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而作業作為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旨在鞏固已有知識,拓寬思路,鍛煉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雙減”政策落實的當下,更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素養提升著力,充分發揮統編教科書的單元特性,設計出更為優質的作業。
統編教材注重雙線組織單元內容,加強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不管是封面、插圖,還是篇章頁、課后題又或者是園地里的交流平臺、詞句段訓練等等都滲透了濃濃的語文元素,在作業設計中充分發揮單元整組融合教學的特點,篩選能凸顯語文要素落實的作業,再依據班級特色開展分層、彈性、個性化的作業,實現作業的最大效用。
一、靈活運用,實現單元統整
統編教科書在編排上講究單元統整教學,在課文與課文的教學之中,要注意瞻前顧后,考慮篇與篇之前的聯系。在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之中也要從單元統整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將課后練習、園地練習和作業有機地整合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習效率。
(一)課后練習——研學“強心針”
課后習題在統編教科書的助學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課文核心問題的確立和學習活動的開展都有著指引作用。課后練習作為一劑“強心針”,為課堂教學注入鮮活的動力。
例如,在教學《曹沖稱象》一課時,教師借助課后習題,作為任務驅動來開展教學活動。從研讀課文尋找線索,通過圈畫關鍵詞的方式加深印象,進而完成排序題。這樣的練習在活動型的課堂中,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二)園地練習——能量“補給站”
語文園地作為一個單元的小結和回顧,有許多內容和整個單元中的部分課文是密不可分的。為避免有些語文素養的學習與之前的課文學習有重復,將園地中的作業內容作為“補給站”融合在課文學習之中,學習的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例如,二年級上冊園地一中的字詞句運用中,有比較“追上去”和“迎上去”這兩個動作不同之處的練習。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學習“追上去”和“迎上去”兩個詞時,就可以滲透這兩個動作的比較,結合課文的內容或者是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研讀,體會就更真切了。再適時地補充園地里的練習內容作為“補給站”,強化學生對這兩個動作詞的理解與運用。
二、有機篩選,突顯素養先行
(一)素養提升訴求下,選擇題型
語文素養的提升,要求教師布置有思維含量的作業練習。反復、機械的抄寫作業,簡單的信息提取作業,對于素養提升沒有很明顯的作用,反而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效率下降。應選擇有一定思維含量的題目,基于單元的語文要素使學生展開思辨,從而獲得語言文字的運用體驗,最終提升學力。
(二)學習情狀反饋下,確定時機
對于絕大多數語文要素而言,配套的作業本和評價卷已經足以滿足學習、鞏固的作用,不需要再額外布置作業。但是,對于學生學習有困難,或者是學習中頻繁出現的問題,就須要相機選擇合適的作業作為鞏固或者是復習之用。而這些作業使用的時機由本班學生的學習情狀,分層而定。
三、個性融合,優化作業設計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講究多維度融合,推進項目化學習,讓語文課程豐富而有活力,生動而有意義。那么,作業的設計也要體現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
(一)多學科融合
語文學科的融合性特別強,可以在與其他學科互相作用下,發揮更大的作用。將語文與美術學科相融合,通過圖配文的寫話作業方式,鍛煉學生排版的審美能力、繪圖的設計能力、配文的書寫能力等等。
例如,在二年級上冊時,引導學生繪制自己最喜歡的水果、蔬菜或者小動物,然后看著自己畫的圖畫用幾個句子來寫一寫。學生的書寫興趣就會隨之提高許多,也寫出了自己的喜愛之情。
除了語文和美術學科的融合,還有介紹科學小實驗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寫數學日記融合語文與數學兩個學科等。
(二)彈性化設置
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之中,學習起點不同,學習能力也不同,因此,在作業設計的時候也要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彈性化的設置。
例如,對于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的孩子,可以設置預學練習,幫助教師摸清學生的學情,從而設置有針對性的教學環節。還有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拓展性作業,進一步提升語文能力。
對于不同能力的學生,采用不同的作業方式,放在不同的時間完成,像這樣彈性化地設置作業,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三)分層次落實
不同的作業在課堂環節的使用上也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分層次使用作業才能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
例如,有些基礎類的題目可以在預學時使用,在檢查預習情況的基礎上,分析出學生的學習難點;有些幫助理解課文要義的作業,可以穿插在教學之中完成,提高課堂效率;還有些作業是拓展類的,作為課堂學習的延伸放在最后,有助于語文要素在生活中的落實。如此有層次的作業落實,能將作業的效用發揮到最大。
用好統編教科書的前提就是讀好、讀透統編教科書中的每一個部分,充分領會編者意圖,讓每一個教學內容中的語文要素都能充分發揮各自的效用。教師靈活運用,實現作業的單元統整;再通過有機篩選,突顯素養先行的重要性;最后,個性融合優化作業設計,充分發揮作業的最大效用。努力讓作業充盈期待之情,綻放感悟之情,綿延樂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