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祺韡

人在彷徨和迷惘時,總是渴望獲得解憂的答案。浪矢雜貨店就是這樣一個可以實現小小愿望的奇妙場所。將信投入卷簾門上的投遞口,不久之后就能從店后的牛奶箱里收獲一個透著關心和暖意的回應。
《解憂雜貨店》是東野圭吾從2011年開始連載的小說,小說充分展露了東野圭吾將推理與探討人性有機結合的出眾才華。在東野圭吾之前,早期的推理小說注重推理中的理性成分,讀者代入偵探的角色,隨著故事情節層層推進,抽絲剝繭,最終使得案情水落石出。而在東野圭吾筆下,最為重要的卻是對人性的探討。犯罪動機取代作案手法成為最終的謎團,而在動機背后則是人心深處聳動的陰影:怨恨、貪婪、嫉妒和傲慢。在他的大部分小說中,罪案的真相是一幅群像,它往往不是由罪犯的獨白所構成的,而是由罪犯、受害人及諸多證人的復雜心聲所共同構成的。真相是一張人和事所織就的網,它代表著一次際遇、一段過往,網羅著一段段往事。
這一點在《解憂雜貨店》中得到別樣的體現。隨著信箋在過去與當下間穿梭,讀者逐漸深入故事所編織的人物網絡中。小說采取了視點人物寫作手法,每一章節都從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視角出發交代情節,這樣既能讓各個故事具有獨立性從而保留懸念,又可以在不經意之間為讀者提供貫穿的線索,從而最終由讀者自己拼湊出完整的前因后果。如此一來,雜貨店之“雜”回應了人間的百般煩惱惆悵,成全了傾訴和尋求理解的渴望,而故事又在雜而不亂中徐徐推進,不同際遇背后深切的關聯也得以展露。
小說中最先出場的并不是浪矢雜貨店的主人,而是小偷三人組。他們在慌亂作案后避入雜貨店,卻發現雜貨店在主人離去后還在履行使命,仍然接收著求助信件。更離奇的是,求助信其實來自過去,三人逐漸意識到雜貨店在過去與當下之間建立了橋梁,而他們也不忍心置求助者的煩惱于不顧,于是暫時忘卻了自己的窘境,開始提供“咨詢”服務。他們幫助月兔找到了自己的初心;他們給魚店音樂人的建議粗魯中透著真摯,也最終被他的創作才華所折服;在試圖拯救“迷途的小狗”時,他們不惜透露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向,只為女孩不要走上依傍男人的歪路。在雜貨店的小小魔法作用下,三人組的關懷通過信件來到求助人的手中,讓他們意識到在陌生世界的某個角落,總有一雙眼睛溫柔地注視著自己。在故事的最后,三人組意識到他們在陰差陽錯之間偷竊的對象居然就是“迷途的小狗”,后者遵循了建議,如今已成為成功的商人。三人決定自首。這時候讀者發現,給出建議的行為實質上是三人在無意間完成的自我救贖。
東野圭吾的故事想要傳達的主旨是,解憂并不是一味將自己認為更好的方案一股腦兒灌輸給他人,而是要重視他人的心聲。求助的人其實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懷和理解,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答案的,只是自己真實的心意需要得到尊重,而這正是冷漠的現代社會難以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