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新發的胃癌病例超過100萬例,伴隨著國內醫療技術的發展,胃癌的5年生存率在50%左右。特別是對早期胃癌來說,存活率更高,能達到90%以上。在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的身心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對優質護理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胃癌患者護理的重要性
高質量的護理是促進胃癌患者康復,提升生存質量的重要手段。
首先,患者在罹患胃癌后,胃部正常的生理機能遭受到較大的影響。而在具體的胃癌護理過程中,能夠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飲食護理,既滿足患者自身的營養需求,還可以避免對病灶處產生負面影響,這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和康復較為重要。
其次,胃癌患者自身身體免疫系統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在接受治療過程中,身體各部位容易發生感染。此時,就需要相應的臨床護理,如擦身沐浴,保證皮膚清潔。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幫助其更換體位;骨隆突出處應墊以橡膠圈、氣圈,使用前需用酒精消毒;定期給予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等。
最后,在胃癌發展到后期,患者應身心受到較大的影響,從而阻礙治療的依從性。此時,對患者開展高質量的護理工作,能有效改善患者身心健康,提升其治療的依從性。
胃癌確診后,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出現悲觀、消極和恐懼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應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動,并進行針對性的疏導和教育。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盡快幫助其熟悉病房環境,通過主動交談及時了解患者的個性、氣質、習慣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克服不良的情緒,以積極心態面對胃癌。
胃癌護理容易忽視的方面和優化方向
易忽視的方面
雖然國內胃癌的臨床護理工作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然而依舊存在一部分容易忽視的地方。
綜合來看,因國內的患者對胃癌知識了解甚少,多數確診時為中晚期,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沒有常規胃癌篩查制度。而且年紀偏大的患者都存在一些不良習慣,如吸煙、酗酒等。雖然在臨床護理中會反復被禁止,但對應的監督依然難以到位。此外,對于胃癌臨床護理,多數情況下局限于飲食等看得見的護理,而對于患者的心理護理重視程度相對有限。
優化方向
首先,飲食護理的優化。胃癌對患者消化系統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營養無法正常被吸收;同時,在接受治療、康復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因此,胃癌患者需要注重高質量的飲食護理,做到少食多餐,避免進食辛辣、過冷、過熱的食物;有意識補充一些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香菇、大蒜、胡蘿卜等。在諸多防癌抗癌食物中,尤以維生素A、維生素C重要,新鮮蔬菜、水果當中都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以在日常飲食護理中調整這一方面的飲食結構。此外,胃癌患者由于胃的消化、吸收、蠕動以及碾碎食物的功能出現下降,主張流質軟食,進食易消化、少渣的食物,避免進食蠶豆等相對較硬質的飲食;并且,胃部腫瘤由于血管豐富,可能出現破潰,應避免進食玉米、芹菜等粗纖維食物。
其次,臨床護理的優化。由于胃癌患者抵抗力低,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要注重對患者所處室內空間的消毒。還要做好患者皮膚的清潔、擦浴等,預防出現感染。由于感染、褥瘡現象在臥床胃癌患者群體中出現的概率較高,因此需要鼓勵其在床上做肢體運動,預防褥瘡和血栓性靜脈炎。另外,胃癌除了手術治療外,用藥護理同樣十分重要。在用藥護理過程中,患者應該遵醫囑,按時服用相應的藥物,才能更好地抑制腫瘤病情發展。此外,還可以服用一些對身體有幫助的藥物增強自身抵抗力。如果患者身體較差、脾胃運化功能較弱,服用西藥無效果,可以從中醫角度考慮用藥,處理相關癥狀。
再次,心理護理的優化。胃癌患者心理普遍悲觀,認為無法救治,在治療依從性方面明顯不足,以至于難以達到良好的治療和康復效果,因此需要注重對胃癌患者的心理護理。醫護人員和患者家人要經常鼓勵患者,可以拿出以往胃癌患者生存數據作為證據,樹立患者信心,從而積極主動接受臨床治療。此外,還可以采取吸引患者注意力的方式,使其不再特別關注自身疾病,而是更加積極主動接受治療,達到更好的治療和護理效果。
最后,重視復查。調查研究發現,胃癌術后的復發率與胃癌分期、分子分型、生物學活性等有關。早發現早治療,復發及轉移的概率就越低。全球各胃癌治療中心綜合數據顯示,復發率按5年生存率為界。一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達到85%~95%,二期胃癌5年生存率下降到55%,三期胃癌5年生存率則為15%~35%,四期胃癌5年生存率僅為2%~5%。綜上所述,需注重對胃癌的定期復查。從臨床角度來看,胃癌術后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有很多,尤其是出現了大便隱血或食欲不佳,都需要警惕癌癥復發的可能。要及時到醫院復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腸胃透視、胃鏡檢查等。
結束語
目前,臨床對胃癌患者的具體護理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需要加以重視。同時要意識到,胃癌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要求與日俱增,醫護人員在護理方面絕不能局限于現狀,而是要依據實際的護理效果、患者需求等方面,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從而達到更好的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