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目標管理理論的體檢中心護理管理模式構建及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7月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我院體檢中心護士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分別施以傳統管理、目標管理理論,對培訓效果進行對比和總結。結果 研究組基礎護理、文書規范、護理服務、特護及一級護理、業務評估、正確書寫護理記錄、規范操作等方面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業務能力、溝通能力、管理思路及科教能力等綜合素質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對體檢中心護士開展基于目標管理理論護理管理,可顯著提升工作質量水平和滿意度,提高護士長綜合素質,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關鍵詞:目標管理理論;體檢中心;護理管理模式
在醫院健康管理中,體檢中心發揮著重要地位,且在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治療等均發揮著重要作用[1]。通過體檢可讓人們盡早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隱患,做到早診斷早治療,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受檢者在體檢過程中的護理需求主要包含護理效率、護理質量、服務以及環境等幾方面。通常情況下,護理管理是否實施會直接影響體檢中心工作,包括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等。近幾年來,諸多醫療機構廣泛納入目標管理,并在臨床以及醫療科室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效。在新醫改的推動下,在體檢中心中應用目標管理護理模式,探索建立一個適用于本院的體檢中心護理管理方法,對醫院管理效能的提升以及體檢中心護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2]。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目標管理理論的體檢中心護理管理模式構建及其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21年7月~2022年7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我院體檢中心護士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研究組30例,男2例,女28例;年齡20~48歲,平均(37.59±3.98)歲。參照組30例,男3例,女27例;21~47歲,平均(38.55±3.99)歲。兩組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持有我國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護士資格證;工作期間需接觸體檢人員;有一年的護理經驗;年齡在18歲以上。排除標準:護理人員處于休假狀態。
1.2 方法
1.2.1 參照組實行傳統管理模式
對該組護士進行相關培訓,包括醫療護理專業知識培訓以及工作能力。
1.2.2 研究組通過目標管理理論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
(1)人員培訓:定期開展會議,將目標管理化的有關知識進行介紹,具體內容有對概念、重要性、具體流程以及預期效果。日常工作中護士長需監督護理人員的宣教工作,讓其對目標管理有更進一步的認知,確保目標管理落到實處,護士長需回顧既往的工作并結合當前狀況將合理的目標予以制定,最后組織護理人員參與考核,考核合格具有參與資格。
(2)目標的制定:站在體檢中心的角度來看,細化并完善分析過程和評價流程,有關疾病的管理體現也需進一步完善。包括:重大疾病發現、如何排除慢性疾病以及潛在的風險、如何調理亞健康以及對健康風險機制嚴格把控等,單一總檢報告的健康評估模式可適當進行調整。在此期間,還需對體檢中心護理工作需求嚴加關注,管理崗位可適當增加,并由專人對專項工作負責,其工作職責需進一步明確。經討論后可適當調整和完善,最終將可行的方案予以制定[3]。在制定期間要確保其具體化,每個方面細化,不能概況泛泛而談,確保將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健康體檢方案予以制定,最終為每個受檢者提供良好的服務。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需與當前的醫院狀況相結合,對整改后的目標進行預測,工作期間要盡職盡責,從而減少醫患糾紛發生率。
(3)目標的宣講:將目標制定好以后,護理人員要進行全面解讀,部門以及崗位可將護理管理有效落實,之后可將專門負責人員予以設立,討論潛在的問題,結合具體狀況將解決對策提出,從而保證目標順利完成[4]。
(4)目標的實施:在實施過程中若出現疑難狀況,需向護士長匯報。通過全方位分析后將解決對策予以制定。將反饋的信息詳細記錄,及時有效的調節反饋信息,從而使目標的順利完成得以保證。
(5)考核目標:與當前計劃目標相結合,在護士長監督下評估護理人員的風險實施狀況,通過獎懲機制進行考核評價,可將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充分調動。目標實施期間總結潛在的問題,結合與臨床經驗和技能找出解決方案,有助于后續目標計劃的順利開展[5]。
1.3 觀察指標
(1)比較不同管理后的護理質量,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查,共計7項,即基礎護理、文書規范、護理服務、特護及一級護理、業務評估、正確書寫護理記錄、規范操作。上述均由護士長及3名指控護士完成評價。
(2)對護士長綜合素質展開評估,即業務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及科教能力。首先由護士長進行自查評價,之后由科室護理人員進行評估,不記名進行。
(3)比較滿意度:自行設計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展開調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評估,包括病區環境的介紹、醫院制度以及檢查的講解、健康指導、治療前護士的宣教工作、操作技術以及語言和態度等,結果分為非常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很差。
1.4 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研究組基礎護理、文書規范、護理服務、特護及一級護理、業務評估、正確書寫護理記錄、規范操作等方面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士長綜合素質評估比較
研究組業務能力、溝通能力、管理思路及科教能力等綜合素質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滿意度為90.00%,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4.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醫療體系的不斷改革以及醫學模式的日益發展,推動了護理管理發展的腳步,無論從護理人員的觀念意識、管理體系以及護理質量,均有了飛躍的進步,并在改革實踐中逐漸調整和完善[6]。基于此,改革并深化醫院的同時,提高了全面管理模式的更高要求。
現階段,目標管理理論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該管理理論和方法由國外引入國內,在管理實踐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為企業單位的管理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標管理模式為優秀管理模式,在管理人員和下屬共同參與下,將合理的目標予以制定,在患者日常工作護理中落實[7]。該方法的提出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的企業界受到了高度關注,并廣泛應用在企業管理中,最終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了明顯提升[8]。
護理管理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維持醫院正常運行且日常工作正常,其護理質量成果會對運行效率造成不利影響,從而降低臨床護理質量。有資料表示,目標管理是護理人員運用自己的意志力將傳統管理模式替換,不僅可將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充分調動,同時在護理管理工作中更好的參與,使拖沓滯后等現象明顯減少,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升[9~10]。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基礎護理、文書規范、護理服務、特護及一級護理、業務評估、
正確書寫護理記錄、規范操作等方面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業務能力、溝通能力、管理思路及科教能力等綜合素質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體檢中心護士開展基于目標管理理論護理管理,可顯著提升工作質量水平和滿意度,提高護士長綜合素質,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施盛瑩,張廣清,周春蘭,等.基于項目管理理論的護理質量管理改善體系的構建及成效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22):2071-2073.
[2] 陳長香.基于PDCA循環模式構建護理本科生課程過程的管理機制[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5):105-109.
[3] 金園園,彭幼清.基于系統論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干預模式的構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10):1137-1142.
[4] 韓玲,王蓓,王莉莉,等.基于海恩法則的乳腺門診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實效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8,18(9):674-677.
[5] 樓婷,柏曉玲,王狄,等.基于三維理論的臨床護理路徑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6,32(7):539-542.
[6] 譚欣,羅茜.目標管理理論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28):11.
[7] 石清春.目標管理理論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對護理人員績效管理的作用分析[J].養生大世界,2021(23):59-60.
[8] 周曉琴.目標管理理論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A2):300-301.
[9] 伍曉梅,郭姣姣,唐懷蓉.目標管理結合崗位準入管理模式在三方合作健康體檢中心新入職護士中應用效果研究[J].西南醫科大學學報,2021,44(4):387-391.
[10] 許娣蓉.護理標識在體檢中心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管理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22,19(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