFID技術為基礎的物聯網平臺,建立一機一檔的醫學裝備信息管理系統,囊括采購、使用、維護、效益分析、報廢處理等醫學裝備的全生命周期,建立起系統、高效的醫學裝備管理模式。
(三)以臨床路徑為依據測算設備理論配置數量
分析臨床路徑所涉及的常規醫療設備,對其進行重要性評價,在計算醫學裝備理論配置數量時,主要通過臨床路徑的組成、實施現狀、以往經驗和醫學裝備工作能力,對總需求量進行配置規劃。
醫院的醫療設備受環境、工作流程、使用年限、維修次數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工作能力不等,可結合設備性能及臨床使用經驗,估算出某一類設備的平均使用能力,即年飽和工作能力(按年工作次數/臺計),而后基于臨床路徑需求量和設備年飽和工作能力,得出設備理論配置數量。
(四)利用信息化系統對醫學裝備進行嚴謹高效的效益評估
目前,大部分醫院關于醫療裝備全過程的數據,還是以各種電子表格甚至紙質資料為主的靜態數據,缺少醫療裝備運行過程中的一些動態數據信息,特別是放射類、影像類、生命急救支持類設備的動態數據更為重要。
而采用基于物聯網平臺的醫學裝備信息化系統建設后,這些設備的采購、使用、維護、報廢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都可以進行實時采集,設備的采購成本、使用率、使用收費、維護成本、折舊、報廢余值等數據便可以第一時間被提取。綜合以上所有數據,可以實現對醫學裝備管理的高效、科學統計,并得出嚴謹、科學的醫學裝備評估效益分析報告。
總之,醫院可根據目前的臨床路徑實施情況和醫療設備配置現狀,利用數據中心評估DRG病組的入組設備的使用情況,判斷其使用狀態是否充分使用、不足使用還是閑置不用,梳理出本院醫學裝備配置可能存在的疏漏。
(五)基于醫學裝備信息數據持續改進配置管理
醫學裝備是醫院運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醫學裝備,特別是大型裝備進行科學的配置管理,是醫院資源配置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高效、嚴謹的醫學裝備配置體系,具備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而醫學裝備的信息數據則是整個配置體系的重要基石。
以測算的理論配置量為依據,以數據為支撐,對照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持續改進,找出DRG組診療過程中的瓶頸環節,若該環節不是必要的,就取消這次診療行為;若是必要的,就添置需要的設備或進行合理的院內設備調配。對于超量配置、閑置不用等設備則可減少以后的年度預算,并調配至需求部門,以提高利用率。
四、結束語
目前,各公立醫院總體的臨床路徑覆蓋率偏低,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缺乏規范,這種現狀影響了對臨床科室的需求合理定量。基于臨床路徑配置管理的逐步推廣普及,臨床路徑的配置將愈發科學、合理,最終達到持續提高醫療質量和控制醫療成本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璐,鄭陽.公共衛生防控救治體系建設下醫療設備配置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21,18(07):177-181.
[2]路鶴晴,王文剛,由楊,張曉波,錢順鑫,章浩偉.基于臨床路徑的公立醫院醫療設備合理配置[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21,28(02):105-107.
[3]姜琦.醫院大型醫療設備優化配置及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35):166-168.
[4]馮靖祎,劉勝林,孫靜,王海燕,辜琳.醫療設備配置與管理創新[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9,20(05):20.
[5]周慧婷.醫院成本控制下醫療設備的配置管理[J].醫療衛生裝備,2019,40(02):83-8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