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企業在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等多個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站在政府的視角探討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并提出了幾點對策:一是要健全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二是要完善相關法律和體系,三是要加強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對策
一、前言
目前,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并漸漸成為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隨著資金、勞動力、原材料和資源環境成本等持續上升,整體上人民幣處于升值的階段,我國逐漸脫離低成本時代。但是,很過中小企業非常依賴成本,導致它們發展艱難。中小企業的健康成長對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國也非常關心中小企業的發展。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廣州和一家中小企業法人交流,他表示國家非常注重中小企業的發展并且一直想方設法緩解它們的發展困境。這些年來,國家也出臺了許多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但效果不大,中小企業的問題還是沒有成功地解決。當然,中小企業不能僅憑政府的一己之力解決問題,還需要企業自身加強建設、金融機構大力輔助等多方面的力量。當下許多中小企業內部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管理水平低、信用不高、財務制度不完善等。而大部分金融機構都是為大企業服務,對中小企業存在信用擔憂和信貸歧視,不愿意為中小企業貸款。中小企業需要的資金量很大,但供給不足,造成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基于此,本文以政府的視角分析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并根據原因提出了幾點對策,以期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原因分析
(一)融資渠道比較狹窄
雖然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總量很大,但是它的融資渠道卻比較狹窄。由于中小企業自身條件的限制,一些融資方式并不能普遍地實際運用。例如,對中小企業而言,在直接融資中,其融資規模較小、渠道相對較窄,導致它們并不能順利籌集資金。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準入門檻較高,大部分中小企業自身條件受阻,受到上市制度和市場規模的限制,不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許多中小企業不能滿足上市的要求,它們不能經過發行股票或債券取得資金。目前,大部分中小企業可以向銀行借款籌集資金。但是,一些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能力和抵押物品不足,尤其是成立初期的中小企業,不能滿足銀行貸款的條件。尤其是大型的商業銀行考慮自身的利益時,對這些中小企業的業務有所限制。狹窄的融資渠道致使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無法滿足其需要的資金,阻礙了企業的日常運營。
(二)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
目前,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需要繼續建設,完善相關規范和體制。很多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問題,不能取得擔保公司的擔保。擔保公司對部分中小企業的償債能力持有懷疑的態度,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擔保能力。一般來說,擔保公司更愿意為大型企業提供擔保,為中小型企業服務比較少。這些企業得不到他們的擔保,融資狀況不容樂觀,資金需求迫切,企業將面臨著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三)缺乏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
這些年來,我國政府制定了許多的優惠政策。雖然政府非常重視中小企業的成長,并給予政策傾斜,但是我國缺少特地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外國中小企業同樣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外國政府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政策,例如日本設立了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制定了信用保證協會制度,其相對比較全面,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日本的中小企業資金的問題。德國也有這樣的金融機構,支持中小型企業,如合作銀行。相對而言,我國在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探索出路。
(四)相關法律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制定并實施的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少之又少,僅有一部《中小企業促進法》。這部法律對中小企業起了重大的影響,并激勵了社會機構為中小企業服務,但它對中小企業融資在實踐中的難題沒有進行細化。在美國,美國政府已經為小企業建立了健全的法律體系,包括針對小企業基本法和小企業發展的特殊法律。而我國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民間融資法規來規范其形式。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健全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
我國應加強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體系建設,規范擔保制度,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我國政府可以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將財政撥款投入到擔保基金,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組織,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此外,政府應給予中小企業更多稅收優惠,從而減少它們的稅收壓力。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推進擔保風險補償制度的建設,積極推進銀行與擔保公司的平等合作,建立風險分擔制度,形成有利于信用擔保機構穩定發展的法律體系。
(二)完善相關法律和體系
我國政府應加快對中小企業的法律制度建設,同時規范中小企業融資的法規細則,對《中小企業促進法》的法則進一步細化。同時,政府應廢除對中小企業發展不利的法規,健全中小企業的法律體系,為中小企業創建一個優越的環境。
(三)加強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
優良的信用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政府應加強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政府應健全中小企業的網絡征信系統,在工商局、稅務局、勞動部門、質檢部門等領域加強監管,這些部門與金融機構數據信息互通,從而公開企業的信用狀況。此外,政府應建立“企業誠信黑名單”的制度,依法曝光和傳播企業的失信行為,披露失信事件,加強企業誠信的宣傳。同時,政府應加強信用法制建設和健全企業失信懲戒制度,由相關部門對失信企業進行懲罰。一旦中小企業的不誠信行為被記錄并受到懲戒,他們受到融資限制時,往后必定會十分重視自身的信用建設。
四、結論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由來已久,這是一個長久的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缺口大,供給卻不足,一直處于失衡的狀態。許多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缺陷,再加上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較狹窄、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缺乏特地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相關法律不夠完善等原因,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然而,中小企業順利融資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成長、發展壯大,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繁榮發展。為此,本文從政府的視角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健全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二是要完善相關法律和體系,三是要加強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