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政策明確、標準明確、監管明確,數字文化資產交易領域才能大踏步發展。
數字文化藍海近在咫尺。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數字中國整體建設布局規劃》和《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等綱領性政策文件,鼓勵文化資產數字化,推動數字文化資產與實體經濟相結合,促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然而,數字?化資產交易的利弊有哪些?目前數字文化資產交易,包括數字藏品、數字版權、數字存證等二級市場交易風險在哪里?帶著一系列問題,《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與國際文化金融交易所聯盟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國際數字資產聯合交易平臺(合交所)聯合發起人、紐約數字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合交鏈(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滕勇進行了深度對話。
數字賦能,構筑文化資產交易新優勢
《小康》·中國小康網:相較于傳統文化資產交易,數字文化資產交易有哪些利弊?
滕勇:傳統文化資產交易在國內主要說的是文化產權類交易所、交易中心從事和開展的包括物權、版權、收益權等文化資產和權益。我從2011年任職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常務副總經理,到擔任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總裁、中國文化產權交易所(香港)執行董事CEO、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總裁,直至2017年證監會第二次清理整頓交易所,都在文化類交易所一線從事經營和管理工作,并且在2011年也經歷了證監會對文交所開展的藝術品份額化的第一次清理整頓,可以說對文化產權交易有一定的了解和經驗。
數字文化資產的現實形態基本通過數字證書、數字版權、數字藏品等方式表現。數字文化資產交易相對于傳統文化資產交易,具備幾個優勢:一是公信力更強。文化資產和權益數字化后,在經認證的聯盟鏈上進行登記,具備去中心化、全網可查、不可篡改的存證優勢,而傳統文化產權交易是登記在中心化交易所,不可公開查看,可以篡改,公信力和安全性都存在隱患。二是安全性更高。數字文化資產一般存儲在分布式云空間,直接放到持有人的電子錢包里,而傳統文化資產數據一般存儲在交易所服務器或云端服務器,存在一定數據風險。三是流通性更好。基于區塊鏈資產的特性,數字文化資產可以跨鏈流通,并且可以實現數字文化資產的國際化,而傳統文化資產則不能實現。
《小康》·中國小康網: 對于“目前藝術金融沒啟動是因為市場不規范、不標準”的觀點,您是否認同?請舉例說明有哪些具體措施是亟待出臺,以規范藝術金融市場的?
滕勇:我認同這一觀點,對于藝術品金融化,國內的一些金融機構做過一些嘗試,但因為藝術品鑒定、價值評估、處置流轉等關鍵環節存在諸多問題和隱患,截至目前沒有什么實質性動作。若要實現藝術品金融化,即通過藝術品進行融資,需要在藝術品鑒定、價值評估、不良資產處置以及藝術品流轉交易環節出臺相關機構準入和流程規范,并在交易平臺建設方面予以加強。在具備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基礎上,藝術品金融市場才有發展空間。
十年風口,大有可為
《小康》·中國小康網:目前我國與海外在數字文化金融上有哪些合作交流?
滕勇:據我了解,這方面交流甚少,可以說基本是一片空白。文化資產數字化、文化出海是國家戰略,雖然得到了國家的大力鼓勵和支持,但由于我國外匯監管持續加強,而人民幣國際化又任重道遠,傳統文化資產多通過國際貿易和國際交流的方式在境外存在。而文化數字資產由于采用國際通行的區塊鏈技術,在Web3.0來臨的時代,我認為,對從業者來說,在文化資產數字化、國際化和金融化方面,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我們應做些探索和創新。
《小康》·中國小康網:據您了解,目前我國國際數字資產經紀人數量是否充足?資質是否過硬?
滕勇:據我了解,國內有的機構辦過數字藏品經紀人培訓,辦過數字版權經紀人培訓,但都是內部培訓,偏向于推動各自機構的業務,國際數字資產經紀人基本處于空缺狀態。截至目前只有國際數字資產聯合交易平臺(合交所)今年2月份在北京舉辦了第一次國際數字資產經紀人培訓,有40多名合交所共建機構業務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近期我們還將舉辦第二次經紀人培訓。
據我了解,目前具備國際視野和業務能力的數字資產經紀人嚴重匱乏,原有的文化產權經紀人培訓對數字資產和區塊鏈相關領域了解甚少,亟待建立培訓體系,加強培訓力度。國際數字資產經紀人將是我國文化資產數字化、國際化和金融化的中堅力量。
《小康》·中國小康網:您認為我國數字文化資產交易的發展趨勢會是怎樣的?
滕勇:在我看來,數字文化資產相關業務領域是一片藍海,是近期少見的十年風口,空間巨大。但目前我國的數字文化資產交易,包括數字藏品、數字版權、數字存證等二級市場交易還是一個灰色地帶。我從2008年任天津濱海國際股權交易所總裁至今,已親身經歷過兩次國家層面對地方交易所的整頓,第一次是2011年整頓藝術品份額化,第二次是2017年整頓(郵幣卡)電子盤。根據目前的政策,地方交易所在沒有得到監管部門批準的情況下,是不能從事數字資產二級市場交易的,所以,國內地方交易所基本都沒開展交易業務,只有幾家交易所開展了發行業務。
目前在做二級市場交易的主要是各類社會機構,有國家隊,也有地方隊,但主要是民營平臺。有些民營平臺為了流量和發新,操作手法比較激進,其實這不利于行業的發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獲批發布,要組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將地方金融監管權收歸各地分局。我分析認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會對目前的文化數字資產交易領域,尤其是數字藏品的發行和交易給予指導和規范。政策明確、標準明確、監管明確,數字文化資產交易領域才能大踏步發展。
大膽探索,踐行文化產業數字化服務新路徑
《小康》·中國小康網:合交所今年的工作重點有哪些?未來發展計劃是怎樣的?
滕勇:國際數字資產聯合交易平臺(合交所)是由國際文化金融交易所聯盟牽頭發起,由聯盟境內外交易所聯合發行平臺、資管機構和區塊鏈技術方共同搭建的全球化數字資產登記、發行、運營、管理和交易平臺。近期,合交所將在合交鏈上發行具備國際化境外交易概念的全新文化數字資產產品。目前具有中華文化代表性的文化資產已在篩選和進行數字化的準備中。
下半年,國內發行的具有代表性的數字文化資產將在紐約、溫哥華、澳門和香港等地交易所掛牌交易,然后在境內外同步發行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數字資產,讓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也可以購買和消費到具備中華文化特性的數字資產,踐行文化出海的國家戰略。明年,合交所將在目前境外交易所基礎上,搭建境外合交鏈(與境內合交鏈映射搭建),并在歐盟、東盟、南美等地發展合交鏈節點交易所,合交所將在境內外各交易所同步發行世界各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數字資產,國內的消費者也可以買到世界各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數字資產,促進中華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近期,合交所參與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錢衛清律師團隊發起的文化產業數字化服務聯盟的籌備工作。文化產業數字化服務聯盟,實際是搭建了一條服務鏈,合交所是該服務鏈上文化數字資產發行和交易的一環。合交所本質上是一條垂直的交易鏈,我們希望通過聯盟共建機構的聯手服務,為國家文化產業數字化、文化資產國際化、數字資產金融化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