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外傷的患病率日趨升高。在治療期間,予以積極有效的急診應急處理方法,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獲得理想效果及良好預后。
急診常見外傷的基本概述
在臨床中,外傷主要是指身體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器官解剖結構遭到破壞,導致生理功能出現紊亂的損傷。常見的外傷包括:挫傷、脫臼、扭傷、骨折等。在日常生活中,擠、擦、割、劃等引起的外傷無法避免,但不論任何類型的損傷,都需進行及時正確的醫療處理。倘若不及時進行救治,可能會導致諸多并發癥,如化膿、感染等,甚至引發斷肢、破傷風。
常見外傷處理前的措施
清創處理
針對開放性外傷患者,醫務人員應該詢問受傷的原因及時間,同時觀察創面是否存在異物,判斷污染程度,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清創處理。在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清創盡可能要保全組織器官完整性。首先對傷口簡單進行清洗,然后醫務人員對周圍皮膚使用無菌肥皂水清洗,創面使用生理鹽水清洗。相關醫務人員對組織傷情進行判斷,然后清除患者創面異物和壞死組織。外傷中存在異物可先取出,但是需注意謹慎處理不易取出異物,避免出現細菌感染或者大出血現象。
消毒處理
一旦出現外傷,破壞了皮膚完整性,細菌感染風險會增高。因此要及時對傷口消毒處理,避免出現感染。
常見外傷的應急處理方法
皮膚擦傷處理方法
擦傷主要是指粗糙物擦破皮膚導致的損傷。一般情況下,患者出現表皮破損,創面存在血點和滲血現象。在實施消毒或者清創處理的過程中,醫務人員會對傷口涂抹紅汞,待干燥后對傷口實施包扎處理。新傷口不可使用龍膽紫藥水,因為該藥收斂作用比較強,會導致傷口結痂,滲出液積累后易出現感染。
皮膚挫傷處理方法
人體在直接暴力的作用下,或在跌、撲、撞、擊等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的損傷稱為挫傷。醫務人員首先要檢查患者的挫傷程度,若為表皮挫傷,可以不做處理。如果癥狀比較嚴重,醫務人員需在局部放血處理,然后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預防感染。患者可在挫傷部位進行冰敷,具有明顯的緩解疼痛效果。部分患者可使用雙氧水清洗消毒傷口。如果無傷口,可使用舒經活絡的藥物,改善疼痛和水腫現象。
切割傷處理方法
受到刀刃、玻璃碎片等銳器的影響,切割皮膚及皮下組織導致破損裂傷現象,稱為切割傷。切割傷的傷口比較整齊,且出血量較多。對于切割傷患者,醫務人員先要使用清潔物品實施止血處理,然后用繃帶將其固定。針對流血不止的患者,盡快實施直接壓迫法止血,然后用手掌壓住傷口,通過壓力阻止流血,促使血液凝成塊,再使用干凈紗布對傷口實施壓迫止血處理。注意不可碰撞、亂動,對于嚴重傷口需實施縫合處理,并注射破傷風針劑。
皮膚扎傷處理方法
扎傷主要是指利器扎傷,包括木刺、釘子等。此類傷口看似小,但不及時進行處理,可能會出現感染化膿、破傷風。在處理期間,注意是否存在扎傷物殘留,及時取出后使用雙氧水處理,并注射破傷風劑。一旦出現不良反應,醫務人員可將傷口實施引膿清理,再注射破傷風劑。
擠壓傷處理方法
四肢及其他部位受到外界壓迫出現擠壓傷,可引起肌肉腫脹、破裂。若患者傷口較輕,可實施清理消毒;擠壓傷嚴重者,可先使用冷敷方式減輕疼痛,然后使用熱敷加速瘀血吸收。
腹部外傷處理方法
腹部出現外傷時,指導患者仰臥,但不可揉壓部位,禁食禁水。一旦出現內臟突出現象,醫務人員不可將內臟回納,而應該使用器皿將突出內臟扣蓋,并用布條或者繃帶進行固定。如果患者腹腔刺入異物,不可盲目拔出,避免出現大出血。
骨折外傷處理方法
患者骨折后會有劇烈疼痛感,且傷口局部伴隨腫脹、青紫,甚至局部變形及肢體變短等。醫務人員應固定患者骨折部位后再移動。如果存在外傷出血,先嘗試止血處理,然后再固定和移動。針對脊椎骨折患者,醫務人員將其平移、平放,不可晃動患者頭部,避免造成二次損傷。首先實施復位處理,將移位的骨折端恢復正常解剖關系,可使用手法復位、切開復位方法,重建骨的支架作用。醫務人員將骨折維持在復位后的位置,保持良好對位具有牢固愈合的效果;然后使用外固定,有夾板固定、石膏固定、牽引固定、外固定器固定等;最后使用金屬內固定物,如螺絲釘、接骨板等予以內固定。定期為患者開展康復治療,做好并發癥的防治工作,幫助其盡早恢復肢體功能。
燙傷處理方法
如果患者燙傷的面積比較小,醫務人員可使用冷水沖洗,時間控制在20 min,能夠有效改善疼痛感,預防皮膚損傷。在處理患者傷口期間,可使用剪刀將衣物剪開,不可隨意脫衣,避免出現表皮撕脫現象。對于大面積燙傷患者,需使用手術治療。
大出血處理方法
出現大出血時,醫務人員要使用消毒紗布或者清潔軟布覆蓋在患者傷口上,然后用布條和繃帶將其緊緊包扎。針對四肢大動脈出血現象,醫務人員進行加壓包扎無效時,可使用止血帶處理。期間,將患肢抬高,在傷口上方襯墊紗布,用止血帶將軟布襯墊纏繞固定;打結后,使用結實的木棒放置在止血帶最外圈,通過擰轉勒緊止血帶,直至血流停止。此外,止血帶包扎時間不可超過3 h,每小時松開一次,時間控制在1 min,避免出現局部組織缺血壞死現象。
急診常見外傷實施應急處理的效果
車禍、高處墜落是導致外傷的主要原因。在實際的救治過程中,開展急診應急處理方式,涉及多個學科。相關醫務人員要動態觀察患者病情和各項體征,對外傷損傷程度進行判斷。維持患者呼吸暢通,及時建立靜脈通路,對傷口予以包扎處理。通過科學合理的急診應急處理方式,能有效降低患者重度致殘率,避免出現感染等并發癥,提高治療和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