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道路維修整治施工過程對現狀交通安全和出行便利帶來較大影響,需要做好交通疏解方案。文章結合南寧市軌道交通4號線沿線道路維修整治工程,研究道路維修交通疏解方案,為類似工程的改造施工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維修整治;交通疏解;安全施工
中圖分類號:U415.2 A 58 189 3
0 引言
城市軌道的建設不可避免地會對現狀道路產生破壞,隨著軌道站點的建成使用,需要及時對道路進行維修整治。而道路維修整治施工過程中需要對現狀道路進行不同程度的封閉,導致道路通行能力急速下降,影響沿線單位和居民出行,增加發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頻率,因此需要做好交通疏解方案。本文結合南寧市軌道交通4號線沿線道路維修整治工程,分析其交通疏解方案,可為今后類似工作提供借鑒和經驗。
1 項目概述
南寧市軌道交通4號線沿線道路維修整治工程橫跨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五象新區,西起軌道交通4號線洪運路站,沿洪歷路、那洪大道、五象大道自西向東延伸至建設路,路線長度為9 km。道路維修整治的主要內容為根據路面檢測結果進行路面修復,優化路段沿線出入口和交叉路口設計,沿線共涉及8個交叉路口。
沿線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設計速度為60 km/h,主線機動車為雙向八車道,其中西段道路紅線寬度為60 m,東段道路紅線寬度為68 m,路幅標準橫斷面圖見圖1。
2 交通分析評價
2.1 現狀交通調查
為對項目現狀交通運行情況和周邊路網進行分析,評價現狀道路服務水平和項目建設過程中周邊路網分流交通組織能力。對洪歷路、那洪大道、五象大道三條道路進行交通流量調查。交通量調查數據如表1所示。
根據現場交通調查得知,那洪大道和五象大道交通量較大,主要以機動車為主。由于項目所在地周邊建設工地較多,中大型車輛如泥頭車等過境交通較大;洪歷路已經遠離城市中心,并且周邊地塊開發程度較低,交通量較少。人流量產生源主要為周邊居民出行。
2.2 車道設計通行能力計算
施工期間需要封閉部分車道,為保證行車及施工安全,施工范圍內限速為40 km/h,設計速度為50 km/h,對應車道的設計通行能力分別為1300 pcu/h[1]。當同向車行道>2條時,車行道的通行能力會受到兩側慢車道和車輛出入口的影響而降低。選取靠近中線的第一條車道的通行能力為1,第二條、第三條和第四條車道分別為0.8~0.89、0.65~0.78和0.50~0.65[2]。取平均值計算得出第二條、第三條和第四條車道通行能力分別為0.85、0.72和0.58。多車道通行能力計算公式見式(1):
NP=N1∑Km(1)
式中:N1——第一條車道的通行能力;
∑Km——車道系數之和;
NP——多車道通行能力。
通過式(1)計算得出多車道設計通行能力數值見表2。
軌道沿線道路維修整治工程交通疏解施工方案研究/萬發明
通過表2得知,機動車采用單向二車道能滿足現狀交通量通行要求。
2.3 服務水平分析
道路的負荷度(V/C)為實際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的比值,V/C數值越大表明道路服務水平越低、交通越擁擠。設計速度為40 km/h的道路服務水平分級見表3[2]。
道路單向高峰小時交通量負荷度和服務水平計算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采用雙向四車道可達到三級交通服務水平,車輛為穩定流,表明道路保通車道數滿足現狀交通通行。
3 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設計原則
根據本項目的特點,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設計原則說明如下:
(1)洪歷路—五象大道是南寧市的一條東西向的交通干道,要保證一定的通行能力。
(2)路段和交叉口的施工組織需統籌考慮,做好分期施工方案,保證通行安全并盡量減少對車輛通行的影響。
(3)施工期間的道路通行能力大幅下降,那洪大道-五象大道在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壓力較大,對跨區域的過境交通,采用交通標志等疏導方式通過路網分流,減輕施工路段交通壓力。
(4)施工期間需要保障公交線路的正常運營,盡量減少對公交站點等公交運營的影響。
(5)加強宣傳,通過交通指示牌、報紙、網絡等媒介做好公眾的知情工作,使駕駛員充分掌握繞行通道信息,減少施工立交的交通壓力。
4 施工期間交通組織方案
4.1 施工期間的交通流量分流措施
那洪大道-五象大道主道封閉施工后,勢必會造成道路服務水平的下降,此時,過境車輛可以通過繞行與之平行的道路通行,如五象大道南側的建設路,那洪大道南側的國凱大道以及北側的金凱路等道路。
4.2 施工交通組織方案
根據本項目的特點及本項目施工工期的要求,項目施工期間路段擬采用如下的施工交通組織方案:
(1)第一階段:先封閉側分帶以及主路外側各兩個車道進行施工,保留主路內側兩個車道和輔道外側一個車道進行通行。第一階段車道布置橫斷面見圖2。
圖2 第一階段車道布置橫斷面圖(m)
(2)第二階段:封閉中央分隔帶和主路內側各兩個車道進行施工,利用已完工的外側車道和輔道進行通行。第二階段車道布置橫斷面見圖3。
4.3 施工期間交通安全引導人員安排
施工期間由于對現狀交通組織方式的改變,導致車輛對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形式不熟悉,需要在施工現場安排人員進行引導和安全指揮,使交通能安全有序地運行。
根據交通量分布情況,交通安全引導人員的工作時間為06:00-22:00,兩班人員輪換,每班人員工作8 h,工作時長為12個月。
圖3 第二階段車道布置橫斷面圖(m)
5 社會交通疏導措施
(1)交通組織方案經南寧市交警部門批準同意后組織實施。
(2)施工交通導行涉及的交通標志標線和安全設施均須符合國家相關交通安全規范要求[3]。
(3)施工交通范圍內嚴格執行南寧市道路交通管理相關要求,服從交警部門現場指揮,布置相關交通設施和交通標志。
(4)交通施工區域范圍內按南寧市有關要求做好文明安全施工圍擋。派專人維護和清潔,保證交通標線整潔和圍擋整齊美觀。通過在圍擋頂部設置照明設備和紅色串燈等保證夜間行車安全。
(5)積極配合交通管理部門進行交通疏導和交通管制,及時疏導交通,保證交通順暢。
(6)合理安排施工組織,減少施工車輛對交通的影響,施工車輛須嚴格按交管部門指定的路線文明駕駛。
(7)照明設施須滿足夜間施工和交通導行要求,施工車輛和作業人員按規定配備相應警示設施。
(8)在圍擋明顯位置設置施工公示牌,內容包括工程名稱、施工單位、施工工期、聯系人及聯系電話等信息。
(9)經南寧市交警部門向社會發布臨時交通管制公告后,由項目業主負責在報紙、新聞媒體等多渠道告知相關車輛提前繞行其他路網,盡量緩解交通擁堵現象。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及時與南寧市各大新聞媒體保持無縫對接、溝通和報道,讓市民實時了解道路建設進展情況,讓整個項目建設公開化、透明化。
6 安全保障措施
(1)嚴格按照批復的交通疏解方案實施,按規定的時間、路線進行導行。
(2)建立施工交通疏導工作組,服從現場交警的指揮,施工車輛的進出應盡量避開交通高峰期。
(3)建立安全領導小組,項目經理擔任組長,通過定期對相關人員及施工隊伍進行安全教育,不斷提高安全意識和交通法規意識,牢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宗旨。
7 應急保障措施
突發性事故等緊急情況下交通疏解方案如下:
(1)遇交通堵塞,路口交通協管員要首先查明現場情況,并立即向上級報告,請求實施應急預案,指揮車輛和人員繞行周邊路網進行分流,盡快恢復堵塞中心路段交通。
(2)遇車輛故障引起的堵塞,交通協管員要組織人員進行交通疏導和聯系清障車,指揮車輛有序通過,協助駕駛員把故障車轉移到不影響車輛通行的區域。
(3)交通協管員發現道路因發生交通事故引起交通不暢或堵塞時,應及時向上級報告,立即組織搶救傷者,協助事故處理交警迅速勘察現場,引導駕駛員繞開堵塞路段行駛,相鄰路口交通協管員立即對堵塞道路實施外圍交通分流。
(4)遇到因道路狹窄、人車交織引起的交通堵塞,交通協管員應立即請求交警支隊、轄區大隊等安排警力進行巡邏,組織交通進行外圍分流,采取“只出不進”的措施,讓堵塞現場的車輛從最靠近出口的車道開始依次駛離,直到騰出通行路面為止。
8 結語
隨著城市地鐵的建成運營,需要及時對道路和交叉口進行維修。如何進行交通疏解施工方案研究,為項目實施提供合理方案和有效措施,是每個城市施工技術人員應共同重視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南寧市軌道交通4號線沿線道路維修整治工程進行交通疏解研究,提出相關技術方案和保證措施,為類似城市道路交通疏解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CJJ 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S].
[2]陳寬民,嚴寶杰.道路通行能力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GB5768.4-2017,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4部分:作業區[S].
收稿日期: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