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青少年體育行為的家庭致因及影響機制研究”(編號:21YJA890016)。
李恩荊為本文通訊作者。
摘" 要" 近年來,體育特崗教師在我國貧困地區學校體育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诖耍狙芯恳苑秱愄芈殬I認同理論為依據,以體育特崗教師為研究對象,深入了解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特崗教師重新認識自我提供參考。經研究發現,體育特崗教師具有較高的情感承諾和規范承諾,但離職意愿依舊存在,補償表現為享有更多的福利待遇和成長機會,職業滿足感受工作中人際互動的影響較大,而職業勝任感在追求卓越和自我價值實現中不斷增強。研究顯示,促進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需要政府、社會、學校以及個人等多方支持和共同努力。
關鍵詞" 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個案分析
中圖分類號" G5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3)10-0029-03
國家發展離不開教育,而教育之關鍵在教師?,F如今,我國城鄉教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異,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步履艱難。2006年,我國頒發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實施方案》,決定組織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該計劃實質是改善農村教育質量,補充農村體育、音樂等緊缺學科教師,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1]。在此背景下,我國貧困地區教育問題得到關注,也為我國教師職業發展開創新機。
“認同”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其認為認同是個人向另一個人或團體的價值、規范與面貌去模仿、內化并形成自己行為模式的過程。職業認同則源于心理學家Erikson提出的“identity”,表示個體所體驗到的自我連續性、獨特性和整合感。現階段,部分學者認為職業認同即個體對某個職業的喜愛和從事某項職業的價值觀[2]。
教師的職業認同塑造教師教育觀,積極的職業認同是其專業發展的持續動力,也將影響到教育事業的發展質量。特崗教師有其獨特性,其職業認同是指特崗教師個體對所從事的鄉村教師這份職業的意義和價值的認同程度[3]。本文以心理學家范倫特職業認同理論為依據,即從職業承諾、職業補償、職業滿足感和職業勝任感四個維度分析體育特崗教師的職業認同情況及影響因素[4],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特崗教師重新認識自我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體育特崗教師Y為個案,通過最原始的深描,從個人視角出發,敘述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情況。該教師是西南地區某師范大學畢業生,本科階段表現優異,擁有下鄉支教經歷,2021年入職特崗教師,任職于A鄉某中心學校(該校位置偏遠,經濟落后,1至5年級學生共96人,教師15人,特崗教師2人,體育教師1人),除體育教師外,兼任班主任等職務。Y教師專業成長經歷豐富,入職已兩年,對就業選擇和職業發展過程印象較深,便于參與回溯性訪談。
(二)研究方法
通過半結構化訪談,以聊天互動形式對受訪者在入職初期及入職后的心路歷程、特崗生活、教學和職業認同進行了解,保證訪談資料真實可靠。與受訪者分兩次訪談,每次約30分鐘,征得同意后錄音。采用扎根理論對數據進行收集與編碼。
(三)數據收集與處理
第一步,解讀原始資料,提取重點字句。第二步,整合表述相似語句,形成二級編碼。第三步,通過對二級編碼中各類屬間的相互關系分析后,納入理論模型,完成三級編碼。其中,職業承諾包括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職業補償涵蓋薪酬待遇、機會榮譽、編制身份、教學環境、職務晉升五個方面,情感體驗、人際往來、社會關懷則歸納于職業滿足感,職業勝任感體現為專業價值。
二、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
(一)夢想與現實沖擊的職業承諾
教師職業認同與職業承諾之間具有密切聯系,職業承諾也包含教師對職業選擇的多方因素,具體體現在情感承諾、繼續承諾和規范承諾[5]。對體育特崗教師職業承諾的分析發現,該人群在職業認同方面受到夢想與現實相互矛盾的沖擊。部分訪談內容如下:
第一,情感承諾體現在教師職業選擇和入職后對繼續從事該職業愿望的變化程度。Y教師談到,“我大學時的理想就是當體育老師,父母也支持我,剛好畢業那年看到特崗招聘,提前半年就開始準備”。Y教師在敘述中還提到了入職后的心理落差,但了解到鄉村學生情況及職業特殊性而選擇堅持。
第二,教師對于離職的意愿程度,在此歸為繼續承諾。在此方面,受訪者也反映出特崗教師在職業承諾中的矛盾性和可選擇性。Y教師談到,“我入職一年半,現在的待遇比市里好,也逐漸適應了這里的生活,但同樣著手準備市里的編制考試,考試和工作不沖突”。
第三,在職業承諾中教師對繼續從事的職業會受到歸屬感和義務感的影響,通過教學經歷和心理轉變間接影響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和選擇。Y教師在敘述中多次提到自己的鄉村情懷,“我就是農村走出來的孩子,選擇成為特崗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此影響,雖然工作環境艱苦,但是農村孩子不容易,我希望以微薄之力幫助他們”。
(二)享有更多福利待遇和成長機會的職業補償
物質上的需求始終是教師職業選擇的重要層面,精神層面的滿足同樣能進一步堅定教師的職業認同,比如薪酬、晉升機會、工作環境等。在訪談中,Y教師提到,其對目前的收入待遇、吃住補貼等都較為滿意,還特別提到了特崗教師日后的晉升優勢,特崗政策的扶持為其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與福利。在工作環境方面,Y教師談到,“我們學校條件一般,操場簡陋,但基礎設施齊全,只是地理位置差點,交通不大便利”。如此看來,在物質和精神方面提供的職業補償會讓體育特崗教師心理體驗產生波動,進而影響其職業認同。
(三)工作中的人際關系影響職業滿足感
工作中的滿足感更多涉及教師的主觀感受。在訪談中,Y教師認為鄉村孩子及其家庭特殊性、學校氛圍會對其工作產生不同影響。Y教師特別提到了家庭思想觀念落后、父母外出務工、孩子無人看管等問題導致家校交流不暢。人際交往方面,Y教師談到,“雖然學校的領導、老師非??春梦遥洺9膭钗遥嵌鄶道蠋熖善浆F象也較嚴重,除日常教學,我還有其他工作要處理,非常忙”。訪談也驗證了體育特崗教師與家長及學校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均會影響其主觀感受,或對其工作產生消極影響,進而影響職業認同。
(四)在追求卓越中獲得職業勝任感
勝任感對體育特崗教師而言,是指將自身專業所長發揮出最大價值的過程中的感受。Y教師談到,“我是運動員出身,在教學中也發現些有天賦的學生,想組建球隊,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他們,孩子們能走出大山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由此可見,體育特崗教師的專業性及追求卓越的態度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以此改變農村競技體育發展落后的現狀。
三、討論與分析
(一)職業承諾是決定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的根基
近年來,特崗教師多將特崗職業當作事業穩定前的“跳板”,避免不了表現出職業倦怠與積極承諾間的相互矛盾,這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6]。但不同的是,體育特崗教師相較于其他學科教師離職率低,這可能與體育教師心理抗壓及適應能力有關。綜合來看,體育特崗教師仍具有較積極的職業承諾。主要體現在:第一,對教育事業的向往。在本研究中,Y教師出于對自身理想和專業熱愛而主動選擇特崗崗位,加之鄉土情懷,對于在鄉村從教有一定的積極動力,這是其職業認同的根基??梢?,心理意向會影響人的行為,使其始終保持較穩定的職業承諾[7]。第二,自我價值的實現。特崗教師的特殊性在于任教于鄉村,大力發展鄉村教育給予了青年教師使命感,這種使命感在體育特崗教師心中逐漸成形,并促使其更加堅定“以體育人”的人生信條。第三,未來發展優勢。穩定的工作及政策傾向鞏固了體育特崗教師的職業承諾,這一優勢也與前人認為體育特崗教師留職率較高的原因相契合[8]。
(二)職業補償是增強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的保障
職業補償能提升教師職業認同,在偏遠地區的特崗教師更是如此。通過訪談發現,借助相關政策吸引年輕教師投身特崗隊伍,編制身份、職稱晉升等外部因素的刺激能夠為促進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提供積極信號,過往研究也體現了外部因素的這一作用[9]。從精神層面來講,體育特崗教師的職業補償還體現在參加培訓和比賽獲得榮譽和成就,以及工作中領導的關心與承諾。
(三)職業滿足感是提升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的樞紐
體育特崗教師職業滿足感體現在對鄉村學生的付出與回報中。在此過程中,良好的師生情感能鞏固特崗教師的職業承諾,同事間良好的人際往來能給予特崗教師正確的指引,而家長在態度和行為上的認可和支持則會進一步提升特崗教師的工作幸福感和滿意度。受訪者提到,領導、同事的鼓勵與肯定增進了職業滿足感,但與家長溝通不暢又會導致其滿足感下降,而多數鄉村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同樣是影響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之一。所以,在工作中需要強化體育特崗教師與學生、家長和同事之間的和諧互動。
(四)職業勝任感是實現體育特崗教師自我價值的動力
多數新任體育特崗教師都希望通過發揮自身專長讓孩子們實現走出大山的夢想。訪談中的特崗教師Y也表現出追求卓越的堅定信心。具有勝任感的體育特崗教師能夠以自身經驗和技能探索創新,以不同的形式帶領學生感受體育,這既是特崗教師的價值體現,也是其獲得成就感的途徑。因此,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體育特崗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是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的重要一環。
四、體育特崗教師職業認同促進策略
(一)政府應充分保障體育特崗教師的生存和工作條件
其一,完善特崗教師政策,鼓勵高校注重特崗教師人才培養,積極宣傳特崗政策,組織下鄉實習和實踐活動。其二,確保教師薪資、獎金按時發放,改善特崗教師收入水平,為其基本生活及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其三,大力支持鄉村學校體育設施建設,改善教學環境,舉辦相關體育賽事和教學比賽,為體育特崗教師和鄉村學生提供更多平臺。
(二)學校應為體育特崗教師工作和個人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其一,建立教師間良好人際關系,形成以老帶新合作機制,引導新老教師互幫互助,提升教師隊伍活力。其二,重視特崗教師工作量分配,在職務劃分時合情合理,給特崗教師適當松綁,更好地發揮其專業優勢。其三,增強對學生體育發展的重視程度,加大資金投入和后勤保障,如通過成立體育社團、完善課后服務體系、建設特色體育運動隊、舉辦系列體育文化節等舉措,將體育打造成鄉村學校的新名片。
(三)家社助力為體育特崗教師提供更多動力支撐
其一,社會媒介應加大對從事鄉村教育工作者的宣傳,通過拍攝宣傳片或新聞報道等形式,將特崗教師職業名片推廣出去。其二,家長應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對子女教育的關注度并盡可能地給予學校及教師最大支持。學校和教師也應認識到鄉村家庭特殊性,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時常家訪慰問,主動與家長溝通,為家庭教育減負。
(四)體育特崗教師應明確專業發展路徑提升職業認同感
體育特崗教師需要權衡理想與現實差距,清晰地認識到鄉村教師的專業性和特殊性,提升自身專業水平、不斷創新反思,樹立正確觀念,真正成為改變鄉村教育事業和鄉村孩子命運的參與者、貢獻者、引路人,促進家長和社會各界對特崗教師形象的認知轉變,以此提升自身職業認同感。
(劉冰杰 李恩荊,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武漢 430079;彭怡,湖北廣播電視臺融媒體發展研究中心,武漢 430120)
參考文獻:
[1] 朱夏瑜,劉佳.走向質量優先:“特崗計劃”十五年回顧與展望[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2(1):62-67.
[2] 高艷,喬志宏,宋慧婷.職業認同研究現狀與展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47-53.
[3] 藍露露.從理想到迷?!貚徑處熉殬I認同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14.
[4] 范倫特.自我的智慧[M].張潔等,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6:365-398.
[5] 蒲瑤,王莉,趙振國,等.研究生學歷幼兒園教師職業認同狀況探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9(12):61-68.
[6] 王安全,馬友慧.農村特崗教師挫折感的形成與消除[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73-76.
[7] GOULET L R,SINGH P. Career commitment:a reexamination and an extens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2(1):73-91.
[8] 樊慶崗,肖瑤.貴州省體育特崗教師計劃實施的影響因素分析——以貴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畢業生為例[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18):178-180.
[9] 周陽,梁喜影,金康彪.農村特崗教師職業認同調查研究——以J省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6):67-72.
責任編輯:毛盼盼
讀者熱線: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