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榕



關鍵詞:中職;福建省高職分類招考及技能測試;常用網絡設備;精品在線課程
《常用網絡設備的配置》是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安防系統安裝與維護和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也是《福建省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計算機類職業技能測試考試大綱(試行)》規定的必考科目。
該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服務于課程教學的課題研究開展,能夠充分服務于參加福建省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的廣大計算機類考生,為他們提高職業技能測試成績提供幫助。以下以福州機電工程職業技術學校的《常用網絡設備的配置》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為例,闡述學校的做法,為各校的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1 注重課程建設頂層設計,構筑完備課程體系
1.1 打造優秀的師資團隊
課程負責人教學經驗豐富,深耕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近20年,獲得多本網絡類證書。教學團隊師資力量雄厚,有多年指導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的中青結合的教師隊伍。教師隊伍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教學科研能力強、成效顯著。主講教師都具有豐富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經驗,并具有鮮明的教學特色。
1.2 建設豐富的教學資源
現有課程6個大項目的完整PPT課件資源、電子教案22個、實驗拓撲配置文件43個、實訓報告25個、PKA活動自測文件25個,建有一套數字化教學平臺。通過該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很方便地完成網絡課程建設,實現線上線下互動教學,有搶答、投票、問卷、在線測驗、主題討論、隨堂練習、白板、同步課堂等互動活動。
1.3 凸顯鮮明的校本特色
在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中,以PKA活動自測為主的課程設計帶動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在課前參照教材和PPT課件先自行學習,上課過程中利用實訓報告和PKT進行訓練,使用PKA進行自測評分,對照得分點自查,能夠促進學生有針對性地、自主地學習常用網絡設備的基礎理論和配置技能。
1.4 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
本課程經過多年的發展,根據專業設置和社會需求以及網絡技術的最新發展,多次對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進行修訂完善,選擇高質量的教材,充實教師隊伍、優化教學方法、完善實習實訓條件。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保證了教學需要。
1.5 優化合理的教學內容
教學團隊對課程理論內容和實驗實訓內容進行了優化組合,使教學內容更加合理。
本課程有效對接職業技能測試考試大綱,學生可以反復自學、練習、自行測試,對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省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成績幫助很大,高職本科錄取率連續多年居全省中職校前列,學生滿意率高,學生評價良好。
2 開發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開展課程課題研究
2.1 建設省級職教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提高課程教學融合程度
《常用網絡設備的配置》課程于2020年11月申報了福建省級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并于2021年3月立項,經過精心建設,于2022年4月驗收通過。建成后的精品課程有優秀的教學團隊、完善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合理,教學資源豐富,深受學生歡迎,課程的開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和省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成績。精品在線課程提供了網絡在線學習的平臺,教師應予以充分利用,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混合式教學。如此,就能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利用平臺進行充分學習。
在線教學平臺中的任務點闖關式學習、自由學習模式能夠補充傳統課堂之不足,統計、管理和數據分析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及時調整策略、改進教學。
2.2 開展市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提升課程建設理論高度
為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堅持課程教學和問題導向相統一,課程教學團隊著眼于“科研興教”,積極申報并獲準立項為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
本課題研究的基礎是省級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項目——《常用網絡設備的配置》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該課程基于高職分類招考背景,積極實踐并探索在信息化環境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學習效率,能夠為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內容、教學管理、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提供參考案例。
3 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課程教學的立足點是課堂,課堂能否取得實效,是課程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常用網絡設備的配置》課程使用了思科公司的Packet Tracer網絡仿真軟件[1],它是一套非常適合中職交換路由課程的教學軟件。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借鑒手游的上癮模型,進行教學設計,時刻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讓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習能夠有收獲,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什么是上癮模型呢?上癮模型[2],是尼爾·埃亞爾提出的。
簡單來說,這個模型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以及投入。
第一部分:觸發。在手游中,讓產品和用戶產生第一次親密接觸。比如,掃碼就送禮,注冊送積分,分享送金幣。這一部分中,教師可以將課程的考核成績進行分解,改為過程性評價、多元評價,鼓勵、觸發學生利用Packet Tracer仿真軟件進行學習。
第二部分:行動。在手游中,通過降低上手難度,讓玩家“玩”起來。玩家第一次登錄,只需要填寫手機號;第一場勝利,輕松達成;第一次購買的價格非常實惠。這一部分中,教師可以將要求學生掌握的實訓內容,進行精致設計,先設計簡單的,學生能夠輕易完成,每完成一步即時獲得軟件的評價,給予肯定,完成了全部的知識點,進度條顯示達到100%,由易入難,逐步提高。
第三部分:多變的酬賞。在手游中,玩家一旦“玩”起來,就能立刻得到獎勵。多玩一局,多一份獎勵,多玩一天,多一天獎勵。這一部分中,PacketTracer仿真軟件[3]提供了非常好的評價響應,教師應將要學習的實訓技能點列為考核評分點。學生可以通過“檢查結果”,隨時觀察自己的完成情況,進一步“攻克”未完成的考核評分點,學習能夠學出“打怪升級”的感覺,“攻克”后成就感滿滿,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愉悅。
第四部分:投入。玩家最終會因為投入多而離不開游戲。游戲世界中的記錄、級別、皮膚帶不走。投入會產生下一次觸發,酬賞又會刺激下一次行動。課堂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在課后因考核進度沒有達到100%,考核評分點未“攻克”,不肯立即下課離開實訓室,并邀請同學幫忙,一起研究。
就這樣,周而復始,不斷循環。手游玩家不是“玩物喪志”,只是中了“上癮模型”的小圈套。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有效借鑒“上癮模型”,輔之以教師課堂組織的其他手段,就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提高課程教學課堂實效。
4 課程教學實踐反思
4.1 應注意培養提高學生的知識融合和遷移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通過學習,對于本課程設計和提供的實訓內容均能夠掌握,但是因為課堂是分節進行的,訓練是逐個進行的,學生對于多個知識技能點之間的知識掌握沒有很好地進行融合,沒有深度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是割裂的,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進行知識的遷移,應加強這部分的能力訓練、培養和提高。
4.2 應進一步研究挖掘和開發網絡仿真軟件功能
Packet Tracer網絡仿真軟件是一套非常好的網絡設備課程實踐學習教學軟件。教師通過該軟件設計出網絡設備實訓自測文件,學生利用實訓自測文件學習,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習內驅力,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并將一個復雜的網絡工程問題可視地分解一個個小的問題,進行攻克學習,效果很好。不足之處是,軟件僅顯性地提供了單個學生的學習訓練和測評功能,未能提供一整個教學班級的橫向測評統計功能,并不利于教師掌握班級學生對于各個知識點的掌握分布情況。應進一步研究挖掘,或進行二次開發,予以完善。
4.3 應注重利用數字化教學方法進行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教學與在線教學兩者所具有的優勢相互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4],其本質是利用教學資源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深度、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廣度。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線教學平臺等數字化教學方法能有效推進課程教學取得效果,線下線上混合教學[5]模式能提高課程教學的融合程度,迅速取得課堂實效,應統籌謀劃、全面推進,不可建而不用,固守在傳統課堂的陣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