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琴
基于新時代背景下,素質教育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爭相探討與積極研究,而體育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目標得以順利實現的強力載體,不僅能豐富學生課外生活,讓學生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得到放松,還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強化學生運動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可見,中職學校加強體育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此,在本課題中,筆者將目光聚焦于中職體育教學,在明確中職體育教學作用的基礎上,闡明當下中職體育教學的一些缺陷與不足,再以新課改要求為導向,結合自身這些年的教學經驗和方法,提出可有效提高中職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可行策略。
修訂版《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對體育教學的地位和作用給予了高度認可,不僅將體育與健康這門學科納入必修行列,要求授課老師將重心投放在學生發展上,還要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快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眾所周知,體育是一門基礎學科,但在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方面卻發揮著重大作用,因此授課老師要善于發現教學中的一些缺陷與不足,并立足于課改要求及學生發展需求進行全面思考,通過探索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推動中職體育教學活動高質、高效開展。中職體育教學以體育、健康、體育文化等為重要內容,期望通過系統化、全面化的教學與引導,幫助學生端正態度、塑造優秀品格,使學生掌握更多體育技能、生理知識,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1 中職體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新課改背景下,中職體育教學發生了新變化,要求立足于學生學習和身體素質,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但受傳統觀念影響,導致以下兩種現象極其突出:(1)在應試體制下,學生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放在文化課學習中,完全忽略體育、文藝等培養,甚至指出參不參加體育活動無所謂,因此身體素質意識比較薄弱。(2)在中職學校中,有部分學生熱衷于籃球、排球等體育項目,也樂意在體育項目上投入時間和精力,但因為方法不合理,導致身體健康問題頻發。所以,加強中職體育教學對于學生樹立正確體育運動觀念、強化學生身體素質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就筆者來看,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只有根據學生職業特點及未來發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才能使體育教學作用最大化發揮。舉例來講,對于長期在電腦前辦公的學生來說,其身體關節很容易僵硬,體育老師就可設計以鍛煉身體關節為目的的教學內容,既能增強關節的靈活性,還能使學生的協調能力得到提升;對于舞蹈、體育運動等專業的學生,老師可從專業內容入手,制定強針對性的訓練方案,這樣可防止學生運動過度引發健康問題。
總之,中職體育教學在學生成長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中職體育老師改變傳統思想,從根源上認識到加強體育教學的必要性,并積極開展多元化、趣味性的體育課程,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綜合發展,以順利實現中職體育教學目標。
2 目前中職體育教學中的問題
經深入調查發現,在新課改政策深化落實的今天,仍有一些中職學校固守傳統理念,在體育教學中沿用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不僅沒有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質量,還出現了很多問題。今天,我們就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探討下中職體育教學的常見問題:
2.1 學生方面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低、積極性差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究其根源在于以下幾點:首先,運動意識差。學生沒有從根源上認識到加強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因此也就沒有形成“健康第一”的觀念。其次,運動習慣差。中職學生的課業壓力較小,有大把時間進行運動和練習,但很多學生會將時間用在逛街、網游上,很少參加體育活動、完成運動訓練。最后,運動欲望小。很多中職生認為只有學好專業知識、靈活掌握技能,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好成績,而工作又不會考核體育成績,因此將體育看作是負擔,并產了應付心理。長此以往,不僅沒有產生鍛煉興趣,還會使體育課愈發邊緣化、形式化。
2.2 教師方面
體育教師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教學方式過于單調、乏味,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具體來講,一些體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迎合新課改政策做出積極調整,仍固守傳統思維、沿用傳統教學手段,久而久之學生就很難提起學習興致。二、教學內容比較單一,落后。運動項目總是那幾樣,運動方式也欠缺新穎性,在吸引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學生參與性差也就在所難免。三、授課老師的專業能力和態度存在問題。絕大多數的中職體育老師沒有樹立正確態度,認為體育學科沒有升學壓力,無需精心備課。其實,備課不足也會影響教學成果。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老師沒有將精力放在教學研究上,不關心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是否下降,最終導致教學成效不盡人意。
2.3 學校方面
一些中職學校因經費不足、條件有限,無法提供完善且齊全的教學設施,當學生想鍛煉身體、參與體育活動時,卻因為場地過小、設備不全被勸退,不免挫傷學生的運動熱情。經深入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中職學校只建設了籃球場地,并沒有建設田徑場、游泳池等,甚至一些學校將籃球場和羽毛球場混為一體,導致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運動需求根本得不到滿足。另外,也有部分中職學校連最基本的體育器材比如籃球、排球等都不能正常提供,體育設備不全也制約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能動性。其實,有些學生非常喜歡運動,也樂意參加各種形式的體育項目,但因為學校無法提供充足的場地和器材,致使學生的運動興趣大大降低,進而轉向其他娛樂項目。筆者認為,學校對于體育課程的輕視也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不僅沒有體育第二課堂活動,還會經常占用原本課時就不多的體育課,那么學生的體育時間就會一再縮減,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體育運動的熱情和興趣。
2.4 教材方面
中職學校沒有配套的體育教材,只是根據大綱要求自行選取教學內容。大部分情況下,學校都會讓體育老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法選擇教學內容。經深入調查發現,體育老師傾向于選擇容易教學且學生熟悉的運動項目,比如走、跳等。而這些運動是學生從小就接觸、學習過的,根本提不起興趣來,也就無法保障課程學習的專注性與高效性。以標槍、鉛球等運動項目為例,在課下沒有運動條件,學生只能在課堂上短時間練習,也就不免會挫傷學生主動練習的積極性。對此,要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體育老師就需要在教學內容選擇上下功夫,通過精心的課前備課、教材的深度鉆研,探索出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新運動項,讓學生產生運動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3 目前中職體育教學的有效策略
體育教學以強身健體、培養運動習慣為目的,并不局限于理論知識學習,因此中職體育老師要深化落實素養教育理念,認識到加強體育教學的必要性,并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探索出新教學模式,通過打造輕松、歡快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培養學生的鍛煉興趣,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習到更多體育知識、掌握更多運動技巧,從而增強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為增強中職體育教學有效性,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幾點策略,以供參考:
3.1 在體育教學中巧妙應用激勵理論
(1)教學環境激勵。實踐表明,倘若課堂上老師沒有發揮好引導作用,建立寬松、歡快的學習氛圍,人際關系就會很緊張,并造成人心思離,那么學生就不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安心完成課程知識學習。反之,如果在課堂上形成了相互尊重且彼此關心的學習氛圍,人際關系就會非常和諧,學生就能在融洽、愉悅的環境下學習。由此一來,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還保障了教學質量。因此,筆者建議中職體育老師在課堂上重視人際關系構建與維護,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信任,通過師生之間的和諧相處、民主交流,打造出輕松、歡快的教學氛圍,通過氛圍帶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
(2)“情感投資”激勵。所謂情感激勵,就是一種以感情聯系為手段的激勵模式。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授課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并通過有效方法、有效途徑與學生建立起彼此信任、互相關懷的真摯情感關系,達到以情育情、以情動人的效果。任何一個人都需要感情激勵,中職生也不例外。在日常教學中,體育老師給予充分的關心和照顧,比如說些安慰或鼓勵學生的言語,做出一些實際性的表揚或獎勵行為,這都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并且還會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值得一提是,只有心理相容,才能保障教學活動高質、高效,開展,引起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順利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筆者認為,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強調以身體運動為載體的交流,因此更需要情感方面的激勵,以此來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讓全身心都處于輕松、歡快狀態。
(3)榜樣激勵。相較于說教,榜樣的影響更深刻,可見榜樣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其實,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可將各方面表現都比較突出的學生列為榜樣,通過榜樣的帶動與影響,對其他學生起到鼓舞、鞭策的作用,從而喚醒學生的趕超意識,以飽滿、高昂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我們都知道,班級中的學生有明顯的優、中、差之分,讓優秀生成為班級的榜樣,通過榜樣力量的發揮增強學習環境的氛圍感,從而帶動其他學生主動學習課程知識。因此,中職體育老師要重視榜樣的樹立及作用發揮,在榜樣的帶動下讓每個學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從而激發學生的追趕意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參與激勵。相關研究證實,參與度與積極性具有顯著正向關系,也就是說,人的參與度越高,其積極性就越強。因此,在中職體育教學中,老師發揮鼓勵和引導作用,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就會被充分激發,從而能提高教學效率。另外,體育老師也要重視能動性的培養與激發,讓學生獨立探索新知識、自主思考要解決的問題,并學會總結知識點、領悟學習技巧,而老師只需在學生無法解惑時給出引導和鼓勵,這樣一來,課堂就成為了知識學習、技術交流的綜合性平臺。
3.2 培養學生體育的積極興趣
實際上,要想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中職體育老師還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不同的運動活動,進而滿足素質教育教學要求。具體建議如下:
(1)了解學生個性特點,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新課改政策明確要求各地區學校要深化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理念,也就需要老師將更多的課程時間留給學生,全面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唯有此才能挖掘學生潛能、調動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動性。體育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使所有學生經過系統化學習都能獲得長足發展。智商有高低、成績有差距這是不可更改的客觀事實,并且只有尊重事實才能體現人格的尊重。要想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實現課堂效率的快速提升,筆者建議中職體育老師采取觀察、談話等方式,深入了解、全面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并立足于具體實際,采取差異化、個性化教學方法,以確保學生的共同點、個性化需求都得到滿足。
(2)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在素質教育理念廣泛落實的今天,體育課堂教學要求有了新變化,需要授課老師以教學內容為引導,立足于學生具體實際,不斷地探索新教學模式,并重視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以最大化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筆者認為,體育老師可采取以下方法來調動興趣:角色任務法、榜樣激勵、因材施教等等。
(3)重視心理教育,完善體育設施。全面發展是當下教育的基本要求,不只局限于課程知識學習,還要提高道德素質、促進智力發展等。因此,中職體育老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考慮女學生的生理特征,給予更多學習空間,讓其逐步進入學習狀態,對體育鍛煉產生濃厚興趣。不僅如此,中職學校也要在設施完善上給予更多支持,比如延長羽毛球、籃球場等場地開放時間,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對女生的場地開放時間。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體育運動,長此以往也就讓更多學生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
4 結論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中職體育教育開展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素質教育理念得以廣泛落實的強力舉措。在日常教學中,中職體育老師要不斷地調整與優化體育鍛煉方法,科學設計運動量,并不斷提升自我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唯有此才能保障體育課堂教學活動正常開展,使學生對體育課堂產生高昂興趣,以減輕課業壓力、促進思維拓展、增強體育素質。總之,在中職體育教學中,老師要通過興趣激發、主動性調動,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導者。并且,體育老師也要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及時的反思與分析,通過課程內容、教學模式的優化調整,讓學生以飽滿情緒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從而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身體素質,促使學生的健康成長、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尤浩新.論體育教學中有效師生互動的關鍵因素[J].吉林教育,2016,05.
[2]顧海燕.淺談職業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科技風,2009,01.
[3]徐輝.淺談非智力因素在體育教學中的培養[J].中國科技信息,2015,05.
[4]胡孝蕾.淺析體育游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9(01):77-78.
[5]張紅.淺析體育游戲在中職學校體育課教學中的運用[J].南昌高專學報,2008 (02):156-157.
(作者單位:貴州省林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