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國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食品領域的院士,孫寶國從自身科研領域出發,多年的提案一直都在關注食品安全、食品科技、食品包裝與利用、食品推廣、食品業創新人才的培養等內容。
今年,孫寶國帶來的提案涉及提升中國葡萄酒產業市場競爭力、中國白酒國際標準的制訂、氨基酸營養劑原料的合法使用、食品安全科普和食品謠言整治、高質量發展預制菜等內容,涵蓋了食品安全、食品業發展和行業標準等方面。
孫寶國說:“傳統食品中一些用手抓、用腳踩的生產方式需要進步,實現現代化生產。我們要傳承的是制作經驗,然后用科學的方法把傳統的制法進行升級。食品生產的現代化程度越高,食品安全的保障性越強。”
“食品添加劑并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伴隨著人類食物文明史長遠存在的。比如鹵水點豆腐,鹵水就是一種食品添加劑,主要成分是氯化鎂;還有人喜歡吃石膏豆腐,石膏的成分是硫酸鈣,也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干紅,它需要防腐,一般會添加微量的二氧化硫作為防腐劑;食用油要加抗氧劑,不然會酸敗;鹽要加抗結劑,不然易結塊……食品添加劑在各類食品當中都有使用。食品是離不開食品添加劑的,關鍵在于用法和用量。用法是否科學,用量是否標準。‘海克斯科技’事件提醒監管部門一定要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加強食品安全與健康科普科學的嚴謹性,提升食品謠言的整治力度,增加對食品科技、新食品、新事物的宣傳普及工作。”
孫寶國呼吁,既要做好基礎的食品科普工作,利用食育提升公眾對于“吃”的基本素質,還要加快食品科技創新的腳步,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如孫寶國的提案中提到的預制菜就可能成為未來食品行業的大趨勢。
“2022年我國預制菜的市場規模達到了4196億,同比增長21.3%,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破萬億。預制菜既是我國居民消費升級、食品加工業不斷做大做強的有力體現,更是三產融合,推動鄉村振興,農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已成為各地促進經濟增長、助力農產品深加工、減少資源浪費、培育新增長的重要抓手。但是,預制菜的產業化絕對不是廚房的放大,也不是簡單的清洗、調理,而是食品與烹飪等多學科的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