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梁彥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教育者是這樣一種人,他竭力使兒童、少年和青年在他們所關心的一切問題上都得到真實的答案,以便他們在人生的起步階段沒有徘徊和失望?!爆F如今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觀念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各種教育信息、手段、模式層出不窮,處于不斷革新的時代,所以學生和教師時常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為應對這一情況,我們應使我們的教育回歸本真,即在“真”字上下功夫,因為只有真教育,才能讓學生在人生的初始階段不至徘徊和迷茫。
古往今來,凡事成于真、興于實,敗于虛、毀于假。教育也同樣如此,只有回歸本真的教育,才能應對瞬息變化的發展,才能潤物無聲、春風化雨,才能有力量,取得實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其中的“真”字,體現了教育的根本內涵,即教師要傳授給學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學生要學會做一個“真誠不虛偽的人”。因為在陶行知看來,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人,而這個人既應該是獲真知、求真理的人,又應該是“實實在在求學問,坦坦蕩蕩去做人”的人。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對所講知識真懂、真信、真用,即講真理、講真話,又要用真情感人,用真實動人。即做到:
一是求正,正是基礎。辦真教育,既需要教師具備真辦教育的意識,又需要教師心正、言正、行正,防止言心不一、言行不一、言言不一。具體來說就是教師既需要對所講道理和知識真懂、真信、真用,又需要言行一致、行勝于言,做好示范者的角色。夸美紐斯曾說過:“教師的職責是用自己做榜樣教育學生?!奔唇處煹囊谎砸恍?、治學態度、自身修養等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所以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做到心正、言正、行正,并盡量不當偽教育、反教育的“幫兇”,同時通過營造真實的氛圍、設置真實的情境,讓教育真實發生。只有這樣才能讓校園里彌漫著求真的氛圍,才能讓真教育落在實處。
二是求實,實是關鍵。面對不斷發展的學生,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出實招、求實效,以使教育緊貼實際、觸及靈魂,符合學生的需要,最忌裝腔作勢、花拳繡腿。對此第一內容要實。即真教育應從調查研究入手,以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為前提,結合實際情況和前沿知識,精心設計真實、有用的內容。第二效果要實。抓真教育不僅要做好施教的“上篇文章”,還應做好實效的“下篇文章”,對此教師可通過改進教學評價方式,如多種評價方式并用、注重過程性評價等,真正把教學評價從“軟指標”變成“硬任務”,檢驗教學效果,調控教學方向。如此可確保真教育走進學生心中、取得實效。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面對新的發展任務,我們教師要保持定力,樹立真教育的理想,并增強自身能力,做到求真、求正、求實,只有這樣才能讓真教育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