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腫瘤治療方法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原來的局部治療到后來的全身治療,從腫瘤內科藥物治療到現在的三階段治療。
腫瘤的用藥治療發展階段嬗變
腫瘤的內科藥物治療從發現到現在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化療,第二階段為靶向治療,第三階段為免疫治療。
化療:用化學藥物“毒死”腫瘤
化學療法,簡稱化療,是指應用化學合成的藥物來治療疾病。其特點在于起效快,控制病灶很迅速。同時化療無法識別正常細胞和癌細胞,會對身體里的正常細胞有破壞影響。常用的化療藥有幾十種,每種適應證和毒性都不一樣。一般來說,化療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主要是針對一些生長快速的細胞,例如頭發毛囊、腸道黏膜、皮膚表皮和骨髓細胞等。但大部分化療藥物的毒性短暫,隨著化療停止,身體便會慢慢恢復正常。
靶向治療:攻擊腫瘤的特定靶點
靶向治療,是針對已經明確致癌位點的一種治療方式,有著高效(針對性強)、低毒(副作用少)、方便(口服給藥)的優點。對正常細胞破壞度較小,對人體的副作用也會大幅減少。靶向藥物有很多種,要視患者的腫瘤特性而定。靶向藥物需與基因檢測相匹配,患者才能從治療中獲益;但靶向治療一段時間可能又會有新的癌細胞產生,產生耐藥性,此時只能靠化療或免疫療法。
免疫治療:發動淋巴細胞攻擊腫瘤
人體的免疫細胞本身就具有消滅腫瘤細胞的能力。但腫瘤細胞很狡猾,會利用信號PD1和 PDL1,偽裝成是身體的一部分,讓免疫細胞識別不出而不作攻擊。而免疫治療就是通過阻斷PD1和 PDL1,撕開它的偽裝,令免疫細胞能夠識別并攻擊腫瘤細胞。雖然免疫治療方式副作用較小,也無須住院,療效持續時間長,但每種免疫治療方式都有自己的適應證,治療時該用何種方法,對醫生的專業要求非常高。
肺癌的靶向治療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癥。而靶向治療就像是精準的導彈,根據腫瘤細胞的特點,通過一系列動作可以精準打擊腫瘤細胞,使其失去活性,進而阻止腫瘤生長。相比于化療,靶向治療只針對癌細胞進行攻擊,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在較大程度上保護了正常細胞,毒副作用較小。因此,靶向治療在肺癌治療中使用比較廣泛。具體而言,靶向治療肺癌分為三步。
第一步:基因檢測。確認有發生變異的基因。
第二步:明確靶點。確認發生變異的基因有對應靶點,幫助醫生判斷是否能用靶向治療。
第三步:應用靶向藥物。“瞄準”變異靶點后,可以精準攻擊變異的基因或蛋白。
多年來,經過科研者們的不斷努力,已經發現了十余個與肺癌相關的靶點。肺癌的靶向治療藥物主要包括:(1)針對EGFR基因的靶向藥物,包括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以及奧希替尼等;(2)針對其他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如克唑替尼等,療效較高且副作用小;(3)靜脈注射的靶向藥物,如西妥昔單抗;(4)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如貝伐單抗。其中, EGFR、KRAS、ALK是我國肺癌靶點的三大重點生產藥物。2020上半年至今,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FDA就又批準了 6 款靶向藥,給患者帶來了精準化、個體化的治療新選擇。
肺癌的免疫治療
如果說靶向治療是對腫瘤細胞發出的“精準打擊”,那么免疫治療則重在全盤治理,主要針對腫瘤生存的微環境。腫瘤生存的微環境是指腫瘤發生、生長及轉移與腫瘤細胞所處的內外環境,包括腫瘤所在組織的結構、功能和代謝等部分,對于腫瘤預防和治療都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在腫瘤生存的微環境中,免疫系統成員——T細胞是主要組成之一。
正常來說,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是人體抗感染及抗腫瘤的重要成分,負責識別和殺傷這些異常細胞,將其及時清除。為了實現這一功能,在T細胞的表面,存在各種各樣的分子,就像開關一樣控制著T細胞的功能。
這些分子中,PD–1啟動時發揮的是抑制T細胞活性的作用,以達到限制自身免疫的目的。而腫瘤細胞則會利用這一點,在多種實體腫瘤表面表達PD–1的配體——PD–L1,其與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后,就可以抑制T細胞的活性,使T細胞無法全部發現腫瘤細胞。腫瘤細胞在成功躲開免疫系統的排查后,會在體內瘋狂增殖,形成腫瘤。PD–1/PD–L1抑制劑即可阻斷PD–1和PD–L1之間的相互結合和作用,恢復 T 細胞的功能,增強和恢復免疫細胞的功能,讓人體免疫系統在工作時不再受到干擾,進而更好地識別和殺滅腫瘤細胞。
肺癌免疫治療的適應證和效果
免疫治療的發展雖然才剛剛開始,但前景不可估量。特別是對于部分患者,如檢查結果顯示為PD–L1高表達的肺癌患者,免疫治療所取得的效果是巨大的。
以PD–1單抗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并非人人可用,EGFR/ALK 驅動基因陽性患者療效不佳,治療前需要相應的生物標志物來作為指導。
(1)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先行基因檢測和PD–L1檢測,如患者無EGFR/ALK/ROS1突變,且PD–L1表達>50%,可選擇單藥PD–1單抗治療;如PD–L1表達>1%或陰性,可選擇PD–1單抗聯合化療。
(2)晚期小細胞肺癌。可不檢測PD–L1表達,直接使用PD–L1單抗聯合化療進行一線治療。當然,在晚期肺癌的二線及以上治療中,大多數情況下無須檢測PD–L1表達。有研究表明,單藥PD–1單抗相較化療,不良反應更小,療效更佳。
而對于PD–L1中表達和陰性表達的肺癌患者,臨床上可以通過免疫治療聯合其他手段的治療,也往往能獲得比單獨化療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結
對于肺癌患者,每有一個新的治療選擇,都代表著新的希望。新興免疫療法的出現,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使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