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家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計劃”背景下,新一代數字技術給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等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典型的數字化、智能化特征在數字技術賦能的英語教學中凸顯出來,同時教師的授課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本文通過分析數字技術對英語教學的影響,以及數字技術影響下英語教學所呈現出的新特點,深入探討數字化技術賦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模式創新。
關鍵詞" 數字技術;賦能;英語教學;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3)10-0063-03
一、引言
當今世界,信息化浪潮風起云涌,加快數字化發展是順應發展形勢新變化、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工業時代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和以“讀”“寫”“算”為基礎的能力標準,已經不能滿足數字經濟時代對勞動者知識、能力、價值觀的新要求。溝通協作、人機協同、跨界融合等關鍵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成為人才培養的新需求。[1][2]2022年,教育部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開發應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賦能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創新教學。在教育數字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英語教學想要取得較好的效果,就應順應創新性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與心理需求,融合動態化的教育語言,利用多種數字化教育場景實現英語知識的有效傳播。
然而,在實際教與學的過程中,利用數字技術賦能英語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過多地使用數字技術會一定程度上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對部分注意力本身就不太集中的中小學生。數字技術的應用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但盲目使用會起到反作用,如視頻、圖像、聲音等不合理使用會使學生產生炫目的感覺,上課猶如走馬觀花,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認知負荷。同時,過多地利用動態課件進行展示,忽視了英語專業知識的習得,不利于英語基礎知識傳遞和學生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因此,探究數字技術對英語教學的影響、英語教學呈現什么特征以及教學模式發生了什么變化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數字技術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一)數字技術改善了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
現代英語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主動教與學生被動學”的關系。在傳統英語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的情況下,教師充當的角色是知識傳授者,學生充當的角色是知識接收者,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教學距離。[3][4]數字化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充分突顯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優勢,改變了以往的師生角色,使教師回到了“引導”的位置上,將學生放到了學習主體的位置上,方便教師和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5]這樣一來,英語教學建立在情感交流的基礎上,師生之間教與學的距離更近了。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師生關系的改善,使教師和學生可以平等地進行知識交流,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二)數字技術優化了教師的教學手段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樣化的教學資源進行組合,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自主觀察能力,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6][7]教師可在屏幕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演示,然后配以相關數字化教學資源,做到主題鮮明,重點突出,避免單一的口頭教學。教師運用聲像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使學生更易理解知識的內涵,從而解決以往教師講題難、演示難的問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三)數字技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講授者,學生是聽課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完全獨立自主地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通常是死記硬背,不能靈活運用畫面情景進行學習,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學生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通過提供豐富的數字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工具和學習策略,如發現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問題導向式學習等,強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和自律性,發展其能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數字技術賦能英語教學
(一)教學環境顯現沉浸式和融合式特征
數字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打破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營造了虛實融合的語言學習情境。教師可以利用三維建模、人機交互、場景自動化生成等技術,構建“師—機—生”一體化的互動教學環境。這種支持人與機器協同教學的“雙師”課堂,使學生能在體驗式的學習環境中開展聽、說、讀、寫、譯等技能訓練。如廣州電化教育館建立了全新的全球語言文化 VR 實驗室,構建了不同的虛擬化講演場景,學生戴上 VR 眼鏡后就可置身于形態多變的虛擬舞臺,面對臺下成百上千的觀眾進行演講訓練,演練時其語調、語音和語流都能通過語音識別系統進行即時評估,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8]在目前的英語教學環境中,沉浸式和融合式的典型特征已經顯現。
(二)教學工具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隨著數字技術廣泛而深入的發展,課堂教學工具,尤其是中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工具變得更加智能化。目前集多種技術為一體的英語教學工具,已成為教師們日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活動內容。如現在常用的智能英語聽說教學工具, 集“教”與“考”為一體,支持語音實時互動和高精度語音評測,可以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時反饋。智能化的教學工具使得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既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果。又如,DataDrive英語教學測評工具,能夠實現英語發音的輔助校正,還可實現英語語法的知識拓展和英語作文的自動批改,極大地方便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學工具的智能化、便捷化提高了教學效果,提升了教學質量,滿足了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需求。
(三)教學資源供給更為豐富和開放
數字技術賦能英語教學使得英語教學的資源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多樣,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主體和供給渠道更加多元。目前,由學校自主開發的校本資源、由企業開發的商業化資源和由政府主導投入建設的共享資源是英語教學資源的主要來源。近些年來,中小學校都認識到校本資源開發的重要性,開發了各類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多樣的校本資源。比如,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中學的英語教師們從2013年開始探索開發英語校本教材《名人演講詞欣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英語運用能力。再如,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就是為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服務更好落實“雙減”工作,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加快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現代化建設而開發建設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上的資源豐富、專業,且成體系,是課堂教學之外的有益補充。
四、數字技術賦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模式創新
傳統的中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包括演示、研討、活動和案例等應用模式。其中,教師演示模式是教師以演示方式介紹新知識,展示新技能,讓學生理解新內容,是一種陳述性知識的傳遞過程。教學研討模式是通過交流、演講等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更快,同時促進英語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課堂活動模式是通過游戲和練習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去實踐和練習所學知識,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案例分析模式是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工具智能化使得智能導學、人機共教等成為當前英語教學走在科學最前沿的教學理念,為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新的資源和方式。數字資源、數據和平臺等支撐和驅動的英語教學模式目前在高校中運用較為廣泛,在設備條件較好的大中城市的中小學校,英語教師們也開始嘗試使用。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生動活潑,學生感興趣,教學效果好。
(一)數據驅動的英語教學模式
數字技術發展帶來的學情分析系統,以數據為驅動,可幫助教師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情緒、技能水平、綜合素養等深層次的信息,包括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態、進度、行為舉止、成績等。[9]針對中小學生高質量、大規模、個性化的英語教學需求,教師可依據學情數據分析結果,拓展英語教學的綜合實踐方式,積極開展翻轉課堂、案例驅動教學、情景教學以及各類英語活動。
(二)平臺支持的自主學習模式
教育數字化帶來的豐富的資源平臺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變得更加便捷。與其他科目的教學類似,英語教學也應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內心渴求,立足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網絡學習平臺的支持,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學習任務、檢驗學習成果、完成學習報告等。[10][11][12]如 “百詞斬”配以有趣的圖例,幫助學習者在記憶單詞時做到每個單詞都有關聯記憶;通過錯詞本、聯想本、情景圖等詞匯的輕松記憶和詞組的關聯應用,實現學習者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定步調的學習。
(三)情景式對話的教學模式
情景教學曾經是中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教學模式。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教育數字化的變革,中小學英語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越來越豐富,情景式對話教學也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畫面語言的優勢來提升內容的表現力、理解力和汲取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例如,在學習 “what is she doing?” 句型時,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引導學生進行 water the flowers、play the piano、clean the classroom、make the bed 等短語的練習;利用課件展示瑪麗澆花圖,向學生提問:“What is Mary doing?”學生立即就能回答:“Mary is watering the flowers.”這種情景式對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和感受,符合他們身心特點,更易于被他們接受。
五、結語
“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計劃”背景下,英語教學的教學環境呈現出沉浸式和融合式特征,教學工具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教學資源供給更為豐富和開放等。數字資源、數據和平臺等支撐和驅動的英語教學逐步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和形態,諸如數據驅動英語教學模式、平臺支持的自主學習模式和情景式對話教學模式等。利用數字技術優化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轉化學習者的學習方式,可以有力促進教育數字化發展服務于基礎教育的人才培養。
(章光瓊,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武漢 430079)
參考文獻:
[1] 張青妹.教育數字化轉型中語言教學范式的轉變——基于主體間性的視角[J].傳播與版權,2023(16):106-108,112.
[2][8] 楊宗凱,王俊,王美倩.數字化轉型推動外語教學創新發展[J].外語電化教學,2022(5):3-5.
[3][5][6] 袁勁柳.探討數字化技術對高校英語教學的影響[J].電子測試, 2013(22): 178-179.
[4] 錢川.淺談網絡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J].中學時代,2014(18):184-185.
[7] 王彩俠.興趣牽引,初中英語趣味課堂的建構[J].校園英語,2018(44):158.
[9] 賀武華.對中小學英語網絡信息化教學的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02(10):74-76.
[10] 呂旺姝.中小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方法與技巧——評《教育信息化與中小學英語教學創新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2(11):118.
[11] 王友.現代高職院校職業英語掌上移動學習模式的研究——基于智能手機APP“隨行課堂”的實踐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8):160-161.
[12] 崔新生.關于就業形勢下高校公共英語課程改革探析[J].校園英語, 2016(16): 78-79.
責任編輯:楊" 揚
讀者熱線: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