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向深媛(1989~),女,漢族,貴州遵義人,遵義師范學院附屬實驗學校,研究方向:初中數學。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數學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如讓學生理解表格、圖像以及公式這些與數學概念相關的元素。對學生而言,只有具備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才能理解數學語言所表達的含義、概念的內涵。對教師來說,只有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基于此,文章重點分析了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閱讀能力的作用,探討了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的要點與策略。
關鍵詞:數學閱讀能力;閱讀資源;關注細節;轉化語言;閱讀自信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0-0089-04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在教學和考試中不再只注重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提升了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重視度。因此,初中數學從知識難度和知識量上來說都上升了一個臺階。知識面廣、知識難度加大,使得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難度增大,學生面臨的考試壓力也更大?,F在學生們習題中的題目,相比于傳統的應用類題目更加靈活,出示的數學閱讀材料不斷增加,這些變化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須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準確把握其培養要點,基于學生實際,制定科學有效的培養策略,以通過提升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初中數學概念教學效率。
一、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閱讀能力的作用
學生升入初中后,在數學學習上面臨的難度大大提高,數學題目的閱讀難度也不斷增大。初中的學生只有不斷加強對數學概念的學習,更好理解數學概念中的數學語言,提升數學閱讀能力,才能很好地應對從小學到初中數學帶來的巨大變化。
(一)體現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
傳統的初中教學中,關于數學概念的教學,只是機械地讓學生背誦、識記,而沒有考慮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學生也就更無法用數學語言表述概念,學生對數學概念只是一知半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教師雖然強調學生要理解數學概念,但沒有教會其具體的實現方法。因此,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學習數學概念,使其掌握數學語言,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提升數學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效。
(二)體現教師的數學教學能力
數學概念是建立數學知識結構的基礎。只有充分理解數學概念,才能建構學生自我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讓學生在建構體系中增強能力,在增強能力中豐富知識,完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培養,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理解數學概念,運用數學語言表述概念,不斷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做到既“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
二、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數學閱讀能力培養要點
(一)通過培養數學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
在一些數學課堂上,學生對初中數學概念的學習并不喜歡,更談不上感興趣。部分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還不足,認為像數學學科這樣的理科,只要具備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行,數學閱讀能力是可有可無的內容,有了數學閱讀能力也只可能是錦上添花,沒有也不影響學習。閱讀能力只適用于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等科目中。因此,有的初中生并沒有將數學閱讀能力作為學習的重點,更不可能認為會影響學生自身的發展。這樣片面的認識,更不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學習,進而影響其對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品讀,幫助他們透徹地理解相關的數學概念,結合學習實例和生活實際,讓學生在體驗中領悟必須要重視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知識的閱讀,理解數學概念,挖掘數學概念關鍵信息,促使學生形成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正數和負數》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剛接觸正數和負數的數學概念,在理解這些概念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定的問題。在分辨正數與負數時,只要根據數字前的正號或負號就能夠確定,類似+3、+2、-3、-2等。在學生了解這樣的基礎數學概念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教材中的例子,讓學生認真品讀,使他們能夠理解“正”和“負”所分別代表的“增”和“減”的含義,對正數和負數的概念產生更深刻的理解,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學生真正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概念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0是屬于正數還是屬于負數?還是兩者都不屬于?”通過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全面地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程度,綜合評價教學效果。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認真閱讀就能夠發現題目中包含的關鍵信息,分別對比0、正數、負數的概念,結合三者的概念來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就可以得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結論。
(二)通過培養數學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能夠使學生明確地表達自身對數學概念以及相關問題的觀點,促進其數學思維的發展。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時,通過出色的數學思維,能夠應用正確的理論依據來解決這些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智力水平處于較高的狀態,并且會對大部分事物產生自己獨特的看法,形成獨立思維能力,將其應用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教學數學概念時,獨立思維能力是學生數學思維發展的關鍵因素。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理解數學問題的基礎上,用自己語言進行復述,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并讓學生獨立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學生數學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在思考問題中的數學概念時,能夠發現其中的數學邏輯,鍛煉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向教師與同學表述自己的解題思路的過程中,有助于其他同學通過對解題思路的理解提出其中的解題方法。
(三)通過培養數學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有效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需要讓學生進行適度的數學練習,使學生可以將從教材中學習到的數學概念應用到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在實際的練習過程中,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會對其審題與解題的準確性造成直接的影響,只有將題目中的信息準確地提煉出來,才能充分理解題目含義,快速得出問題答案。教師需要通過給學生布置適度的練習重點鍛煉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用數學理論知識指導實際,解決實際問題。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經典題目,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認真仔細地閱讀數學題目,理解數學內容,提煉出關鍵解題信息。其次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共同分析題目,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根據不同思路明確不同解題步驟,從而提高解題效率與準確率。最后教師還可以全面地掌握學生對各類數學概念的掌握與理解情況,而且能夠在解題過程中鍛煉他們的數學閱讀能力,實現對題目的準確分析,有利于學生解題效率的提升。
三、 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通過閱讀資源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只是夸夸其談是毫無意義的,必須要經過大量的閱讀才能實現。因此,教師進行數學概念教學時,可以向學生出示適量閱讀資源,讓學生經過大量的閱讀培訓,提升閱讀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數學閱讀資源中,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閱讀難度,學生無法快速準確地理解其中的含義,正確解答題目的難度較大。與此同時,一些學生在閱讀時會感到枯燥乏味,無法全身心投入閱讀中,導致忽略了其中重要的信息,審題不清晰,影響獲取信息的準確性,學生也會逐漸失去閱讀積極性,產生抵觸情緒,無法完成學習目標。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教師需要對數學閱讀資源進行科學利用,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述一些與數學知識相關的小故事,也可以在閱讀資源中融入趣味性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閱讀的興趣,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內容中融入趣味性的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開場時對學生說:“同學們可以制作或畫出一個任意大小的直角三角形,只要你們量出兩直角邊的長,老師就能知道這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度,大家相信嗎?”這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待學生量出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長度后,老師給出斜邊長度,讓學生用直尺量出長度驗證。學生量出斜邊長度,發現真與老師的結果是一樣的。學生就會覺得很神奇,想知道老師沒有測量長度就直接知道結果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數學教材,找到正確的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
(二)通過關注細節規避定式思維影響
定式思維是指在以往的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對當前活動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屬于特殊的心理狀態,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在情境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定式思維可以讓我們應用已經掌握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一旦情境發生變化,定式思維就會對解決問題帶來不利影響,無法應用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將定式思維看做是阻礙創新性思維的因素,學生在數學閱讀中通常會重視數學公式以及相應的邏輯關系,但忽略了單位、背景等細節因素,這樣往往無法找到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他們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重視細節因素,有效地降低定式思維的不良影響,提升自身的創新性思維能力。例如,在解決“已知三角形有兩條邊長3、4,求另一條邊的值”的問題時,一些學生會在定式思維的影響下直接給出答案是5,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忽略了這個答案是在“直角三角形”的條件下成立的,而其他三角形則不成立。只有在仔細閱讀題目條件的情況下,才能擺脫定式思維的影響,通過正確的計算方法得出答案。
(三)通過語言轉化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在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語言轉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通過語言轉化將生活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方程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利用方程式來表述生活中存在的等量關系。此外,還可以將勾股定理、不等式、函數等概念應用到生活中,都是將生活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的典型。第二,通過語言轉化將數學語言轉化為生活語言。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無法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時,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與該數學概念相關的實例,通過生活化的語言將抽象的數學概念描述出來,學生更容易理解。生活語言是學生在生活中熟悉的語言,使用生活語言來表達抽象的數學概念,使這些概念更貼近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掌握和使用,從而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函數概念時,教師如果直接將函數的概念講解給學生,學生首次接觸這一概念,就會感覺生疏。因此,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與函數相關的例子,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函數的應用。例如,我們去超市買蘋果,500克4元,1000克8元,1500克12元,以此類推,“購買蘋果的總價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是固定不變的、哪些因素是會發生變化的、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因素的變化”。在這樣的生活場景中,學生會產生熟悉的感覺,使他們能夠快速地確定蘋果的總價與購買數量是對應的關系,也就存在著函數關系。在確定函數關系后,教師可以通過數學語言來表述出函數概念。在一個變化過程中,如果有兩個變量分別為x和y,并且對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其對應,那么我們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通過語言轉化,能夠使學生借助生活化的語言理解函數的概念,更好地理解函數概念所代表的含義。對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而言,有大量的數學語言需要通過語言轉化來變成生活化的語言,包括提公因式、通分、約分、去分母、因式分解、線段兩端以及等量代換等。數學語言具有專業化的特點,學生對這些語言的理解難免會出現錯誤,因此將這些數學語言轉化為生活語言,結合生活實例給學生講解,引導他們從實例中找到數學語言與生活語言的聯系點、共通點,學生就會更容易理解抽象數學知識。
(四)通過正確指導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細節,隨時關注閱讀內容,在閱讀中理解,在理解中閱讀。在具體的數學概念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數學公式,要指導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公式的產生過程,并且學會對公式的特點進行概括,熟練掌握公式的應用條件,還要指導公式的內在關聯與不同的變形,以便在解題過程中靈活地應用公式。例如,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初中數學中必須熟練應用的公式,能夠為后續配方法的掌握奠定基礎。完全平方公式可以應用在整式計算簡化、因式分解、分式變形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中,如果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就會影響學生對這個公式的掌握。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可能不給學生講解公式的產生過程,而是直接讓他們死記硬背。學生不了解公式的產生過程,無法形成牢固的記憶,在應用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使他們理解公式是怎么形成的,并且可以進行自主閱讀。
(五)通過培養閱讀自信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經過小學到初中多年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初中階段,特別到了八九年級,數學題目難度有大幅提升,有些學生在解題時,自信心并不足,他們無法確定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不但會浪費解題時間,而且會造成對題意的誤解。在學生解題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題目進行閱讀分析,并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適當引導,幫助其理解題意,確定步驟,得出答案。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建立起數學閱讀的自信心,避免在閱讀分析題目時出現猶豫不決或不自信的情況,能切實提升自身的數學閱讀能力。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掌握數學概念,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題目含義,有利于學生理清解題思路,盡快確定解題步驟,最終得出正確答案,建立數學閱讀的信心,投入數學學習中,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倩霞.如何培養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5):109.
[2]廖喜龍.培養初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3):77-78.
[3]張小學.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名師在線,2018(35):72-73.
[4]狄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8(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