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成長中,家庭和幼兒園是其學習和生活的兩個重要場所,對幼兒健康成長具有一定的影響。當下幼兒教師需要強化家園共育,引導家長共同參與幼兒教育,并對家長家庭教育進行科學的指導,使其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家園共育的有效落實,可以使教師及時了解幼兒家庭情況,并對其進行更為有效的指導,使教育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本文先簡單論述家園合作的應用優勢,再綜合探究了家園合作實施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家園合作;教育思路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2-0240-03
家庭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兩大重要環境,其間的協作與合作,直接關系到孩子的綜合發展。在現代幼兒教育中,家園合作的有效落實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推進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強化幼兒教育成效,保障幼兒的全面化發展。同時,加強家園合作可以使幼兒和家長對教師具有更為充分的理解,幫助教師緩解教學壓力,使教師能夠更為高效的參與教學工作,提升整體教育效果。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探索家園合作的有效路徑,讓幼兒園與幼兒家庭真正實現緊密的聯系和合作,攜手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推進家庭教育
幼兒園在具體落實家園共育時,需要參與幼兒家庭教育。通過家園合作,教師可以向家長講述一些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家長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教育指導,使其家庭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比如在當下社會,部分父母存在“望子成龍”和“教育提前化”等思想,對幼兒學習過程的要求較為嚴格,導致幼兒面臨較大的學習負擔,嚴重限制了幼兒的天性,甚至會使幼兒出現逆反情緒,對其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而通過家園共育,教師可以向家長講述正確的教育理念,對家長家庭教育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幼兒家長解決部分幼兒問題。通過有效統一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可以保障幼兒健康成長。
(二)強化幼兒園教育
幼兒園與家長攜手合作,可以強化家園溝通,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具體情況對家長進行科學指導,優化教育引導方案,而教師指導可以使家長更為高效的開展家庭教育,提升教育效果。家長通過家校合作,可以向教師及時反饋幼兒家庭情況,確保教師能夠針對幼兒個體進行有效教育,而教師可以利用家長力量進行教育效果的有效鞏固,使幼兒教育可以高度滿足幼兒個性需求,基于幼兒實際情況開展教育工作,使兒童本位思想得到充分凸顯。
(三)保障幼兒全面發展
在幼兒教育中,家園共育的有效落實,可以強化幼兒全面發展,使教育效果實現最大化。幼兒階段是兒童個體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幼兒學習習慣和良好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對幼兒學習能力加強重視,對其思維品質進行科學培養,保障幼兒全面發展。家園合作的有效落實,不僅能夠使家長的教育水平不斷提升,同時可以實現幼兒自信的科學樹立。教師通過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可以了解幼兒家庭教育現存問題,并向家長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通過家校合作對幼兒進行綜合教育,使幼兒綜合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四)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
教師在與家長進行合作交流時,需要使用各種交流方式和交流技巧,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使家長和教師形成統一戰線。通過落實該項活動,可以使教師教育機制得到充分體現,確保教師可以利用科學思想感染家長,對幼兒進行雙重教育。此外,家長的鼓勵與支持,可以幫助教師緩解教育壓力,使其內心得到一定的滿足,從而實現教師效能感和自信心的有效增強。家長的支持可以推進幼兒良性發展,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具有更高的幸福感,可以更為高效的參與教學工作。
(一)強化文明禮儀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可以利用攝像機或手機拍攝幼兒整理房間或做家務的畫面,并將其拍攝的視頻短片或圖片定期上傳到家園合作網站,對幼兒能動性和自豪感進行有效激發,提升幼兒素質能力,從而實現家園合作成效的有效增強,幫助幼兒逐漸形成文明禮儀習慣。例如,在幼兒洗襪子、洗水果、洗蔬菜、擺放碗筷或擦拭桌椅時,家長可以為其拍攝視頻或照片,對幼兒進行有效的鼓舞和贊揚,強化幼兒自豪感。在家庭活動中,家長還需要和幼兒共同觀看愛國影片或與傳統美德相關的動畫片,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教師需要強化家園合作,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組織幼兒共同探討其在家庭環境中觀看的視頻短片,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實現幼兒良好習慣的有效形成,使現代教育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二)應用現代信息媒體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中,幼兒園需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科學應用,強化家園合作教育。園方需要對家長上傳的圖片或視頻短片進行整理,在剪輯之后向幼兒播放,幫助幼兒養成孝順父母、尊老敬老等習慣。例如,可以在幼兒園范圍內評選“最勤勞寶貝”,組織全員幼兒共同參與,在幼兒參與活動時,家長需要對幼兒生活視頻進行錄制,對幼兒參與家庭勞動進行記錄,實現幼兒良好習慣的有效形成,家長在完成視頻的錄制之后,需要及時傳送,然后教師需要對家長錄制的視頻進行整理,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組織幼兒在觀看結束之后匿名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最勤勞的寶貝”。實踐證明,通過科學應用現代信息媒體,可以強化家園合作實現,進而保證能夠順利開展幼兒文明教育,使家長對家庭教育加強重視,順利實施家園合作。
(三)關注幼兒心理
對于幼兒成長而言,心理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教育,家長和教師需要對其加強重視,強化教育合作,確保幼兒能夠接觸更多積極的事物與信息,保障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日常工作中,幼兒教師需要嚴格篩選園內的短片視頻、教學資料,書籍等,將其不良信息及時刪除,并實時關注幼兒們的情緒與狀態,當幼兒出現行為異常或情緒失常時,需要為其及時提供幫助,使幼兒安全感和需求得到充分滿足。一般情況下,幼兒呆在園內的時間較長,需要在幼兒園內進行學知識、玩游戲、睡午覺、吃飯、與同伴交流等活動,教師無法實時關照到每個幼兒的情緒和需求。針對該情況,教師可以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向幼兒及時提供幫助,讓家長給予幼兒一定的心理安慰,強化幼兒安全感,健全心理機制。在幼兒家庭環境中,家長需要對幼兒狀態實時關注并給予其充分的幫助,引導幼兒平衡心態與情緒。家長還需要向教師及時反饋幼兒家庭狀況,實時監督幼兒學習生活,及時發現幼兒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對其及時介入指導,保障幼兒健康發展,推進幼兒有效成長。
(四)強化資源共享
首先,為實現家園共育,幼兒園可以邀請家長共同謀劃幼兒活動區域,引導幼兒和家長為布置環境搜尋素材,為幼兒教育設置溫馨的環境。例如,在為“迎新年”活動布置活動區域時,需要在班級教室中設置大量與新年相關的元素,體現春節氛圍。教師可以組織家長共同創設,引導家長和幼兒攜手,發揮個人特長,一起來布置教室,這樣不僅能打造更加豐富的活動環境,還能促進家長與幼兒的互動,使家長通過這一過程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其次,在具體落實家園共育時,幼兒園可以邀請家長共同維護日常管理工作,如設置家長志愿者,為園內日常管理提供必要的幫助。家長志愿者在工作中,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監督作用,及時發現幼兒教育可能出現的問題,并為幼兒園實時傳達家長的建議和意見,促使幼兒園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對幼兒進行更為全面的教育。通過該方式,可以使家長進一步理解自己孩子的發展情況,把握幼兒園教育的內容與目標,從而促進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具有更大的黏性。實踐證明,科學設置家長志愿者,還可以使幼兒園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幫助家長正確樹立育兒觀念,掌握更多育兒知識,進而對幼兒進行更為全面的教育,提升教育效果,推進幼兒發展。
(五)設置家長委員會
在幼兒教育中,為了保證順利實施家園合作,需要設置家長委員會,強化家園互動溝通。在設置委員會成員時,需要基于自由參與和公平投票的原則,選出在育兒方面具有一定見解、關注幼兒班級工作的家長。家委會成員還需要定期參與家園溝通。家長委員會需要和教師加強合作,組織部分活動,成功完成家園互動活動。家長委員會需要定期統計家長的要求和意見,并將其傳達給幼兒園,順利實施家園共育活動。例如,幼兒園在兒童節組織運動會時,家長需要共同參與,提前準備遮陽傘等物品。在開展活動之前,家長委員會需要和其他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認真匯總其他家長的意見,然后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科學制定活動內容,使其高度符合班級意愿。隨后,家委會成員需要根據活動內容采買相關物品,并做好記賬工作,避免在后期收費過程中出現分歧。通過組織家長委員會共同參與育兒工作,可以順利實現家園合作,保證幼兒教育質量。
(六)組織家園活動
首先,可以設置幼兒成長營。幼兒園在實現家園共育時,可以結合教育需求設置“家長助教”,一般情況下,不同幼兒家長的文化背景和職業存在具明顯差異,教師需要對家長的教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與合理應用,確保家長能夠共同參與教育工作。例如,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成長營”,合理設置“家長助教”。在傳統家庭觀念中,普遍是由母親擔任幼兒的主要陪伴者,而對于幼兒成長而言,父親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幼兒園在設置成長營活動時,可以鼓勵父親共同參與,父親堅強、勇敢的性格可以帶給幼兒更多的勇氣和安全感。幼兒成長營的科學設置,可以使家長和幼兒親密相處,共同進步,營造良好親子關系,使家長的教育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其次,積極組織親子節日活動。節日活動的合理設置,可以促進親子關系。在現代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中,家長的工作較為繁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內忽略幼兒教育。通過在重要節日設置親子活動,可以優化親子關系,使家長更為全面的認識幼兒個體,并使幼兒對節日形成深刻認知。例如,在母親節或父親節時,可以組織“愛媽媽”或“愛爸爸”活動,要求幼兒向母親或父親表達自己的愛意;在“植樹節”,可以組織開展親子環保活動,讓家長帶領幼兒一起參與勞動實踐,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在“元宵節”,可以組織猜燈謎活動,鼓勵家長與幼兒一直制作彩燈、寫燈謎,一起感受美好的親子時光。在具體開展親子活動時,幼兒園需要對活動形式進行合理豐富,使節日活動發揮更大的價值,增進幼兒與家長的情感,實現幼兒情感的科學完善,優化家庭親子關系。最后,為了對幼兒活動形式進行合理豐富,可以組織“家庭故事會”。在開展活動之前,由教師和家長共同設置活動地點和活動時間,選擇一個較為空曠的場所,并提供大量的坐墊。家長、幼兒和教師可以在活動場所內隨意落座,創建輕松、活躍的范圍。在開始活動之后,首先由幼兒教師講述故事背景,然后由家長分享相關故事。隨后,家長可以利用道具,和幼兒共同表演故事情節,確保幼兒能夠更為充分地理解故事內容。家庭故事會的有效落實,可以促進親子情感,強化家園共育。
綜上所述,在現代幼兒教育中,家園合作的有效落實具有重要意義,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對其加強重視,強化家園共育效果,并做到與時俱進,合理利用現代化信息媒體技術,促進家園有效溝通,實現對幼兒心理狀態的實時關注,以及時幫助幼兒緩解不良情緒,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同時,幼兒園需要強化資源共享,合理設置家長委員會,組織豐富的家園活動,以此強化家校合作效果,對幼兒實施更為有效的教育,推動幼兒的全面化發展,為其而來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1]李玉玲.幼兒園園長家園合作理念及其領導力提升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36).
[2]曾曉玲.基于家園合作的幼兒園主題活動的開展[J].科學咨詢,2020(02).
[3]李煥菊.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5).
[4]洪慧.如何在幼兒園教育中構建家園合作模式[J].家長, 2021(05).
[5]常清,江婷.農村幼兒園家園合作的困境與破解——以和田地區為例[J]. 科學咨詢,2022(20).
[6]由春華.基于家園合作的幼兒園主題活動的開展探討[J].文淵(中學版),2020(07).
[7]朱奕唯.攜手合作家園共育——幼兒園家園合作新思路[J].讀與寫,2021(04).
[8]張蕾.基于共同體視域下幼兒園家園合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家長,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