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色彩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語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色彩能帶領學生從美學角度感受世界、體會生活,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美學認知和個性情感,所以色彩教學在美術課堂越來越受重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色彩教學已經成為培養(yǎng)學生美術素養(yǎng)不可或缺的內容。教師應當立足學生的需求,重視家庭在色彩教學中的重要性,主動開展色彩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本文從色彩教學的概念出發(fā),論述了小學美術色彩教學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色彩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2-0056-03
色彩是美術作品的靈魂元素,它能表達不同的情緒、體現真實的狀態(tài),是能引起人們審美愉悅的重要載體。在美術作品中,色彩的使用能實實在在地影響人們的情感和審美體驗。由此,在美術課堂上,色彩教學逐步受到重視和關注。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審美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此時引導學生了解色彩,借助色彩開展美術學習,是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的。在新課改背景下,色彩教學已經成為小學美術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教師應當積極地探索有效的色彩教學策略,運用多樣的色彩引導學生體驗趣味美術,積極與家庭合作,幫助學生提升美感,發(fā)展綜合素質。
(一)色彩教學的概念
色彩教學是指教師運用色彩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使他們有效地發(fā)展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依據色彩感受豐富的世界,從而提升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的教學活動。在小學階段,色彩教學主要通過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繪畫顏料來實現,充足多樣的色彩顏料能給學生不同的視覺體驗,有效地刺激并充實他們的視覺享受,使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飽滿、更復雜的具象事物,所以色彩教學是小學階段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認知發(fā)展的關鍵期,此時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好,而抽象思維較弱,他們對有色彩豐富或趣味化的形象事物更加敏感,能敏銳地捕捉到色彩下的具象事物特點,這是學生成長的關鍵特點。而小學美術課雖然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和藝術素養(yǎng)為目標,但如果只依賴于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很難激活小學生的藝術認知。而色彩教學正是將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和美術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橋梁,在小學美術課堂開展色彩教學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
1.色彩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認知世界、了解世界。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自然景觀、不同的人文元素都具有典型的、獨特的色彩。而小學生最開始認識世界是依賴色彩來完成的,他們對色彩的敏感性遠遠大于文字、線條等。所以開展色彩教學能幫助學生打開認識世界的窗口,促使他們從美術角度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形成正確的認知觀念。
2.色彩教學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小學生對色彩的感知遠比成年人更加豐富,他們依據色彩能展現出更強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色彩,并運用色彩表達情感。所以加強色彩教學,學生就能更準確地理解色彩的意義和內涵,就能全面地強化色彩情感,從而依托色彩更準確地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色彩教學有利于學生發(fā)展出健全的人格品質。對于學生來說,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世界同時也是由不同顏色組成的,運用色彩教學,能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色彩背后的情感和思想,能讓他們準確地理解色彩代表的事物,從而深化他們對美的認知,更好地發(fā)展出健全的人格品質。
小學階段是學生開啟世界觀的核心時期,也是學生發(fā)現生活之美、理解情感之美的關鍵階段,此時色彩能為學生點亮生活,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世界、了解不同的事物。所以教師應當積極地在美術課堂開展色彩教學,運用多樣的色彩體驗,促進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一)運用趣味游戲,提升學習興趣
色彩教學立足于專業(yè)的色彩知識和理論內涵,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都過于枯燥晦澀,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簡單地講解理論知識,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小學生喜歡趣味性的事物,他們對色彩興趣比較濃,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強的色彩游戲,運用戲元素開展色彩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邊玩邊學,更好地帶領學生融入色彩中去感受、去體會,全面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以人美版一年級下冊《春天的色彩》教學為例,這一課以春天為主題,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并用畫筆表現對自然的情感。大自然的色彩與單純畫筆的色彩相比,更加生動、趣味,充滿生機。教學時,教師要抓住這一自然元素,積極地運用趣味的游戲,幫助他們從自然角度了解色彩。比如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給學生講述春天萬物復蘇的過程,然后運用“我畫你填”的游戲,教師邊說邊畫出春天的景象,如“春天是美麗的,萬物復蘇,你看,小草、嫩葉,它們是……”此時由學生說出自己想要的顏色,如綠色、青色等等。隨著游戲的深入,學生會對自然的色彩主動思索,并將其賦予到眼前的畫面中去,這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對色彩的興趣。此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色彩,提升對色彩的探索欲,教師還可以與家庭合作,鼓勵家長帶領學生多去親近自然,細致觀察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然后收集不同色彩的樹葉或花朵,帶到課堂上給大家分享自己眼中春天的色彩。游戲的形式趣味且生動,連接了課堂與自然,讓色彩知識更加生動,能有效地促進學習效果。
(二)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深化色彩內涵
色彩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內涵,而在不同的繪畫作品中也能衍生出更多的內涵和意義。但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是覺得色彩很美麗,在視覺感官的刺激下,能感受到色彩帶來的快樂和趣味。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從專業(yè)角度引導學生學習色彩,讓他們更好地領悟色彩內涵。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引入更多與文化相關的色彩作品,讓學生結合色彩和具象的事物,大膽發(fā)揮想象,更好地掌握色彩的表現力,體會不同色彩給人的質感,有效地發(fā)展學生對色彩的掌控能力。
以三年級上冊《紅色的畫》教學為例,這一課主要引導學生感受紅色主題,能認識不同的紅色,并運用紅色表現畫面的層次感。利用單一顏色創(chuàng)作繪畫作品對于學生來說是較為困難的,他們也很難去理解紅色有怎樣不同的形式。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引入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色彩作品,讓學生去品味和感悟。比如紅色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顏色,在很多喜慶的節(jié)日場合都離不開紅色,那么教師可以將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相關的作品引入,如喜慶的新年慶祝場景、窗花、對聯(lián)、燈籠等民俗活動場景等,讓學生真實地體驗紅色的與眾不同,體會紅色中的那種絢爛且不俗的色彩魅力,感受視覺美感。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家庭一同參與文化情境體驗,讓家長和學生共同感受民俗文化作品,由此,家長能與學生充分交流,就紅色色彩主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如此學生對紅色就會有更全面的認識,從而有效深化色彩內涵。
(三)聯(lián)系生活體驗,豐富色彩感知
生活是色彩的發(fā)源地,色彩作為藝術的典型元素,來源于生活,色彩教學離不開生活體驗,也在生活中不斷拓展和升華。小學生生活閱歷不足,他們在面對色彩、運用色彩時,往往會受到局限,很難全面感知色彩的綜合價值。所以,教師要重視生活對學生的影響,有意識地利用生活化素材來豐富色彩教學,讓學生不僅對色彩教學工具有強烈的研究興趣,也讓他們能產生探究色彩的主動性,積極地親近色彩,深入了解色彩價值,從而有效地豐富色彩感知,提升對色彩的理解能力。
以四年級上冊《生活中的冷色》教學為例,這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深入地體驗冷色的感受。暖色調色彩帶來的熱烈感不同,冷色調能讓人感覺涼爽、寧靜,區(qū)分冷暖色是色彩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教材內容畢竟有限,所以教師要積極地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幫助學生去感知立體化的色彩。比如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共同為學生舉辦一場“冷暖體驗秀”,在教室、家庭不同的場所布置不同的顏色。如在教室分別布置暖色和冷色,在家庭中不同房間布置不同冷暖色,然后教師引導家長,家長鼓勵學生在不同顏色氛圍中體驗,教師和家長充當觀察者,真實地觀察和記錄不同色調對學生情緒的影響。隨后教師再組織家長、學生一同進行分享,學生闡述自己的真實感受,家長也將觀察和調研結果分享給學生。通過這種切實的生活體驗,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就會與情緒、情感掛鉤,能真實地理解其中的豐富性,從而強化色彩能力。
(四)組織實踐活動,升華運用技巧
色彩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色彩理論知識,更要讓他們掌握色彩運用技巧,能靈活地運用色彩表達內心思想和情感,真正掌握運用色彩表現自我的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發(fā)展的眼光引導學生,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為他們提供運用色彩的機會,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色彩,捕捉色彩,運用色彩。只有經過不斷地實踐運用,學生才能對生活、對世界有全面的認知,才能更好地挖掘色彩運用技巧,提升應用能力。
以五年級上冊《色彩的色相》教學為例,這一課主要引導學生學習色相知識。色相是色彩教學中專業(yè)性較強的知識內容,學生不僅要掌握色相的概念,更要理解不同色相帶來的感受,并能運用不同色相表達自己。色相的運用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在教學時教師要積極地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內化技能。比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分別對比《大樹的哭泣》《汽車站》《斗雞》三幅作品,感受什么是強烈、飽滿和有沖擊力的顏色,隨后引導學生進行寫生,選擇生活中的一種事物進行色彩創(chuàng)作。此時要鼓勵學生運用飽滿、有沖擊力的顏色,體會色相的運用。此外,在課外時間,教師也要鼓勵家長帶領學生結合生活用一用不同色彩,深入感受不同顏色的色相。依據多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色相技巧,學會運用色彩使畫面具有沖擊力,從而全面提升色彩技巧。
(五)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色彩教學
在信息化不斷發(fā)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支撐,信息技術具有便捷性、具象性、多樣性等特點,能有效地支持色彩教學的綜合性要求。在美術課堂,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不僅能加快色彩教學的效率,更能納入海量的色彩知識,幫助學生拓展色彩領域和學習空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多樣的生活和世界,學生進而能更有力地了解色彩,掌握色彩,提升色彩綜合能力。所以教師應當重視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主動利用信息技術充實美術課堂,強化學生的直觀感受,增強學生的色彩技能。
以五年級上冊《色彩的明度》教學為例,本課主要引導學生識別基本顏色的明度變化,并能運用水粉表現色彩明暗的變化。明度是色彩明暗、深淺的變化,這種直觀的感受需要學生以真實的視覺沖擊來形成。此時教師完全可以借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色彩明度展示的便捷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快地了解到更多有關色彩明度變化的內容,比如教師在教學明度知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展示多種不同的顏色,并直觀地用動態(tài)方式調整色彩明度,讓學生能在視覺上感受明度變化,體驗色彩的差異。同時,還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水粉顏料的動態(tài)調和,使學生迅速掌握色彩明度的調節(jié)方法。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學習色彩就會更加輕松、高效。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色彩明度的相關微課視頻傳給家長,引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幫助學生深化色彩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色彩技能。
美術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在素質教育目標下,美術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而美術與色彩不可分割,色彩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生活、合理地表達情緒、有效地發(fā)展審美的關鍵元素,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發(fā)展離不開對色彩的理解、運用和感悟,所以教師要重視色彩教學,運用趣味的游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引領學生體驗不同的色彩場景,促進他們感悟色彩內涵,還要聯(lián)系生活體驗,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知,促使他們能正確地認識色彩的意義,要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在色彩運用中提升創(chuàng)作技巧,強化自己應用色彩表達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要積極地利用信息技術來支持教學,借助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等特征,讓色彩教學更加高效、多樣。由此學生就能全面體驗色彩的魅力,同時在家庭的支持和鼓勵下,能有效感受生活中多樣的色彩,提高對色彩的辨析能力,使色彩創(chuàng)作更加趨于完善。
[1]桂佳麗.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實踐[J].小學生,2022(10):76-78.
[2]龔琳.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色彩感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22(07):179-181.
[3]潘鵬.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教學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2(25):184-186.
[4]文玲.小學美術教育中的色彩教學探討[J].學周刊,2022(27):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