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以及科技的發展,學校的教育方式也相應地發生了改變。為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嘗試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將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方式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來,利用微課給初中學生講解語文知識,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變得更活躍。以微課方式進行語文教學,不僅有助于讓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還有助于實現交互式教學,提升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教育方式;微課;初中語文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2-0116-03
相對于小學,初中語文的知識層次有了很大的改變,初中階段的語文更為抽象、更注重學生對文章的賞析能力,因此對教師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在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教師要深入學習信息技術,熟練掌握操作方法,積極錄制并靈活運用微課,輔助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為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和品質,突出強調學生的個人素養以及協作參與能力。而微課是教師結合課程中的某一個知識點,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搜集,將其整合并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授。其中包含了對教學的設計、課件準備、教學資源收集等,教師通過對資料的整合,將其圍繞某一特定主題在教學課堂中向學生呈現出來。微課作為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在進行微課制作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能夠提升學生個人修養、家國情懷的資料,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還需要及時發現自己所制作的微課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微課制作。
(一)有助于實現交互式教學
核心素養強調注重學生自主發展以及合作參與,在所有的教育活動中教師都不能忽視學生,微課教學設計同樣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情況,要設計和制作出適合學生學情的微課。
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要制作一個微課程并進行教學,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對微課程的制作和設計上,注重學生對于課程教學的需求,增強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微課制作的時候,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將學生可能感興趣的點添加到微課中,尤其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帶著這種思路和目的進行微課的設計和制作,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微課的教學效果。使用微課進行教學,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在短時間內對學生是集中呈現的,因此,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聲音或者圖片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就某一個知識點單獨為學生制作一個微視頻,在制作微視頻過程中,同樣需要教師依據學生的需求,考慮到與學生的互動方式和情形,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
(二)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內容理解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要讓學生優化學習方式,充分理解知識內容。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課堂主導位置,指導學生應該讀什么、怎么讀,規定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時,經常是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并通過講授的方式對學生講解文章所描述的場景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以及文章背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學生主要通過老師的語言講解去體會文章的內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難很難體會到文章語言的優美,也不能真正體會到文章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無法感受到語文的內涵,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閱讀文章的思維想象。
與之相反的是,通過在教學中引入微課程,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聲音、視頻或者圖片等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尤其是相對難一點的知識,教師可以微課程的方式給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在思考時有一個方向的引領,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這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利用微課,教師可以將語文中抽象的知識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有效降低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難度,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會更輕松,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點的理解,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全面學習
初中階段學生的個性發展很鮮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在進行教學中需要教師關注到每個學生的不同,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在語文課堂中運用微課來輔助語文教師開展教育活動,不僅優化了教學的手段,而且可以為不同的學生展示他們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微課的教學方式有視頻、聲音、圖像以及文字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因此在進行微課設計的時候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興趣,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方式,同時可以在微課中針對性地添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比如相對于課本中的文字,學生可能更感興趣具有動態效果的文字,因此教師在進行微課制作的時候,可以適當將一些文字從靜態轉換為動態。
另外教師制作微課時,能夠利用的資源極為豐富,形式多種多樣,通過微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學習到的內容不限于課本知識,還能通過從教師搜集到的大量的網絡中的知識,有效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學習。
(四)有利于學生解決難點問題
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一些對學生而言理解難度相對較大但又很重要、不得不學的知識點。此時,將微課引入到課堂中,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解決難點問題。對于這些難點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者音頻的方式直觀地向學生展現出來,在學生有了直觀了解后再由教師進行口頭講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難點并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以詩詞的教學為例,部分學生對詩詞中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不能理解,或者想象不出詩詞所描繪的場景,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制作一個朗讀詩詞的視頻,在視頻中呈現與詩詞相關的內容,在詩詞朗讀中,將作者的情感代入,以這樣的方式將一篇詩詞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對聲音的感受和體會,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幫助學生強化對所學詩詞的理解。
(一)利用微課導入課程
在進行課堂教學中,課前導入可以提升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設計一個新穎的課前導入對整個課程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課前導入的目的是銜接上一節課的知識點,同時為這節課的講解做鋪墊,因此在進行導入課程的微課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微課的一部分用來復習前一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點,并提出相應的問題由學生進行解答,另一部分用來引入本節課需要學習的知識。以這樣的方式既復習了之前的知識點,也總結了接下來將要學習的知識。
例如在進行《蘇州園林》這節課程的微課制作的時候,在微課前一部分,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還記得《中國石拱橋》這一篇文章中都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在學生進行不同的解答之后,分別列舉所使用到的說明方法。在微課的后半段,教師可以向學生設置懸念,“接下來我們學習的文章是《蘇州園林》,這和《中國石拱橋》很相似,這篇文章中作者又會使用什么樣的說明方法呢?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說明方法還是新的說明方法呢?讓我們接著往下學習吧!”在微課最后,教師還可以添加蘇州園林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到蘇州園林的魅力,也讓學生可以更快速地掌握文章所描繪出的蘇州園林的樣子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像這樣通過制作合適的微課進行課程的導入,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回顧,還能有效拓展學習領域、增長見識。
(二)利用微課創設情境
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提升學生認知,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當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有效結合在一起,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核心素養就能有效地落實。
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情感對學生來說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一些學生在學習與使用時會覺得困難,在語文教學中合理使用微課進行情境教學,就能更加形象生動理解與掌握作者情感。利用微課為學生創設一個符合教學內容的場景,通過具體化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有利于學生課堂中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在講解課文《赤壁》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為學生營造一個問題情境。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有關“草船借箭”的視頻或者紀錄片,結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將視頻或者紀錄片做成微課,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候給學生進行展示,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情感?”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通過視頻可以在視覺上刺激學生情感體驗,在進行文章的閱讀的時候,也更容易理解文章,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這篇文章的理解能力。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情感體驗,從而產生共鳴,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三)利用微課激發情感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一定程度上他們是拒絕與教師產生更深層次的交流。因此在平時的交流過程中,部分初中生不會向教師敞開心扉,與教師的交流也沒有在小學階段那樣頻繁,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向教師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也很難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當學生與教師的溝通出現障礙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有效解決。比如可以向學生展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或者影像紀錄片,以視頻的方式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觀看視頻的時候,教師同時進行情感上的引導,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視頻想要展示的語文知識,還讓學生感受教師的真摯情感,從而引發學生共鳴,激發學生情感,促使他們愿意與教師進行互動討論。師生在交流和討論中通常能發現一些問題,從而取長補短,增進學習的氛圍。
如在進行《竇娥冤》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查找有關竇娥的相關視頻將其做成微課,將微課視頻在語文課堂中進行播放。在觀看之前,給學生提問題,例如,“作者寫這篇文章是想要揭示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主人公竇娥一生有哪些不幸的遭遇?”“文章題目叫竇娥冤,哪些情景體現了‘冤’字”等。教師需要讓學生在觀看影片的同時思考問題,讓他們真切體會到作者想要表現出的主人公竇娥悲慘不幸的一生,豐富學生在思想情感,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做鋪墊。
(四)利用微課完善評價
在以往的教育評價中,大多是以對教師的評價為主,對課堂教學的評價相對比較隨意,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標準。而且以往在進行教育評價時,過度關注教育結果,忽視了對教學過程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指標和方式并不能達到有效促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微課,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提前查找資料并制作微課,在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都會使用到微課。因此,在進行教育評價的時候可以將教師制作的微課內容作為一個過程評價,客觀地評價教師制作的微課內容和課堂教學是否符合語文核心素養,是否有把核心素養培養貫穿微課教學過程中等等。
評價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出該微課是否滿足了自己的學習需求,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為微課的制作提出改進意見。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教育評價,既考慮了結果,也沒有忽視教育的過程,可以有效改善教師的教學設計。
(五)利用微課提升學生文化品格
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文化品格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現階段,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作為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手段,讓學生在文化的熏陶下,推動自己更好地發展和進步。
比如,教師在進行《愛蓮說》這篇文章的講解之前,可以提前向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搜集有關《愛蓮說》作者的一生經歷、作者所寫的其他作品,以及作者在進行《愛蓮說》創作時候的時代背景等資料,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將這些資料進行匯總,最后發給教師,教師再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并制作成一個微課。學生可以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出發,感受到雖然作者當時處于一個亂世之中,但仍然可以不被世俗污染,不與他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學生通過對搜集到的資料的了解,能夠更好地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總之,在教育教學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教師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需求,正確設計和制作微課,提高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合理地引入微課,運用微課導入新課,有效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范存秀.微課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及價值探索[J],中學語文.2014年(33).
[2]蔣成杰.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1).
[3]李玉乾.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18).
[4]李曉琴.初中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17).
[5]劉思國.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