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工整地書寫漢字是對中國優秀漢字文化的傳承。桂林不僅山水風光、民族風情令人神往,桂林石刻文化也極具特色,諸多美文被銘刻于桂林風光秀美之處,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桂海碑林的碑閣內保存著上千件重要的書法石刻拓本,為當地的書法教師提供了重要的教學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鑒賞這些書法珍品,讓學生受到感染,對書寫產生更加深入的認知,自覺參與提升書寫能力的訓練。
【關鍵詞】桂海碑林;書法石刻;書法教學
作者簡介:楊玉杰(1985—),男,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桂林中學。
中學生應該寫好規范漢字,自覺傳播中國優秀的漢字文化,讓優美的漢字成為自己的名片。本文從中學生漢字書寫現狀入手,分析書法教學的意義以及桂海碑林書法石刻文化對中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然后根據實際教學經驗,分析如何創新書法教學活動,激發中學生的漢字書寫興趣,提升中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
桂林不僅旅游資源豐富,石刻文化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宋碑看桂林”的說法一直廣為人知。桂林石刻文化作為桂林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動體現了桂林的歷史源流和文化特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法愛好者,也讓桂林書法文化得到有效傳承。在創新書法教學的過程中,桂林當地的教師應當抓住本地的文化特色,據此開展教學,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書法的影響,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自覺提升書寫能力。
一、中學生漢字書寫現狀淺析
(一)書法教學沒有系統化
據筆者觀察,一些學校雖然根據教育部要求開設了書法課,但是并沒有安排充足的課程時間,比如有學校只開設了兩個年級的書法課,有學校只開設了高三一個年級的書法課,這些安排使得書法教學的時間得不到有效保障,課程斷斷續續,學生對書法的認識也不夠系統。此外,還有一些學校的書法教育不規范,既沒有統一的書法教材,也沒有專業的書法教師,授課教師只從應試的角度指導學生,無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可以借助學習書寫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更談不上培養審美情趣、提高藝術修養了[1]。
(二)學生學習書法的動力不足
書法教學通常分為硬筆書法教學和軟筆書法教學,兩者的特點不同。筆者對部分學校的初中生進行現場抽樣調查后得知,對書法感興趣的學生僅占12%,65%的學生對書法教學沒有什么感覺,還有23%的學生選擇了對書法不感興趣。對書法感興趣的學生中,喜歡軟筆書法的學生和喜歡硬筆書法的學生人數接近,而堅持學習書法的學生大多表示,自己會堅持下來是受家庭影響。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還發現許多學生寫字時的握筆姿勢是錯誤的,但在小學期間沒有被糾正過來。此外,筆者了解到,學生學習書法時大都采用臨帖法,有的學生會參加校外書法培訓,但進入初中后,隨著學業壓力變大、作業量增加,練字時間沒有保證,書法學習便停止了。
結合上述調查內容,筆者以為,學生不愿意學習書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書法教學的形式單調,學生認為天天練字很枯燥,很難產生興趣。二是學習書法費時且難有效果,這與書法本身的特點有關,要學好書法本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三是通信設備的快速發展影響了學生的書寫觀念,現今的學生更喜歡用手機或電腦打字,另外語音輸入也十分方便、快捷、高效,對比之下,學習書法顯得枯燥乏味。
(三)家長的認識不足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書寫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孩子好好寫字、寫出的字端正就行,不知道書法的意義,也沒有采取行動讓學生接受系統的學習。有些家長甚至因為擔心學習書法占用孩子的時間,分散孩子的精力,影響孩子的成績,即便孩子在學習書法,也沒有給予孩子應有的支持,使得孩子不得不減少練字時間,書法學習的效果更難以展現出來。還有一些家長雖然認識到了書寫的重要性,但急于求成,干涉孩子練字,使得孩子學習壓力較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練習效果也不會很好。
綜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加強學校的書法教育,轉變學生和家長的書寫觀念,對于激發學生的書法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至關重要。下面,筆者以自己開展“桂海碑林書法石刻”教學實踐活動為例,分析如何有效創新書法教學活動。
二、挖掘當地書法文化資源的價值
桂林的石刻分布于廣西桂林市區附近的普陀山、月牙山、龍隱洞等處,其中龍隱巖和龍隱洞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桂林共有石刻220余方,真、草、篆、隸、行諸體齊備,內容廣泛,歷史悠久。歷代游人到桂林或題名題榜,或題詩題記,或摹刻書畫,形成了“摩崖殆遍,壁無完石”的碑林奇觀[2]。帶領學生深入了解桂林石刻文化,欣賞優美的桂海碑林書法碑文,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書法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桂林有著數量可觀的摩崖石刻,這些石刻在用筆、結體、章法上都有較高的藝術水準[3],文化價值不言而喻。當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為教師挖掘書法石刻文化資源提供了便利,書法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些平臺向學生介紹摩崖石刻文化,展示桂海碑林書法作品,讓學生對這些書法珍寶有所了解。此外,書法教師還可以增加注釋,加深學生對書法文化的認識[4],讓學生更好地走近書法石刻文化。
三、提升學生書寫能力的創新實踐
(一)創新校本課程,讓桂海碑林書法石刻作品進入課堂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創新校本課程,引入書法作品,可以讓學生接受系統的書法學習,更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書法文化。因此在實踐中,筆者優先與學校溝通,確定了相關校本課程,讓桂海碑林書法石刻作品進入書法課堂。
在以往的書法教學中,學生只會欣賞、臨摹、評價書法大家的珍品,較少接觸經典作品以外的書法作品,也較少接觸書法作品的原貌,因此對于書法的認識并不全面。引入桂海碑林的經典書法作品后,學生不僅可以欣賞名家之作,還可以了解石刻文化,走近桂林本土的文化資源。而且桂海碑林的書法石刻作品十分豐富,學生可以在不同學期接觸不同的書法作品,持續獲得新鮮感,同時持續受到文化熏陶。
為了合理利用桂海碑林書法石刻作品,筆者還與相關人員聯系,制作了桂海碑林書法石刻作品的宣傳片,并在校本課程上播放。這樣的宣傳片既能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又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鑒賞桂林本土石刻文化以及書法文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興趣挖掘書法石刻文化背后的深意。
(二)創新實踐活動,讓桂海碑林書法石刻作品進入學生的學習生活
組織實踐活動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創新書法教學時,初中書法教師也應當關注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切身體會書法文化的魅力。由于桂林本地的書法石刻資源豐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桂海碑林博物館或者石刻范本所在地參觀經典作品,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經驗聯系起來,由此學生會對書法學習更感興趣。
(三)創新書寫訓練形式,讓學生將臨帖與楷書訓練結合
教師在引導學生做好桂海碑林書法石刻范本臨摹的同時,也要指導學生認真地進行楷書訓練,讓學生將碑帖的神韻展現在自己的書寫中。在創新書寫訓練形式時,教師要做好以下五點。一是“定帖”,在學生欣賞碑帖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字帖作為范本,從偏旁部首開始臨摹,再學習間架結構,循序漸進,不斷練習。二是定量,教師需要對學生每天書寫的字數做出明確的規定,幫助學生保持每天訓練,同時避免學生因為學習書法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三是定時,教師應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每天抽出半小時臨帖。四是定賽,教師可以組織各種書法比賽,讓學生以賽代練,逐步提高書寫能力,增強自信心。五是定檔,教師還應健全寫字檔案制度,因為寫字檔案是學生練字的記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定期進行縱向對比,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還可以引導學生與同學進行橫向對比,讓學生看到差距。
(四)創新校園文化活動,讓桂海碑林書法石刻文化進入校園
教師還可以利用校園文化活動滲透桂海碑林石刻文化,讓學生充分領略桂林石刻文化的魅力,同時使石刻文化成為校園中的亮點。
1.舉辦書法比賽
創新書法教學的一大目標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寫好漢字。在創新校園文化活動時,筆者首先設計了符合學生書寫水平的比賽活動,并在全校晨會上表彰獲獎作品,再將優秀的書法作品展示在校園內的展板,此外還結合學生的作品撰寫了宣傳稿件發布到互聯網上,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書法的氛圍。
2.舉辦書法講座
桂林市有很多研究石刻文化的大家,筆者以學校的名義向他們發出邀請,請他們開展書法講座。這樣的書法講座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能推動書法教學質量提升,讓學生受益匪淺,讓桂海碑林文化和漢字書寫走進學生的內心,同時會讓學校的文化活動更具底蘊。
四、關于提升書寫能力的創新實踐活動的思考
(一)教師需堅定傳承桂林石刻文化的信念
桂海碑林書法石刻文化是桂林石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桂林書法教師理應在開展書法教學時,引導學生主動傳承桂林石刻文化。當然,教師要幫助學生批判性地看待桂海碑林書法石刻文化,取其精華,取齊糟粕,讓經典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為了讓石刻文化進入校園,展示它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對桂林石刻文化的熱愛,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桂林石刻文化的資源優勢,堅定地帶領學生從多角度認識書法石刻文化,讓學生受到影響,自覺將桂林地方特色文化發揚光大。
(二)教師要引導學生專注練習
在當下,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漸成為書法教學的一大重點。在創新書法教學時,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進行長時間、不間斷的書法練習,讓學生從漢字的偏旁部首、間架結構開始學習,并由此逐漸掌握評價漢字的方法,提升書寫能力和鑒賞能力。
(三)教師要堅定創新教學方法的決心
桂海碑林博物館中的很多經典書法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欣賞價值,書法教師在開展教學前,要改變教學觀念,積極引入桂海碑林的經典書法石刻作品,借助這些碑文引導學生了解書法文化,深刻領悟書法精髓,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書法教學的內容,提高書法教學的質量,也可以為學生循序漸進參與書法學習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在學校組織的教學研討會議上,教師也要積極參與討論,總結教學規律。此外,教師還要結合桂海碑林的經典作品認真編寫書法類校本課程,逐步提高書法教學質量。
結語
書法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目前的中學書法教育仍不夠有成效,教師需著力轉變學生和家長的觀念,創新書法教學,以提升學生的書法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合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將桂海碑林書法石刻作品等資源引入書法課堂,讓學生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深入感受本土的優秀文化,對漢字及當地文化產生更加強烈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孫富民.當今書法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D].開封:河南大學,2011.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桂林石刻文化[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3]李萌.桂林宋代摩崖石刻藝術特色及其書法價值[J].美與時代(中),2021(03):102-103.
[4]戴柯,文雯.新媒體時代書法文化傳播形式研究:以桂海碑林博物館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8,4(0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