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輝 白博陽 史會全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3d Max課程;教學改革;企業需求
1《3d Max 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概述
《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這門課程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既有藝術性又有技術性相互結合的實操課程,也是建筑設計師和室內設計師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課程。《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學習此軟件來解決建筑和室內等各種模型創建、模擬現實生活場景中燈光、材質效果表現等專業技能,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空間設計領域的工作提供感性和理性的認知并打下精良的技能基礎[1]。
在《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中,既要注重應用型本科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又要在課程內容上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實戰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職業崗位學習和可持續發展,以利于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設計工作中。
2 當下應用型本科院校《3d Max 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022年6月通過走訪廣東省幾所應用型本科高校,廣東工商技術大學藝術系、廣東培正學院藝術學院、廣州新華學院藝術學院等院校,通過教師之間交流和走進課堂,總結出《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這門課程在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教學形式單一、課程教學設置不夠合理、低版本的軟硬件與教學需求之間的問題。
2.1 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教學設計只停留在基本講解和虛擬空間設計講解,很少與市場接觸,課程設計構思缺少社會服務意識。例如,教學方法中缺乏實際項目模塊形式。在《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的教學環節中,很少把軟件命令帶入實際空間案例進行建模講解訓練,使得學生只是單單了解命令的最基本的作用,忽略了對實際空間結構知識的穿插講解,無法達到舉一反三。還有就是在后半部分材質賦予、燈光表現環節太過于體現軟件技能表現效果,忽略了設計思維與設計表現兩者的結合,使得學生缺乏對空間關系的理解和認知。學生畢業后進入設計崗位后無法運用3d Max軟件實操實際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在整個設計工作流程中,學生缺乏系統性的實際項目案例設計能力,導致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實踐過程中,無法建立起長效的教學模式機制[2]。
2.2 課程教學設置不夠合理
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開設的軟件課程包含《Auto CAD》《Photoshop》《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等,大多數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都是在大學二年級的第一學期開設,《3d Max 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同時需要和Auto CAD、Photoshop 等軟件相結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同期沒有開設學習Auto CAD、Photoshop軟件的課程,例如在大學二年級的第二學期開設Photoshop。這就造成了軟件課程學習銜接不得當。另外實踐課程的學習還需要理論知識的支撐,所以在開設《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時同期還要學習《室內外空間設計》這門理論課程,假如沒有做到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的設計思維就會相對較弱,導致課程教學長期處于臨摹制作階段,最終學生繪制出來的效果圖不夠合理。
至于課程設置方面,《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這門專業必修課核心課程,目前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課設置課時基本都定于64學時。作為大學二年級學生現階段,學習的能動性和專業知識能力不是很好,受課時的限制,教師不能很好地、全面地對知識系統地講解。與其他設計軟件相比,3d Max操作更加復雜,工具面板命令更多,特別是一些復雜的模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系統解釋和實踐練習。并且院校在學習《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的周期上也有所不同,有從第一周到最后一周授課方式,也有階段性授課方式。所以,學生面對現有的64個學時的學習,很難對特殊模型創建、特殊材質賦予、高級燈光和渲染知識點做全面系統的掌握和理解。
2.3 低版本的軟硬件與教學需求之間的問題
優良的教學軟硬件設施是保證《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正常開展的重要條件。目前,通過對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機房進行調查,發現其許多問題,例如,機房里一直使用低配置低版本的軟硬件,導致高版本軟件帶不動。眾所周知,3d Max軟件版本是不斷更新的,高版本里增添了許多新功能,甚至一些操作界面、圖標等都發生變化。例如,高版本的渲染器里面添加了防異色功能,并且還可以在3d Max軟件里進行處理圖片。如果不及時更換3d Max軟件版本,將會導致教師只能教授過時的軟件技術。學生畢業后走向企業崗位時,他們還需要花一些時間去熟悉界面、學習新的功能,學生會感到在學校學到的技能在工作中感到毫無用處。另外,還有硬件方面,因為3dMax三維軟件占用計算機大量空間,所以需要較好的硬件設施才能穩定運行、在最后出圖階段快速渲染,如果專業機房一直使用陳舊的教學設備,會導致大量的練習操作無法正常運行,從而導致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延誤,正常的教學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只有保持積極與企業、市場保持聯系,實時跟進,才能保證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才能滿足企業人才的需求。
3 應用型本科高校《3d Max 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改進措施
3.1 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設計課程內容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成為現代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改革的重點,許多教師已采取多種方法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地位,例如,以智能手機為終端的移動信息化教學方式,這種信息化的教學方式更加靈活,不會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學生可以更容易地自主學習。還有以現在較為流行且實用的雨課堂為例,利用移動終端設備,提高學生對《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學習興趣。在上課之前,將《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知識點和實訓內容步驟公布在雨課堂班級課程上,先讓學生根據教學習內容和實訓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練習,并設定相應的時間自主完成,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在上課前進行預習并對實訓部分進行先練習。在自主實訓練習結束后,學生們提出實訓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再進行授課及答疑。下課后,教師再把整節課的內容共享給大家,方便學生貫穿整節課的知識點,鞏固這堂課的內容。學生也可以隨時隨地在平臺向老師發問,學習時間不限于傳統課上45分鐘。讓學生掌握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達到良性循環的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多少,根據實際情況課后還可以安排置難度稍微大一點的案例,作為加分作業,便于拔高《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這門課程軟件運用技能。
3.2 教學手段與方法要靈活和多樣
3.2.1 搭建自主學習平臺,創新教學理念
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和《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的特點,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學生三維建模和動畫制作技能提升的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將教師的各類教學資源、國內外優秀教學資源、學生學習心得、國內外優秀作品等上傳到學習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學生可以通過電子設備例如手機、計算機等網絡終端隨時隨地學習。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建設不僅是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有效延伸,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自主學習。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共享式自主學習課堂。例如在建筑室內設計專業《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先了解課程大綱,課程學習目標,以及與課程相關的教學視頻,PPT 等可以提前預習,課前或者課后,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各種疑惑和難點,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與其他同學、教師、企業設計師等互動交流;學生可以利用教學平臺獲取資源、上傳作業、搜索結果等;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備課、教學、布置作業、輔導學生、解決問題等工作,實現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是“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室內設計專業《3d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環節。
3.2.2 采用工作室制“項目導向”教學模式
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模式,建筑室內設計專業《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這門課程在教學中可采取工作室制“項目導向”教學模式授課,通過校內工作室作為平臺,引入企業真實項目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這樣學生可以在學校期間就可以參與實際工作訓練。將《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劃分為三個項目: 造型建模、燈光與材料、渲染表現,每個工作任務設置相應的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使教學不再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面(如圖1) 。通過“項目化”教學,重新優化《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結構,將實際項目任務融入課程教學模塊中,通過對學生個人專長和技能表現進行綜合評價,然后進行分組,形成組員能力互補結構體系。
課程結構的優化使教學目標更加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此模式有利于學生在走進企業設計崗位中能熟練地解決工作中實際項目問題。因此,“項目導向”教學模式有利于《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從以教材為中心轉向以實際項目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向以工作室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轉向師生溝通與合作形式,從而形成多維度的課程教學模式[3]。
3.3 以就業為導向,引進行業優秀資源
本課程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應用型人才,通過訪問用人單位、與相關行業溝通、交流,派遣教師走進企業相關崗位進行學習和實踐,從中獲得新的實踐教學方法和資源。通過對往屆畢業生就業市場需求的調查,邀請相關崗位的優秀畢業生到學校進行和學生經驗交流,從而樹立榜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校企合作方面,通過聘請優秀的設計師到學校進行講授行業動態及趨勢,讓師生可以明確《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的學習目標以及行業用人的技術要求和最新技術趨勢。通過了解行業的需求,動態確定《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及時補充《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培養市場真正需求的實踐應用型人才[4-5]。
3.4 建立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
《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這門課程在教學中對教師的實踐、理論能力都有特別高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單單是把講授的知識點作為其唯一的任務,而是要把知識如何分解、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引導學生去做,作為主要的任務。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要有更廣泛的知識面,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因教師這個行業基本是封閉的,很好和社會交流,尤其是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社會不斷發展,企業對該專業培養也有了新的要求[6]。所以要鼓勵教師走出去及時充電,積極參與3d Max技術培訓、假期兼職、參與設計行業實際工作項目,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從而確保學生接收新的東西,使能力不斷提高。
3.5 提供豐富網絡資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給學生提供便捷,學生可以通過校內FTP服務器獲取高版本正版軟件安裝包,上課中的教學視頻,每節課的授課內容等電子參考資料。并且還可以免費下載國內外優秀的立體圖像以及國內外相關的設計案例,例如,3d溜溜網、拓者設計吧等網站里的資料均可下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條件。
3.6 參加課外競賽活動,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要鼓勵學生踴躍參加校內校外的各種3d Max圖像表現競賽,通過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首先可以先參加學校組織的相關競賽進行鍛煉,通過校內競賽來發現每個學生的亮點和不足后及時修正。再參加省級、國家級等大型的競賽活動。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學習和歷練,使學生在課程中的學習內容與自身創新思維融合,以競賽的形式增長見識、拓寬視野和促進交流。
4 教學成果
通過一學期的授課實踐,利用期末綜合考試進行教學效果分析如下(如表1) 。
從考核結果分析來看,48名學生考核成績均合格,及格率100%,學生平均分84.27 分,最低分73分,最高分93分。對得分較高學生進行訪談,學生表示遇到不會的題目會通過網絡平臺雨課堂,教師、小組成員會及時予以解答,或者通過網絡資源引導學習。《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改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5 總結
《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這門課程是應用型本科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需要更符合現代設計崗位需求,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第一,解決課程改革的局限性,解決《3d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軟件課程教學與其他相關設計課程緊密結合。第二,與企業無縫對接。根據建筑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設計崗位需求,應合理構建課程體系,可以通過建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項目導向”教學模式、“競賽活動”教學模式等。實現《3d Max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與企業無縫對接。從而解決應用型本科院校軟件類課程在教學中發展瓶頸,通過此改革措施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相關軟件實踐課程的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