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雙翼齊飛,兩者相互輔助、相互影響,共同為孩子打造全方位的學習和成長環境。小學階段的語文寫作不僅關乎文化傳承,還涉及思維訓練、情感表達與人際交往。因此,家庭和學校需要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確保孩子獲得相同的教育支持,提升寫作能力。基于此,本文從不同角度詳細闡述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家庭教育;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2-0137-03
孩子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需在家庭中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實踐。同樣,家庭教育也為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提供了背景知識和情感支持。學校主要關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訓,而家庭教育更加注重情感、價值觀和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兩者相輔相成,確保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得到全面的發展。針對寫作練習,家長要及時了解學校教育要求,有針對性地為孩子提供支持和幫助。
(一)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和自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家長則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為孩子提供壓力相對較小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們更愿意嘗試,且不怕犯錯誤并積極學習[1]。當孩子在寫作時,他們不必擔心外界的評判,有助于建立寫作的自信心。家長的肯定和鼓勵對于孩子的自信心建設至關重要,當孩子完成一篇文章后得到家長的表揚,他們會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更自信,進而更熱愛寫作。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寫作興趣和能力也各不相同。家長作為對孩子最了解的人,可以為孩子提供最為個性化的寫作指導,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其寫作興趣和能力。
(二)能夠為孩子的寫作提供真實的素材
家庭生活充滿了瑣碎,但同時也有最真實的情境,如家庭聚會、孩子與父母的對話、兄弟姐妹之間的互動、特定節日的家庭慶祝等。這些真實的生活細節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寫作靈感,使他們能以更具體的方式描述事件,增強寫作的生活氣息。家庭是孩子情感的搖籃,家中的各種情感體驗,如對親人的思念、與家人共度的歡樂時光、家中小矛盾引發的失落或憤怒等,都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情感素材,有助于他們在寫作中真實地傳達自己的情感。另外,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傳統,孩子可以了解家族故事、家庭傳統等,從而更有深度地理解和表達多元文化。
(三)有效幫助孩子強化基礎知識的應用
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幫助孩子強化基礎知識應用方面。家庭作為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孩子提供持續的實踐機會。當孩子在家中寫作時,他們會不斷地運用所學的詞匯、句型和表達方式,從而加深對這些基礎知識的理解[2]。家庭教育也為孩子提供了額外的復習與練習機會,通過在家中的持續寫作,孩子可以更加深入地記憶和鞏固在學校所學的基礎知識。通常情況下,在家庭環境中,孩子能更自主地進行寫作、查找資料、解決問題,有助于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應用基礎知識。
(四)促進家庭教育以及學校教育的銜接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兩者的緊密結合更有益于孩子的全面發展。學校可以組織一些與寫作相關的活動,如讀書會、寫作比賽等,并定期與家長溝通,如家長會等,分享孩子在寫作上的進展和存在的問題。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寫作教學進度和內容,可以在家里為孩子提供相應的指導和練習。家庭作業往往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完成語文寫作作業,確保孩子真正理解并掌握在學校所學的寫作技巧和知識;并在家中為孩子創設寫作情境,如鼓勵孩子記錄家庭旅行、寫家庭日記等,使孩子將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
(一)家庭教育資源不均衡
家庭經濟狀況是造成教育資源不均的主要原因,有能力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和機會,且家長的學歷、文化水平和教育經驗也會影響教育資源。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會導致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方式存在差異。有些家庭可以為孩子提供獨立、安靜的學習空間和豐富的學習工具,如購買各種教輔資料、圖書、電子資源等,以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而有些家庭則可能因為條件受限,難以為孩子創造理想的學習條件。一些家長有時間和能力參與孩子的學習,并給予指導和幫助;而在部分家庭,家長可能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難以投入太多時間。
(二)家庭教育環境不合適
家庭教育中,環境是影響孩子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原因,如果家庭環境和諧穩定,孩子會產生愉悅心理,更容易達到家長的期望,但若環境嘈雜緊張,會導致孩子缺少學習動力。如家中經常存在爭吵或其他形式的家庭沖突,可能會導致孩子情緒不佳,難以集中精力學習。或由于家庭空間有限,孩子沒有專門的學習區域,需要與其他家庭成員分享空間,如與兄弟姐妹共用一張桌子。手機、電腦、平板、電子游戲等也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其分心。
(三)家庭教育期望不科學
不同的文化和家庭背景有不同的教育觀念和價值取向,可能與學校的教育目標存在差異。許多家長過于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而忽略其他方面,如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有些家長期望孩子走特定的職業道路,如成為醫生或律師,而忽略孩子的興趣和自我。有些家長可能會讓孩子選擇他們認為有利的課程,而不是基于孩子的興趣和天賦,因此更傾向于讓孩子參與能增強特定能力的課外活動,而不是參與孩子真正熱愛的活動。在教育方式上,與學校鼓勵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不同,部分家長更加重視機械式的記憶和重復練習[3]。
(四)家庭教育觀念不正確
由于家長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傳統的教育方式,這可能導致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持有類似的觀點。由于面臨工作、經濟和其他家庭問題的壓力,家長無法充分關注孩子的情感和意愿。例如,當孩子的表現或選擇不符合家長的期望時,家長會過度地批評或指責,而不是首先嘗試理解孩子的感受。或者一些家長不常與孩子進行深入的對話,無法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更多的是給予指令和要求。如果孩子在某個領域取得進步或有所成就,但并不是家長所重視的,他們也會忽略或輕描淡寫地給予回應。
(一)創建真實環境,豐富孩子寫作體驗
真實的環境為孩子提供真實的情感體驗,使孩子在寫作時更容易投入情感,寫出有感染力的文章。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事件為孩子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幫助孩子從生活中找到寫作的切入點。此外,真實的環境能培養孩子觀察、體驗和思考的能力,使寫作更貼近生活,遠離生硬的模板和套路。每個人在真實環境中的體驗和感受都是獨特的,孩子也會展現自己的個性,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4]。更重要的是,通過真實環境寫作,孩子不僅是描述某一事件或情境,更是對生活的深入體驗和思考,增進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以“這兒真美”習作練習為例,家長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如早晨或傍晚,避開炎熱時段),帶孩子走進花園或植物園,沿途引導孩子觀察不同的植物、花朵和昆蟲,讓他們用五官去體驗,如聞花香、摸葉片的紋理、聽鳥鳴等,并提醒孩子借助隨身攜帶的攝影設備進行記錄。家長要鼓勵孩子與園藝師互動,詢問關于植物的知識或培養技巧。在參觀過程中,家長可以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如“你認為這朵花為什么這么美?”“你知道這種植物的特點是什么嗎?”這樣既可以啟發孩子的思考,也能增強他們的觀察力,讓孩子在寫作中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出自己對美的真實體驗。
(二)開展親子互動,提供真實寫作素材
親子互動在孩子的寫作學習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與父母的互動,孩子不僅可以獲取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素材,還在寫作中學會如何深入地表達情感、描述場景等,從中得到成長和進步。親子活動如在廚房中制作餅干、到公園放風箏、一起照看家中植物等,都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體驗,而這些真實的體驗為孩子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他們可以描述自己在活動中的情感、所見所聞以及與父母的互動情境。此外,親子活動中,家長可以向孩子介紹新的概念、知識或詞匯,如植物的名稱、制作食品的過程等,這些信息和詞匯也為孩子的寫作增加豐富性。
例如,在完成“那次玩得真高興”這一習作題目時,家長可以組織孩子一起野餐。出發前,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此次活動的目的,讓孩子心里有所期待,選擇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鼓勵孩子描述眼前的景色,如藍天、白云、綠樹等。在準備食物的過程中,家長與孩子一起操作,并問他們:“你喜歡哪種食物?”“為什么?”以此刺激孩子的思維。回家后,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回憶野餐的過程,并提供大致的寫作結構,如開頭描述出發的情境,正文描述野餐過程和亮點,結尾描述回家后的感受。通過家庭野餐這樣的真實活動,家長可以從多個方面引導和幫助孩子進行寫作,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提高寫作能力。
(三)重視親子閱讀,激發孩子寫作靈感
親子閱讀不僅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還能為其寫作提供豐富的靈感。當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故事、童話或其他文學作品時,故事中的情節、角色和環境都可以成為孩子寫作時的參考。通過聽家長朗讀,孩子會在心中為故事情節繪制出生動的畫面,這種想象力在寫作時能幫助孩子構建更具創意的內容。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可以讓孩子了解不同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注意文章中的某些細節,比如描述、對話或情節的轉折,從而教孩子如何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這些技巧。如果孩子被某些內容吸引,并產生自己的想法,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將這些想法寫下來,從而轉化為寫作動力。
五年級上冊“推薦一本書”的習作,需要孩子對書進行簡單描述,還要對書中內容形成深入理解以及個人感悟。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選擇書籍,確保這本書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和文學價值,閱讀后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討論。例如,談論書中的主要情節、角色性格、背后的道理等。除了書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孩子對書的感受。家長應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是被某個角色所打動,還是某個情節讓他深有感觸。必要時,家長可以帶領孩子閱讀一些簡單的書評,讓孩子了解書評的基本結構和寫作技巧,鼓勵孩子模仿這種結構進行寫作。
(四)開展家校合作,轉變家長教育意識
學校應定期舉辦家長會,與家長溝通教育理念和方法,幫助家長理解學校教育的目標、方法和要求。同時,學校可以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的建議和資源,使家長更積極地參與孩子的學習[5]。學校可以利用現代科技,例如建立家校互動的在線平臺或使用即時通信工具,實時與家長分享孩子在學校的學習進展和表現,同時收集家長的反饋和建議。針對一些常見的家庭教育問題,學校可以組織專家為家長提供培訓,讓家長了解更多關于孩子寫作教學的知識和方法,從而更好地支持和引導孩子。必要時,學校可以定期邀請家長參與一些教學活動,如課堂觀摩、寫作展示等,使家長更直觀地了解學校的教學模式和孩子的學習情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教師和家長可以共同制訂學習計劃和目標,確保孩子在學校和家中都能獲得一致和連貫的教育支持。另外,學校應不斷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家長認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角色,鼓勵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與學校形成教育合力。
綜上所述,構建家校共育合力已經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趨勢。不管是教育工作者還是家長都要重視孩子的寫作練習,通過提供素材、搭建場景、親子互動等形式,讓孩子持續擁有寫作靈感,不斷讓寫作內容更加豐富。只有教師和家長共同發揮引導作用,才能讓孩子達到全面發展。
[1]朱舟,張姣君.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2(08):52-54.
[2]楊可欣.“生活即教育”——淺析教學生活化理念在小學語文寫作中的應用[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2(04):18-20.
[3]喬影.發揮家庭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作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04):32-33
[4]朱玲.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2020(06):41.
[5]祁永亮.基于情感教育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指導[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