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預算是會計業務循環的起點,若想做好預算編制工作,前提就是要有健全的預算管理組織做支撐,并且要對具體編制流程和程序等加以優化,同時還要用對方法,且應根據事業單位各部門經費使用情況,及時調整預算操作模式,最后要輔以詳細的編報說明,在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審批通過以后方可形成正式的預算。本文將立足以實際角度,對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的具體化方案予以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事業單位;預算編制;問題;方案;分析
眾所周知,我國事業單位總數已經超過了130萬,是我國政府單位中一個十分龐雜的行政系統,其經費支出在全國政府單位財政支出中擁有著30%的占比,但從總體上來說,事業單位對國家GDP的貢獻值相當小,還不到10%。現在的基本情況是,事業單位預算編制改革工作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預算編制方法和范圍以及內容等方面均發生了巨大轉變,怎樣促進預算編制法制化和合理化以及規范化,這是事業單位未來建設和發展中需要側重考慮的問題之一。
一、當前時期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預算編制工作的認知程度相對不足
作為一些事業單位中的領導者、負責人,對本單位財政預算的認知比較淺顯,依舊停滯在“向財政部門要錢”的層面,誤認為預算編制工作目的就是為了單一的獲取預算結果,這樣一來,這些領導者和負責人就會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簡單構造出華而不實的預算數據。再者,事業單位中很多財務工作者認為預算編制工作歸財務部門負責,和其他部門沒有多大關系。這顯然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從實際角度來說,事業單位預算囊括了業務預算和費用預算以及資金預算等多個環節,單位預算需要業務部門和項目小組以及財務部等共同合作去完成,最后交給財務部門去進行數據編制。很多事業單位的財政部門,基本上都是在每年的9月份開始下達預算編制任務的,并要求下一年單位預算編制要在10月份徹底完成,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要完成預算任務,若想做的非常完美可謂十分困難。若將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看成是財務部門的一項專屬工作,其他部門并不配合,那么就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預算編制任務,就算是進行了預算編制,那么所獲取到的結果也是片面的、不準確的。
(二)預算編制方法急需完善
需知,預算編制方案的科學性、有效性、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預算編制工作的準確程度。通過數次調查和分析后我們不難看出,很多事業單位在從事預算編制工作時,方法過于單一,預算收入基本上都是按照往年財政基數、日后經濟發展趨勢等去預測下一年度的單位財政收入。如此進行預算,未能充分分析本單位的實際發展情況,更沒有充分考慮到本單位內部在編職工的變動情況,如此可能就會造成預算結果不準確,致使預算工作難以有效執行下去。再就是一些事業單位所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上一年的財政基數,按照本年度單位業績情況去編制預算,如此進行編制,完全沒有將市場經濟變動情況納入其中,很容易造成預算編制和實際情況不匹配。
諸多事業單位內部均未及時設立標準的財務定額體系,但預算編制工作的開展恰恰需要有嚴格的執行指標做支撐,譬如說應對共用經費進行分類、分檔管理,但部門單位中的編外職工過多且業務量也很大,業務項目支出遠遠超過了共用支出所給出的定額標準。再有就是,若一味強調公用經費定額,那么可能就會對事業單位各項事務的運行造成一定的阻礙。
(三)監管力度不足
審查部門在開展事業單位預算編制審查工作時,通常審查時間都很短,很難詳細了解預算編制內容的真實性、合理性,并且一些單位的預算資料屬于機密文件,在表述預算編制報告時僅可提及一點相關內容,這樣就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度預算編制審查。正是因為事業單位預算具備著不公開特點,如此就會給監督工作的開展造成很大的影響。
二、新時期背景下事業單位預算編制工作開展中應遵循的幾項基本原則
第一,政策性原則。單位在進行預算編制時,務必要全面體現和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制度等,以“適度從緊”政策作為指引,重點事項和一般事項都要兼顧。
第二,可靠性原則。單位在進行預算編制時,一定要做到循序漸進、穩妥可靠、量入為出、收支平衡,最終還要做到略有結余。另外,收入預算應留有余地,針對尚無把握的收入項目、數額等,不能盲目納為收入預算。
第三,合理性原則。單位在進行預算編制時,要盡可能的科學安排各項資金,特別是要合理安排單位內部的各項支出項目。關于職工工資等一系列剛性支出以及必要的公務費用支出等,務必要提前做好考慮。
三、新時期背景下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的具體化方案
(一)對預算編制工作重視起來
現在很多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月,因此單位中的每個部門都要深刻認識到預算編制工作并不單單是財務部門的專屬工作,而是整個單位集體的工作,各部門、各人員都要積極配合。特別是作為單位領導者和負責人,更要對預算編制工作重視起來,對人事部門和財務部門以及業務部門等主管人員進行有效指揮,督促其做好本職工作。正確的做法是,在預算工作正式開始之前,工作人員應提前估算下一年度單位各項業務工作的大致情況,要盡可能的實現早計劃、早部署,如此才能在正式編制預算時,將預算細化到單位每一個具體項目中來,之后在此基礎上全面強化預算結果的真實性、合理性。
(二)對預算編制模式予以創新
事業單位在開展財務預算編制的整個過程中,應剔除“上年度基數”預算模式,要和本單位年度發展計劃有機融合起來,期間要考慮到單位自身業務的發展情況,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下一年度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其一,要將預算編制工作和本單位發展規劃緊密聯系在一起;其二,要在預算編制工作開始前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并且要分析近些年本單位的基本財務情況、往年的財務預算情況;其三,對市場數據、單位財務數據進行詳細論證,進而保證財務預算編制工作有理可循、有據可依,最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財務預算方案。
在進行預算編制期間,事業單位方面可針對性的去制定出各項人員支出標準和公共支出定額指標等,不能使用之前的固化標準去編制財務預算。需要特殊注意的一點是,在進行標準定額設置時,一定要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相吻合,保證事業單位內部各項工作可以得到穩步推進,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竭力提升資金利用效率,從而更好的維持單位內部各項工作正常運轉[1]。
(三)對法律法規進行建立健全
就目前《預算法》中的不足之處,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對《預算法》中的細節加以修改,具體來說就是要按照當前時期事業單位的財政情況,并基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編撰出科學合理的《預算法》。再有,事業單位方面要大力宣傳預算編制的重要性,誠邀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并共同監督,這樣才能讓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編制工作變得更加公開化、透明化。另外,事業單位方面要針對目前單位財務預算編制過程中極易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仔細審查,之后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業績考核制度,根據制度要求去對預算情況進行監督,期間要對表現好的部門給予嘉獎,對表現不好的部門進行懲戒。在進行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監督時,關鍵點在于管理好事業單位經濟收入,其中要對單位內部各項收費指標進行有效控制,禁止自行制定收費指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預算編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處在新時期背景下,我們要認識到預算編制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而后認真遵循相關原則,并對預算編制工作重視起來、對預算編制模式予以創新、對法律法規進行建立健全,如此才能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編制成效,為事業單位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愛兵.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基于預算管理一體化[J].西部財會,202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