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作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其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都能為現代幼兒教育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與理論指導。基于陶行知思想的幼兒教育生活化,能夠幫助幼兒在幼兒園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樹立獨立的人格,實現個性化、全面化發展?;谔招兄枷氲挠變航虒W生活化的路徑研究,在近年來也逐漸成為專家學者、幼兒園、幼兒教師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陶行知;幼兒;教育生活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2-0172-03
幼兒園教育生活化是有關情景教學的雛形,在幼兒園學前教育啟蒙階段融入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實現幼兒完成在未來情景教學中的鋪墊。同時,在進行教學活動生活化探索中,暴露出了幼兒園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本文根據資料查閱,以幼兒園教育生活化為目標,分析在推行教學活動生活化過程中的問題并以此進行分析,旨在徹底落實幼兒園教學活動生活化策略的落實,為幼兒未來步入學校后更好地適應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情景教學模式做出鋪墊。
(一)基本概念
幼兒教育的生活化是指在設計、組織、實施幼兒教育時,要把幼兒教育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幼兒的感性經驗聯系起來,使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獲得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和諧發展[1]。
(二)生活化基本原則
生活化的基本原則主要集中于四點,分別為目標、內容、途徑、方法。①目標:重視幼兒能夠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自行實際動手的操作能力、幼兒的交流合作能力。②內容:內容上要貼合幼兒的實際生活,能夠吸引到幼兒的注意;在內容的安排上從簡單到復雜,符合幼兒實際發展的心理狀態。③途徑:途徑上強調多元化,強調幼兒在學習、生活中充分發揮主體地位。④方法:根據幼兒實際發展的需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
(一)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不佳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是陪伴孩子生活、學習和成長的“第二個家長”。幼兒園教學更是在整個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極其重要的一段時期,幼兒園的幼兒都是剛剛接觸到集體生活的幼兒,他們能否快速適應集體生活、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的關鍵取決于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條件[2]。因此,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教學態度直接決定了幼兒園教學活動生活化的進程。多數幼兒園在近年來在推行幼兒園教學活動生活化的進程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青黃不接”:具有相應理論教學知識的年輕教師群體因沒有充分的實踐教學經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教學活動生活化中常常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而有部分具備了相應教學經驗的教師,對于新興教學模式的相關理論知識并沒有充分了解,甚至有小部分教師會出現抵觸心理,繼續保持傳統幼兒園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幼兒無法享受到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帶來的福利,為未來幼兒步入小學階段的學習留下了隱患。
(二)教學用具陳舊,教學活動局限
幼兒園是大多數孩子第一個長期生活學習的學校環境,而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學習,園方自然要承擔起對這些幼兒的健康和安全進行保護的責任和義務。處于幼兒園的幼兒他們的身心素質均處于萌芽階段,并不具有成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所以這就對幼兒園的設施安全和教學環境安全有著較高的要求[3]。幼兒園設施老舊、安全隱患都是對幼兒生活學習安全造成威脅的外界因素,這是幼兒園對幼兒安全極其不負責任的體現。在幼兒園教學活動生活化進行前提下,必須將這些教育安全隱患消除,給幼兒的成長搭建一個安全有趣的生活學習環境。
(三)教學模式呆板,教學效果較差
幼兒園教學生活化的關鍵在于趨近于日常生活,這種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靈活性,需要幼兒教師通過結合班級內學生的喜好和性格特點不斷地進行調整。像是每周進行一到兩次的集體實踐活動的內容,多數都是由幼兒教師在進行設定,但幼兒教師受自身專業素質或教學經驗的影響,有時所制訂的實踐活動內容超出了幼兒的認知范圍,讓幼兒在實踐活動教學中感受到了一定的難度,減弱了幼兒對實踐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四)小學化問題嚴重,教學內容復雜
部分幼兒園的教育過于小學化,并沒有設置趣味化、全面化、啟蒙化、活動化以及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忽視了幼兒興趣的發展,在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將幼兒當成小學生來教育,提前教授他們小學知識,在幼兒園中設置閱讀、寫作以及算術課程,讓幼兒過早地接觸小學課程與小學課程訓練,不僅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會影響幼兒的長遠發展。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但部分幼兒園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之后小學生活,并沒有開展生活化教學,也極少的設置游戲活動,給予幼兒歡快玩耍,釋放天性的時間與空間,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而是設置完全小學化的教學形式,讓幼兒通過刻板的問答訓練,在缺少游戲教學工具,缺少色彩圖案的基礎之上,為幼兒布置一大堆的練習作業,要求幼兒對老師絕對的服從,在課堂中認真的端坐,不能打鬧玩耍,壓抑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小學化問題過于嚴重,幼兒在揠苗助長的過程之中,性格容易內向,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不僅不利于幼小銜接的發展,而且很容易讓幼兒對小學生活產生恐懼之情,幼兒不愿意,也不會主動的進入小學生活,在小學階段取得良好的成績。另外,幼兒園生活化教學與游戲化教學的缺失,也可能導致幼兒無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幼兒在極端壓抑的環境之中,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一)運用生活化指導理念,創設生活化環境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中,他強調了“生活即教育”,他認為生活是一切教育的源頭,也是開展教育的根本目的——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因此,在開展幼兒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應當適當的利用生活化指導理念幫助幼兒進行學習,從而引導幼兒能夠更好的適應于現實的家庭生活與幼兒園生活之中。安全健康的生活學習環境會對幼兒心理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為幼兒的童年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同時,幼兒園安全健康的教學活動環境是幼兒園對幼兒負責的一種體現。在保證幼兒身體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導幼兒更快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實現幼兒集體綜合素質的初步全面提升。根據生活化的內容原則,幼兒園要根據幼兒愛玩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心理素質為幼兒搭建一個屬于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常規教學環境。對幼兒生活環境中的設施進行相應的檢查、維護和保養;對幼兒學習環境中的教學設施結合當前促進數字化教學和情景教學的背景進行升級和更換;對幼兒娛樂活動環境中的娛樂設施、用具進行檢查、維護,保障幼兒在園內教學活動的安全性。比如,為了讓幼兒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教師可以設置生活化的教學環境。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設定生活小規則,幼兒需要在吃完飯之后收拾自己的碗筷,將需要將自己玩過的玩具放回玩具區,在閱讀書籍時,不能亂撕亂涂亂畫,要好好的重視保管書籍,在看完書之后要將書籍放回書籍區。教師要觀察幼兒的行為是否符合規則,對遵守規則的幼兒,進行表揚并發放小紅花。幼兒在教師積極的引導之下,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多方合作聯動,營造濃厚生活化的氛圍
在陶行知所推崇的教育理念中,陶先生明確指出教師應當學會從生活中找到教學的方法與教育技巧,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挖掘出教育價值,在不斷延伸的過程中增加幼兒接受教育教學的空間。幼兒的生活化不僅是要與教師逐漸相處生活化,教師更要想辦法通過多方合作聯動的方式,幫助幼兒適應自己所在的團體活動中,使得幼兒認可社交性活動也是一種適應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氛圍現狀,幼兒園教師要從幼兒的心理發育程度出發,結合教學環境的不斷完善,為幼兒集體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潛在的條件去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生活化教學活動。在進行教學氛圍構建過程中,幼兒教師要關注幼兒集體的興趣愛好、行為習慣和整體氛圍,因人制宜地發揮自身在班集體中的引導作用。例如,幼兒教師在剛剛接手一個新的班級集體時,可以通過一小段時間的觀察,將一些性格特點、行為愛好較為相同的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在新的環境中先有一個自己較為熟悉的小團體,后續再根據他們彼此之間關系的貼近不斷地進行調整,漸漸地將他們從個人生活習慣轉移到集體生活中,為后續的教學活動安排做出鋪墊[4]。
(三)調整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合理師資構架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認為,就幼兒的教育工作來說,由于幼兒教師本身并不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與閱歷,因此需要幼兒教師必須提高自我水平,不斷進行自我探索與延伸,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從幼兒教師的整體發展而言,幼兒園必須調整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合理的師資構架,以確保能夠正常且高效的開展幼兒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絕對核心,是孩子們在幼兒園時期的“家長”,一名合格的教師對于幼兒的成長有著積極的領導促進作用,所以幼兒園園方一定要著重調整師資力量的結構框架。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有著科學創新的思想特點,不會被傳統幼兒教學模式所束縛,并可以將創新的思維應用到幼兒教學中。幼兒園可以將園內的教師進行重新規整,以老帶新,讓具備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去指導新進的年輕教師,同時年輕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幫助具備教學經驗的教師結合幼兒園教學活動生活化的相關要求去改進教學方式。在這種相互促進的幼兒師資力量搭配下,徹底摒棄傳統幼兒園教學思想,將幼兒園教學活動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重新確立[5]。另外,幼兒園還要定期的安排教師的進修培訓,要求教師在參與培訓的過程中,向專家或者優秀幼兒教師進行請教,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與專業素養。另外,幼兒園還要對專業素養與專業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給予鼓勵與獎勵,對專業能力較差的教師予以懲罰,以獎懲制度管理教師,以促進教師自我提升。
(四)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念,重視生活游戲化活動的開展
面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幼兒園需要深入地了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所產生的危害。幼兒在不同的階段,其身心健康有著不同的發展規律,幼兒園小學化是違背幼兒身心發展特征的,不利于幼兒潛能發展。在幼兒園中,需要設定生活化教學方式,逐步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為了讓幼兒更加主動地參與生活化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在生活化活動中設置一些游戲環節,讓幼兒在游戲環節中釋放天性,獲得快樂,在游戲中自由的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在生活活動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抑或是家長,必須樹立科學正確的教學觀念,這些教學觀念主要包括兒童觀與教育觀兩個方面。在兒童觀方面,必須認為,幼兒與成人是平等的,幼兒也是一個獨立發展的個體。因此,成人必須重視與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尊重他們的能力與性格特點,不能將成人所認為正確的強加到幼兒身上。幼兒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也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不能單單為了適應小學或者取得好成績,就忽視了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在教育觀方面,幼兒園需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為幼兒設置游戲活動與生活化活動,在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體力,智力,德育的發展。在生活活動中,促進幼兒美育、勞育的發展。教師必須重視幼兒情緒的發展,時刻關注幼兒的情緒是否處于正向積極,轉變以往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幼兒園教學活動小學化的現狀。
幼兒園教學活動生活化是促進幼小銜接的關鍵改革,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中,幼兒園不應該只扮演一個“保姆”式角色,而是應當發揮出一個教育性組織教書育人的職能。幼兒園教學活動生活化需要幼兒園園方進行不斷地調整和改進,切實根據幼兒特征進行教學活動模式地改進、師資力量的調整、教學環境的維護和教學氛圍的營造,順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趨勢,將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潮流引入到幼兒園實際教學活動中,更好地為幼兒營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為幼兒未來在幼兒園的生活、在步入小學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1]魏永青.陶行知教育追求對當代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啟示[J].美術教育研究,2023(03):121-123.
[2]朱萍.“新實趣”之陶行知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J].小學生(中旬刊),2023(02):91-93.
[3]劉琪.陶行知創造性教育思想在幼兒園音樂教育領域的應用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3(04):131-133.
[4]朱婉.基于陶行知“民主教學”思想的高中數學解題教學[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02):82-83.
[5]趙健.忠誠向黨之師:知黨史國情,育時代新人——以班級“陶行知黨史學習小組”創建為例[J].中小學班主任, 2023(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