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
2022 年度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立項課題“信息化環境下多平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研究”(編號:AH2022002)。
摘" 要" 信息化打破了時空的局限,使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課堂,讓教與學趨向于便利、高效。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果為廣大中小學校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夯實了堅實的基礎。實際上,線上教學既有“利” 也有“弊” 。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小學校應努力做到“趨利避害”,通過有效使用多種互聯網教學平臺,強化教學師資力量與課程建設,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等,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優勢,實現混合式教學的有機融合。
關鍵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線上教學利弊;信息化;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3)10-0075-03
在現代化社會,信息化打破了時空的局限,使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進行學習,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突破了對學習的種種限制和障礙,讓教與學趨向于更便利、更高效。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從信息化環境的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等,逐步走向深入,已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1]這為廣大中小學校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夯實了堅實的基礎。實際上,線上教學既有“利”也有“弊”。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小學校應努力做到“趨利避害”,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優勢,實現混合式教學的有機融合。
一、線上教學呈現的“利”
(一)有利于學生高效學習
教育信息化打破了資源傳遞的時空限制,使資源的交換、獲取形式更為簡捷和直觀,學生可以通過各類線上平臺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不必拘泥于固定時間和地點的限制。[2]同時,對于關鍵性的知識點,學生可以反復回看上課的視頻,只到弄明白為止。這樣就有效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比如,在進行傳統文化課程“中國書法”教學中,對于一些漢字的書寫,學生如果僅僅依靠傳統課堂上教師一節課的講授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有了線上課堂的回放功能,學生在家里練習的時候就可以反復、細致地觀看,直到弄清字的間架結構、掌握運筆的方法等,這將極大提高學生練習書法的效率。
(二)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評價
目前互聯網上提供給教師使用的線上教學平臺,功能比較全面,通常包括教學視頻專區、學生簽到專區、教學問題專區、學生測驗專區、師生交互專區與學生反饋專區等。教師只要通過平臺客戶端就能很輕松地得到學生出勤情況、視頻觀看情況、學習行為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相關數據,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傳統課堂教學質量監控的數據收集與反饋難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處理信息快速、傳輸方便的特點,使反饋渠道通暢,評價結果信息反饋及時、全面。[3]另外,線上作業也極大地改觀了傳統作業的形式,就《論語》的教學而言,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音頻、視頻作業,豐富作業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有利于師生交流互動
在線下課堂中,師生互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與規定性,主要是為了完成既定教育任務而開展的有意識互動,多以教師點名學生回答的形式呈現。這種形式的互動占用課堂時間較長,且效率不高。如部分學生可能存在沒有被教師點名而產生僥幸心理,降低對學習的投入度;部分學生熱衷于課堂互動,多次數、長時間的個人發言擠占了其他學生與教師互動的機會。線上教學能夠有效彌補傳統課堂師生互動效率不高的問題,依托線上教學平臺,教師可以隨機點名回答問題,避免傳統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學生“一言堂”現象的發生。教師也可以發布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話題讓學生參與討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線上教學平臺由單純被教師使用的教學工具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生學習完《論語》后,教師進行《孟子》教學時,教師拋出一個話題,“孔子和孟子同是儒家經典學說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觀點有何異同之處?”。在討論過程中,由于教師不“在場”,討論變得十分激烈,有些在線下課堂不善言辭的學生通過文字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二、線上教學凸顯的“弊”
(一)學生自控力有待提升
線上教學缺乏教師的“在場”,教師無法在課堂上進行巡視、輔導,學生由于缺乏教師的現場指導和同伴的督促,自控力會降低,學習主動性會變弱,學習連貫度會變低,從而出現學習效果不佳。例如,對于一部分自我約束力原本就較低的學生而言,在線上課堂聽課時往往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甚至可能會出現瀏覽無關信息、玩游戲,以及偷偷離開課堂等不良學習行為。由于隔著屏幕,教師無法像線下課堂那樣及時看到學生的表現,不能及時有效地制止不良學習行為,導致線上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由此可見,線上教學對學生的自控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由于學生的學習幾乎都在自己家中,家中的環境很容易讓人分神和松懈,原本用來線上學習的手機或電腦是被用在學習上還是用在別的事情上,教師不得而知。學生在完成線上課程簽到之后,是在認真聽講還是在做別的事,這完全取決于學生的自覺性和自控力。
(二)學習氛圍需要改善
在線下課堂教學中,師生可以見到真實的人,聽到真實的聲音,看到真切的神態表情,能真正地感受到彼此之間細微的情感變化。線下集中學習更有學習氛圍,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進行“良性互動”,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并調整相應的教學策略,學生也能夠根據教師的要求配合參與課堂活動,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效、便捷,這些都是在線教育所難以復制的。[4]比如,學生如果對教學內容持有不同觀點或產生其他想法,可以及時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分享,或提出疑問,讓教師和同學幫助解決。目前線上教學使用的各類平臺,雖然開發的工具功能全面,視頻、語音消息等功能可以讓師生之間“看得到、聽得清”彼此。但是這些工具實則缺乏“人情味”,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所產生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線上學習氛圍。
(三)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最終的評判標準都是教學的效果。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無論在教學環境,還是在教學組織結構上都有很大的區別。異位分散式的線上教學,師生沒有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教師面對著鏡頭講課,要舍棄很多肢體語言,教師喋喋不休的“一言堂”,容易導致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損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教師無法及時發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問題并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同時,教師雖然會布置線上作業,要求學生及時進行提交,但學生課后作業容易出現相互借鑒,甚至抄襲或借助相關搜題軟件完成作業的現象,導致教師不能通過學生作業反饋及時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調整,出現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的問題。
三、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探索
基于線上教學的利與弊,筆者所在的學校嘗試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切入點,以信息化環境下的開放式學習平臺為載體,探索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路徑方法。
(一)有效使用多種互聯網教學平臺
良好穩定的教學平臺是保證線上教學質量的前提。學校任課教師在開展線上教學時使用了多款能滿足不同需求的、各有側重的平臺軟件,其目的是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作用和功能,提高學生參與線上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投入度,從而保證線上教學質量。如,學校通過網絡平臺“小鵝通”的“知識店鋪”功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學生可以通過“知識星球”進入到教師的“圈子”。教師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中添加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知識?!靶※Z通”里面的“空中課堂”直播功能,可以實現教與學的靈活互動,如進行多人連麥視頻,有效滿足了線上教學師生互動的需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不同的教學情境,開展個性化的教學直播,如圖文音頻、錄播直播、ppt直播、桌面共享等,從而讓教師的教更加便捷、適用和高效。另外,上課視頻會永久保存,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回看學習。而“QQ群”主要用于與家長的及時溝通與交流,“騰云會議”用于家長會的召開,方便教師向家長進行階段性的反饋,解決了線下家長會需要家長請假離崗帶來的困擾?!跋柴R拉雅”主要用于教師錄制相關課程的音頻,“解放”學生雙眼,讓學生通過“耳聽”的方式就可以獲取相應的課程知識?!昂戏适薪逃婆_”可以實現教師有效地上傳視頻素材,方便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的學習和課后的拓展性學習。
(二)強化教學師資力量與課程建設
在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過程中,學校組建了骨干教師團隊,并根據教學內容模塊的不同,成立了三個主題研究小組(傳統藝術、儒家元典、古詩詞)。教學團隊需要了解不同教學平臺的使用策略和方式方法,比較各平臺的優缺點,并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路徑研究。在熟悉不同教學平臺的功能和優缺點后,教學團隊制定翔實的備課、講課和評課計劃,形成定期復盤、評估、診斷、交流的工作機制,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學校組織研究團隊進行頂層設計,制定學校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校本課程實施方案,明確課程實施目標,完善課程內容和組織方式,以促進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學校通過整本書閱讀任務單的設計,對學生進行任務驅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同時,學校利用互聯網的豐富資源,努力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校本課程數字資源庫的建設,將校本課程數字資源庫的相關資源作為混合式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教學之前的自主學習。
(三)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學校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構建出符合學校實際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程序和一般步驟,具體包括: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習內容和要求)——學生線上自學(觀看音視頻、閱讀紙質書)——教師線上指導(答疑解惑,提供學習資料)——師生線下共同完成教學——學生線上提交作業——教師反饋評價等。具體來說,在線下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重點知識,以及學生課前通過線上自主學習提出的有待解決的疑難點。對于學生通過線上自主學習已經完成的較為簡單的基礎知識點,教師可以適當用較少的時間來講授。以《論語》教學為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初步掌握課文內容的解釋與翻譯,因此教師就不需在線下花大工夫了,只需要通過提問了解效果即可。針對一些難點問題,比如重點詞的讀音、釋義,孔子為什么對不同的人闡述“仁”“孝”的觀點也不同,孔子對于“宰我”的評價是否過于刻薄等,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小組合作探究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在自主合作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傊?,教師要充分發揮線下課堂的現場優勢,高效利用線下教學時間,將線上線下教學有機融合,實現教與學效果的最大化。
(金紅 孫洋洋,合肥市六安路小學中鐵國際城校區,合肥 230041)
參考文獻:
[1] 孫曉梅,耿慶軍.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4):91-93.
[2] 李雪梅.線上教學的優勢與策略分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16):17-19.
[3] 楊興波.大數據背景下線上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探索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23):145-146,155.
[4] 傅鳳梅.線上教學時中小學生專注度提升方法的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88-90.
[5] 戴嗣昌.有效提升線上教學實施效果的實踐與探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3(S1):17-19.
責任編輯:謝先成
讀者熱線: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