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成為幼兒教育中的一項重點任務,旨在提升幼兒對小學學習環(huán)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自適應能力,幫助幼兒快速且順利地進入小學狀態(tài)中。在時間管理方面,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不少幼兒因為缺少時間掌控和管理能力,在小學中出現(xiàn)不適應、跟不上的情況,增加了幼兒的心理負擔。基于此,本文從家園共育的視角出發(fā),對幼小銜接中的幼兒時間管理教育展開探究,包括意義、策略以及注意事項,旨在通過家園合作,讓幼兒靈活掌握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從而促進幼小銜接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小銜接;時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2-0042-03
幼兒升入小學后,學習方式由以往的游戲、活動等轉為課堂學習。在此之前,幼兒沒有經歷過嚴格的時間約束,如上課不能遲到早退,必須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課下作業(yè),上課下課都有固定的時間等,這些時間管理上的變化對幼兒是考驗。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堪憂,時間觀念不強,做事拖拉,沒有順序,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學習進步。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需借助家長的力量,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引導幼兒學會守時、惜時,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小學生活中的時間要求。為此,筆者針對家園共育背景下幼小銜接中的時間管理教育展開如下論述,供大家參考學習。
(一)形成合理的作息習慣
現(xiàn)階段部分幼兒的作息缺少規(guī)律性和合理性。有的幼兒跟隨家長的作息,出現(xiàn)熬夜玩耍、貪睡不起的情況;有的幼兒作息比較隨意,想睡就睡、想玩就玩。這些習慣不僅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導致幼兒難以形成科學的時間觀念,不利于其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因此,在幼小銜接中,引導幼兒學習時間管理,讓幼兒從生活做起,提高對時間的重視,合理分配休息、學習、玩耍的時間,從而養(yǎng)成合理的作息習慣。
(二)認識時間的重要價值
惜時是非常重要的素質,倡導人們應該在有限的時間里實現(xiàn)無限的價值,不浪費時間,不蹉跎歲月。但很多幼兒對時間的重視程度不高,做事拖拉,毫無順序,導致時間白白浪費。如在搭建游戲中,有的幼兒能按照老師的指導快速完成搭建任務,而有的幼兒一直在玩耍,搭建任務進行得非常緩慢,絲毫沒有注意到時間的浪費。在幼小銜接中引導幼兒學習時間管理能改善這種情況,讓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利用時間,認識時間的重要價值。
(三)掌握正確的生活順序
在生活中,擁有一定的順序意識和規(guī)劃能力能幫助我們高效地完成工作和學習。但在幼兒階段,大多數(shù)孩子缺少順序意識,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難以對事情的輕重緩急作出判斷,導致學習效率低、做事耗時長。例如在幼游戲中,有的幼兒能按照教師設置的游戲順序和規(guī)則參與游戲,而有的幼兒看到什么玩什么、喜歡什么玩什么,毫無順序和邏輯可言。在幼小銜接中引導幼兒學習時間管理,能讓幼兒從時間的角度對生活和學習作出合理的規(guī)劃,引導其逐漸形成順序意識。
家園共育下倡導幼兒教育應該和家庭教育充分融為一體,尤其在幼小銜接教育中,幼兒由幼兒園升入小學,家長需要和幼兒共同面對其中的改變和挑戰(zhàn),幫助幼兒順利地融入小學生活。在時間管理方面,教師可以按照如下途徑進行嘗試。
(一)辯一辯,家園達成育人共識
家園共育是現(xiàn)代化幼兒教育中的熱門話題,倡導家庭教育應該與幼兒園教育協(xié)作配合,充分發(fā)揮家長的角色引導價值,從而讓家庭與幼兒園之間形成教育合力,雙管齊下,共同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但在現(xiàn)階段,很多幼兒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甚至有的家長缺少自身責任感,認為幼兒園應該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負責。而在幼小銜接工作中,部分家長還沒有意識到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所面臨的挑戰(zhàn),因此對幼小銜接的認同感不強,在家園共育過程中配合積極性不高。基于此,要想落實好幼小銜接中的時間管理教育,就需要教師與家長多溝通,向家長傳遞正確的家園共育理念以及幼小銜接理念,提高家長的認同感,與家長達成育人共識,從而為時間管理教育打好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家長開展“家園共育”、“幼小銜接”等主題的沙龍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可以讓家長通過辯論的方式表達對家園共育、幼小銜接等話題的認識。與此同時,鼓勵家長談談目前幼兒在家庭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做事拖拉、愛睡懶覺、不愛勞動、性格孤僻等,教師根據家長的反饋作出評價,并引導家長認識幼兒升入小學后所要面臨的挑戰(zhàn),包括學習、時間管理、生活等方面,逐漸提高家長對幼小銜接的重視。當然,在與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向家長灌輸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認識自身的責任感,從而積極參與到家園共育中。通過沙龍活動,讓家長與幼兒園達成統(tǒng)一的育人目標,為后續(xù)時間管理教育的有效落實做好準備。
(二)認一認,說說生活里的時間
幼小銜接主要針對大班幼兒,大班的孩子雖然在認知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但對時間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如在下午出園的時候,當教師說:“大班的孩子,再等五分鐘。”幼兒會小聲地討論:“五分鐘是多久啊?”“五分鐘后天是不是就黑了?”“五分鐘好慢啊!”可見幼兒在時間的認知方面還處于懵懂的階段,沒有時間概念。因此,在時間管理教育中,教師可以和家長聯(lián)手,讓幼兒感知生活里的時間,了解長時間和短時間的特點,啟發(fā)幼兒形成正確的時間認識,從而在生活和學習中準確把握時間,合理利用時間,豐富學生時間管理的經驗,從而促進幼小銜接的有效落實。
例如,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認識鐘表上的短時間,讓幼兒感受一秒鐘、一分鐘、一小時的時間長度,并指導幼兒在不同的時間段里完成不同的任務,如讓幼兒一分鐘內洗好手、一分鐘內整理書包、一分鐘內找到自己的小組伙伴等,并通過倒計時的方式讓幼兒感知時間的流逝。而在家庭教育中,教師可以指導家長與幼兒一起感知生活里的時間,并為幼兒設立一些時間上的挑戰(zhàn),如五分鐘穿好衣服、十分鐘疊好被子、半小時吃完飯等,引導幼兒在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感受時間的存在,同時增強幼兒的生活自信,提高幼兒時間管理的能力。在長時間的管理教育中,包括周、月、年等,教師可以指導家長在生活中借助一些特別的日子引導幼兒重視時間,如家人的生日、各種節(jié)氣節(jié)日、家庭出游的時間等;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年度日歷,將一些特殊的日子標記出來,并張貼對應的生活照片,在每月月底,家長可以把日歷拿出來,與孩子一起回憶分享曾經的時間和生活經歷,以此提高幼兒對長時間的認識。通過家園共育的過程,讓幼兒近距離感受時間的存在,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時間概念,促進幼小銜接時間管理教育的有效落實。
(三)找一找,看看時間都去哪了
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需要懂得珍惜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有意義的事情。如課堂時間應該認真聽講,不能隨意說話、搞小動作;課后時間要主動完成作業(yè),不能只顧著玩耍;周末時間可以參與體育運動或幫爸爸媽媽勞動,不能只在家里看電視或玩手機等。但由于時間的流逝往往在不經意間,而且幼兒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玩耍中度過的,導致幼兒會無視時間的存在。基于此,教師可以和家長聯(lián)手,讓幼兒在學習和生活中感受時間的流逝,引導幼兒充分利用生活里的時間。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再給我一分鐘時間”的游戲。在游戲中,教師采用抽簽的方法引導幼兒利用一分鐘的時間完成游戲任務,如玩一分鐘積木游戲、背一分鐘古詩、看一分鐘書等等。在一輪游戲后,鼓勵幼兒互相交換彼此的游戲任務,體驗不同的一分鐘時間,同時,教師以倒計時的方式提醒幼兒時間的流逝。通過這樣的游戲過程,讓幼兒產生不同的時間體驗,有的孩子說“原來一分鐘可以做這么多事。”有的孩子說“原來一分鐘就可以看一頁書。”從而讓幼兒對時間的有效利用產生更加明確的認識。在家庭生活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家長與孩子多多交流時間的話題,家長可以規(guī)劃晚上三個小時的時間,帶領孩子完成不同的任務,如做家務、讀書、做運動、畫畫、背古詩等等,為每一項任務設置合適的時長,從而將晚上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通過家園共育的過程,讓幼兒對時間的分配有更清晰的認識,提高幼兒對時間管理的成就感,以此促進幼小銜接時間管理教育的有效落實。
(四)做一做,做珍惜時間的孩子
要讓幼兒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就需要給幼兒提供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將時間管理落實到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提高幼兒對時間管理的參與感。針對部分幼兒做事拖拉、無順序、無邏輯的情況,在幼小銜接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培養(yǎng)幼兒的順序意識,提高自理能力,以此形成節(jié)約時間、珍惜時間的習慣,從而讓幼兒更加順利地進入小學生活,適應小學的時間安排。
例如,有的幼兒面對一件事可以高效地完成,當多件事同時存在的時候,幼兒便毫無頭緒,不知從何開始。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游戲課程或者活動課程中為幼兒設計學習規(guī)劃表,讓幼兒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完成學習任務,逐步提高幼兒的順序意識。同時,在學習規(guī)劃表的引領下,教師也可以鼓勵幼兒判斷學習任務的重要性,按照“先易后難,先重后輕”的原則靈活調整時間順序,以此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在家庭生活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家長和孩子共同面對生活里的瑣事,按照順序完成對應的任務。如在晚餐結束后,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收拾餐桌、洗刷餐具、收拾廚房等,在收拾餐桌時,包括收拾碗筷、盤子、勺子、清理餐桌垃圾等,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按照“先小后大”的順序收拾餐桌,保證衛(wèi)生清潔,同時提高勞動效率。通過家園共育的過程,我們將幼兒的時間管理落實到學習和生活的一點一滴中,既明確任務,也讓幼兒做事更加有條理,以此提高幼兒的時間管理能力,促進幼小銜接的有效落實。
(一)要理解
教師和家長要理解幼兒自身的時間管理水平,尊重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要強迫幼兒行動,也不要催促幼兒行動。如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出門磨蹭,就大喊大叫;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吃飯不專心,就大聲斥責,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師應該指導家長采用科學合理的語言和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不斷地深化幼兒對時間的認識,從而形成珍惜時間的習慣和管理時間的能力。
(二)常反饋
家園共育是教師聯(lián)手家長,面對幼兒教育問題不斷探索、協(xié)作配合的過程。在幼兒時間管理教育方面,教師應和家長常反饋,彼此相互了解,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幼兒園中要對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做好記錄,反饋給家長,同時也要求家長記錄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共同尋找幼兒在時間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從而對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提高幼兒時間管理的能力。
(三)勤指導
對幼兒來說,時間管理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落實到幼兒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多滲透、勤指導,才能夠看到效果。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課程、戶外活動等不同的形式啟發(fā)幼兒對時間的認識,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時間管理方法。而在家庭中,家長要配合教師,多以生活細節(jié)、家庭活動等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概念,引導幼兒形成惜時、守時的好習慣,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的時間管理,促進幼小銜接的有效落實。
綜上所述,在家園共育背景下落實幼小銜接時間管理教育具有非常突出的實踐價值,不僅能引導幼兒形成合理的作息習慣、認識時間的重要價值,同時掌握正確的生活順序。為此,教師要與家長聯(lián)手,采取適宜的策略,引導幼兒形成時間概念和時間規(guī)劃意識,從而提高幼兒的綜合實力,幫助幼兒平穩(wěn)地度過幼小銜接的階段,為未來的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1]張莉,張霞.聚焦幼小銜接,透視大班幼兒時間管理[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3,(07):90-91.
[2]閆萌萌.大班幼兒時間管理能力提升的行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 2023.
[3]田麗霞.幼小銜接中通過家園合作完善幼兒時間管理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01):134-136.
[4]陳曉芬.幼小銜接階段幼兒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對策摭談[J].試題與研究,2022,(28):191-193.
[5]龔斯婷.家園合作促進幼小銜接中幼兒時間管理[J].福建教育,2020,(3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