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潔(山西省汾陽醫院)
案例一:今年60 歲的老張,10 年前開始出現右下肢酸困,偶有腫脹,因當時不影響干活,他沒有在意。5 年前,他的右下肢鼓起了藍色的“青筋”。偶爾磕碰后,傷口很長時間才能好轉,愈合后破損部位出現黑色素沉著,他仍然沒有當回事。近半年來,他的足踝處磕碰后傷口長久不愈,右腿也爬滿了“蚯蚓”,老張這才去醫院看病。結果醫生告訴他,是因為下肢靜脈曲張導致的,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后來,老張做了大隱靜脈高位結扎+主干抽剝術。
案例二:今年50 歲的老馬,3 年前發現雙側小腿表面有像小蜘蛛一樣的靜脈,蚊蟲叮咬后,皮膚上會留下黑色的印記。這期間,老馬也經常感覺到雙下肢比以前困重了一些。于是,他去了醫院。醫生檢查后,說他的這些癥狀是下肢靜脈曲張引起的,可以進行大隱靜脈腔內消融治療。經過治療后,老馬下肢困重感消失了,散在的像小蜘蛛一樣的靜脈也不見了。
那么,下肢靜脈曲張究竟是一種什么病?為什么還需要手術治療呢?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一下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是常見病,亦是多發病,人群發病率高達25%~40%。早期起病隱匿,可沒有任何癥狀,最常見的是小腿表面有一些像蜘蛛一樣小靜脈,稱之為“蜘蛛靜脈”,所以很容易被忽視。隨著病程的進展,下肢會出現迂曲突起的淺靜脈,俗稱“蚯蚓腿”。

“蚯蚓腿”不僅影響美觀,還常伴有下肢酸脹不適、沉重感,甚至會導致皮膚營養障礙、色素沉著、皮膚瘙癢、血栓性淺靜脈炎、潰瘍形成,就是我們俗稱的“老爛腿”。潰瘍反復發作,經久不愈。同時,血液淤滯容易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血栓脫落后可引起肺栓塞,嚴重時會致命。
下肢腫脹、小腿壓痛、胸痛、呼吸困難、“老爛腿”、淺靜脈曲張、昏厥、咳血等,均是靜脈曲張的癥狀。
重體力勞動者,教師,護士,廚師,久坐、久站的工作人員,孕婦,老年人反復慢性咳嗽、便秘者,都是易發人群。


靜脈曲張的癥狀

患靜脈曲張的主要人群
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是導致靜脈曲張的重要原因。健康腿部的靜脈包含有瓣膜,其張開和關閉能幫助血液返流至心臟,呈單向閥門,允許靜脈血液單向回流。病理狀態下,瓣膜不再發揮其功能時,靜脈血液倒流,遠端靜脈腔內壓力增高,導致靜脈擴張,造成血液囤積于腿部,并引發靜脈曲張的一系列臨床癥狀。
除此之外,先天性靜脈管壁薄弱,或者長期從事站立工作,也會導致血液在下肢靜脈內蓄積,引起靜脈內壓力增大而出現下肢靜脈迂曲擴張。
傳統靜脈曲張治療方法主要是指大隱靜脈高位結扎+主干抽剝術。大隱靜脈根部需要做手術切口,手術需在全麻下進行。在微創治療誕生前,這種手術方式廣泛用于下肢靜脈曲張治療。目前主要適用于大隱靜脈主干全程血栓或者大隱靜脈股靜脈匯入點血栓形成等特殊情況。因技術或設備原因,基于經濟發展不均衡,傳統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改良的點式切口術式在許多基層醫院值得推廣。
下肢靜脈曲張微創治療即為腔內消融治療。包括熱消融治療及化學消融治療。
熱消融技術在局麻下完成,具有創傷小、治療時間短、美觀性佳、恢復快、對工作生活影響小等諸多優點,是靜脈曲張治療領域的一種革命性進步。目前,較常采用的熱消融方法有腔內激光消融術(EVLA)、射頻消融術(RFA)和微波消融術等。
熱消融閉合術是一種新型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微創方法,近年來在歐美國家廣泛開展,效果令人滿意。全程通過超聲引導,經皮穿刺將射頻消融導管置入曲張靜脈腔內,大隱靜脈主干周圍注射腫脹麻醉液后,電極導管傳導高頻波在曲張的靜脈腔內產生局部熱量,讓血管“溫和”地閉合。治療后靜脈仍留在體內,既能將出血量和瘀傷風險降到最低,又能滿足臨床治療要求,不會出現傳統激光超高溫引起的血管穿孔風險。
射頻消融過程無切口,速度快,安全準確。射頻儀具有精確控溫、自動停止功能,并能夠智能識別血管閉合程度,從而進一步保證治療的順利和安全。
射頻消融術有諸多的優點,如安全、無輻射、效果好、美觀性佳、恢復快、并發癥少,對工作和生活影響小,國內外多個指南推薦為靜脈曲張一線治療,目前已成為靜脈曲張的主要微創診療技術。激光閉合大隱靜脈主干方法和射頻消融技術操作類似,但射頻消融技術對靜脈閉合效果比激光更為確切和可靠。
目前,應用于下肢淺靜脈曲張的腔內化學消融治療方式主要指的是泡沫硬化劑注射治療。該類物質直接破壞靜脈內皮細胞,具有較小劑量、較大內膜接觸面、較長接觸時間等優點,臨床應用較為廣泛。2021 版下肢靜脈曲張診治專家共識推薦,將泡沫硬化劑作為臨床治療下肢淺靜脈曲張的首選硬化劑,包括聚多卡醇和聚桂醇。
截至目前,手術是解決靜脈曲張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治療所有類型的下肢靜脈曲張。術前應仔細、多方面評估,臨床上往往用多種療法相互結合,以最小的創傷達到最佳的療效。

彈力襪穿法
預防下肢淺靜脈曲張的發生,核心是盡量減少、減輕下肢靜脈壓力。人類直立行走帶來的后果就是導致下肢淺靜脈壓力增加,想要預防靜脈曲張,首先得調整好生活方式。如果是肥胖人群應合理減重,減輕腹腔的壓力,從而減輕下肢靜脈的壓力。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放開,孕婦增多,建議孕婦不要長期坐著或是站著,要不時地起來走動走動,通過小腿的肌肉瓣來促進血液的回流。
如果久站的話,可以適當地做做靜脈操來緩解。
坐位靜脈操:盡量伸直腿,足部最大化的背曲、前伸來回運動,還有關節正反方向旋轉,每次做30~50 次。
站位靜脈操:身體保持直立狀態,足部踮腳,每次做30~50 次,要求膝關節要繃直。
另外,下肢靜脈曲張高危人群可以預備一雙醫用的彈力襪,以防止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生、發展。彈力襪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配,一定要選擇有正規批號的醫用型彈力襪,主要根據酸、脹、痛及曲張部位選擇彈力襪的長度。如果只有一側有癥狀建議雙側都穿,孕婦由于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出現靜脈曲張會比正常人概率高很多,選擇正確尺寸十分重要,不要覺著自己瘦或者胖估摸著大小隨意選擇尺寸。

踝關節360°環繞
另外,彈力襪對下肢靜脈曲張的輔助治療功不可沒,但一定要正確認識彈力襪,以免選擇錯誤或者用法錯誤讓彈力襪起到反作用。
合理飲食:盡量選擇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飲食,如魚、蝦、蟹、蛋類、肉類等;禁食堅硬、刺激性大的食品,以防便秘。多喝水、多吃纖維含量高的食品,如新鮮蔬菜、水果等,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給腿部靜脈增加負擔。同時盡量不要抓撓患肢皮膚,保持大便通暢,防止腹壓增高影響下肢靜脈回流。
再次提醒:如果出現像老張和老馬那樣的初始癥狀就要及時就醫,而且是到正規的醫院找專業的醫生診治。切不可拖延到出現皮膚破潰才去醫治,那樣不僅增加了并發癥的風險,而且恢復得還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