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政一 尤錚



摘 ? 要:21世紀以來,國際組織、跨境辦學參與國均高度重視各級各類學??缇侈k學的質量對等性。英國私立學校是基礎教育階段跨境辦學的領跑者,為研究質量對等性提供了可行的切入點。聚焦英國的境內私立學校和海外學校,對二者辦學的政策文本內容和政策執行流程進行對比后發現:英國政府在制度設計層面為辦學質量對等性提供了較好的保障,私立學校和海外學校的辦學督導框架、質量標準、督導評估流程均呈現較強對等性。政府在其中起到牽頭協調作用,鼓勵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注重發揮學校辦學主體性,重視回應大眾利益訴求。政策制定和執行體現了質量“起點”和“過程”的對等性,未來研究可以從“結果”對等性出發,以形成對英國私立學??缇侈k學質量對等性更為完整的認識。
關鍵詞:英國私立學校;英國海外學校;跨境辦學;質量對等性;制度設計
中圖分類號:G513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4.07
一、問題提出
跨境辦學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服務駐外人員子女教育需求、促進文化傳播與交流等因素的作用下,基礎教育階段的跨境辦學發展迅速。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海外國際學?!薄1]2020年以來,我國先后引導杭州二中、濟南市相關學校參與建設了迪拜中國學校、里約中國國際學校,邁開了基礎教育跨境辦學的堅實步伐。建設海外國際學校是許多國家的通行舉措,英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海外國際學校在數量、質量和收益上都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顯示出卓越的全球競爭力。[2]截至2021年,英國私立學校(Independent School)運行的海外學校(British Schools Overseas)數量從2020年的69所增長至81所,學生總數由46,407名增加至52,975名,較上年增長14.2%。[3]我國作為推進基礎教育境外辦學的新興國家,可以通過比較研究挖掘國際經驗,更好地服務中國特色海外國際學校建設。
跨境辦學可謂一項復雜工程,其中,如何保證境內辦學和境外辦學的質量對等性始終是一個關鍵議題。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發布《跨國教育行為守則》(Code of Good Practice in the Provision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提出境外辦學機構的學業要求應該與母體機構相對等(comparable)。[4]2006年,UNESCO和亞太質量網絡(Asia Pacific Quality Network)聯合發布《跨境教育質量管理框架》(Regulating the Quality of Cross-Border Education),指出跨境辦學必須澄清學術標準的對等性(equivalence)及其保障機制。[5]在國際組織的倡議下,保障質量對等性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也成為跨境辦學合法性的重要來源。
英國私立學校是研究質量對等性的一個可行的切入點:一方面,英國私立學校歷史悠久,但英國私立學校的境外辦學從21世紀才開始興起,至今不過二十余年;另一方面,英國私立學校的海外學校大多建立在中國、中東、泰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6],而這些地區與英國本土的文化差異較大。因此,在歷史積累和文化傳統的雙重差異之下,英國政府如何在制度設計層面保障私立學校境內外辦學的質量對等性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文獻回顧
國際學??梢苑譃槿悾壕哂刑囟▏鴦e,為本國海外公民提供母語教育的學校;沒有特定國別,招生不限國籍的國際化學校;為所在國學生提供外國教育模式的學校。[7]海外國際學校是其中一類,英國私立學校舉辦的海外學校兼有前兩類學校的特征。已有研究更多關注國際學校辦學運行的理論和實踐議題。2008年,UNESCO出版了瑪麗·海登(Mary Hayden)和約翰·湯普森(John Thompson)的著作《國際學校:發展與影響》(International Schools: Growth and Influence),該書為國際學校研究搭建了一個共識性的框架,其列舉的課程、學生、教師、管理人員、領導與治理、發展趨勢等成為國際學校研究的主要話題。[8]近年來,我國學者對質量認證制度[9]、跨文化沖突[10]、課程的跨文化建設與理解[11]等議題也展開了深入研究。
從主權國家基礎教育境外辦學的角度研究海外國際學校,仍是一個逐漸興起的領域,大部分研究聚焦于美國的國務院海外學校(American-Sponsored Overseas Schools)[12][13][14][15], 而對英國基礎教育境外辦學的研究較少。已有研究提出了兩個具有啟發性的觀點。第一,全球教育產業不斷分層且競爭加劇,英國精英私立學校憑借其特有的文化資本在境外辦學中獲得認可,如伊頓(Eton)、哈羅(Harrow)、德威(Dulwich)等。但是,這類學校本身所代表的精英屬性是一種稀缺資源,也是其質量生命線。而開展境外辦學,實質上是擴大規模以迎合全球中產階級的教育偏好,這無疑稀釋了其精英屬性,且會引發精英化與商業化的矛盾,即質量和規模的矛盾。[16]第二,針對英國基礎教育境外辦學質量,政府層面的制度建設已經較為完善,與英國本土的督導制度有機融合,并在質量評估標準研發、教師招聘培訓等方面取得實效,成為其質量保障的重要內容。[17]綜上,已有研究表明:其一,私立學校是研究英國基礎教育跨境質量對等性的有效樣本,其反映的問題具有代表性和學理意義;其二,要研究質量對等性,離不開對英國教育督導制度和辦學質量評估制度的分析。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聚焦英國私立學校,以英國政府的督導制度、學校的辦學質量評估制度為數據源,從政策文本內容和政策執行流程兩方面,比較分析私立學校本土辦學和境外辦學的質量保障制度,以檢視其辦學質量的對等性。
具體而言,與英國私立學校及海外學校相關的行為主體有三類:一是政府部門,如英國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DfE);二是政府做背書的專業機構,如英國教育標準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Childrens Services and Skills,Ofsted)、私立學校督導局(Independent Schools Inspectorate,ISI)等;三是商業性質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如劍橋教育(Cambridge Education)、彭塔國際(Penta International)、教育發展信托基金(Education Development Trust)等。本研究討論了他們在跨境辦學質量保障中的職能和角色。
如表1所示,與私立學??缇侈k學運行高度相關的政策文本主要有兩類:一是統領性的督導框架,二是更為具體的辦學質量標準,這些文本構成了英國私立學校境內、境外辦學質量保障最為核心的政策指引和操作指南。
四、英國私立學校跨境辦學質量保障的
政策文本內容分析
(一)督導框架
1. 私立學校督導框架
在英國境內,私立學校督導局(ISI)頒行的《私立學校督導框架》是私立學校督導工作的重要依據。該框架共包括四個部分:私立學校督導工作基本情況、私立學校工作合規性檢查、私立學校教育質量督導、私立學校學前兒童教育(若開設)督導。
私立學校督導局成立于2008年,是一個直接向英國教育部負責的獨立機構,與英國最為知名的學校督導機構——教育標準局互相獨立運行。但通過對比不難發現,私立學校督導局發布的督導框架以及工作模式,與教育標準局具有較強的相似性。這樣的工作模式既體現了教育標準局在英國學校督導工作中的權威性,由其制定的《教育督導框架》(Education Inspection Framework)在英國具有統領性,對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督導均具有較大影響,也體現了英國根據學校類型,分類開展督導的工作思路,教育標準局負責公立學校和少部分私立學校的督導,若私立學校隸屬于私立學校協會(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ISC),其督導工作則完全由私立學校督導局負責。
《私立學校督導框架》對私立學校督導工作的原則提出了統領性的要求。針對督學人員的要求包括:報告學生的成績以及達標程度,報告學校的目標達成情況;體現對學校發展和學校改進的支持;重視學校的自我評價;向學校提供有幫助的反饋;采用同行評審;確保督學人員的專業性和公正性。針對私立學校的要求包括:了解督導框架,積極支持督學工作;重視督導工作對學生的利益;按要求提供數據;做好學生隱私信息的保密工作;積極溝通,給出建設性的回應。[18]
2. 海外學校督導框架
針對英國私立學校舉辦的海外學校,督導工作以私立學校督導局發布的《英國海外學校督導框架》為主。該框架一共包括四個部分:海外學校督導工作基本情況、海外學校的辦學標準、海外學校教育質量督導、督導報告的寫作要求。
私立學校督導局針對海外學校提出的統領性督導工作原則與英國境內私立學校大同小異,但進一步明確了要參照海外學校的辦學質量標準,而非本土學校的標準,來評判學生和學校的達標程度。該框架指明,私立學校督導局是受英國政府許可的海外學校督導機構,為體現由政府做背書的公信力,海外學校的督導結果會同時發布在英國教育部和私立學校督導局的官網上,并列入英國的國家擇校參考系統——學校信息網(Get Information About Schools,GIAS)。進入GIAS系統意味著海外學校達到了政府劃定的辦學標準,并通過了私立學校督導局的督導。然而,一些海外學校為遵守辦學所在國的法律要求,并不能滿足英國政府劃定的所有辦學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教育部會根據私立學校督導局的建議,將學校列入GIAS系統,但會注明其未能完全達到辦學標準。[19]此外,海外學校原則上是自愿參與督導,但在英國的教育督導制度文化中,參與督導是學校獲得合法性和公眾認可的重要渠道,鮮有學校會冒著風險脫離督導。
(二)質量標準
督導框架對學校質量做出了統領性的規定,督學人員進入學校開展督導,則需要依托更為具體的辦學質量標準。英國私立學校及海外學校目前采用的是教育部2014年頒行的《(私立學校標準)教育條例》和《英國海外學校標準》。
1. 私立學校質量標準
私立學校辦學質量標準包括八條一級標準和若干二級指標,如表2所示。
表2僅呈現了二級指標的部分關鍵內容,許多條款的規定非常細致。例如,在“教育質量”方面,針對學校的教學工作,政府制定了10條具體要求,核心內容包括: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需求和先前學業成績,在課程規劃中予以統籌考慮;促進學生的自我激勵能力,使學生積極調用自己的知識、體力、創造力、興趣,以促進思考和互相學習;精心設計課程,體現為教學方法、課堂活動和時間管理的有效性;教師充分掌握和理解所授學科知識;對學生學習進行連貫完整的過程性評價,借助評價信息服務教學改進,促進學生進步;對學生行為進行有效地管理和激勵。[20]其他條款亦然,英國教育部對辦學質量標準的規定極為詳細,并援引了大量法律法規作為依據。
2. 海外學校質量標準
海外學校辦學質量標準包括九條一級標準和若干二級指標。與英國境內的私立學校相比,主要的區別有三個方面:首先,新增了一條一級標準“寄宿條件”;其次,大幅修改了一級標準“學校領導力和管理”的指標內容;最后,在大部分條款內容中延續了對英國境內私立學校的要求,同時兼顧海外學校身處異文化環境的特殊性。
在新增的一級標準“寄宿條件”中,核心指標包括:學校在反欺凌、兒童保護、投訴、安全、安保、紀律、獎勵和約束、健康教育、寄宿生健康記錄等方面的政策和執行情況;學校在風險管理、住宿管理、寄宿生課余活動、英語非母語學生需求、寄宿生意見、寄宿職工等方面的政策和工作流程;短期離宿交流、校外寄宿等方面的安全和管理政策等。[21]上述標準要求表明,英國政府瞄準了基礎教育境外辦學的一個真問題,充分重視寄宿制度的重要性,兼顧考慮駐外英國公民子女,以及所在國、第三國英語非母語學生的需求,因而對海外學校的寄宿條件做出詳細的規定。
在修改較大的一級標準“學校領導力和管理”中,英國政府增加更多細節要求。例如,學校領導有明確的辦學方向,管理人員的關系積極融洽,管理工作能夠明確學校改進重點領域等。
其他一級標準均與英國境內的私立學校保持一致,針對教學質量、學校管理、師生安全等重要內容,英國政府結合海外學校的特殊性進行了調整。例如,在課程教學中,英國政府強調對英語非母語學生的關注和支持;在“民主、法治、自由、包容等英國的核心價值觀”方面,英國政府要求境內私立學校必須積極傳承,但在海外學校標準中,修改為促進學生對上述價值觀的理解,并強調按照所在國公民、英國公民、全球公民的共同責任標準來培養學生。
(三)比較分析
通過對私立學校及海外學校督導框架和辦學質量標準的文本分析,可以發現兩類學校的質量保障制度同大于異,為質量對等性創設了較好的政策依據和制度基礎。具體而言,私立學??缇侈k學的質量保障制度存在以下幾點異同。
1. 督導框架均較為完善,督導內容側重點存在差異
英國教育部、教育標準局等主體對私立學校境內、境外的辦學實踐均制定了較為完備的督導框架。兩個督導框架的結構較為相似,均由四部分組成,體現了對教育標準局制定的綱領性《教育督導框架》的延續。但海外學校的督導框架內容體現出更明顯的基礎性,而境內私立學校的督導框架有較強的提升性,且政府的控制力更強。
針對境內私立學校,接受督導是一項明文規定的強制要求。具體而言,政府會要求檢查學校的合規工作,即學校對英國法律法規、教育政策的合規執行情況。另外,在學校設有學前教育的情況下,政府對境內私立學校明確了相關督導要求,體現了英國政府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兒童早期發展的相關倡議進行本土化,注重境內教育工作的幼小銜接,引導私立學校銜接國際教育理念[22],具有明顯的提升性。
針對海外學校,英國政府略去了合規工作的督導要求,而是用體現英國教育特色和所在國特色的辦學質量標準予以代替。海外學校督導框架還對督導報告的寫作要求做出了詳細規定,但境內私立學校的督導框架里已經不再出現如此基礎性的內容。其他差異還包括:未對海外學校做出學前教育相關的督導要求,境外辦學質量主要聚焦于中小學學段,并明確海外學校參與督導的自愿性。
2. 質量標準均全面具體,標準性質和內容存在差異
關于兩套標準的性質,《(私立學校標準)教育條例》是英國教育部制定的法定標準,具有法律效力和強制性,而《英國海外學校標準》是非強制性的標準,旨在為英國海外學校提供辦學質量參考。
內容方面,《英國海外學校標準》表現出對《(私立學校標準)教育條例》的繼承性,主體內容均參照后者制定,但在標準內容上仍然存在明顯的差異。海外學校需要兼顧英國特色和所在國特色,應對跨文化挑戰;境內私立學校則不需要過多考慮跨文化方面的因素,而是聚焦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英國政府高度重視海外學校的住宿安排,住宿的硬件設施設備以及相應的教育安排、安全保障是家長和學生的核心關切,尤其是對于英國駐外公民及其子女而言。因此,英國政府專門新增一條一級質量標準細化相關辦學標準,無疑是抓住了一個真實存在的關鍵問題。此外,也有一些境內私立學校適用條款未用于海外學校,如中等教育階段開展性教育和健康教育,在海外學校標準中沒有提及。
3. 均強調學校住宿條件,海外學校更強調學生身心
在私立學校和海外學校的質量保障制度中,學校的硬件設施,尤其是住宿條件都是一項重要內容。然而,針對境內私立學校,英國政府僅對宿舍硬件設施的健全完備提出要求,要求學校確保體育、飲水、照明、盥洗、醫療等硬件條件達標,但對寄宿學生的管理等并未做出明確規定。針對海外學校,政府不僅對硬件設施制定了詳細標準,還針對寄宿學生的身心需要制定了一系列詳細標準。具體而言,海外學校宿舍管理人員招聘、與家長或監護人的聯系、兒童健康與幸福等方面的質量標準更為細化。評估過程中,督導機構會考查海外學校在處理寄宿學生欺凌事件、制定安全保障機制、開展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具體舉措,突出了對海外學校寄宿學生的人文關懷。
4. 均重視學生個人發展,海外學校更突出英語技能
在兩類學校的質量保障機制中,對教育質量的要求總體相同,均重視學生的學業成就和個人發展,采用總結性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同時衡量學生的最終學習成績以及學業進步程度,強調全面評估學生的個人發展,體現以評價促改進的理念。[23]但是,在具體評價內容中,海外學校強調學生英語技能的掌握情況。在《英國海外學校督導框架》中,政府明確指出語言能力是學習的重要基礎,要使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全面發展;在《英國海外學校標準》中,英語(或部分情況下威爾士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是教育質量的標準之一。顯然,以英語作為共同的語言媒介,是海外學校和英國境內私立學校保持質量對等性的基本條件,也是海外學校之所以成為“英國”海外學校的重要基礎。
五、英國私立學??缇侈k學質量保障的
政策執行流程分析
政策執行是政策目標達成的關鍵所在。[24]在比較分析政策文本的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比較分析兩套政策體系的執行情況,這也是英國私立學??缇侈k學質量對等性的重要表征。概括起來,質量保障的政策執行流程聚焦于誰來評、如何評的問題,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進行質量評估的主體,二是進行質量評估、處理評估結果的步驟流程。
(一)執行流程
1. 私立學校質量保障政策執行流程
英國私立學校質量評估的兩個主體是教育標準局和英國私立學校督導局,后者對大部分私立學校進行督導,若學校不隸屬于英國私立學校協會,則由前者進行督導。英國教育標準局是非內閣政府機構(Non-Ministerial Government Department),自身活動不受政治派系的影響,首席督學由英國樞密院直接任命,代表英國王室行使權力,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25]私立學校督導局是一個獨立于政府的非營利性第三方評估機構,負責對私立學校進行督導評估,定期向教育部匯報評估結果。[26]兩個機構協作對私立學校的跨境辦學進行督導,并接受教育部的監督。
在具體評估過程中,首先學校需要形成自評報告,其后督導團隊入校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辦學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并與學生、家長溝通,集合多方信息,收集反饋意見,入校督導結束后,督導團隊會以評估報告的形式將評估結果反饋至學校,并在兩周內發布在私立學校督導局的官方網站上。同時,學校官網也會對評估結果進行公示,并給學生家長或法定監護人提供督導報告副本[27],確保信息的透明公開。該流程如圖1所示。
2. 海外學校質量保障政策執行流程
英國海外學校質量評估主要由英國教育標準局授權的第三方機構來進行。這些機構不隸屬于政府,可以獨立開展工作。而且英國這類第三方機構的數量較多,為海外學校的質量評估提供了多種選擇。目前,第三方評估機構主要有兩類:一是政府做背書的專業機構,如私立學校督導局、學校督導服務部(School Inspection Service)等;二是商業性質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如劍橋教育、彭塔國際、教育發展信托基金等。
海外學校質量保障的執行流程主要包括評估前、評估中和評估后三個部分。評估前,英國教育標準局通過公開投標的方式招募第三方機構參與工作,確定評估之后,通知學校做好評估準備工作,時間安排由學校與評估機構共同商定。學校在評估前需要遞交自評報告,組織召開家長會、教職工會以及學校董事會。評估過程中,督學人員以參與課堂為主,觀察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信心、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了解課堂教學的進度安排是否達到教學指標,聽取教師教學工作安排內容。[28]評估工作結束后,評估機構需要將評估報告分送學校董事會、評估組及地方教育部門,并將報告的主要內容通知學生家長。同時,評估結果還將分送當地新聞媒體、圖書館等進行公開。該流程如圖2所示。
由于更多第三方獨立機構的廣泛參與,如何把控這些機構的資質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對此,英國教育部從督學、督導過程、督導報告三個方面對英國海外學校評估機構的準入標準做出規定。第一,督學人員必須資質良好、訓練有素且經驗豐富。督導組成員應具備五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在英國本土或英國海外學校至少擔任過重要管理職位、在過去三年內接受過犯罪記錄調查等。第二,督導過程應該遵循規范的督導框架,這個框架包括規劃、通知、督導程序、時間安排、督導組的成員構成等。第三,督導機構的工作安排和結果必須公開透明,公眾有權對督導過程及結果提出質疑和建議。[29]2017年,英國政府對這些第三方機構進行了新一輪認證,終止了學校督導服務部和劍橋教育兩個機構的評估資格[30],體現了政府對第三方機構的動態管理。
(二)比較分析
通過對比,兩類學校的評估執行流程清晰完整、主體明確、結果公開,能夠在實踐過程層面上保障本土私立學校和海外學校的質量對等性。
1. 均重視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獨立評估
兩類學校的辦學質量均由第三方機構進行獨立評估,其評估體系已經較為完善,英國政府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英國政府通過積極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使其承接政府轉移的評價職能,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渡管理權,能夠有效提升質量評估的可信度、獨立性和連續性,確保評估結果的客觀公正。[31]英國私立學校和海外學校均采用完善的第三方評估體系,因此在評估主體的層面保障了兩類學校辦學質量的對等性。
但是,兩類學校可選擇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性質略有不同,海外學??蛇x擇的第三方機構更多,其中不乏一些帶有營利性質的企業。政府允許商業性質的第三方機構介入,能夠進一步提升英國基礎教育的市場化程度,促進學校督導市場組織的中介化,提高教育督導質量和學校辦學質量,同時推動英國經濟的發展。[32]英國私立學校不斷拓寬海外市場,也帶有謀利的初衷,希望為英國本土學校獲取可觀的資金來源。[33]因此,私立學校的辦學初衷和第三方營利機構的介入,事實上都帶有經濟驅動的性質,雖然可能引發爭議,但也達成了一定的制度契合。
2. 均重視學校自我評價和評估結果的公開透明
重視學校自評是基礎教育評價的國際趨勢之一。在英國,無論是本土私立學校還是海外學校,學校自我評價都是整個督導評估過程的重要起點。學校的自評不僅能夠為外部督導評估提供基礎和依據,提高督導評估效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將評價權力留在了學校層面,有助于實現促進學校改進和發展的作用。[34]早在2005年,學校的自我評估就已經成為英國發展性教育督導評估關注的焦點,并被廣泛納入英國所有學校的督導過程當中[35],海外學校不斷興起以來,其辦學質量督導評估體系同樣繼承了重視學校自我評價這一特點。
此外,兩類學校的質量評估均強調結果公開。教育標準局以督導報告的形式在官方網站對結果進行公示,為家長選擇學校提供了客觀、專業、權威的參考。英國政府還引入配套的競爭機制,以排行榜的形式公布評估結果,該評價排名對家長擇校以及學校獲得財政撥款金額有著重要影響。[36]無論是英國本土的私立學校,還是其海外分校,從學校自評到督導評估過程、評估結果公示,均體現著質量評估運行機制的公開透明性,為英國教育質量評估工作營造了良好的社會公信力。
六、結語
通過政策文本和執行流程兩個層面的對比分析,英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跨境辦學在制度設計層面較好地做到了質量對等性的保障。
就政策文本內容而言,本土私立學校和海外學校均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學校督導框架和質量標準體系,內容對等性強,體現出境外對境內的繼承和延續。在政府牽頭和專業機構的參與下,兩套制度體系對學校辦學的質量維度與內容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具有較強的科學性、系統性,同時兼顧行政權威性和教育專業性,為學校辦學提供了較為明確的政策依據和質量參考。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也注重結合境外辦學的實際情況對辦學標準內容進行修正,能夠從海外學校學習者的需求出發,弱化海外學校督導評估的制度剛性、突出海外學校督導評估的人文關懷,這些境內外差異集中反映在海外學校參與督導的自愿性、住宿制度的細致性、英語技能的重要性、第三方機構參與的活躍性等方面。
就政策執行流程而言,本土私立學校和海外學校均采用一套較為完整的學校督導評估工作流程,內容對等性強,體現出境外對境內的繼承和延續。在政府協調和專業機構的參與下,兩套評估工作流程均體現了政府在其中的監督和管理、相關專業機構的積極參與、對學校自主性的高度重視、對社會大眾利益的有效回應。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也結合境外辦學的實際情況對督導評估流程進行了修正,一個顯著的區別在于海外學校評估中可選擇的第三方評估機構更加多元化,學校辦學和評估機構都具有更為明顯的自主性和商業特征。
綜上所述,從制度設計的層面來看,英國基礎教育私立學校與海外學校的辦學質量基本保持了較強的對等性。這既體現了英國政府積極回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理事會等國際組織倡導的跨境辦學理念,也表征著英國自身在推進基礎教育跨境辦學中的價值導向。保障質量對等性,無疑能夠解釋為什么英國海外學??焖侔l展、聲譽良好,展示出卓越的國際競爭力。誠然,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如果將辦學質量對等性視為一個涵蓋“起點、過程、結果”的綜合體,本文僅研究了“起點”(政策內容)和“過程”(政策執行)兩個層面。雖然英國海外學校的督導評估結果整體良好,但是要深入檢視辦學質量的對等性,必須深入到學校辦學運行的過程中,對制度差異、文化差異、受教育對象差異、辦學定位差異等帶來的辦學挑戰開展實地研究,才能對質量對等性形成更為全面的認識。
參考文獻:
[1]新華社. 教育部解讀《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 (2019-02-03)[2022-02-1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902/t20190223_370865.html.
[2]孔令帥, 郭珺. 英國基礎教育海外國際學校的發展成效、推進措施及未來挑戰[J]. 教育科學, 2021, 37(5): 88-96.
[3][6]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 ISC census and annual report 2021[R]. Kent: Lazervision Ltd, 2021.
[4]Council of Europe, UNESCO. Revised code of good practice in the provision of transnational education[R]. Riga: Lisbon Recognition Convention Committee, 2007.
[5]DAVIES T, WONG W. UNESCO-APQN toolkit: regulating the quality of cross-border education[R]. Bangkok, Thailand: UNESCO Bangkok, 2006.
[7]張蓉. 國際學校的概念界定與類型梳理[J]. 海峽教育研究, 2014(1): 78-83.
[8]HAYDEN M, THOMPSON J. International schools: growth and influence[M]. Paris: UNESCO, 2008:12.
[9]莫景祺. 國際學校認證理念與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56.
[10]張蓉. “二戰”后國際學校發展歷程及當前面臨主要問題分析[D]. 福州:福建師范大學, 2014.
[11]滕珺. 重構新現代課程——中國國際學校創新實踐年度報告(2019)[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 23.
[12]MOTT T J. The American sponsored overseas school headship: two decades of change and the road ahead[D]. Devon: Proquest Llc- Lehigh University, 2011.
[13]AMODIO M J. The role of incentives on teacher intentions to re-sign in American overseas schools in Europe[D]. Devon: Proquest Llc- Lehigh University, 2015.
[14]AREIAS S M. Supports for teacher leadership: teachers perceptions in American-sponsored overseas schools in Africa[D]. Devon: Proquest Llc- Lehigh University, 2016.
[15]潘洪美. 美國海外國際學校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 2021.
[16][33]BUNNELL T, COURTOIS A, DONNELLY D. British elite private schools and their overseas branches: unexpected actors in the global education industry[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020, 68(6): 691-712.
[17]孔令帥, 方蓉. 英國基礎教育海外學校評估體系研究[J]. 比較教育研究, 2020, 42(4): 106-112.
[18][27]Independent Schools Inspectorate. Inspection framework for independent schools[R]. London: ISI, 2019.
[19][28]Independent Schools Inspectorate. Inspection of British schools overseas inspection framework[R]. London: ISI, 2018.
[20]U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independent school standards) regulations 2014[Z]. London: UK DfE, 2014.
[21]U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British schools overseas: standards for schools[Z]. London: UK DfE, 2014.
[22]BARROS A, EWERLING 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 new challenge for the SDG era[J].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6, 4(12): e873-e874.
[23]尤錚, 王璐. 英格蘭基礎教育增值評價的實施與效用探究[J]. 外國教育研究, 2019, 46(7): 42-53.
[24]陳振明. 政策科學原理[M].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13.
[25]Ofsted. What about[EB/OL]. (2018-02-01)[2021-09-20]. https://www.gov.uk/government/organisations/ofsted/about.
[26]王璐, 王小棟. 英國第三方教育評估的發展與規范:基于英國獨立學校督導團的研究[J]. 外國教育研究, 2018, 45(2): 16-28.
[29]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British schools overseas: standards for inspectorates[R]. London: DfE, 2014.
[30]GOV.UK. British schools overseas inspection scheme[EB/OL].(2014-02-18)[2021-06-26]. https://www.gov.uk/guidance/british-schools-overseas-inspection-scheme.
[31]苗學杰. 英國基礎教育第三方評價公信力建構的保障機制探析[J]. 中國教育學刊, 2017(4): 22-27,61.
[32]馬德益. 英國基礎教育薄弱學校改革的市場化特征[J]. 外國教育研究, 2005(4): 47-50.
[34]王璐, 車金恒. 強化學校自我評價,提高督導效能——英國學校督導評價最新發展趨勢[J]. 比較教育研究, 2011, 33(10): 71-76.
[35]賈慧, 劉朋. 注重學校自我評估:英國教育督導評估的新走向[J]. 外國中小學教育, 2006(1): 13-15,30.
[36]唐詩蕊, 魏志春. 英國教育標準局改革經驗對我國教育督導發展的啟示[J]. 外國中小學教育, 2015, 276(12): 5-10.
A Study on the Equivalence of Cross-Bord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Between British Independent Schools and British Schools Overseas
JIANG Zhengyi ?YOU Zheng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cross-border education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quality equivalence of cross-border schools at all levels. British independent schools currently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cross-border programs at the basic education level, which provides a feasible cas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equivalence between domestic independent schools and overseas schools of the UK, taking the inspection framework an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s text data for analysis, from two aspects: the content of policy text and the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UK government builds an effective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quality equival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at is, the education inspection framework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process of British schools overseas are equivalent to independent schools. The government plays a leading and coordinating role during the process. It encourage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ird-party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pays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interests and the schools autonomy. Above all, this paper studies on quality equival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rting point” and “process”. Future empirical research can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esult” equivalence, so as to form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quality equivalence of cross-border education in the UK.
Keywords: British independent schools; British schools overseas; Cross-border education; Quality equivalence; Policy making
編輯 朱婷婷 ? 校對 呂伊雯
作者簡介:江政一,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北京 100089);尤錚(通訊作者),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北京 100089)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青年專項課題“海外公民義務教育適齡子女學校建設法治保障的國際比較研究”(編號:BBCA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