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女性意識是一種獨立的思想,是女性獲得獨立的自我意識,并對自我產生認同感,認識到女性的獨立性。李清照是我國宋代主要的女詞人,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其筆下的宋詞對當代文學創作有著深刻影響。從整體的角度觀照李清照的作品,能夠感受到這位女詞人在創作時深刻的女性意識。針對女性意識這一問題,本文旨在通過李清照詞中女性意識的形成背景、特征以及具體表現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提取其作品當中的獨特審美價值。
【關鍵詞】李清照;宋詞;女性意識
【中圖分類號】I20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1—017—03
李清照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詞人,也是我國文學創作史上為數不多的女性詞人。作為一名女性詞人,在她的作品當中表現出了明顯的女性意識,從一名女性的視角記錄了當時的生活狀態和情感變化,釋放作為女性的魅力彰顯了當時的時代風貌。李清照詞中的女性意識在如今看來依舊具有進步意義,同樣也能夠為今后的文學創作帶來積極的影響。
一、李清照詞中女性意識出現的背景
(一)程朱理學的禁錮助長女性意識
在宋朝時期,程朱理學是作為指導思想出現的,不僅影響著統治者的領導思想,還影響著各級民眾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當時這種思想對人們的個體意識帶來了極大的限制,女性的被動地位越發明顯,給女性的個體獨立性帶來了極大的壓制。在這種思想背景下,李清照作為一個接受過高級教育的女性,并不甘心被這種錯誤的思想壓制和束縛,所以在詞中大力推崇女性作為人的獨立性,并大力推崇女性的獨立地位。在她的詞中,通過對女性美好、自由的愛情的渴望來闡釋自己的獨立意識,慢慢的逐漸促進自身女性意識的覺醒和發展。
(二)家庭教育以開明為主
李清照出身于名門世家,父親名為李格非,為后四學士之一,是北宋狀元王拱辰的后代,受教育程度較高。在這種家庭環境當中,給予李清照高度的自由性,并且父母鼓勵李清照閱讀家里的各種藏書。受父母的指導和影響,李清照的才華日漸發展。同時,李清照自小便跟父親一同見識才子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汴梁的繁華,在文人墨客的中間長大,不僅能夠親身經歷這些文人的佘家過程,還能夠受這些文人的指導與幫助,這些經歷都在很大程度上給李清照帶來了創作熱情。在這種輕松開明的家庭環境和教育背景下,養成了李清照大方的性格,也為之后詞作當中鮮明的女性意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個人經歷的動蕩
詞人的成長經歷對李清照的創作風格造成了非常深刻的影響,也正是因為李清照豐富的人生經歷才使得她的作品有著豐富多彩的風格[1]。李清照的人生經歷比較坎坷,她的婚姻是其創作的主要素材,在李清照十八歲時嫁給了當時的頗有文采的太學生趙明誠,她的丈夫非常支持她的創作,兩人婚后的生活一直非常幸福。李清照的詞中也多次提起與丈夫的婚后生活,對趙明誠的文采大加贊揚,也正是因為趙明誠的愛護才讓李清照詞中的女性意識大肆綻放。但是兩人婚后卻經常處于分離的狀態,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婚姻狀態讓李清照的詞中多是悲傷別離的內容。在李清照的出嫁第二年朝廷就開始持續漫長的動蕩狀態,李清照父親被牽連其中甚至使得李清照不得不和自己的丈夫分離,但是被時代動蕩沖擊沒有打擊李清照的個人信念,反而讓李清照的創作更加豪邁,個體意識更加堅定促進了李清照詞中女性意識的蓬勃發展。也可以說,正是這種動蕩的個人命運給了李清照女性主體意識的發展空間。
二、李清照詞中女性意識的特征
(一)獨特豪放
李清照不同于當時的其他女性,沒有弱不禁風的氣質,反而是柔中帶剛十分豪爽。在當時與豪放詞各成一派,李清照有著其他女性沒有的豪邁氣質與寬闊的胸襟。比如“九萬里風鵬正舉”正是李清照對自由地向往與渴望,希望自己也能夠像大鵬鳥一樣有飛翔于天地之間的自由,向往男子的豪邁氣概,同時又有著女性的浪漫情懷,在李清照的身上能夠看到男性的豪邁與女性的浪漫主義感性特質,正是因為李清照本人性格的影響,才使得她作品當中的女性意識也表現出來了極大的獨特性。在李清照的作品當中沒有軟弱,也沒有命運上的衣服,不會一味向敵人投降,而是有國家和民族的氣概和風范,詞中有著飽滿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絕不屈服的風骨。
同時,閨房之間的愁苦與煩惱也能夠在詞中展示出來,能夠用輕松的口吻展現丈夫對自己的疏忽和攜帶,同時又展現出來了作為一名女性獨立的人格。在李清照的詞中能夠看到她并沒有將自己的丈夫看作是自己人生的全部和重心,沒有丈夫的陪伴也可以讀書創作以書為友。這種獨特的性格特征,在李清照的詞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人際關系的豐滿性
提到李清照詞中的女性意識就不得不提李清照的教育和人際交往,前文曾提到李清照的父親是宋朝非常知名的蘇門后四學士之一,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受父母的影響,在當時李清照的父親常會帶她前往當地文人聚集的酒館和茶樓,不但能夠獲得這些文人指點迷津,她的作品還會受到眾多文人墨客的欣賞與稱贊。在李清照的少女時期與這些文人相處,為之后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同時,李清照的這種豪邁的風格還受蘇軾創作的影響,蘇軾是宋朝豪放派詞人的代表,受蘇軾影響在李清照的詞中也帶有一定的豪放氣概。在婚后李清照的主要社交對象就是自己的丈夫,所幸她的丈夫趙明誠也十分尊重她的創作并給予鼓勵,兩人在才情上非常相配,婚后經歷了一段很美好的相處時間。但是好景不長,朝廷動蕩拆散了這對夫妻也讓李清照不得不返回故鄉。
三、李清照詞中女性意識的主要表現
(一)張揚的個性
宋朝是一個十分文明開化的年代,盡管當時中國依舊受封建意識影響,但是文化卻獲得了蓬勃發展。宋朝時期的君主大多愛好詩詞,所以整體發展氛圍也是文化多元發展的狀態,再加上李清照輕松自由的家庭環境,能夠讓她更多地感受到生活與時代的美好,養成了她自由、開朗、浪漫的個性。少女時期對山水愛情的向往與成婚后遭遇一系列不公平待遇之后的性格產生了的鮮明的對比,在李清照身上能夠看到那個年代女性的不同可能,不僅能夠向往山水和自由,還能夠自由地爭取自己的地位和權利。在她身上沒有那個年代女性身上的沉悶與無奈,更多的是自由與豪放,這也是其對個人本性的極度張揚。但是當時中國的大多數大家閨秀受傳統思想和禮制的影響被家族大院子限制起來,沒有個人的獨立性格和思想,這些大家閨秀都深受三綱五常的影響,堅定地遵守著父親與丈夫的教誨好而管理。但是李清照就不同,自少女時就深受父母寵愛,且因為父親的庇護并未受傳統禮制的限制,反而經常跟隨父親前往各種社交場所,這些經歷使得李清照愛喝酒并在自己的詞中多次提到了她的愛好:喝酒。對于酒她不像其他女性的一樣多加避諱,反而十分坦蕩,她的這種超然的性格與寫作態度也正是她女性自我意識的展現。
除了酒和自由之外,李清照還十分熱愛花朵,她的詞中表達了一個觀點:花就是人。大部分女性都愛花,但是在那個年代卻極少會有人能夠想到花與人有著相同的神韻。在李清照的詞中經常會出現花這一意象,花朵從綻放到凋零包含著一個人的生存境遇和人生變故,這不僅是李清照人生的寫照,同樣也是那個年代大多數女性命運的寫照。在李清照的詞中,花的出現不下三十首,主要包括美化、菊花、牡丹、芍藥等各種花卉。比如《漁家傲》當中,李清照用梅花來彰顯自己孤傲的性格和格調,同時對梅花的精致、脫俗大加贊揚,盡管表面上是在贊揚梅花的氣節,其實本質上是對自己風骨與自己超脫于其他平常人的獨特氣質的贊嘆。[2]因此“花”這一意象的頻繁出現也是李清照女性意識張揚的表現。
與此同時,李清照在詞中經常對自己的形象、性格大加贊美,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寫來表現自己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這也是女性主體意識的張揚。
(二)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李清照和趙明誠在精神層面是平等的關系,在文學上也有著相同的興趣,但依舊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從李清照的詞中能夠看出生活的樂趣所在,以及她在愛情當中不矯情、不夸張的狀態。比如《瑞鷓鴣·雙銀杏》就是對夫妻之間伉儷情深的表達,盡管所描述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但是實際上卻是在表達自己所處婚姻的幸福與感性思考。[3]在李清照的詞中也對愛情理想進行了大膽的描寫和歌頌,同時又對現實狀況有深刻地思考,通過作詞來表達自己內心想要掙脫封建束縛的欲望。在《減字花木蘭》這一首詞當中,李清照同樣充分展示了自己身處愛情當中的美好愿景以及沉浸在愛情當中小女子的情緒變化。在這些詞中,李清照并沒有將丈夫作為指導自己思想和命運的中心,而表現出來的是小夫妻之間的溫情。對于大部分封建時代的女性來說,這些元素和內容都是不敢輕易表達的,但是李清照卻大膽在自己的詞中自由表達小女子對丈夫的傾慕以及夫妻之間的平等關系。因此,這種女性意識的覺醒與現實環境之間有著很大的偏差,李清照個人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與當時女性形象也存在矛盾之處。
李清照人生的動蕩是在其父親受朝廷動蕩波及之后,李清照無奈只能與丈夫暫別。夫妻二人重逢后經歷多年奮斗與風波曾過了一段安穩的生活,但由于戰亂影響,夫妻二人四處奔波,趙明誠病死異鄉。在趙明誠病死之后,李清照開始了漫長的奔波歷程,又經歷了再婚、被騙、離婚之后,李清照將生命與個體人格看得無比重要,在當時那個年代能夠做出和離的決定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這意味著對父權制度的反叛,在那個年代和離的女性幾乎沒有任何地位可言。甚至在當時李清照將再婚丈夫告上了公堂,由于是女性狀告自己的丈夫所以李清照也被迫入獄兩年。但是這種巨大的打擊并沒有影響李清照的創作熱情,甚至在這個階段達到了創作巔峰,先后完成了《金石錄后序》《打馬圖經》《武陵春》等作品,感嘆漂泊生活的不易。
之后的作品當中,李清照主要對女性生活的艱辛以及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了自己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對朝廷無盡的失望。這些主題對于封建時期的女性來說是巨大的突破,同時也是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李清照經歷了少女時期對未來的美好祈愿,再到中年時期經歷的波折與動蕩,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現實生活的悲哀與無奈成為了李清照生命后期的主旋律,這種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是李清照女性主義創作的源泉,正是這兩者之間的矛盾促進了李清照詞中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和張揚[4]。
(三)含蓄表達女性愿望
在封建時代背景當中,女性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也沒有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在長久以來父權統治的影響下,女性早就失去了表達自己話語的方式,而傳統的創作體裁比如“詩言志”和“文以載道”明顯不適合女子的情懷和理想。這樣的時代背景導致大部分女性只能依托在男性的話語之下表達自己的意愿,表達方式也十分瑣碎零散,長此以往大部分女性逐漸失去了表達自己心聲的欲望和想法。但是在宋代,出現了詞這一表達形式,打破了傳統的創作語境和整體格局。孕育宋詞的環境能夠與女性的特征相匹配,因為宋詞在出現伊始就是為了表達情緒,盡管后來宋詞不斷發展能夠表現的內容和主題也在不斷擴大,但依舊以閨中之情為主,并且宋詞的各項審美特征也與女性的自我意識有關,非常適合女性的婉約特質,這也導致很多宋代文人認為宋詞難登大雅之堂。
在當時接受過高級教育且深受文學氛圍影響的李清照看到了這些機遇,將詞作為表達自己思想和內心情感的工具。李清照以一名女性的身份為父權統治下的卑微女性爭取權利和地位,在內容的深刻性和思想的指導性方面她都超過了當時的很多男性詩人,也正是由于李清照形式上的婉約性和內容上深刻性的相結合,才使得李清照一舉成為了婉約派的領導人物,受到了當時很多女性的尊崇[5]。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為當時的女性做出了典范,在面對壓迫和不公的待遇時要勇敢地爭取自己的權利,這種勇敢但又溫婉的性格在當下時代看來依舊也是先進的。
四、結語
在李清照的詞中有著非常鮮明的女性主體意識,受時代環境、家庭背景、個人經歷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李清照懂得運用婉約、雅致的語言為女性爭取權利。她創作的主題打破了封建禮制的束縛、掙脫了父權的控制,這種創作風格在宋朝甚至是我國歷史上都具有突破性。也正是因為李清照詞中的女性主體意識,也為后世女性文學的創作,甚至是文壇風格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佩佩.李清照詞作的藝術特色[J].新紀實,2021(22).
[2]劉敏,潘貴渝,張麗豐,等.花中第一流——李清照詞作中女性本體意識與花意象[J].名作欣賞,2015(21).
[3]黃一陽.論李清照詞作中的“簾”意象及其女性化特征[J].今古文創,2020(32).
[4]林麗萍.“試問情深深幾許”之李清照詞作群讀探究[J].名師在線,2020(6).
[5]陳放.從當代文學的女性意識中解讀人道主義情懷[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6).
作者簡介:張埕芳(1990—),女,漢族,山西長治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