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下,學校應根據自身實際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其中,作業設計是一個重要環節。新課程標準下教學效果的好壞與作業設計有直接關系。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跨學科作業的優勢入手,對當前教學中實施跨學科作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在此基礎上,對跨學科作業設計實踐進行了分析,期望通過對此展開研究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學生學科的綜合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跨學科;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2-0202-03
在基礎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已經成了我國發展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小學語文學科而言,如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實現語文教學的跨學科融合,打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局限性、邊界性,通過學科融合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就成為一線教師關注的重點課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穩定地推行跨學科作業設計,能夠有效地推動“雙減”的實現,并對提升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此基礎上,針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小學語文課堂跨學科作業設計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對小學語文課堂跨學科作業的設計有所裨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跨學科作業設計,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提升語文學習效果,符合對小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展。
(一)為小學生制訂跨學科的課業,能夠減少小學生的學業負擔
在“雙減”的大環境下,降低小學生的學業負擔是基本要求,對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教師要因材施教,增強作業的可選擇性,合理安排作業的比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對跨學科語文作業的設計,進而推動自己的身體和心理都得到了持續的發展。作業設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加強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為此,應該關注課后跨學科作業的設計,完善課后教學。
(二)通過跨學科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小學教育中,跨學科的教學活動對促進初等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國現行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缺乏對多學科融合的培養,難以保障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科素養得到有效發展??梢酝ㄟ^小學語文跨學科作業設計,更好地優化教學方式,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科思維和語言能力能夠得到穩定的發展。通過對學生進行跨學科交叉的教學,可以有效地實現新一輪的教學目標,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跨學科作業設計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現如今,在“雙減”的大環境中,如何有效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鐚W科作業設計是根據不同學科的性質和內容結合語文課程內容進行設計的,通過跨學科的作業設計,為小學生設置多學科的家庭作業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完成學業過程中的學科素養,這也是當前提升小學語文教育素養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科核心素養是高質量學生群體的重要體現??茖W地進行跨學科作業設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利用跨學科的作業設計使語文教學能夠更好地符合學校的教育目的,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并對學生的核心素質進行提升。
大部分的一線教師在進行跨學科作業設計時,出現了與學生個性發展需要不符的跨學科家庭作業設計,以及在跨學科作業設計中缺少學科特點和作業的導向性,以及語文跨學科作業設計方式不夠健全等問題,造成了語文跨學科作業的巨大壓力,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長遠發展。
(一)跨學科的作業設計與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的不匹配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進程中,要想平穩地推行跨學科的課程設計,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個性化。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從而使跨學科的作業設計與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相匹配,從而保證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有的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沒有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量身定制跨學科的作業,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其他方面的學科能力、思維方法等沒有得到鍛煉,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不僅不利于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還妨礙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嚴重地影響了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在進行跨學科作業設計過程中,語言教學的重要性受到限制
在進行小學語文跨學科作業設計時,對語文課程內容進行標準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此同時,通過對語文課程內容的提煉加工,融入科學、音樂、美術、勞動、體育、道德與法治等知識,有效提升跨學科作業的實用性,從而保證語文教學在課堂中的成功開展。但是,有些教師并不了解語文內容在跨學科作業設計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們沒有對語文內容進行跨科學的設計,從而造成了與之相對應的作業訓練與教學要求不符,很難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行有效提升。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些教師由于缺乏對多學科任務的靈活性而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教師的職業素質有限,在進行跨學科的相關作業時很難做到行之有效,從而造成了作業的質量低下,嚴重地制約了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三)在跨學科語文作業設計中,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
科學地設計多學科交叉的作業,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現實教學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多學科教學中的作業設計不科學。首先,當前我國基礎教育中,部分教師未能從學生發展需要出發,對跨學科作業進行優化,致使跨學科作業的正向效應未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一些教師在進行跨學科的作業設計時,沒有對其他專業的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從而造成了作業的質量不高。另外,部分教師在進行多學科的課后作業時,由于缺乏對語言實際知識的關注,造成了語言運用能力的缺失,從而影響了教學目的的達成。而在進行跨學科作業設計中,教師是否具備科學的教學觀念,則是決定學生能否完成好課堂作業的關鍵。在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有的教師存在著一種落后的教學理念,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在新一輪的教學中,教師對“多學科”的教學任務沒有進行相應的改進,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這就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多科目的學習與教學,尤其要重視對學生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才能真正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四)語文作業帶來的巨大壓力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語文課堂上出現了大量的“作業”等問題,這些問題使語文課堂教學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這種現象不但造成了教學目的不能很好地達到,也極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雙減”工作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障礙。第一,要有一個科學的計劃,以確保小學教育的穩定發展,進而推動小學教育質量的提升。但是,有些學校缺乏對其進行科學的計劃,不能按照學習者的接受程度精簡課后訓練和作業?!半p減”開展已久,但其實際成效卻不盡人意,給“雙減”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其次,有的學校在教學中并未主動貫徹新課改的精神,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若無科學化的教學方法作保證,將會造成教學過程混亂,教學內容不明確,給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所以,有關學校應該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性,科學地進行跨學科的作業設計,并進行教學改革,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在進行小學語文跨學科作業的設計時,教師要提升他們的教學品質,對他們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建立起一套科學的跨學科作業的設計方式,減少他們在學校里承受的負擔,從而提升他們的基本語言應用能力,保證他們的長遠發展。
(一)要提高多學科交叉的教學藝術
在進行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中,語文跨學科課程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語文多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施多學科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對教學內容的認識,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保證作業設計能夠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知識能力的發展。比如,在《龜兔賽跑》這一節課上,教師就可以與科學學科相聯系,與生活聯系,讓學生了解龜和兔的身體特征,為學生提供多門學科的練習,讓他們更好地了解文本的細節,從而提高語言的趣味性。此外,在進行交叉學科作業的設計時,還應該對其進行適當的設定,以適應其個體化發展的需要,這樣才能使交叉學科作業得以穩定地開展。
(二)要進行多學科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
通過對小學語文跨學科作業的設計方式進行改革,能夠使“雙減”得到更好的落實。教師可以采用電影、音樂活動等方式給學生觀布置作業,這樣既可以對他們進行訓練,又可以對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進行訓練,還可以對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行提升,從而保證他們能夠順利地達到減負提效的目的。比如,在上完《放學歌》一課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去學習朱炳初的《放學歌》歌曲,學生通過這首歌的歌詞和課文的文本對比,能夠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樣一個與音樂相關的跨學科作業,能使他們在課文學習中提升音樂素養。
(三)要建立跨學科作業設計的科學途徑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多學科交叉的教學任務的研究思路。教師要弄清楚學生的學習要求,并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完善學生的跨學科作業,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體會到快樂,從而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首先,在跨學科的作業設計中,教師能夠把語言的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融合在一起,使學生體會到語言的快樂,從而使他們能夠穩定地向前發展。比如,在《燕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多學科交叉的教學任務的研究思路,在預習好《燕子》的基礎上通過訪問、調查、考察、查閱資料等了解燕子是否是益鳥,它的食物來源、如何壘窩、過冬方式、如何喂養下一代,等等,甚至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燕窩”是什么、“燕窩”有哪些營養價值等。要求學生結合前期的學習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持續的探究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語文水平和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
(四)要利用各種平臺進行跨學科作業設計,減輕學生負擔
在小學階段,減少課業負擔,才能保證“雙減”的順利進行,才能使學生獲得穩定的發展。首先,在教學中要減輕課業負擔,加強對課業的科學化培養,以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在此基礎上,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采取有目的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例子替代“模擬練習”,從而減輕學生的負擔。其次,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盡可能地降低學生在課堂上的實踐次數。微課、網絡教學等網絡教學平臺,匯集了國內外優質的教學資源,充實了教學的內容。通過微課、云平臺等學習,使其成了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進行課堂授課之前,教師應該確定好自己的教學目的,并按照這個目的選取合適的微課,用播放微課的方式調動學生對跨學科作業的興趣,從而使整個課程能夠穩定地進行下去。此外,在語文學習中,還可以利用微課的視頻呈現語文學科外的知識,有助于學生跨學科了解知識,以便更好地完成跨學科作業。同時,也要注重對課程進行甄別,以保證課程的品質。在設計微課的時候,教師能夠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設計適合他們的微課,確保了語言教學的適當性和科學性,在掌握語言知識的時候,還能提升學生的認識程度,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在微課教學中,也可以設置一些課外作業,讓學生通過微課的教學過程完成,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技能,緩解他們的學習負擔。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的課后作業,采用不同類型的課后作業,可以有效降低課后的課后訓練量,能夠對“雙減”的落實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對學生的長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新課改中,如何有效減少學生的負擔,已成為當今語文教育的一個主要問題。為了保證教育的有效開展,教師必須認清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并對其進行持續的改進。制訂多個領域的學習任務,對穩定地執行“雙減”策略至關重要。在教學中,優質的跨學科作業對學生的成長有正面的作用。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將新課程標準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到有效地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從而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水平。
[1]唐雅琴.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小學語文跨學科融合教學策略的研究[J].名師在線,2023(13).
[2]任麗霞,馬倩.基于課程標準的小學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