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段永利
今年兩會期間,“數字經濟”成為眾多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多位代表委員也提出,當前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價值尚未得到充分釋放,建議疏通數據要素流通的堵點,攻破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難點,暢通全產業數字化升級鏈條,助力產業升級。
3月7日,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在數字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數據要素在中國的重要性愈發顯著。數字經濟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毫無疑問,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在于數據。數據的共享和流動可以打破企業內部的流程和組織壁壘,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和溝通。通過共享數據,企業可以在生產、銷售、市場營銷等方面實現高效協作,提高決策速度和準確性,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為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初步搭建我國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提出20條政策舉措。明確了堅持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這一主線,初步形成數據基礎制度的“四梁八柱”。
中國政府已經將數據視為國家戰略資源,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數據管理,推動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政策方面,有關于數字中國的整體規劃文件也已出臺。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我國基本形成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等重磅內容。
在統籌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牽頭研究起草“數據二十條”。2023年1月,國家發改委在《求是》雜志發表題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數據基礎制度體系 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的文章中指出,“我們將統籌發展和安全,通過一系列細化制度舉措,扎實推進‘數據二十條’部署的各項任務落實落細,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意在將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的發展職能與安全職能分開。
國家層面以外,數字經濟近年來也被寫入各省的經濟發展政策中,北京、上海、江蘇、廣東、云南、黑龍江等地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通過金融措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現代化產業體系。

事實上早在2017年、2018年各地就開始組建數據管理局,由于各地數據管理局的情況不同,其分管的范圍也不盡相同,有的負責管理公共數據,有的則包括社會數據在內的整體數據。因此,各地數據管理局的職能、權限、組織機構都比較多元。
但是,我國數字經濟還存在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等問題,突出表現在: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在操作系統、工業軟件、高端芯片、基礎材料等領域,技術研發和工藝制造水平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相對較慢。農業、工業等傳統產業數字化還需深化,部分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不愿”“不敢”“不會”的困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后;數字鴻溝亟待彌合。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數字化基礎不同,發展差異明顯,甚至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還需完善。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規則制度體系有待健全,數據要素基礎制度體系尚在建設,跨部門協同、多方參與的治理機制還需完善,治理能力仍需持續提高。地方機構又該如何與“國家數據局”來協調并進也是接下來值得關注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浙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劍宇積極建議設立國家級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實驗區,推進數據要素交換平臺的市場化運營,創新數據要素“場外”交易新模式,提升數據要素流通技術能力,加快培育建設數據要素市場。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建議,構建國家數據資源平臺,匯聚認知智能大模型所需要的基礎性數據,在依法合規基礎上搭建數據共享使用機制,支持戰略科技力量站在國家數據資源平臺上加速認知大模型的研發和產業化。
數據可以為公共安全提供更好的預警和管理,同時可以為社會信任度的提升提供更可靠的依據和保障。通過數據的監管、分析和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社會治理和社會信任度,為數字化建設營造更加穩定和健康的發展環境。
隨著數字化的深入發展,公共安全和社會信任度成為數字化建設的重要問題。3月3日,互聯網安全調研機構“威脅獵人”發布的《2022年數據資產泄露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國內累計捕獲數據泄露事件超3200起,較2021年上升近一倍。2022年數據泄露行業分布中,金融、物流、電商行業占據前三位。
數據安全發展將如何推進?一直以來,在數據監管方面,國家網信辦主要承擔安全監管職能,《數據安全法》中明確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絡數據安全和相關監管工作;《個人信息保護法》中也規定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針對網絡安全、數字安全事件對生產運行、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造成的不利影響,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敏認為要加強基層網絡安全建設,強化安全法律法規的普及教育與執行,運用數字技術提升基層治理的現代化水平,提升基于數據的治理效能。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它正在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通院院長余曉暉認為,目前全球數字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正處在關鍵窗口期,我國擁有較好的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和數字技術應用優勢,需進一步加大參與全球數字治理工作力度。為此,他建議強化我國參與全球數字治理的工作統籌,加強與各方在網絡與數據安全、數據跨境流動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治理規則交流磋商,加大力度推動產業界參與全球數字治理工作,加強數字治理人才培養儲備,提高跨境供應鏈數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