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強調,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初中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時,也應該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進行科學培養,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教師可以在地理課堂中應用單元教學方式,通過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學效果,保障核心素養培養質量。
一、合理設計地理單元教學的目標及任務
初中教師在地理課堂上,若想開展有效單元教學,并對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進行科學培養,首先則要明確單元教學目標,以便對后續的地理單元教學進行科學指導,促使單元教學能夠有序開展,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如果教師在地理單元教學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素養,則需要在這一基礎上,科學設計單元教學目標以及相應的學習任務,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要深入挖掘地理教學內容,以此幫助學生理解相應的地理知識,并能夠對其進行牢固掌握以及靈活應用。
以初中地理教材為例,教師在對學生講解“西北地區”這一單云的地理知識時,應該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西北地區的地形、地勢、城市、整體的區域范圍,了解西北地區在我國、亞洲的地理位置,使其逐漸形成相應的空間思維。而在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時,教師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西北地區進行探究,并繪制出西北地區的地形地勢圖形,要求學生在其中標注出西北地區不同區域的劃分范圍,以及一些重要資源的分布位置,促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繪圖的過程中,深入了解西北地區,同時也能夠對西北地區的整體空間情況進行全面掌握,對其中荒漠、草原等區域予以明確,使其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也能夠產生一定的空間意識,提高學生自身的空間思維能力。
二、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單元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整體性,初中地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單元教學時,應該立足于整體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幫助學生認識整個單元的知識結構,這也有助于完善學生的地理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在實際地理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整個單元的地理知識進行展現,促使學生正確認識整個單元地理知識的內在聯系,這也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相應的地理知識,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能夠學會應用思維導圖,對地理知識進行科學整理,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增強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以初中地理教材為例,教師在單元教學中,帶領學生學習“北方地區”這一單元的地理知識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一張中國地圖,接著向學生進行提問“哪些區域屬于中國北方地區”,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完之后,教師則要在地圖中標注出北方地區,然后則要以北方地區為中心,引導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拓展,可以讓學生按照地形進行知識點的拓展,如,黃土高原、東北平原等等。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可以畫出不同的圖案代表相應的地形區域,在思維導圖上進行知識點的填充。通過這一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夠理清北方地區的地理知識點,還能夠實現對北方地區的整體認知,使其能夠正確掌握北方地區的各項地理知識點,避免由于地理知識點過于零散影響學生的記憶。學生在應用思維導圖時,也能夠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
三、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初中教師若想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地理單元教學,還應該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不僅要教授學生相應的理論知識,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其能夠學以致用,進而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诖?,在具體的地理教學過程中,初中教師應該結合單元知識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等,為學生設置合適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對該單元的知識產生更深的理解,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以初中教材為例,教師在地理課堂中,進行“中國的自然資源”這一單元知識的講解時,應該為學生設置水資源調研活動,讓學生對自己家前半年的用水量進行統計分析,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周圍的水資源情況進行調查。在這些活動中,要在做好數據信息的收集工作,同時也要進行用水量、水資源情況進行分析,制訂出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可行性方案。在完成這項活動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該活動,為學生呈現出中國水資源、土地資源等多種資源的具體應用情況,提高學生的人地協調意識,增強其實踐能力。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對初中生進行地理單元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整體認知,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能夠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小學教師應該提高對單元教學的重視度,并且要將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在這一基礎上,實現對初中生的有效教導以及培養,使其地理綜合素養得到提升,還能夠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