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器的產生與起源最開始是為了滿足遠古時期人們飲食的器皿需求,而當物質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們開始采用精美的紋樣和更為復雜的工藝來追求陶瓷的文化和精神價值。舊時璀璨的陶瓷匠人工坊如何在現代傳播的形式之下存活下來不僅需要契合現在體驗經濟下大眾性,也需要通過室內設計語言來強化陶瓷所傳遞出來的文化積淀和質樸于心,形色于陶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傳統文化;陶瓷;體驗空間
“以器之名”以傳統的陶瓷器皿的形式與空間設計反哺于陶瓷產品的文化傳播與文化認同。通過陶瓷文化元素的設計形成具有獨特文化體系且面向大眾的體驗館空間。在“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空間內不僅僅能觀賞到精美的陶藝作品更能切身投入到陶瓷作品的設計之中,意打造集展示、體驗、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性的空間。
一、緒論
1.選題區位分析
本次論文選址位于江西景德鎮浮梁縣的丙丁柴窯舊廠,選址的考量因素包括文化因素、現實因素以及經濟因素。就文化因素而言,選址區域不僅有著深厚世界瓷都的外界美譽,而且當地保留的制陶工藝的文化傳承,這種基于古法工藝的場所在形成陶瓷體驗中的必要一環,只有在現場和原地感受到陶瓷藝術的熏陶才能形成深刻且不可磨滅的文化印象。
2.“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空間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空間目的在于讓消費者遠離城市生活的喧囂與不安,在自然的空間氛圍里以制陶工藝的體驗達到心情的愉悅和意境的提升。讓陶瓷這個傳統文化以體驗的形式面向消費者,使消費者可以成為陶瓷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空間意義在于,建立起景德鎮文化旅游的新模式,通過線下體驗消費和線上產品消費形成持久的、穩定的消費形式,真正意義上的助推景德鎮經濟發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體驗性的文化教育比書本上的文化植入來得更直接,更猛烈,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消費群體都有著強烈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從而形成有力的文化塑造意義。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機器的轟鳴聲已經逐漸代替了作坊里匠人的嘆息聲,符合新時代設計的體驗館空間不僅能夠最大程度的保留傳統文化,更能讓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二、“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空間設計分析
1.“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的空間設計理念
“以器之名”靜謐之美的設計理念
在“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中的靜謐之美設計理念是指,在陶瓷工坊的每個空間在空間元素如陶瓷陳設展品、室內構筑、室內裝飾等靜態物件的氛圍塑造,文化感知來形成工坊獨有的空間故事與文化意境。
因此在“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的設計過程中應該將制陶工序、陶瓷文化等靜態物品的視覺角度為出發點,設計不同場景下陶瓷文化主題和具有靜謐雅致之美的陶瓷文化空間。
“以器之名”流動之美的設計理念
在“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的流動之美的設計理念是指,在客觀環境之中不僅能感受到陶瓷本身所具有的時光流逝之感,也能感受窯火光影斑駁的跳躍之感,還能再主觀觀賞者自我走動的過程中感受到空間陶瓷的變動之感。
因此“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的設計過程中,應該抽象化陶瓷的文化元素,讓整個空間因陶瓷元素的裝飾而變得流動起來,以此給予觀光者生動有趣的文化體驗路線和流動變化的文化空間。
2.陶瓷體驗館的空間設計語言
視與嗅覺感官上的軟性材料
在視覺上的軟性材料包括鏤空設計的金屬框架、木架以及墻體。這種鏤空的材料設計給人一種半透明的視覺感受從而讓人感受到溫馨和舒適的空間氛圍。在嗅覺上的軟性材料包括沁香淡雅的空間香味,包括刨木時散發出的淡淡木香、火焰焚燒時迸發出的輕輕焚木香以及在森林漫步時樹木所散發的微微木脂香。因此在“以器之名”的空間設計中要充分結合空間裝飾和空間香氛的使用來讓觀賞者代入軟綿綿的體驗之中。
觸覺感官上的情感材料
在空間設計中的情感材料是指以一些特定的文化屬性的材料,如紅磚綠瓦、石膏石灰這些即有著深厚歷史的感知又有著觸覺上的記憶體驗的材料,紅磚這一材料不僅能喚起觀賞者的記憶,也能以質感的表達來突顯情緒的導向。石灰板在國外的侘寂美學的空間設計中最常見的建筑材料,它的質感就宛如一本年代悠久的歷史記錄書,觀賞者在觸摸和觀賞的同時就像在閱讀建筑之中的故事和文化。因此在空間設計中采用石灰板的材料不僅能讓觀者沉浸自己的情緒也能傳播質樸的空間感受。
3.“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的空間設計元素
在“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的設計元素中是以陶瓷窯洞為主體進行抽象化和解構化的元素提取設計。從陶瓷窯洞的形態之中抽象出優美圓滑的圓弧造型并由此產生優美的空間曲線“拱門”設計。此外中窯火的組成建材與火光四溢的感受中提取出紅磚這一建材,并希望通過太陽這一火焰來將光影斑駁的感受投射到整體的空間之中。最后窯洞所誕生的陶瓷產品是本次論文中重點展示的空間陳設,不同空間的陶瓷作品的陳設給人的具體感受是不一樣的。
空間圓弧造型元素
空間的圓弧造型元素是來源于陶瓷窯洞的抽象設計。不僅貫穿在空間場景的每個角落更是通過“拱門”性的建筑將以串聯起來形成空間的整體柔美親切的室內空間語言。在設計之中,既有天花上的圓弧造型,也有地面上的圓弧造型,不僅有空間陳設物的圓弧造型,也有空間功能上的圓弧造型。
空間紅磚光影設計
空間紅磚的光影設計即是空間的軟性材料也是火焰跳動的斑駁投影。在“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的紅磚堆上采用的是以立磚順砌基礎方式,在通過隔位開洞的創意方式將原本實心的紅磚墻鏤空處理,從而為空間的光影營造創立條件。
空間陶瓷陳設設計
陶瓷的歷史文化特征是隨著不同時代的歷史制陶工藝而變化的,因此要想在“以器之名”的空間設計中彰顯出陶瓷的歷史文化厚重感必須重現不同時期的陶瓷作品,并通過不同的空間進行陳設設計,從而讓觀者主動代入到陶瓷作品的歷史文化考量之中。
三、“以器之名”陶瓷手工坊空間設計解析
1.空間功能分區設計
本次設計針對的是對于陶瓷的傳統文化的傳播,因此在空間功能上要遵循陶瓷文化宣傳與保護,也要涉及到陶瓷舊址的展示和再設計,因此在空間功能的劃分上采用的是一樓體驗與展示,二樓辦公與游覽的空間立體功能組合方式。一樓和二樓互不干擾形成秩序井然的空間體驗場所。
2.空間流線設計
本次設計在設計之初構想的是讓消費者以觀賞和體驗的形式出入場所之中,因此觀賞者的路線是以兩個流線的方式來進行設計的。一是以觀賞陶瓷匠人的學習者的空間流線,這條流線讓消費者與觀賞者步入兩邊的樓梯進入二樓的開發工作室當中,并于陶瓷師傅面對面,手把手的教學來體驗陶瓷文化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二是以陶瓷文化熏陶的傳播者的空間流線,這條流線能讓消費者立即觀賞到陶瓷文化的點點滴滴以及陶瓷的文化歷程從而產生對陶瓷作品的喜愛并能夠主動成為陶瓷文化的傳播者。
四、結語
本此設計的主題是陶瓷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其他形式相結合打造的一個體驗式空間。在本次設計當中保留了景德鎮浮梁縣丙丁柴窯舊廠中窯爐這一形式,對于窯爐元素的拆分、結合并融入了傳統的陶瓷文化,營造出自然氛圍,打造特色化的體驗空間。前廳的設計與窯爐相結合,以紅磚與水泥相結合來表現,拱門形狀貫穿整個空間,奠定場景基調。在光線的表現上營造成干凈敞亮的效果,使整個空間帶有一種層次感,營造舒心的體驗環境。
參考文獻:
[1] 洪曉燕.高職院校設計學院陶藝手工坊建設探究[J].設計.2018(07).
[2] 顧越.重塑傳統--當代藝術對傳統陶瓷的重新詮釋[J].中國陶瓷.2022.10.
[3] 徐媛婧.景德鎮當代藝術瓷傳播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