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離強大到危險的AI不遠了。”OpenAI的聯合創始人馬斯克如此評價ChatGPT。
據報道,ChatGPT在推出5天后用戶數突破100萬,兩個月后月活躍用戶數便達到1億,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
ChatGPT對于科技的發展算是里程碑事件。有行業專家表示,ChatGPT的誕生對于已有的搜索引擎,在技術方案上是顛覆性的。ChatGPT的出現預示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
與以往技術不同的是,ChatGPT本質上是一種無監督的、生成式的人工智能,也就是說,除了見過的數據,他可以根據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推理和演繹,創造出新的內容,并生成原來訓練樣本中并不存在的結果。
北京師范大學傳播創新與未來媒體實驗平臺主任、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喻國明表示,現在ChatGPT之所以讓人刮目相看,就在于它沒有邊界設定——聊天內容本身涉及方方面面,人類的社會實踐邊界有多寬,它涉及的內容、范圍、邏輯就能延伸到什么地方。ChatGPT的熱潮,就是以用戶需求、用戶興趣作為它功能展示的邏輯起點,這也是未來數字虛擬人發展的方向。ChatGPT的爆紅,不僅讓OpenAI賺到了第一桶金,同時也吸引到各路資本爭相入局。
2023年1月,微軟再次宣布向OpenAI投資數十億美元,這是目前人工智能領域規模最大的一筆投資。據紅杉資本預測,未來AIGC有潛力產生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連日來,A股市場也經歷了人工智能概念股大幅波動。
ChatGPT未來的應用前景可以說前途無量,以人工智能為主的新興技術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科技的風向標。
ChatGPT將會帶火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安全等產業。
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絡,與此同時,網絡安全越來越受重視。
社會各界要強化數據源頭的把控,尤其是對涉及隱私、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內容,要進行嚴格的數據審查和數據清洗。新發布的《網絡信息安全產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該行業的總需求比前一年增加了39.87%,缺口已經達到了140多萬人。預計到2027年,人才缺口將會突破327萬。
業內人士認為,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技術應用,將形成“智能底座+服務”的商業模式。AIGC技術應用正在軟件代碼編寫、工業設計、分子結構預測、基因編輯等科研生產領域探索應用場景,幫助縮短研發周期、降低試驗成本,也將改變軟件、工業、醫療、生物等行業運行模式。
據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中國將有至少1.18億人的崗位被機器人取代。其中700~1200萬人需要轉換職業。可能會受到波及的行業包括:涉及到標準化、流程化、人力或管理成本高的領域,都將全面數字化、機器人化與智能化,需要人的崗位就是操作員,甚至僅作為系統風控備份設置,先進制造業產業工人的知識門檻會提高,窗口型、服務型的大部分崗位將以機器人為主,比如客服;在各行業的研發領域,AI也將取代大部分基礎崗位;文化娛樂行業將被改寫。在文案、海報、視頻直播、音樂、動漫、游戲等內容生產領域,人工智能無論原創還是二次創作,將絲毫不遜于大多數從業者。
隨著ChatGPT的討論進入白熱化階段,更多關于人工智能產業長遠發展的思考和理性聲音也開始涌現。面對人們對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的質疑,我們需要用更加全面的眼光來看待。
看似“無所不能”的ChatGPT,也會存在“無能為力”的尷尬。比如,目前ChatGPT難以進行高級邏輯處理。在完成“多準快全”的基本資料梳理和內容整合后,ChatGPT尚不能提供綜合判斷、修改調整、邏輯完善等“畫龍點睛”之筆,而這恰恰是人類高級智慧的體現。也有不少用戶反映,ChatGPT還經常“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近日,OpenAI首席技術官米拉·穆拉蒂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和其他聊天機器人一樣,ChatGPT可能會編造事實,也可能會被壞人利用,需要政府部門盡早介入進行監管。
人工智能企業智譜AI首席執行官張鵬表示,ChatGPT的出現是否意味著人工智能已經踩到了通用人工智能這一終極目標的門檻,還需冷靜看待。“ChatGPT的成功再次給我們提了個醒,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在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方面不懈堅持。”張鵬表示,過去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對基礎設施和技術的重視和投入不足。未來,如何發揮長處、補齊短板,真正實現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躍升,值得期待。
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就認為,融合大規模知識的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方向。要聯合產學研各方力量,探索協同育人創新模式,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
展望未來,多位行業專家表示,可以預見的是,在“人機共生”的未來時代,人工智能將解放人類雙手,提高生產效率,但其身份也只是“助手”,而非“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