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出現或妊娠期首次出現的糖代謝異常疾病,妊娠中晚期孕婦身體中的抵抗胰島素物質增多,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隨著孕期增加而下降,胰島素的需求量增高,如果無法維持生理代償,就會形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危妊娠狀態,直接影響著母嬰結局,還會提高剖宮產的發病率和巨大兒的形成率,不利于母嬰的安全。妊娠期糖尿病會對母嬰轉歸造成影響的原因是由于漏診和誤診,孕婦血糖若是無法得到良好的控制會提高圍產兒的致死率。主要綜述妊娠期糖尿病母嬰轉歸危險因素及護理進展。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母嬰轉歸;危險因素;護理進展
妊娠期糖尿病可分為孕前期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最高,病情發展較快,給母嬰結局帶來極大的影響,若無法為產婦采取有效的護理,患者肝腎等臟器都會遭到損壞,胎兒會出現低血糖,同時阻礙胎兒的正常成長發育,嚴重的還會因為血糖波動出現感染,導致流產或死胎。主要針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對母嬰轉歸的影響和護理方法進行分析,為臨床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和護理提供更多的研究內容。
1引發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1.1 年齡、體重以及遺傳因素
年齡超過35歲、分娩期BMI在25 mg/m2以上都是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產婦的年齡每增加5歲,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性就會提高1.859倍。孕前BMI在24 kg/m2以上的產婦,相比BMI在18.24 kg/m2以下的產婦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提高7.83倍,而且產婦在孕期的BMI增長速度更快,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也就更高。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是無糖尿病家族史患者的7.78倍。
1.2 妊娠早期高血壓
根據研究分析,普通孕婦孕早期正常血壓值為(120~139)/(80~89)mmHg。高血壓是引發妊娠期糖尿病的獨立因素,因此積極的為孕婦妊娠早期開展血壓監測,存在妊娠期高血壓的患者要盡早確診和護理,從而避免引發妊娠期糖尿病[1]。
1.3 其他因素
多囊卵巢綜合征、孕早期空腹尿糖陽性、巨大兒分娩時、無誘因的自然流產史、足月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分娩史都是引發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臨床要針對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合理的管理。
2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宣教
傳統的妊娠期糖尿病健康宣教以口頭宣教為主,配合簡單的手冊等,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多媒體健康宣教、遠程宣教、網絡宣教成為了臨床開展健康宣教的主要手段。利用多媒體能夠圖文并茂、形象的進行教學,滿足大多數孕婦對于知識掌握的需求,也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質量。遠程電話教育也能發揮良好的教育作用,有利于改善妊娠不良結局[2]。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健康教育和飲食指導,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的主要手段,得到了孕婦的高度認可,對改善母嬰結局也有積極的影響。
3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護理對策
3.1 產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在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隨著對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的分析,發現心理因素、妊娠期抑郁癥、產后抑郁癥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有密切關系。根據研究分析,有性別歧視的家庭相比無壓力家庭的產婦發病率高6.2倍左右。大多數孕婦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后,會表現出焦慮、緊張、恐懼、擔憂等情緒,護理人員要多安撫產婦,緩解其焦慮、緊張的情緒,給予產婦鼓勵。
3.1.2 飲食護理
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能夠促進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穩定。有些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通過飲食就可以將血糖調整到合理的范圍中,根據專家的研究表明,低GI飲食、個性化飲食都能達到良好的飲食管理效果,合理的飲食管理不僅能夠保證孕婦營養攝入均衡,還能避免高血糖、饑餓酮癥的出現,也減少了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護理人員要根據產婦的喜好制定飲食方案,能夠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
3.1.3 監測孕婦體重和血糖
正常孕婦的孕期體重平均增加12.5 kg左右,一般通過BMI來評估孕婦體重變化情況。孕早期BIM指數較高的孕婦,其孕晚期發生巨大兒和羊水過多概率也會升高。孕中期的妊娠期糖尿病篩查,是開展體重管理、減少不良妊娠反應的重要時間點。也有研究發現,體重超標的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升高4倍以上。高血糖與妊娠期并發癥的形成有密切關系,對母嬰健康也帶來嚴重的威脅,早期血糖管理水平較差對不良妊娠結局的預防有重要意義[3]。醫護人員要指導孕婦每天在早中晚飯后的半小時各監測一次血糖,且睡前監測一次血糖,根據每日血糖的變化來調節飲食,保持血糖處于穩定的狀態中。
3.1.4 產前檢查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要定期做好產前檢查,盡早發現高危因素,除了常規檢查還要檢測尿糖等指標,定期進行B超檢查,觀察胎兒發育和羊水情況。加強產前檢查是盡早發現妊娠期糖尿病的最佳手段,通過早發現并及時進行治療,能夠保證良好的母嬰結局,促進母嬰轉歸。
3.1.5 胎兒監護
孕婦在孕28周后要盡量取左側臥位,每天計算胎動。如果12 h胎動在20次以下,每小時胎動在3次以下就要及時就診,以免發生意外情況。孕32周的孕婦要實施胎心監護、臍血流監測等,每周監測1次,觀察胎兒在宮內的情況[4]。
3.1.6 運動護理
運動護理是妊娠期糖尿病護理的輔助手段,對降低血糖、提高胰島素靈敏度有積極的效果。孕婦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中等強度運動,比如步行、瑜伽、騎自行車等,運動時間循序漸進,每周3~4次適量運動。存在多胎妊娠、先兆早產、胎兒生長受限以及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要注意休息,保持身體健康,不可運動。
3.2 生產時護理
妊娠期糖尿病的分娩方式要采取個性化原則,分析孕婦骨盆情況、胎兒大小、并發癥等因素,實施陰道分娩孕婦要進行會陰側切,必要時可以使用產鉗。國外有專家建議除了妊娠期糖尿病,其余巨大兒均不推薦采取剖宮產方式分娩。
產程中要做好患者血糖指標的監測,指標較高的孕婦要遵醫囑注射胰島素,根據血糖指標調整輸液的速度。注意觀察產程變化和胎兒的實際情況,每隔15 min監測一次胎心,產婦由于控制飲食容易在生產中發生頭暈、心悸的情況,因此要鼓勵產婦多進食[5]。
3.3 產后護理
3.3.1 產婦護理
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的身體抵抗力較差,容易發生感染,因此要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嚴密監測產婦并發癥發病率,根據血糖調整胰島素的使用量,同時觀察惡露排除量、氣味等。鼓勵產婦分娩后盡早下床運動,促進惡露排出,做好身體清潔,每天擦拭會陰部,勤更換內褲。做好乳房的護理,促進乳汁分泌通暢。
3.3.2 新生兒護理
妊娠期糖尿病容易造成新生兒低血糖,因此不僅要加強對孕婦血糖的檢測,還要做好新生兒血糖的監測,保證新生兒血糖指標的正常且穩定。新生兒娩出后要及時做好呼吸道清潔,分娩后24 h內嚴密記錄體征變化,每隔1 h監測一次血糖,常規口服10%的葡萄糖,每天實施1~2次的血糖監測[6]。
3.4 產后隨訪護理
妊娠期糖尿病后期形成糖尿病的幾率較高,因此要為產婦開展健康宣教,讓產婦認識到妊娠期糖尿病形成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并且了解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護理管理內容,由產科、內分泌科合作構建相應的護理模式[7]。構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檔案,每隔半個月到一個月實施一次電話隨訪或家訪,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以及對妊娠期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知識的認知水平,針對患者錯誤的觀念進行糾正,通過隨訪及時發現問題,然后告知患者解決辦法,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和依從性。電話隨訪能夠及時發現并且改正產婦錯誤的觀念,對避免發展為2型糖尿病有重要意義。
4綜合護理干預
綜合護理在臨床中成為系統性護理和整體護理。針對妊娠期糖尿病護理內容進行分析,目前臨床大多都會為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采取綜合護理。綜合護理包括健康宣教、運動護理、藥物護理、孕期監測、預防感染、心理護理等多項內容,以檢測胎心、調整體位、調節血糖、心理指導為主要護理內容,能夠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8~9]。全面、系統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和運動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和血壓都有積極的控制效果,有效改善母嬰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機體血糖水平的提高會導致白細胞吞噬能力下降,因此對感染的抵抗力也會下降,而且由于血糖和尿糖濃度的提高,細菌生長能力增強,如果孕婦無法做好個人衛生,容易出現感染。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要勤更換內衣內褲,保持口腔清潔,做好個人衛生。
5中醫護理
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因病機、治療原則,然后對癥開展飲食管理,標本兼治,調節患者身體免疫力。尿量較多的患者可多吃枸杞、芡實等食物;口干多飲患者可以用西洋參、麥冬等泡水喝,多吃山藥、藍莓等。多食易饑患者要保證粗細糧搭配均衡,細嚼慢咽、少食多餐,適當補充膳食纖維,多吃燕麥、芹菜等食物;倦怠乏力患者要多吃山藥、帶魚、玉米、香菇等食物。腰膝酸軟的孕婦可多吃黑豆、山藥、枸杞等食物。
綜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疾病對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臨床需針對影響母嬰轉歸的影響因素開展針對性護理,保證母嬰安全,減少妊娠并發癥,同時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分娩后發展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陸祎揚.實時動態血糖監測在妊娠期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婚育與健康,2022,28(2):25-26.
[2] 陳曉蓮.妊娠期糖尿病高齡孕婦孕期護理研究進展[J].飲食保健,2021(8):224.
[3] 周莉淋,唐銳,狄艷薇,等.中醫辨證施護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7):58-60,109.
[4] 賀恒梅.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孕期護理研究進展[J].飲食保健,2020(41):215.
[5] 聶柱蓮,黎玉芳,楊彥,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見心理問題分析及護理干預進展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9):152-153.
[6] 張曉.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孕期護理研究進展[J].糖尿病天地,2021,18(9):298.
[7] 張蓉輝.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1,36(3):69-71.
[8] 芮明華.妊娠期糖尿病篩查與護理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92):30-30,34.
[9] 孟垂霞,董文文.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孕期護理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