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強,孫啟帆,柳歲轉
摘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農業,促進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康養融合發展,是推進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可行路徑。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與實地調研,對鄉村振興背景下隆德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進行總結,總結分析了隆德縣加快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及存在的問題,并從強化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引領;突出示范帶動,打造產業集群;促進農文旅融合,開發多種業態;提升本土特色,做靚休閑品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強對外宣傳推介力度等方面提出加快隆德縣休閑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
關鍵詞:休閑農業;現狀;融合發展;對策;隆德縣
中圖分類號:S-01?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172(2023)04-0295-05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04.001
Thoughts on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 in Longde County
SUN Guoqiang 1, SUN Qifan 2, LIU Suizhuan 3
(1. Longde County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Service Centre, Longde Ningxia 756300, China;
2. School of Fine Art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China; 3. Longde County High
School, Longde Ningxia 7563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developing leisure agriculture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ulture, tourism, education, health, and well-being are the feasible path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verty-stricken area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Longde County, and to analyse the advantages,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i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op-level design, building industrial cluster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tourism, promo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creasing policy support, strengthening external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etc., thoughts on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 in Longde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Longde County
休閑農業是以農業資源為基礎,以休閑觀光為目的,以市場服務為手段,將農業資源與田園景觀、生態旅游、文化體驗、健身康養等深度融合的一種新興產業,是整合一二三產業服務“三農”的朝陽產業[1 ]。發展休閑農業,對于促進脫貧地區農村一二三產融合、帶動農民增收、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具有重要意義。隆德縣位于寧夏南部,六盤山西麓,地處北緯35° 21′~35° 47′、東經105° 48′~106° 15′,南北長47 km、東西寬41 km,面積985 km2。2019年5月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2021年被列為寧夏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近年來,中央1號文件多次提及支持休閑農業發展,要大力推進“休閑農業+” ,突出綠水青山特色、作靚生態田園底色、守住鄉土文化本色,推動鄉村休閑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寧夏回族自治區提出把休閑農業產業融合發展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型產業予以全力推進[2 - 3 ]。隆德縣搶抓脫貧攻堅銜接鄉村振興和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的政策機遇,充分發揮六盤山區獨特的氣候環境、優美的自然風光、淳樸的民風民俗、厚重的農耕文化和悠久的紅色革命文化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加快隆德縣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浙江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和隆德縣高中美術教研組聯合開展隆德民間文旅資源引入美術教學研究。就鄉村振興背景下,擦亮隆德文旅名片、加快休閑農業高質量進行了調研。通過調研明晰今后的發展思路對策,以期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支持。
1? ?隆德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成效
1.1?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2011年,隆德縣有休閑農業主體14家,經營總面積265.4 hm2,從業人數165人;2016年經營主體增加至38家,經營總面積584.0 hm2,從業人數774人。到2021年底,有各類經營主體76家,其中休閑民俗村3個、休閑農莊4家、休閑農業示范園區(基地)8家,農家樂61家,經營總面積達到835.6 hm2,從業人數1 125人。10年間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個數年均增長7個、面積年均增加57.2 hm2、從業人員年均增加96人。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87.2萬人次,營業收入5 224萬元,利潤總額1 087.4萬元。如今,城市居民走進鄉村,品嘗農家飯菜,體驗農村生活,感悟風土人情,參加民宿活動,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1.2? ?發展類型呈現多樣
休閑農業發展初步形成5種模式[4 - 5 ],即以彰顯隆德傳統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為主要內容,讓游客體驗濃郁鄉村風情的民俗文化型,如上梁老街、紅崖村、李士村;依托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改造建設為游客提供度假、娛樂、餐飲、住宿、體驗一體化服務的產業依托型,如盤龍山莊、神林山莊、毛家溝生態示范園;以綠色、自然、生態為主線,為游客提供田園景觀欣賞、農事體驗、瓜果采摘、休閑垂釣等服務的觀光體驗型,如街道休閑采摘園、新和休閑度假村;依托六盤山景區獨特自然風光、紅色文化和人文景觀開發的景區依托型,如紅宿蘑菇小寨等。不同發展模式各具特色,精彩紛呈,為隆德加快休閑農業發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1.3? ?經營模式逐步轉型
休閑農業經營模式已逐步從單一采摘觀光的農家樂向休閑、體驗、餐飲、民宿、研學等多功能轉型,從單一產業向多產業一體化經營模式轉變,從自發經營向政府規劃引導轉變[6 ]。如隆德盤龍山莊,已從發展之初的果蔬花卉種植發展為集果蔬種植銷售、采摘品嘗、餐飲住宿、休閑垂釣、登山旅游、文化科普及食用百合種植加工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紅崖村已從當初依托老巷子的老戲臺、古巷道、老院落、舊房屋等,發展成為集綠色生態、民俗體驗、休閑娛樂、文化展示、研學旅行、影視風情、寫生創作于一體的休閑旅游度假村,游客逐年增加。經營模式的轉變,不但可以讓游客參觀、體驗農事采摘的樂趣,而且解決了農特、文化產品銷售難題,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1.4? ?品牌效應明顯提升
大力挖掘休閑農業與鄉村生態旅游觀光價值,初步形成了休閑功能強、服務能力好、顧客認同度高的休閑農業品牌[7 ]。隆德縣榮獲了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稱號,創建老巷子“國家3A級旅游景區”1個,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6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企業(園區)2家,區級、市級休閑農業示范點8家。近年來持續開發休閑農業精品景點線路,參加全國、全區精品線路推介活動23場(次),舉辦各類休閑農業和文旅節(會)活動42場(次)。成功舉辦釣魚大賽、房車節、山花旅游節、登山節等大型賽會活動,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到隆德觀光旅游,擴大和提升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的知名度。
2? ?隆德縣休閑農業發展的優勢
2.1? ?獨特的氣候資源
隆德縣地處六盤山腹地,屬中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向半干旱過渡性氣候,年均氣溫5.6 ℃,7月份最高氣溫30.0 ℃左右,年均日照時數2 255.1 h,無霜期125 d,年均降水量492 mm。美高山最高海拔2 942 m,大部分區域介于1 900~2 500m,森林覆蓋率37.47%[8 ]。風景秀麗,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素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每年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避暑納涼,為加快發展休閑鄉村旅游業提供了先決條件。
2.2? ?優質的農特產品資源
隆德縣年均種植冬小麥、玉米、馬鈴薯、中藥材、蔬菜、小雜糧、胡麻等農作物30 668 hm2,糧食總產81 100t。飼養肉牛11.6萬頭、生豬6.7萬只、肉羊10.5萬只、肉兔38.1萬只、中蜂1.68萬箱。高海拔、冷涼氣候、肥沃土壤、無污染環境孕育出了很多“原字號”“隆字號”優質農特產品。六盤山黃牛肉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隆德黃芪、黃芩、黨參、甘草通過國家有機產品認證,隆德全境被認定為全國馬鈴薯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優質的農產品每年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光選購,贏得了認可和好評,為加快發展休閑鄉村旅游業提供了豐厚的產品資源[9 ]。
2.3? ?豐富的人文資源
隆德縣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民風淳樸,距離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5 km。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隆德翻越六盤山,寫下著名詩篇《清平樂·六盤山》,縣內有多處紅色革命遺址。先后榮膺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中國避暑休閑百佳縣等國字號榮譽。有50多個民間民俗文化產品列入了國家級非遺普查名錄,其中楊氏泥塑、高臺馬社火、魏氏磚雕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作名錄,民間繪畫、剪紙等11個項目被列入寧夏回族自治區級非遺保護名錄[10 ]。 “千年古縣、文化隆德”的人文品牌資源優勢,為加快休閑農業與民俗文化、紅色革命文化、非遺文化的有機融合發展提供了人文資源條件。
2.4? ?顯著的區位優勢
隆德縣自古有“關隴鎖鑰”之稱,位于陜甘寧交界處,是三省區省會城市的交通樞紐地帶,北距銀川400 km,西距蘭州270 km,東距西安370 km。交通四通八達,國道312線縱貫全境,隆秦公路連接南北,蘭青高速連接樞紐城市,距固原支線機場60 km,距寶中鐵路貨運中轉站30 km,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為吸引各地游客前來休閑觀光、旅游度假提供了便利[11 ]。
2.5? ?持續的政策支持
隆德縣大力實施產業富民強縣和生態旅游興縣戰略,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作為增加農民收入、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載體,給予大力支持。縣人民政府先后出臺《隆德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十四五”規劃》《隆德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隆德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2020 — 2023)》等文件,明確休閑農業發展重點。并每年出臺全縣支持產業振興工作實施方案,其中有支持休閑農業發展的補貼政策。區、市業務部門每年對發展休閑農業給予一定的項目支持。各類政策的疊加效應,必將有力推動休閑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3? ?隆德縣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精品園區較少, 疫情影響下效益下降
在調研走訪的50多家休閑農業園區、基地和農家樂中,除盤龍山莊、神林山莊等10家星級企業園區外,大部分經營主體檔次較低、規模較小、設施簡陋、內容單一,缺少創意,亮點精品少[12 ]。同時,由于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類賞花、登山、垂釣、體驗、展演等活動取消,時令蔬菜、水果采摘品嘗也減少,不少園區經營慘淡,一年只能營業半年,淡季來臨就解散員工、關門歇業,造成經營效益下滑[13 ]。
3.2? ?經營主體融資難, 建設用地吃緊
休閑農業是綜合性產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土地投入。調研中發現,大部分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存在資金困難,而現實中銀行抵押擔保貸款門檻較高,審批難,融資受限。大棚房整治及國家土地政策的持續收緊,鄉村可用于發展休閑農業的集體用地、建設用地緊張,土地調規又難,限制了休閑農業的規模發展。
3.3? ?特色不夠鮮明, 文化元素融入少
隆德是文化大縣,各類非遺文化資源非常豐富。調研發現大部分休閑農業項目缺乏主題創意,沒有將千年古縣的書法、剪紙、磚雕、泥塑等文化品牌產品很好地融合進去,設計內涵不夠,文化特色不鮮明,缺乏對游客的吸引力,容易使人產生審美疲勞,競爭優勢不強,難以形成品牌效應[14 ]。
3.4? ?游客參與體驗不足, 娛樂性欠缺
隆德縣休閑農業主體數量已非常可觀,但總體來看發展同質化嚴重,多數停留在“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的階段[15 ]。游客在當地能夠進行的活動比較單一,無法真正參與到具備特色的農事體驗和民俗文化活動中去。很多游客不僅希望能看得到秀美的景色,而且想要有一定可供參與的娛樂活動。很多經營主體在此方面較缺乏,游客體驗性不佳,造成參與度不夠、趣味性不足等問題。
3.5? ?農業功能拓展不夠, 產業融合度較低
大多數經營主體缺乏創新,沒有將符合和代表消費發展新趨勢、新潮流的元素有效融入休閑農業中去[16 ]。對隆德文化產品宣傳展示、紅色革命文化展示、農特產品展示、農業科技展示、農耕文化傳承展示、科普宣傳展示的開發力度不夠,農業功能拓展受限,鄉村多元價值開發不足,制約了休閑農業產業的多元化融合發展。
4? ?加快休閑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對策
4.1? ?強化頂層設計, 科學規劃引領
隆德縣休閑農業發展要立足縣域優勢,根據資源稟賦科學規劃,按照“以農促文旅,以文旅融農”的思路,把休閑農業與鄉村文化旅游、產業振興、品牌打造、電商營銷等業態緊密結合、一體推進,既要展示壯美秀麗的鄉村自然風光,又要體現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17 ]。一方面,政府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中長期規劃和相應的開發制度,對開發及經營項目嚴格審核,實行嚴格的準入及經營原則,杜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調動資本投入,完善休閑農業開發配套設施,形成規模效應[18 ]。另一方面,要搶抓創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示范縣的政策機遇,將休閑農業發展融入寧夏和固原市全域旅游中,融入大六盤山生態經濟圈中,利用民俗村、休閑農莊、休閑園區、美麗鄉村的開發優勢,形成“點線面”結合優勢,促進規模化發展。
4.2? ?突出示范帶動, 打造產業集群
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構建休閑農業全產業鏈,帶動產業集群發展。橫向來看,應促使從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經營主體、企業之間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協調共生的穩定聯盟,并逐步發展成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節點對接的利益聯結共同體。縱向來看,可以分為上、中、下游,即農民、休閑農業主體、產品供應商、景區服務商是產業鏈的上游,農產品、文旅工藝品生產企業、服務中介是產業鏈的中游,游客和旅行社是產業鏈的下游。通過縱橫產業鏈的集成,可以增強休閑農業的帶動和輻射功能[19 ]。結合隆德縣情,要全力打造以盤龍山莊、神林山莊2家五星級園區為龍頭,紅崖、新和等4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辛平、新莊等6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為紐帶,紅宿蘑菇小寨、毛家溝休閑生態園、上梁老街等休閑農業園區、農莊、農家樂聯動發展,競爭力更強、具有顯著規模效應的休閑農業產業集群。
4.3? ?促進農文旅融合, 開發多種業態
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著力做好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康養各元素之間的融合,使其在增加農村就業崗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要與美麗村莊建設和傳統文化村落開發保護相融合,開發農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鄉土文化游等項目[20 ]。二要與現代農業園區和鄉村休閑公園建設相融合,在農業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鄉村園林建設中植入休閑養生、休閑觀光、休閑采摘、農業科普、農耕體驗等元素,開發田園農業游、園林觀光游、農業科技游、務農體驗游、回歸自然游等主題,使其更具吸引力[21 ]。三要與隆德紅色文化相融合,依托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紅二十五軍遺址、中共地下黨上梁李家溝革命遺址,重點打造好紅宿蘑菇小寨、老巷子、上梁老街等休閑農業示范點,開發紅色及研學體驗游項目。
4.4? ?提升本土特色, 做靚休閑品牌
鞏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書法之鄉、中國避暑休閑百佳縣建設成果,大力開發本地資源,擦亮“國字號”榮譽招牌。一是打造休閑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積極參加全國、全區休閑農業精品景點線路推介,重點打造“隆德縣城→老巷子民俗文化村→新和休閑度假村(非遺馬社火傳承基地)→盤龍山莊→上梁人民公社遺址公園→毛家溝種植生態園→神林山莊→前莊驛站(紅蕎、油菜花種植基地)→紅宿蘑菇小寨→隆德縣城”線路。二是大力創建精品園區,重視農文旅品牌形象策劃、創建策劃、運營管理和銷售推廣,打造一批在全區乃至全國叫得響、過得硬的精品休閑農業園區[22 ]。三是做好農特、文旅產品品牌宣傳推介,做強區域公用品牌,支持企業創建品牌,做好牛肉、中藥材、香醋、蜂蜜、雜糧、沙棘等農產品和書畫、剪紙、磚雕、手工藝品的推介銷售,開發具有隆德特色的鄉村農文旅產品。
4.5?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拓寬投融資渠道
建議隆德縣每年安排財政銜接鄉村振興資金用于休閑農業發展,且逐年加大力度,支持配套基礎建設,優化組合投入發展。加大對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休閑農業星級園區的獎補力度,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發揮引領示范作用。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創辦具有鄉村特色的民宿養生基地,創辦鄉村旅游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游企業,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完善抵押貸款程序,金融機構應對信用良好、優勢突出、潛力較大的項目放寬擔保抵押條件,并在貸款利率上給予優惠。其他相關部門做好政策銜接保障,如對農家樂經營項目免稅、對休閑農業園區銷售自產初級農產品和初級加工品免稅,休閑農業項目也應享受農業用電收費政策等[23 ]。
4.6? ?加強對外宣傳推介力度
制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宣傳推廣方案,每年規劃舉辦一系列全國和全區性的大型賽會及宣傳推介活動,繼續搞好釣魚大賽、登山節、山花旅游節、精品線路推介、農產品促銷費等重點活動,不斷豐富內容形式和載體。通過微信、微博、微電影和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打造品牌形象,提升隆德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加強休閑鄉村旅游目標市場分析和定位,建立健全政府、媒體、企業、中介“四位一體”的營銷推廣體系,完善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的宣傳促銷激勵機制,實現鄉村休閑旅游營銷推廣專業化、市場化和高效化[24 ]。
參考文獻:
[1] 張勝利.? 中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 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4.
[2]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EB/OL]. (2021-11-19)[2022-05-13].? https://www.nx.gov.cn/zwgk/qzfwj/202111/t20211129_3170674.html.
[3]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EB/OL].? (2021-10-09)[2022-05-19].? https://www.nx.gov.cn/zwgkqzfwj/202110/t20211009_3076385.html.
[4] 肖? ?軍,熊? ?健.? 安徽省休閑農業開發模式選擇研究[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38-44.
[5] 胡顏霞.? 藍田縣休閑農業轉型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農業科技,2020(4):240;245.
[6] 袁明達,周? ?方.? 湖南省湘西州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模式及優化路徑[J].? 甘肅農業科技,2021,52(11):84-89.
[7] 張? ?揚,王光宇,方文紅,等.? 安徽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狀況分析及對策建議[J].? 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8):104-108.
[8] 李國璋,張映琪,胡方同.? 隆德縣的氣候資源及其利用[J].? 甘肅農業科技,2010(2):36-38.
[9] 陳志斌.? 隆德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 寧夏農林科技,2013,54(11):125-126.
[10] 隆德縣地方志編撰委員會.? 隆德年鑒2020[M].? 銀川:陽光出版社,2020.
[11] 李鴻儒.? 隆德民間藝術[M].? 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10.
[12] 馬麗榮,喬德華.? 甘肅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 甘肅農業科技,2022,53(1):1-7.
[13] 謝? ?飛,覃湘蕓.? 鄉村振興背景下云南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J].? 甘肅農業科技,2021,52(7):85-88.
[14] 孟祥豐.? 農旅融合視角下休閑農業園區概念性旅游規劃研究——以宜興市楊巷鎮為例[J].? 安徽農業科學,2018(36):110-127.
[15] 高? ?超.? 農旅融合的休閑農業發展對策探究—以唐山市豐南區為例[J].? 經濟研究導刊,2021(5):16-19.
[16] 顧智煒.? 莆田市休閑農業優化發展策略[J].? 安徽農業科學,2016(28):159-161.
[17] 劉明強,潘? ?果.? 柳州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和對策研究[J].? 南方園藝,2017,28(3):20-22.
[18] 周? ?萌.? 揚州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 貴州農業科學,2020,48(7):155-158.
[19] 汪? ?泰,陳俊華.? 重慶市田園綜合體建設的現狀、主要問題及發展對策[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8):200-203.
[20] 吉小燕,王衛生,錢? ?晶.? 江蘇休閑農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探討[J].? 中國鄉鎮企業,2014(1):69-73.
[21] 楊光宗.? 山西休閑農業發展分析與對策[J].? 山西農業科學,2018,46(9):1574-1576.
[22] 冉茂中,趙開禮.? 南充市休閑農業發展對策研究[J].? 四川農業科技,2019(2):68-70.
[23] 林國華,曾玉榮,蔡子堅,等.? 產業主導型休閑農業技術集成與模式探索——以福州龍臺山農業生態園為例[J].? 福建農業學報,2012(6):647-651.
[24] 趙利清,王? ?勇.? 淺談麗江農業休閑旅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湖南農業科學,2017(6):88-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