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小學英語作業過于枯燥乏味,而針對小學生個性制訂的個性化作業,能大大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小學英語教師要大幅度降低機械重復式作業的比率,將個性化作業滲入到每一個知識點中,從而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注重對課后作業的設計,做好課后延伸工作,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興趣。本文將從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方向入手,淺析小學英語課后作業實施的意義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個性化;作業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2-0146-03
*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雙減工作專項課題《課后服務視域下小學英語作業優化設計策略研究》成果論文,課題立項號:PL[2022]SJGZ2043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不僅需要敢說敢講,更需要課后不斷鞏固。小學生初次接觸英語時,必然手忙腳亂,不知道從何處下手。而英語課堂的時間本身比較短暫,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授繁雜的知識,很難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家庭作業是提升小學生英語成績的重要措施,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個性化的小學英語作業成為了不少教師研究的目標。
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布置個性化的課后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無論學習什么知識,興趣永遠是最好的教師,英語也不例外。想讓學生沉浸式學習,就必須對英語產生極大的興趣。但是大量枯燥乏味的課后作業,充斥著小學生的課后生活,讓小學生對英語作業產生了極大的厭倦心理。這就容易導致小學生對英語學習喪失興趣,甚至產生排斥心理。而個性化作業的運用,能極大地調動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針對小學生的興趣布置英語作業,以此來提升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
(一)課后鞏固更有效果
英語學習只依靠課堂時間是完全不夠的,課后還需要不斷地預習和鞏固。個性化作業就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對課本教材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即使在平時也能時刻關注英語的學習。很多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全面深入掌握英語詞匯、句型等,通過課后作業的鞏固,可以對學習的內容進行二次強化,能進一步了解教材的意義。所以在學生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后,教師也要給學生布置一定的英語作業。而個性化作業,不僅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學習,及時復習、鞏固學科知識點,還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能力發展的實際需求,使學生快速完善課后學習流程。
(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如今的小學課堂,早就拋棄了傳統填鴨式教學,開始注重引導孩子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個性化作業能針對學生不同的思維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作業的興趣。教師在布置作業環節時,進一步優化具體的作業布置形式,逐步豐富相關作業內容的,是為了提升學生多方面學習能力以及相關學科素養,以便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一)重視學生口語表達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積極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張開嘴、舉起手,表達自身內心的真實想法,采取英語的實際表達形式,合理運用各類詞匯與語法知識,充分凸顯小學英語個性化作業教學的實際目的以及重要價值。教師在布置相關作業時,可以引導學生合理練習口語表達技巧,并且逐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社會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多方面學習能力,也要求學生重視日常口語訓練,教師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進一步指導學生合理完成相應課后作業。英語是一門語言文化,學好理論知識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能流暢地與他人用英語溝通。但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很多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小兵,寫作業、做試卷非常優秀,但一旦開口說英語,就陷入了僵局。因此設計個性化作業的時候,要側重于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讓學生不再羞于開口。比如《Public signs》這節課的內容,就能用來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可運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交流溝通。
為了提高學生對口語表達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自行訓練朗讀的課后作業,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文章在家練習。這種練習不是枯燥乏味的任務,而是懷揣著興趣與熱情,積極練習的狀態。教師要明白,個性化作業并非必須要紙質化作業,朗讀或者口語交流也是課后作業的一種。
(二)開展游戲作業,提升學生興趣
大多數小學生尚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階段,頭腦思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教師可以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融入其中,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作業,并在此基礎之上,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辨意識以及學習能力。開展趣味游戲化課后作業,可以逐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引導學生充分意識到小學英語學科個性化作業的實際價值。大多數學生樂意接受趣味作業,也愿意利用課后時間認真完成相關的個性化作業。比如,小學生對畫畫有天生的興趣,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喜歡天馬行空地畫畫。因此在設計個性化作業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們的天性,將畫畫作為一種游戲,深入運用到英語課后作業中。讓學生在釋放天性的同時,也能學習到英語課本的內容。例如在學習英文字母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力,為每一個英文字母畫一幅畫。學生為了完成作業,必然會仔細審視每一個英文字母,并開始聯想這些字母到底像生活中的哪些東西。例如英文字母“B”,很多學生都會畫自己的耳朵,他們認為“B”從外觀上來看,十分像人類的耳朵。又或者英文字母“O”,這個圓形像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有的學生說它像西瓜,有的學生說它像番茄,甚至還有學生說它像數字“0”。不管學生聯想到什么,教師的目的都能達到,學生在聯想過程中,對26個英文字母,會有初步的掌握,今后看到這些英文字母的時候,下意識就會聯想到自己當初想象的畫面,從而加深對英語知識的記憶。個性化作業的目的,就是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不再排斥課后作業的內容,徹底釋放自己的天性。
(三)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在小學英語學科日常教學活動中,創設各式各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學習習慣,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需結合學生當前學習問題以及具體的學習需要,合理優化具體的教學情境,將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融入其中,遵循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理念,開展情境教學活動。由教師作為主導,積極鼓勵學生融入具體情境中,學習全面化學科知識,深層次挖掘學科知識的本質與內涵,合理完成相關個性化作業。隨后在自主學習或者是深入探討的環節之中,逐步提升課堂教學實際效率。英語不僅需要優秀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需要精湛的寫作技巧,英語作文應該融入感情,而不是機械式流水寫作。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更應該注重課后作業延伸,當寫作教學結束后,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融入自己的感情進行二次創作。當然在教學時,一定要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盡可能地對本節課知識產生興趣。
例如Seasons單元學習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單元知識,教師可以選擇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大自然的美景通過視頻或者圖片,讓學生們觀看和領略。在優美的大自然風景中,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對本單元的學習也會抱有高度的熱情。教師再切入課后作業,讓學生以本單元學習的內容為案例,寫一篇關于大自然的文章。這個時候學生往往會融入感情,就算語法或單詞運用錯誤,但用心寫的作文,必然能精進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四)制作單詞卡片,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英語單詞的識記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其實,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只要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逐步完善課后作業的布置流程,就可以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逐步培養學生相關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素養。
小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新課改后推崇的教學目標,也是不少任課教師想要達成的愿望。教師可以選擇制作單詞卡片,幫助學生學習全面化的學科知識,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主制作學習卡片,隨身攜帶,以便利用碎片化時間快速背誦單詞,并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在課堂單詞小測驗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不熟悉的單詞做成書簽,夾在書本中方便隨時隨地觀看。為了讓自己的書簽更加好看,學生就會發動自己的小腦筋,創作各種與單詞相關的畫面。課后制作生動有趣的卡通書簽,既能增加學生對單詞的記憶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他們的思維,是雙贏的策略。
但必須注意的是,學生在進行卡片制作時,必須有家長陪同,因為可能會用到剪刀等危險物品,在家長陪同下才能安全地完成作業。為了與家長更好地溝通,也為了個性化作業能順利進行,教師可以創建家長微信群,通過群聊的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對課后作業的態度,以便后期進行調整和創新。
(五)重視學生個體差異
不同學生的能力發展過程有所不同,發展目標存在較大差異。教師需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細節著手,調整個性化作業的具體內容。盡管是一個班級的學生,接受的都是相同的教育,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性格、家庭等因素的差異,每個學生對英語的掌握能力都不同。個性化作業要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但很多學校的班級,都有40—50名學生,針對性地進行作業布置,不僅工作量大,教師也會疲于應對。因此教師可以分小組進行作業布置,相同水平的學生,劃分為同一個小組,根據不同小組的薄弱項合理地布置作業。例如口語比較好的學生劃分成一個小組,寫作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就能針對不同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口語好的學生以寫作訓練為主,基礎薄弱的學生以單詞訓練為主,寫作較好的學生則增加口語交流的頻率,以此改善學生的英語學習,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六)運用多媒體平臺,保證課后作業完成度
教師可以運用微信等社交平臺,實時關注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讓家長進行監督,保證學生能按時按量完成作業。例如unit4 Family這一節課學習之后,在家長監督下學生很快就能完成作業,在家長的鼓勵下,用“This is my……”的句式進行簡單的口語敘述。這就是個性化作業的趣味性,既能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信任感,也能讓學生舉一反三,更好地了解課本內容。
總之,個性化作業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完成作業,并提升對英語科目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因此在開展個性化作業時,必須從學生感興趣的方向入手,基于課本教材延伸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課后作業。在個性化作業的延伸下,英語作業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機械式操作,而是增加學生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口語能力的全能型訓練。任課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定期進行培訓和學習,才能在新課改的推進下,更好地保證作業的品質和課堂質量。
[1]陳瑋.倡導小學英語作業個性化[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1):1.
[2]石敬霞.小學英語個性化作業的設計及評價[J].課程教育研究,2015(31):1.
[3]陳延斌.淺談小學英語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與評價[J].好家長,2016(39):1.
[4]童華燕.小學英語個性化作業的設計及評價探析[J].校園英語(上旬),2016(12):160.
[5]陳華.小學英語“個性化”作業的設計[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2(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