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對初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掌握知識,還應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項目式學習能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取知識,鍛煉學生的地理技能。同時,項目式學習是基于問題、基于過程、基于評價的教學模式,相較于其他教學模式而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有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該種新型教學方法能夠?qū)鹘y(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轉(zhuǎn)變,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提高教學成效,對培養(yǎng)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尤為有利。本文從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入手,探討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初中地理教學;應用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2-0088-03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利用項目式學習方式開展課堂教育活動,可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同時能夠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對知識主動進行探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項目式學習是以真實問題為載體,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和能力,并在教師指導下不斷拓展、延伸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地理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初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通過項目式學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新時代背景下新的教育改革方向,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極為有效。本文結(jié)合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的實踐策略,對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提供與課程有關的重要資料,構(gòu)建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由學生組建相應的團隊,在教師構(gòu)建的情境中,通過解決一個開放式的問題來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項目教學法一般是以一個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每個人在小組討論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及作用,這種角色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停輪換交替的[1]。
利用項目式學習方法進行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情境,讓學生通過一個項目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能夠更靈活地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并通過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到相應的能力和知識。通過實踐和體驗得到的教學結(jié)果,這與國家教育改革的要求一致,能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以項目式學習的方式組織地理課堂教學,從知識的傳授到能力的培養(yǎng),從知識、能力和價值的整體升級直到完成學科素養(yǎng)的教育養(yǎng)成目標,這樣是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一種深入革新與升級,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能夠?qū)W生綜合學習能力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尤其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基礎。
項目式學習方法將地理知識、地圖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參與項目實踐中獲得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體驗和感悟,可有效帶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同時,該項新型學習方法是一種協(xié)作式學習方法,其目的是促進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實現(xiàn)自主學習,可重點強化學生在學習中深入探究及加強學生與人協(xié)作交流能力,對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極為有益。項目式學習方法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整合各學科知識和技能,從多個角度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和多樣化地理信息資源,增強教學效果[2]。
(一)教師對項目式學習的認識與準備不足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教學模式,其主要特點是將知識內(nèi)容與實踐活動相結(jié)合,讓學生主動對需要學習的知識去探索,去掌握。但由于部分教師對項目式學習認識不足,在實際應用中沒有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導致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不佳。
1.教師對項目式學習的認識不足。一些教師對項目式學習不了解或缺乏理解,導致在教學中沒有充分發(fā)揮項目式學習的優(yōu)勢。如有的教師認為項目式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差不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名義上是使用了項目式學習,但實際上還是老一套方法,導致課堂死氣沉沉,缺乏互動交流。也有一些教師認為開展項目式學習就是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yè),讓學生去完成這些作業(yè)。還有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仍然會出現(xiàn)只關注理論知識的問題、只重視學生是否對講授的知識進行了掌握,而忽略了將這些知識利用到實際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2.教師沒有充分利用項目式學習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開展項目式學習之前,沒有認真閱讀課程標準、教材以及相關資料,對于教材內(nèi)容也不了解。例如,在對地形地貌的相關地理知識的講解,這一部分內(nèi)容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不同地形地貌類型的特征,了解地形地貌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一些教師沒有充分研究教材中所涉及的資料,也沒有對資料進行梳理、總結(jié),導致學生很難對地形地貌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
3.對項目式教學準備不足,憑想象授課。有一些教師在開展項目式學習時完全憑自己對教材內(nèi)容和相關資料進行想象開展教學活動,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教師在開展項目式學習前應先仔細研讀教材中與項目式學習相關的內(nèi)容和相關資料,在開展項目式學習時也要考慮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收獲更多。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或者為了省事而省略了對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前所做準備工作,這就導致了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3]。
(二)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缺乏動力和自主性
1.教師沒有起到引導作用,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傳統(tǒng)教學活動當中往往以教師作為主導,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存在被動進行的現(xiàn)象,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和動力。項目式學習要求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起到引導作用。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一些較為抽象和難度較大的內(nèi)容難以理解和掌握。這時,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就應當以課本為基礎,組織一些簡單的問題和活動,通過這種引導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但事實上,部分教師因為不理解項目式學習內(nèi)涵,反而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加入更多抽象、難度大的內(nèi)容,以至于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和厭學情緒,進而缺乏參與項目式學習的動力。
2.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缺乏自主性。在地理項目式學習中,教師要制定教學目標,并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探究和實踐,引導學生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例如,針對地形地貌教學的過程,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制定一些與項目式學習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相關的探究活動。首先,學生要自主地從《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中找出與地形地貌有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其次,要自主地分析地形地貌對人類生活、生產(chǎn)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影響。最后,通過學生所搜集的資料來進行交流與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地形地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開展教學前沒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也沒有引導學生獨立、自主進行思考,只是填鴨式講解,久而久之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越來越缺乏自主性,使得項目式學習無法得到有效的開展。
(三)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方式單一
項目式學習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言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利用這種模式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利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教師點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認為只要將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完成即可。在學生完成項目式學習時,教師也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評價,只是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對學生進行評價,進而降低了學生群體對這一學習方法的重視度。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選定教學主題
項目式學習指的是在生活中選擇一些實際的主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所以教師應該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從現(xiàn)實生活的角度來選擇具體的教學主題。教學想要更好實施離不開好的主題,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將學生在現(xiàn)實中的經(jīng)歷與日常地理的相關知識相結(jié)合,并且對學校當中的各項基礎設施及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考慮,以此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此外,優(yōu)秀的教學活動應堅持從教材出發(fā),不能夠與教材上的主題相背離,選擇的主題也不應該過于困難,在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寬與豐富,在選擇教學主題的時候要將學生的興趣與地理教材內(nèi)容相結(jié)合,這樣便能讓教學活動與教學主題密不可分。只有這樣,所選取的教學主題才會有教學價值,而且對學生群體的吸引性是十足的,喚起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qū)ψ陨淼乃季S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進行鍛煉。最后,教師也要對該教學的可行性進行評估,要在項目完成后進行總結(jié)與反思,對所制定的學習計劃進行科學合理的調(diào)整,根據(jù)實際情況按照階段確定教學內(nèi)容,確保學生在進行學習中能夠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以“中國人口”為主題的相關項目式學習為例,教師可以設立小組,讓各個小組之間的成員對城市進行分類并對其進行分析,了解不同城市之間的人口差異以及人口密度,學生對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進行討論,鼓勵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都積極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并讓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整理出的信息進行反饋,以此為基礎,確定具體的項目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項目式學習方法的運用,得到廣泛推廣。
(二)探索小組合作,強化實踐水平
現(xiàn)實中,一些青少年缺少合作探索的精神,部分初中學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將項目式學習方法合理運用其中,將充分提高學生群體在學習中小組合作意識及合作水平,經(jīng)過不斷地實踐與探索,為其全面提升核心素養(yǎng),做好鋪墊。尤其初中地理教師更是承擔著極大的教學重任,必須貼合學生學情,合理進行優(yōu)化與組織完善項目教學和項目學習過程,積極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并嘗試與其他同學交流分享。
例如,在進行相關主題小組合作的過程當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對知識點進行講解,而是需要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可以通過進行合理的分組,將地理知識點與學生的思維方式相結(jié)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每一組中的學生都應該主動收集到相關地理知識,并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通過廣發(fā)收集各類資料,更能認識到自己國家地理的優(yōu)勢,從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在分組合作中,學生也能夠更好地體會到團結(jié)的力量,從而自覺應該構(gòu)建和諧、親密的人際關系。
(三)注重項目評價,保證學習效果
從學生的素質(zhì)入手,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全面、客觀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擺脫分數(shù)的束縛,將所學的知識和基礎理論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幫助別人解決實際問題。
在進行項目式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方式記錄學生學習過程,比如利用錄像的方式對教學過程進行錄像,這樣在課后學生能夠?qū)椖渴綄W習的全過程進行溫習和回顧,并且還能夠看到自己學習過程當中的狀態(tài),讓他人學習自己認真負責完成活動的積極性。在學生完成相關項目作業(yè)后,教師應該清楚地提出意見,對學生表現(xiàn)和學習效果加以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科學合理,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并借鑒別人的優(yōu)點,讓學生可以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相比于從前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而言,是一種新型的改革,是與國家所提出的核心素質(zhì)教育的宗旨相匹配的,將項目式學習應用到初中地理教學當中,是提高初中學生地理知識素養(yǎng)十分重要的一種手段,教師也應該對項目式學習進行深入研究,了解項目式學習對學生的實際意義,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zhì)量,促進初中地理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
[1]王穎.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2023,(18):87-89.
[2]陳龍生.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23,(03):57-59.
[3]丁海燕.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22,(2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