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萍
摘要:隨著民勤縣養殖業的蓬勃發展,畜禽糞污處理和利用成為新的生產和環境問題,如何高效利用這一有機肥源,使之在耕地質量提升和農田生產力提高中發揮重要作用,將是現階段農業生產技術創新的重點內容之一。本文介紹了民勤縣養殖業的基本情況、有機肥源(糞污)利用現狀及對策與措施,內容包括全縣畜禽飼養量、養殖產生的糞污體量和有機肥利用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怎樣高效利用有機肥的對策與措施,以期為現代農業可持續循環發展提供有利可為的參考。
關鍵詞:有機肥源;利用現狀;發展對策
發展養殖業,不僅是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國家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內在需要。民勤縣地處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素有牛羊等草食畜養殖的傳統,而且受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等飼草品質的影響,民勤縣的畜禽產品風味獨特,品質上乘,深受市場歡迎。為了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近10年來民勤縣大力發展優勢畜牧業,使農民收入實現逐年增長。然而,在大力發展畜牧業的同時,生產了大量的畜禽糞污,對當地的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為了實施農業綠色生產和資源的再循環利用,民勤縣對畜禽糞污處理進行了大膽嘗試,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應,也獲得了一定的經驗。本文在分析民勤縣養殖業生產狀況的基礎上,闡述了畜禽糞污利用現在和產生的方法,并就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提出了未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以為同類型區畜牧業健康綠色高效發展提供參考。
1 民勤縣養殖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民勤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縣推進農業農村改革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強龍頭、促合作、深加工、創品牌為抓手,強化政策引導,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科技支撐,完善設施裝備,著力推進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連續10a出臺草畜產業扶持政策,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農民建設養殖場(小區)。截至2021年年底,全縣累計建成規模養殖暖棚面積5.90hm2,其中養殖小區數量達到772個、占地面積超過2.35 hm2,另有分散養殖暖棚3.55 hm2。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的“五化”標準,全縣暖棚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隨著設施畜牧業持續快速發展,畜禽飼養數量逐步擴張,設施畜牧業經營管理水平和綜合效益逐年提高。截至2021年年底,全縣畜禽飼養量達751.3萬頭(只),其中牛、羊、豬、雞存欄分別達2.6萬頭、170萬只、8.6萬頭、200萬只,出欄分別達1.1萬頭、220萬只、9萬頭、140萬只。以規模養殖場(小區)為重點,不斷強化技術培訓與科技推廣示范,鼓勵指導養殖場配套完善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引導修建糞污處理場和化糞池,對畜禽養殖產生的糞污經收集發酵后還田利用,實現糞污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不斷加強糞污資源化利用。全縣規模養殖場(小區)規劃建設畜禽糞便堆積處理場達34.86 hm2,先后在養豬和養牛為重點的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化糞池、沼氣池1.43萬m3;縣內建成生物有機肥加工生產線3條;散養農戶養殖畜禽糞便通過堆積發酵后還田利用。全縣畜禽糞污產生量達207萬t,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1%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設備配套率達到95%,其中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設備配套率達到100%。
2 有機肥源利用現狀
2.1 做生物有機肥生產的加工原料[1]
畜禽糞便含有豐富的有機質(13%~28%)和農作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而且畜禽糞便中的氮磷鉀等的速效養分,可逐步釋放以供應作物所需,支持作物的均衡生產;另外,畜禽糞便是生產生物有機肥的基本原料,通過適當加工可以成為優質高效的生物有機肥。縣內通過企業自籌和上級項目資金扶持,建成生物有機肥加工生產線3條,用EM等發酵劑使被發酵糞便快速升溫至60℃以上[2],高效殺滅有害病菌、病毒、寄生蟲卵和雜草種子,消除惡臭,并分解發酵物中氮、磷、鉀等大分子營養,轉化成為利于作物吸收的小分子速效養分,并形成大量的腐殖質和微量元素,經過機械化的造粒設備,加工成顆粒肥料。
2.2 用于日光溫室土壤改良的基礎物質[3]
民勤縣實施石羊河流域治理項目為設施農牧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至2020年底,全縣累計建成日光溫室1.35萬座,現在每年新建日光溫室300座以上。新建日光溫室由于建設墻體取土的影響,室內土壤原有土層被破壞,生土入室,土壤質地條件變差,土壤有機質和礦質元素含量低,需進行土壤改良才能進行種植。有機肥是改良日光溫室土壤的基礎物質,能增加土壤有機質,不僅能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顯著降低土壤緊實度和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還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磷鉀等大量元素的含量和均衡元素之間的比例,提高養分利用效率;其次,施用大量的有機肥還可以提高冬季日光溫室生產的地溫,這不僅能夠增強作物根系生長活力,而且有利于土壤養分的釋出和微生物活性,在提高日光溫室生產效益的基礎上提高土壤質量,加速土壤熟化。在生產上一般新建日光溫室每666.7m2需要施25~30m3有機肥來改良土壤,施肥后經多次深翻,使土肥混合均勻。在日光溫室正常生產過程中,每年都要重施有機肥,才能保證日光溫室生產優質高產高效。
2.3 腐熟發酵還田
民勤縣農民有傳承歷史的畜禽養殖習慣,一般農戶自產自養畜禽數量在幾十頭(只),絕大部分農戶在前庭后院拱圈飼養,飼養方式規范,糞尿能夠按期收集,自行堆積加工腐熟,用于大田作物還田做肥料。在長期耕作和大面積的連作種植背景下,民勤縣存在耕地質量下降的潛在風險,通過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在生產高值畜產品的基礎上,對產生的畜禽糞便進行科學的腐熟發酵,然后進行深施還田,不僅能夠改善民勤縣耕地質量,提高農田的可持續生產能力;而且能夠實現對糞污的高效循環利用,達到綠色高效生產的目的;還可以提高土壤有機碳含量,為實現區域碳達峰碳中和作出重要貢獻。
2.4 做肥源向外銷售
民勤縣設施養殖業畜禽規模大、存欄數量多,產生的糞便體量大,特別是集中規模養殖小區(場)產生的大量糞便易于收集,所產肥源品質好,絕大部分被外地有機肥生產企業定點定期收購,每年有大量的肥源向外銷售,被作為加工生產有機肥的主要原料。
3 存在的問題
3.1 對有機肥作用的認識不足
有機肥是全量長效肥料,增施有機肥可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保肥保墑性能。與化學肥料相比,有機肥不僅含有作物生產所需的大量元素,而且含有中微量元素,尤其重要的是富含有機質和微生物,可以均衡地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性狀;其次,有機肥的肥效持續而長久,可以在不同時段為作物提高必需的養分,但因沒有使用化肥的肥效快,一部分農民就有偏見認為有機肥可有可無,只要化肥用量足,就能達到增產增收的目標,而對單施化肥可使土壤質地僵硬板結,影響土壤通透性,降低其生產性能的認識不足。
3.2 對有機肥源的加工經驗不足
有機肥發酵腐熟需要適宜的水分、溫度,發酵時間長,耗工費時,有部分農戶雖然能將有機肥堆積發酵,由于對其發酵的原理、發酵的條件、發酵的過程、發酵的方法要領不熟悉,結果造成有機肥發酵失常,發酵過度損失養分,降低肥效,發酵不熟,生糞上地,造成作物肥害。尤為重要的是,畜禽糞便中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農戶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在加工生產中不能有效地清除污染物,從而生產健康有效的有機肥;其次,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因為缺乏科學的指導,在畜禽糞便的腐解發酵過程中破壞了微生物區系,降低了肥料的生物品質。
3.3 有機肥生產加工能力不足
有機肥生產企業生產有機肥需要將原料充分發酵再將其造粒,而發酵生產環節周期長,粉碎造粒效率低。因此,有機肥生產不僅需要較大的生產車間,而且需要建造高效可調節的發酵設施,并需要配置較為復雜的生產配料系統;由于畜禽糞便污染物較為復雜,還需要很強的技術力量做支撐。所以發展有機肥生產產業需要較強的人力、資金、設施設備和資金支持。民勤縣內雖然已經建成3條有機肥生產線,但因受資金、場地、加工設施等條件的限制,生產效率低,直接增加了生產成本,年生產加工能力不到全縣糞污總量的10%。
3.4 當垃圾堆棄于閑灘空地
由于農戶自發畜禽養殖非常分散,加之對有機肥的認識不足,也受到勞動力不足的限制,有部分農戶受零星散養和無設施不良養殖習慣的影響,養殖無固定場所,糞尿平時隨地撒,在清理院落環境衛生時,直接把它當垃圾堆棄于閑灘空地,肥源沒能集中收集處理,沒有得到加工處理,致使有機肥源浪費。不僅污染了環境,對新農村建設造成影響,而且大量畜禽糞便堆積,在高溫季節還會存在自燃失火等安全隱患。
4 對策與措施
4.1 加大宣傳力度
農村畜牧業養殖涉及千家萬戶,只有搞好宣傳教育、思想認識到位、轉變傳統觀念,才能使有機肥源綜合利用變為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一是要通過廣播電視等多媒體宣傳、培訓講解、上門服務等方式,向農戶宣傳糞肥的收集、銷售、加工、使用和節本增效的方法,要向農戶講清楚增施有機肥的好處、有機肥和化肥的不同特點,以及配合施用的方法和優點。二是要建立有機肥的技術示范基地,加強農民對有機肥利用的影響,使他們主動加入有機肥收集、生產和利用過程中來;三是提高農業技術員進村入戶和田間指導的強度,在生產面對面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增進農民對有機肥的認識。最后,要加快沃土工程的實施速度,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規模,支持農業生產健康可持續發展。
4.2 強化政策支持
一是縣級相關部門單位要積極與上級財政、發改、農業等對應部門協調,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提升行動、綠色有機農業生產等項目的實施,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投入,擴大畜禽糞肥循環利用的加工能力。二是要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綜合實力強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有機肥加工項目,出臺制定用地、用電、用水等優惠政策,采用財政貼息、以獎代補及先建后補等方式對參與有機肥建設的企業實行獎勵補助,增強企業發展的能力。三是要制定和落實推進有機肥施用的政策和方案,對施用有機肥并明顯提高耕地質量的農戶加大獎勵和扶持,從正面引導廣大農民加大對有機肥的利用。
4.3 采用配方施肥技術[4],推進化肥減量增效行動
要實現化肥減量增效,測土配方施肥仍是核心技術。通過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基礎肥力,改變增施有機肥和化肥施用的方式,根據作物營養需求精確定量施肥為導向[5],及時發布主要農作物推薦施肥方案和主推肥料配方,引導企業按方生產專用有機無機配方肥,指導農民按方施用,讓作物吃上“有機無機營養套餐”,使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減量。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肥料化利用率,提高耕地質量,提高農產品品質,減少化肥用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4.4 夯實高效使用有機肥的基礎
爭取設立專項,重點開展有機肥腐熟、生產、加工環節的技術研究與開發,為提高技術工藝、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著力創新驅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構建適合民勤縣畜禽糞肥資源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的產業體系。立足農村畜禽業養殖規模的需求,積極引進推廣家庭可用的有機肥生產加工小型設備,方便隨時隨地加工使用,加大糞肥轉化力度,消除面源污染。充分發揮縣、鎮、村三級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作用,著實利用現有科技人員和鄉土人才優勢,抓好有機肥收集、發酵、加工、使用等生產技術培訓,建立暢通的技術服務渠道,將畜禽養殖、糞污加工、農業生產聯結形成利益共同體,補齊現代農業綠色高效發展循環產業鏈。
4.5 推進機藝一體化,提高有機肥利用效率和效益
要對當前有機肥利用現狀進行深入調查摸底,尤其對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給予足夠重視。結合農時和有機肥形態(液態或者固態)配套相應的農機具,根據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確立有機肥施肥方式,提高有機肥施用的效率和效益。政府部門可考慮引導建立配套的農機服務合作社,有針對性地制定有機肥施肥方案,并開發引用不同類型的施肥機具,滿足生產需要。通過以上方面的工作,實現有機肥產施農機化,提高有機肥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裴孝伯.有機蔬菜無土栽培技術大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 楊洪強.生態果園必讀[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3] 王乃江.現代溫室技術及應用[M].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4] 魯劍巍.測土配方與作物配方施肥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5] 高賢彪,盧麗萍.新型肥料施用技術[M].山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