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家校共育已經成為教育的重要課題。充分發揮家庭在教育教學中作用,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英語作為初中階段的核心學科,可以通過實施家校共育、利用家庭作用推動學生的能力發展。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黃金時期,教師要充分重視家校共育,積極地在課堂中滲透共育策略,以推動學生發展。本文論述了英語教學中家校共育的價值,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家校共育的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家校共育;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2-0131-0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已經成為重要的國際交流工具,英語課程教學也越來越受重視。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不僅注重語言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強調實際運用。不僅如此,英語也與學生的情感、思想和文化發展息息相關。完善的英語教學不能只依賴課堂,還應當拓展到生活中,實現課內、課外的協同發展,因此,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當充分理解家校共育的理念,積極地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家校共育思想,以家校合作推動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學校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相互協作、相互支持,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是從專業角度實施的教育,對學生的專業成長至關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從新時代的教育目標來看,加強家校共育才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正確方式。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尤其需要家校的共同關注,英語是初中階段的核心學科,在初中英語課堂開展家校共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學習和應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課堂學習外,學生還需要在生活中學習和思考并應用。與教師的專業指導一樣,家長同樣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激發者,家長更為了解孩子,能更好地圍繞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點去引導與鼓勵,這樣學生更容易對英語產生興趣,并保持英語的學習熱情。
(二)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注重語言的運用與對語言文化的理解。尤其是初中學生,他們必須在親身體驗與實踐中才能感受語言的魅力和涵義。在這一方面,單單靠課堂學習是不夠的,需要家長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家庭環境中積極地引導學生以合理的方式進行預習、復習、學習、拓展,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持續性學習。
(三)有利于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發展
英語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文化和學習能力,強調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這些關鍵能力都需要家庭發揮輔助作用。家長能從心理、習慣、認知和行為上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家庭和學校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合作,能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形成和養成這些關鍵能力,最終實現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有較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需求,但同時也更渴望被關注、被認可,由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不可忽視。英語是初中階段的關鍵學科,教師要積極地與家庭合作,推動家校共育,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搭建共育平臺,促進家校充分溝通
家庭與學校的相互信任是共育的基礎,信任需要建立在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化手段為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積極地搭建共育平臺,建立家校溝通渠道,讓教師和家長能更好地溝通、促進相互了解,積極地就共育問題進行探討、合力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全面提升家庭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以冀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1《School and friends》教學為例,這一單元以“學校和朋友”為主題,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打招呼、如何介紹自己、如何與他人相處等等,這是學生開啟初中生活的第一課,對于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很多學生對新的環境有陌生感,如果不能適應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講授知識,還應當與家庭溝通,讓家長與教師共同幫助學生完成學習,更好地適應初中生活。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不同的共育平臺,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建立即時通訊渠道,讓家校雙方能及時交流,同時還可以依據學校教育平臺,開發家校共育欄目,為家長提供解答家庭教育問題的渠道。在完成這一單元教學后,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的情感目標和技能目標轉達給家長,并從專業角度引導家長掌握基本的對話技能,然后鼓勵家長及時地與學生溝通,嘗試在家中用英語進行交流對話,模擬與他人的相處過程,期間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及時與教師溝通。通過這種共育平臺的輔助,教師和家長能很好地推動課程教學,實現共育目標。
(二)家校積極互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英語知識的學習不僅強調課堂效率,更注重課后的理解和運用。作為語言類學科,學生僅僅理解知識是不夠的,不斷地深入挖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語深度學習能力,為未來學習和生活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家庭在學生學習習慣培養上有著關鍵作用,教師要積極地與家庭互動,幫助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勵家長營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讓學生在家庭中能更好地延續課堂學習效率,有效地養成學習習慣。
以七年級上冊Unit 2《Colours and Clothes》教學為例,這一單元以顏色和服飾為話題,引導學生學習更多有關顏色的知識,了解服飾的搭配,引導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喜好,談論如何購買服裝等。這是一個互動性很強的單元,很多有關顏色的單詞、句型需要記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與家庭互動,利用學生日常感興趣的話題或元素推動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例如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轉達課程的主題目標,然后向家長傳授家庭中引導學生預習的方法,鼓勵家長與學生就單元主題提前進行深入的溝通,使學生對顏色、對服裝有更好的認知,為課堂學習打下基礎。在課后復習階段,教師也要與家長就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和學習目標進行溝通,引導家長如何鼓勵學生復習,或者利用家庭活動契機,鼓勵學生回顧知識,并勇敢表達自己的喜好。通過這種預習、復習習慣的指引,學生的英語學習就能更好地持續推進,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三)組織定期家訪,深入了解學生
家訪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形式,是教師深入家庭的過程,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能力和特點,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與效果,能以學校教育帶動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促進學校教育,能全面地推動共育效果。通過家訪,教師能從專業角度更好地與家長合作,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但是當前一些學科教師忽視家訪的作用,認為家訪只是班主任的工作,這不利于家校共育的落實,為了有效地了解學生學習效果,更好地推動家校協同,英語教師也要組織家訪活動,定期地與家長深入溝通,全面了解學生家庭與個體狀況,有效促進共育深度。
以七年級上冊Unit 5《Family and Home》教學為例,這一單元以家庭和家庭成員為主題,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家庭成員及各類職業的英語表述方法,學會介紹家庭,并體會家庭的作用。這一課對于家校共育來說十分重要,教師可以依據單元話題,組織一次深入家訪,去實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家庭學習方式,與家長就教育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給出合適的建議,達成一致的意見,實現更好的合作。比如教師去觀察學生家庭成員中相處的方式和家庭氛圍,如果發現學生家庭學習狀態與學校學習狀態有明顯區別,學習情況不理想,教師就要與家長細致地溝通,詢問家庭教育的方式,然后給予家長誠懇的建議,鼓勵他們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多體諒孩子,有什么教育問題也可以及時與教師溝通等。通過家訪的深入,教師對每個孩子都能更好地了解,由此就能針對性地進行學校教育,不斷提升英語教學水平。
(四)開展親子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在傳統教學中,英語課堂只有教師與學生的參與,課堂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形式較為枯燥,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產生排斥心理,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新教育理念下,家庭也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家長在課堂上能發揮教師無法發揮的作用。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挖掘能讓家長參與的內容,積極地開展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讓家長真實地融入課堂,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來,由此不僅能拉近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促進親子關系,更能使家長理解學生,更好地鼓勵和愛護學生,由此不斷促進學生的趣味學習體驗,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
以八年級上冊Unit 3《Families Celebrate Together》教學為例,本單元以節日為話題,引導學生談論如何慶祝不同的節日,掌握相應的英語知識和技能。每年家庭成員一起慶祝的節日有很多,學生對于不同的節日也有不同的看法。利用這個契機,教師可以組織“親子家庭會”活動,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到這一“節日課堂”中來。學生和家長組成親子家庭組,每個家庭組都可以選擇一個節日來交流、探討,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自己家庭中獨特的慶祝方式,這種親子活動既有趣又生動,能讓學生充分融入其中,主動去探索和研究節日話題,還可以讓家長與學生更好地進行溝通,使家長更理解學生,有效地促進和諧的親子關系。此外,家長也能看到教師教育的方法,理解教師的教育努力,繼而相互更好地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
(五)實施生活實踐,推動家校全面聯結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實踐中才能更好地領悟英語內涵,掌握英語技能。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更多的是利用課堂時間傳授理論知識給學生,很少開展應用型的活動以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但在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過程中,英語教學就能充分延展課堂實踐契機,讓學生有機會參與更多的實踐活動。所以教師可以與家長協作,利用各類資源開展各色各樣的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的鼓勵下更好地融入生活,從英語視角去體驗、去應用,以此提升英語綜合技能,更好地促進家校的聯結與協作。
以八年級上冊Unit 5《My Future》教學為例,這一單元引導學生憧憬未來,暢想一下自己未來的工作。學生對此話題很感興趣,他們常常會在私下交流自己的愿望。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協作,充分挖掘家長資源,與家長一同為學生營造實踐契機,以更好地充實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想象。家長職業不盡相同,有醫生、消防員、講解員、飼養員、店主等等,教師可以與這些不同職業的家長溝通,為學生爭取實地參觀體驗的機會,組織學生去深入了解不同的行業,感受不同職業的價值與意義。學生在豐富的生活實踐中能更好地圍繞主題去思考,然后教師再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出自己對不同工作的認知和想法,這樣有利于學生思想情感的融入,在家校全面聯結的基礎上,學生的英語學習就更切實有效,不斷推動學生的能力發展。
家庭和學校是教育學生的兩個共同體,二者不可分割,同等重要。家校合作不僅要教師和家長的重視,更要他們的主動參與。互相信任是家校合作的前提,只有兩者相互支持才能達到共同教育的目標。在家校共育中家庭和學校必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聯結、相互促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正確認識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積極地搭建共育平臺,使家校充分溝通,在有效互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定期的家訪中深入了解學生個體,在親子活動的組織開展中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在生活實踐中讓學生感悟生活,體會家庭與學校的支持與關心,從而使兩者向著同樣的目標邁進,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范燕燕.家校合作式初中英語教學策略探究[J].海外英語,2022(20):163-167.
[2]李青山.以習慣養成為抓手,以“家校共育”促提升——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提升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22(27):21-24.
[3]駱志云.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24):50-51.
[4]羅笑康.家校合作,促進中學生英語自主綜合發展——以初中英語教學為例[J].智力,2021(19):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