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婉晴,喻曉玲,徐康寧,嚴佳晨
(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阿拉爾 843300)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鄉村轉型與發展,是從傳統到現代的變遷[1]。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并重,共同推進鄉村發展[2,3]。一個地區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農戶生計的可持續,農戶是旅游發展中的核心利益主體[3]。Shen等[4]對DFID 框架進行修正,將物質資本和金融資本合并為經濟資本,提出了新的可持續旅游生計框架(Sustainable livelihood framework for tourism,SLFT),致力于彌合可持續生計框架和旅游業間的不兼容性。在旅游領域研究社區可持續生計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旅游增加了農戶生計資本,使生計策略多元化[5],然而隨著旅游的發展出現了自然資源利用被限制[6]、民族文化過于商業化[7]、收入分配不均[4]等不良影響。與農牧業等傳統生計方式相比,參與旅游業增加了生計策略多樣性。
本研究對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簡稱塔縣)旅游影響下的農戶可持續生計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參考建議。
旅游業作為農戶生計策略的形式逐漸受到國內外學者關注,根據Shen等[4]提出的新的可持續旅游生計框架,在旅游生計變遷過程中鄉村文化和地方性知識能否得以保存和傳承是現階段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8]。許多學者認為文化因素在可持續生計框架中被忽視[9]。塔縣少數民族地區具有豐富的民間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將文化資本類型納入農戶的生計資本能精準表征鄉村旅游地農戶生計資本結構[10]。根據實際調研,該縣政府對旅游發展有傾向政策,但農戶文化水平相對偏低,農戶心理因素是影響旅游生計可持續性問題的關鍵[11],故增加了認知資本。
依據塔縣旅游業實際發展狀況,參照學者們的研究成果[3,12,13],結合農戶目前生計狀況,選取各生計要素指標,構建塔縣旅游影響下農戶可持續生計指標體系。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共選取脆弱性背景(T1)、生計資本(T2)、生計策略(T3)、生計結構和過程轉變(T4)和生計結果(T5)5 項一級指標。在脆弱性背景下選取風險因素(T11)、抗風險能力(T12)和風險適應性(T13)3 個二級指標;在生計資本下選取自然資本(T21)、人力資本(T22)、經濟資本(T23)、社會資本(T24)、認知資本(T25)和文化習俗資本(T26)6 個二級指標;在生計策略指標下選取生計策略意愿(T31)和生計策略多樣性(T32)2 個二級指標;在生計結構和過程轉變下選取政府政策支持度(T41)和政府引導意愿(T42)2 個二級指標;在生計結果下選取生活水平(T51)、基礎設施完善程度(T52)、鄉村依戀(T53)和就業機會(T54)4 個二級指標。在二級指標下再選取26 個三級指標(Tijk)。
由于獲得的塔縣居民調查問卷數據評價標準的量綱各不相同,為統一標準,采用分段賦值,將所有指標值都分布于[0,1],利用SPSS 20.0 軟件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數據具有可比性。
式中,Tijk為第k項三級指標的標準化值;為第k項三級指標的平均值;maxTijk和minTijk分別為第k項三級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然后根據賀愛琳等[14]、畢興等[15]、陳傳明等[16]的研究成果,采用熵值法確定二級指標的權重(Wij)和三級指標的權重(Wijk)。各項二級指標單項評價指數加權求和得到該項指標綜合發展水平(Zij)。
二級指標的分項得分值(Xij)等于二級評價指標的單項評價指數乘以其對應指標的權重,即:
最后建立農戶可持續生計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模型。
式中,FTL為農戶可持續生計綜合得分,反映了農戶生計可持續性總體發展水平,劃分為極差[0~0.2)、困難[0.2~0.4)、中等[0.4~0.6)、良好[0.6~0.8)和極好[0.8~1.0]5 個等級。
為了分析塔縣農戶5 項一級指標的得分(Xi)對生計可持續發展水平總得分(FTL)的實際貢獻,需要計算各項一級指標的得分(Xi)、權重(Wi)和其對農戶生計可持續發展水平總得分的實際貢獻率(Ci)。
選取新疆塔什庫爾干塔縣為研究對象,該縣居民大部分為塔吉克族,還有漢族、維吾爾族、回族、柯爾克孜族等多個民族。塔縣地處帕米爾高原,旅游資源豐富,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2020 年9 月對帕米爾旅游景區附近的欄桿村、提孜那甫村、托格倫夏村、塔吉克新村4 個代表性村莊進行入戶調查以及問卷提問,以農戶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220份,實際回收問卷220 份。2021 年5 月繼續跟進調查,共計發放問卷50份,實際回收問卷50 份。兩次調研,共計發放問卷270份,實際回收問卷270份,剔除無效問卷17份,最終有效回收問卷253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3.7%,其中旅游主導型占30.1%,均衡兼營型占18.9%,旅游專營型占27.8%,半工半農型占13.3%,純農戶占9.9%。
為確保量表數據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運用SPSS 20.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結果表明,Cronbachα系數為0.821,KMO 檢驗值為0.809,說明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較好。
由表1 可知,塔縣農戶可持續生計綜合得分為0.414,為中等水平。生計資本的權重最大,為0.480,表明生計資本對農戶旅游生計可持續影響最大;此外,生計結構和過程轉變對塔縣農戶旅游發展可持續生計具有較為明顯的作用;可見脆弱性背景和生計策略是塔縣農戶旅游發展可持續生計的明顯短板。

表1 單項生計指標權重、分項得分以及得分貢獻率
2.2.1 生計資本對農戶生計可持續影響最大 生計資本中人力資本的權重(W22=0.120)和單項得分(X22=0.059)都最高,分別占生計資本總權重和分項得分的25.00%和44.03%。在實地調查中,塔縣居民從事旅游工作并且擁有中高等以上的旅游技能會提升其家庭整體經濟水平,并且擁有中高等以上旅游技能的居民多為青壯年且受教育水平為高中以上,上過小學和初中的居民從事的旅游工作多為服務員、清潔工,參與旅游的發展會增加農戶生計策略的選擇。
認知資本與文化習俗資本的權重和單項得分均處于較高水平,其中認知資本權重(W25=0.100)和單項得分(X25=0.021)分別占生計資本總權重和分項得分的20.83%和15.67%;文化習俗資本權重(W26=0.100)和單項得分(X26=0.034)分別占生計資本總權重和分項得分的20.83%和25.37%。根據調查,塔縣政府為支持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頒布了多種旅游政策,對旅游政策了解且擁有民族手工藝技能的農戶大多愿意參與到旅游發展中,且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對塔縣旅游的發展持樂觀態度,說明在參與旅游的發展中農戶的個人意識和心理作用發揮了重大作用。
社會資本的權重和單項得分處于中等水平,其權重(W24=0.070)和單項得分(X24=0.008)分別占生計資本總權重的14.58%和5.97%。根據調研,塔縣由于地緣關系相隔較遠,使得塔縣農戶社會網絡關系融洽度較低,但是參與到旅游的農戶能帶動周邊農戶參與旅游的積極性,參與旅游的農戶幫助家庭改變生計策略并影響到生計結果。此外,縣人社局、文旅局對各鄉鎮聯合舉辦民宿、牧家樂的從業人員進行集中培訓,進而提高農戶旅游致富的能力和意愿。
經濟資本的權重和單項得分處于較低水平,權重(W23=0.050)和單項得分(X23=0.007)分別占生計資本總權重和分項得分的10.42%和5.22%。塔縣在2019 年已實現全面脫貧,農戶房屋均為磚瓦房,絕大多數農戶家里均具備洗衣機、電視機、暖氣等,每個家庭的房屋類型和固定資產相差不大,對農戶生計可持續性的影響較低;房屋面積對農戶生計可持續有一定的影響,在調研中,擁有牧家樂、民宿、餐館等家庭的農戶收入水平明顯較高,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自然資本在6 種類型生計資本中的得分和指數都最低,其權重(W21=0.040)和單項得分(X21=0.005)分別占生計資本總權重的8.33%和3.73%。這是由于塔縣地處高原,農牧業發展較好,加上國家對農戶的補貼,農戶的草場面積較大,提高了農戶的收入水平,并且距離核心景區較近的農戶家庭較多地參與到旅游的發展中,且隨著深圳援疆資金的支持,為塔縣景區改造衛生間、廚房購置餐具等標準化建設增添了助力。
2.2.2 農戶生計結構和過程轉變表現明顯 評價體系中生計結構和過程轉變一級指標的得分貢獻(C4=0.246)超過其對應的指標權重(W4=0.150),對塔縣旅游發展下農戶可持續生計具有較為明顯的作用。目前塔縣面貌煥然一新,無論從景區建設,還是城市環境建設,包括農牧民的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歸根結底,也是“旅游縣”戰略的帶動。塔縣農戶切身感受到參與旅游帶來的利益,農戶的生計結構經過了旅游利益感知→地方依賴→文化保護態度及行為的轉變[14],因此,農戶生計結構和過程的轉變對旅游發展下農戶可持續生計有較為明顯的影響。
2.2.3 農戶可持續生計面臨的問題 農戶生計資本得分貢獻率(C2=0.324)明顯小于其權重(W2=0.480),其中,各分項指標得分最高為人力資本(X22=0.059),而農戶的自然資本(X21)、經濟資本(X23)、社會資本(X24)、認知資本(X25)和文化習俗資本(X26)得分處于較低水平;在生計結果中,基礎設施完善程度(X52)較低。脆弱性背景和生計策略得分貢獻率(C1=0.082,C3=0.102)均很低,可見脆弱性背景和生計策略是塔縣農戶旅游發展可持續生計的明顯短板。
塔縣農戶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參加職業培訓機會少,對于旅游政策帶來的旅游市場機遇認知度低,即便政府進行各種旅游政策補貼,由于管理經驗不足,導致增收困難。在調研中,會漢語的家庭較少,游客與商戶之間語言不通、商品價格不明確,導致游客的信任度降低。在訪談中,由于受季節因素的影響,塔縣封山時間較長,旅游旺季只有3 個月左右的時間,接近95%的農戶一直將旅游業作為輔助增收行業。此外,塔縣民族手工藝熟練度低的農戶占60%左右,因為當地農戶更多的時間在放牧或外出務工,較少的時間進行民族手工藝培訓。在農戶的生計結果中,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基礎設施不足。
塔縣農戶可持續生計綜合得分為0.414,為中等水平。生計資本對塔縣農戶生計可持續影響最大,其中,人力資本所占權重最高,認知資本和文化習俗資本所占權重較高,社會資本所占權重一般,經濟資本所占權重較低,自然資本所占權重最低;塔縣農戶生計結構和過程轉變表現明顯,塔縣政府通過“旅游+產業”扶貧方式拓寬農戶收入渠道,改變了塔縣農戶的生計結構;但是塔縣農戶旅游可持續生計仍然面臨自然因素限制、教育水平低、漢語普及面小、參與旅游勞動力占比有待提升、民族特色文化有待傳承和保護等問題。
3.2.1 健全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振興 民族地區一三產業全面融合是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由于自然因素的限制,塔縣旅游旺季時間較短,充分利用塔縣帕米爾高原獨特的自然景觀、獨具魅力的塔吉克民族風情人文資源優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盤活現有資源,短期發展特色產業,長期發展旅游產業。
3.2.2 大力開展鄉風文明建設,提供鄉村振興的文化保障 鄉風文明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保障。大力發展鄉村教育為提高農戶文化水平和人文素養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收入的增加不僅能促進農戶成員的教育投入,還能提升社區的人力資本水平;加強少數民族的家庭文化傳承力度和學校教育文化傳承力度,豐富少數民族精神文化生活,加強自身民族文化認同感,強化少數民族地區農戶參與可持續生計的意識,提供鄉村振興的文化保障。
3.2.3 大力支持農戶職業轉型,培養新型旅游經營管理人才 鄉村振興需引導農戶走參與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道路。目前塔縣存在農戶環保意識較差、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偏低、旅游經營管理人才嚴重缺乏等問題,政府要注重培養農戶的環保意識,加強對農戶鄉村旅游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加快旅游招商引資建設工作,成立旅游就業培訓基地,以開展英語交流、塔吉克民族飲食、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藝、導游、景區接待、酒店管理等服務技能培訓,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