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滿華
摘要:本文介紹了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以及畜牧獸醫管理的基本要求。對于動物疫病防控的技術手段進行了詳細介紹,包括疫苗接種、檢測、消毒、隔離等。在基層工作中,常見的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手段包括免疫、疫情監測、早期發現和報告等。此外,本文也探討了動物疫病防控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包括自然環境、經濟因素、人為因素等。最后,提出了畜牧獸醫管理的建議,如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獸醫人員和養殖戶的敏感性等。綜上所述,動物疫病防控需要全面綜合施策,采取多種技術手段,以確保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動物健康。
關鍵詞:獸醫;疫病防控;畜牧管理
1 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
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體現在多個方面,對于國家和人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1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
動物疫病不僅會對畜牧業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對公共衛生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許多人類疾病如禽流感、豬流感、傳染性胃腸炎等都與動物密切相關,防止動物疫病的傳播也能夠有效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
1.2 維護生態平衡
動物疫病對于野生動物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通過動物疫病的防控也能夠維護生態平衡,保護野生動物種群的穩定和多樣性。
1.3 保障畜牧業生產和發展
畜牧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農業和鄉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動物疫病會對畜牧業的生產和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包括動物死亡、生產能力下降、產品質量下降、市場信心下降等等。
1.4 促進國際貿易和交流
全球化的進程加速了各國之間的貿易和交流,動物疫病的防控成為國際的重要議題。通過加強動物疫病的防控,有助于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國際貿易和交流。
2 畜牧獸醫管理的基本要求
畜牧獸醫管理是指對畜牧業生產、獸醫衛生、動物檢疫、防治動物疫病等方面進行的綜合性管理。
2.1 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
制定科學的畜牧獸醫管理制度,明確各項管理職責、權利和義務,規范管理行為,確保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2.2 加強畜牧獸醫基礎設施建設
建立健全畜牧獸醫基礎設施,包括動物防疫站、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疫苗生產和檢驗機構等,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服務。
2.3 強化動物疫病監測和防控能力
建立完善的動物疫病監測和防控體系,加強對動物疫病的監測、預警、控制和治療,及時發現和應對動物疫病的威脅。
2.4 推廣科學養殖技術
推廣科學養殖技術,減少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提高畜牧業的生產效益和質量。
2.5 加強獸藥使用和監管
加強對獸藥使用的管理和監督,規范獸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保證獸藥的質量和安全性,防止獸藥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
2.6 加強畜牧業法律法規的執行
加強畜牧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執行,提高畜牧業生產者和相關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
2.7 加強畜牧業信息化建設
推廣和應用信息化技術,加強畜牧業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的共享和管理水平,增強畜牧獸醫管理的科學性和效率性。
3 基層工作中常見的動物疫病防控的技術手段
3.1 規范養殖管理
規范化養殖管理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綜合管理和改善,對于提高動物的健康水平和生產效益,以及保障人類食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3.1.1 定期消毒
對動物場所、飲用水、飼料和工具等進行定期消毒,以減少病原體的傳播。消毒劑的選擇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同時按照使用說明使用,以達到消毒的效果。
3.1.2 定期檢疫
對新引進的動物進行檢疫,防止疫情從外部輸入;對在場的動物定期進行檢疫,及時發現病變,減少疫情的發生和蔓延。
3.1.3 規范化養殖管理
加強飼料、飲水和生活環境的衛生管理,保持良好的養殖條件,提高動物的健康水平。同時,避免動物在外部環境中接觸到可能攜帶病原體的物品或生物。規范化養殖管理是指采用科學的養殖技術和方法,規范養殖過程中的管理、飼養、疫病防控、環境衛生等方面,以提高動物的養殖效益和健康水平。
3.1.4 飼料管理
制定飼料配方,合理選擇和使用飼料原料,避免飼料過期、變質或污染等情況。同時,按照飼料的種類和動物的需要,合理分配飼料,保證動物攝取到充足的營養。
3.1.5 環境管理
保持動物欄舍的清潔衛生,及時清理糞便和廢料,控制臭氣和粉塵的產生。同時,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提供充足的飲用水和空間,為動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3.1.6 疫病防控管理
定期進行疫苗預防,及時發現和治療疾病,做好病死動物的處理和消毒工作,以減少疾病的傳播和蔓延。
3.1.7 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動物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和解決飼養過程中的問題,確保動物的健康和生長發育。
3.1.8 記錄管理
建立動物的檔案記錄,包括養殖情況、飼養管理、疫苗接種、疾病防控等方面的信息,以便跟蹤和評估養殖效益。
3.2 提高防控敏感性
提高獸醫人員和養殖戶的敏感性是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環節,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從宣傳教育、技能培訓、獎勵機制等方面進行引導和激勵,以提高其動物疫病防控意識和能力。在基層工作中,定期消毒、定期檢疫、規范化養殖管理、疫苗預防以及早期發現和報告等動物疫病防控的技術手段,是基礎而又關鍵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
3.2.1 疫苗預防
制定疫苗接種計劃,對需要接種的動物進行疫苗預防,以提高動物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發生和蔓延。同時,要注意疫苗的保存和使用,確保疫苗接種的有效性。
3.2.2 早期發現和報告
提高獸醫人員和養殖戶的敏感性,加強動物疫病的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疫情,并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以便快速采取應對措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
3.2.3 加強宣傳教育
通過各種途徑向獸醫人員和養殖戶宣傳動物疫病的危害性和防控措施,提高其對動物疫病的認識和敏感性。
3.2.4 建立動物疫病監測系統
建立動物疫病監測系統,對養殖場的動物疫病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3.2.5 加強技能培訓
對獸醫人員和養殖戶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其動物疫病防控的技能和知識水平,增強其發現和報告動物疫病的能力。
3.2.6 實施獎勵措施
建立發現和報告動物疫病的獎勵機制,對及時發現和報告動物疫病的獸醫人員和養殖戶進行表彰和獎勵,激勵其發現和報告動物疫病的積極性。
3.2.7 加強監督管理
加強對獸醫人員和養殖戶的監督管理,對發現和報告不及時、不準確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教育,切實提高其發現和報告動物疫病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4 動物疫病防控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4.1 因素的制約
影響動物疫病防控的因素涉及面廣,在制定動物疫病防治方案時,需要綜合考慮影響因素,并從整體上提高動物疫病防治的能力和水平,促進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4.1.1 多因素影響
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氣候、環境、養殖條件等,防控難度大。自然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包括氣候、地理位置、地形、水文地質等,這些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動物的健康狀況。例如,氣溫、濕度等環境因素會影響病原體的生長和傳播,地理位置和地形則可能影響疫情的傳播路徑和范圍。
4.1.2 養殖環境因素
養殖環境因素包括飼養密度、清潔衛生、通風條件等。這些因素與動物的健康密切相關,不良的養殖環境可能導致動物的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疾病的侵襲。
4.1.3 獸醫管理因素
獸醫管理因素包括獸醫人員的素質、技術水平、管理制度等。良好的獸醫管理能夠提高獸醫人員的專業素養,提高畜牧獸醫管理水平,加強獸藥、疫苗等藥品的管理,避免病原體的傳播和感染。
4.1.4 養殖業經營管理因素
養殖業經營管理因素包括經營管理水平、養殖戶的自我管理能力等。經營管理不善,養殖戶對動物疫病防治的重視程度不高,缺乏基本的防疫常識,可能會導致疫情的暴發和蔓延。
4.1.5 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包括政策法規、社會經濟條件、文化傳統等。政策法規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著動物疫病防治的有效性,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也可能對畜牧業和動物疫病防治產生影響。
4.2 面臨的現實
針對現實困難和挑戰,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加強科學研究,加強宣傳教育,完善防疫設施加強監管和管理,提高養殖戶和獸醫人員的防控意識和技能,確保動物疫病的及時發現、報告、處置和控制。
4.2.1 疫苗研發困難
某些動物疫病的疫苗研發困難,或者疫苗效果不理想,導致防控困難。
4.2.2 防控意識薄弱
有些養殖戶和獸醫人員防控意識薄弱,不注重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控制。
4.2.3 防疫設施落后
有些養殖場防疫設施落后,無法有效防控動物疫病。
4.2.4 疫情隱蔽性
某些動物疫病具有隱蔽性,疫情很難及時發現,導致疫情擴散。
4.2.5 防疫資金缺乏
防控動物疫病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而一些養殖戶資金短缺,難以承擔防疫費用。
4.2.6 國際貿易壓力
動物疫病的暴發可能會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因此各國對動物疫病的防控要求越來越高,對動物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畜牧獸醫管理的工作建議
(1)建立健全畜牧獸醫管理制度,規范獸醫行為,加強畜牧獸醫管理和監督,加強對獸藥、疫苗等藥品的監管和管理。
(2)加強畜牧獸醫人員的培訓和技能提高,提高獸醫人員的專業素養,增強其識別動物疫病的能力,及時發現和處理動物疫病問題。
(3)建立畜牧獸醫檔案,做好畜牧獸醫人員、獸藥、疫苗等藥品的登記、備案、使用和銷毀,防止亂用獸藥、假藥、過期藥等現象的發生。
(4)加強畜牧獸醫信息化建設,建立動物疫病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平臺,及時發布動物疫病信息,提高畜牧獸醫人員和養殖戶的防控意識。
(5)加強對養殖場的監管,要求養殖場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制度,加強防疫設施建設,加強動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實,確保養殖場的衛生安全。
(6)鼓勵養殖戶加入養殖協會或合作社,建立養殖戶信息數據庫,加強對養殖戶的指導和培訓,提高養殖戶的防疫意識和技能,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7)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需要畜牧獸醫管理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制定合作方案,建立聯動協作長效機制,共同推動畜牧獸醫工作措施的落實到位,確保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①加強協調溝通:畜牧獸醫管理部門可以加強與農業、環保、衛生等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建立定期會商、信息共享和聯合工作機制,及時交流動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信息和工作進展。
②聯合開展疫情調查:畜牧獸醫管理部門可以與衛生、疾控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疫情調查和監測,加強對疫情來源、傳播途徑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討,為動物疫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③共同制定防控措施:相關部門可以共同制定和完善動物疫病防控措施和應急預案,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任務,加強資源整合和協同作戰,最大限度地提高動物疫病防控效率和效果。
④加強宣傳教育:畜牧獸醫管理部門可以與教育、傳媒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社會公眾的動物疫病防控意識和能力,增強全社會的防控合力。
⑤建立長效機制:相關部門應建立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加強合作與協作,共同推動畜牧獸醫管理工作的落實和發展。例如,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工作聯席會議、聯合工作組等機制,制定共同的工作計劃和目標,確保畜牧獸醫管理工作能夠持續穩定地進行下去。
6 結論
作為一名鄉鎮動物防疫員,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政治站位,履職盡責,才能夠更好地應對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新的挑戰,保障畜牧業生產和發展,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一是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認識到動物工作對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畜牧業生產和發展,以及促進國際貿易和交流具有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鄉鎮動物防疫員,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掌握動物疫病防控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技能。二是加強協作和溝通。動物疫病的防控需要各方的協作和配合,包括政府、畜牧業生產者、動物防疫機構等。作為一名鄉鎮動物防疫員,需要加強與相關方面的溝通和協作,共同應對動物疫病防控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三是加強監測和預警。要強化對動物疫病的監測和預警,及時有效排除安全隱患,防止疫情發生。要通過各種途徑推廣科學防疫知識,提高畜牧業生產者和社會公眾對動物疫病防控的認知和重視程度。
參考文獻
[1] 陳爾龍.關于加強畜牧獸醫管理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思考[J].今日畜牧獸醫,2022,38(12):26-28.
[2] 馬騰躍.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的畜牧獸醫管理探析[J].中獸醫學雜志,2022(12):112-114.
[3] 楊靜.加強畜牧獸醫管理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J].中國畜牧業,2022(7):45-46.
[4] 劉徽.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的研究[J].今日畜牧獸醫,2021,37(3):17.
[5] 韓琴,白成春,蘇桂茹.“十舉措”提高橫山縣動物疫病防控能力[J].中國畜禽種業,2010,6(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