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成語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哲學思想,是啟迪我們思想,豐富我們語言的養料。快來一起學習吧!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釋義】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人扶,自然挺直。比喻事物的性質會隨環境而改變。
【出處】先秦·荀況《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造句】家長要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的環境,因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釋義】東隅:指日出處;桑榆:日將落時余光在桑榆之間,因用以指日落處。比喻開始時或暫時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終得到了補償。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造句】他雖然在比賽中失利了,但是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釋義】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
【出處】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孫權勸學》中:“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造句】沒想到幾天不見,你的語文進步得這么快,真是“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釋義】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艷,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使得樹下被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忠實,自然會有強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贊》:“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造句】雖然你現在不惹人注意,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你把自己的優點展現出來,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釋義】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能把事情或道理弄明白;偏聽偏信,就弄不清事物的真相。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造句】“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們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這樣才能得出客觀公正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