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紅
(河南省鄭州美中商都婦產醫院 鄭州 450047)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生長,雖為良性病變,但其擁有類似于惡性腫瘤的性質,如浸潤性生長、種植,甚至轉移生長[1~2]。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癥狀表現為痛經、月經異常等,部分嚴重患者會引起不孕、子宮增大現象,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屈螺酮炔雌醇是一種由屈螺酮和炔雌醇組成的復方制劑,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常用藥物,可避免雌激素、雄激素結合發生副作用,能夠使子宮內膜產生萎縮現象,從而達到使增生組織脫落而起到治療的目的[4~5]。少腹逐瘀顆粒是由當歸、赤芍、小茴香、蒲黃等中藥成分組成的中藥復方制劑,具有清熱養血、消癥破積、活血逐瘀之功效,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6]。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探究少腹逐瘀顆粒聯合屈螺酮炔雌醇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9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62 例分為對照組(31 例)和觀察組(31 例)。對照組病程5 個月至5 年,平均病程(3.31±0.69)年;年齡20~42 歲,平均年齡(30.51±3.49)歲;月經周期22~45 d,平均(33.20±3.41)d。觀察組病程5 個月至5 年,平均病程(3.28±0.57)年;年齡21~41 歲,平均年齡(30.21±3.32)歲;月經周期23~46 d,平均(33.42±3.27)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倫理審批號:2019KPI-16482)。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2015 年《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指南》[7]中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標準;(2)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3)近期無妊娠意愿。排除標準:(1)既往有腹部手術使者;(2)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者;(4)入組前接受其他藥物治療者;(5)合并惡性腫瘤者;(6)伴有感染性疾病者;(7)伴有造血、凝血功能異常者;(8)伴有生殖系統病變者;(9)伴有糖尿病、高血壓者;(10)伴有嚴重認知障礙者;(11)伴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國藥準字H20140972)治療,于月經來潮后第5 天服用,1片/d,口服至下次月經來潮第1 天,以此為一個周期。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少腹逐瘀顆粒(國藥準字Z20000041)治療,于月經來潮后第5 天服用,1袋/次,3 次/d,開水沖服,口服至下次月經來潮第1天,以此為一個周期。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 個月經周期。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治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經B 超檢查未發現盆腔包塊;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經B 超檢查發現盆腔內包塊直徑縮小超過75%以上;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得到緩解,經B 超檢查發現盆腔內包塊直徑縮小在50%~75%;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且盆腔內包塊直徑無任何變化。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2)盆腔內包塊直徑:于治療前后采用由企晟(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智能超聲檢測儀(飛利浦EPIQ5)測量患者盆腔內包塊直徑。(3)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于治療前后分別抽取患者肘靜脈血5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法測定兩組患者血清CA125 水平,正常值為<35.00 U/ml。(4)痛經評分:于治療前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估兩組患者經期疼痛情況,該評分量表共計0~10 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5)血清性激素水平:采集兩組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6 ml,采集時間為治療前和治療后每次月經來潮第3 天,離心處理后取上層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激素(LH)。(6)炎癥介質:血液采集與上述一致,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7)不良反應。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盆腔包塊直徑、CA125 水平和VA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盆腔包塊直徑、CA125 水平和VAS 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盆腔包塊直徑短于對照組,VAS 評分、CA125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盆腔包塊直徑、CA125 水平和VAS 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盆腔包塊直徑、CA125 水平和VAS 評分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E2、LH、FSH 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E2、LH、FSH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炎癥介質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hs-CRP、TNF-α、IL-6 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hs-CRP、TNF-α、IL-6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癥介質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炎癥介質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若治療不及時,將會隨著病情進展誘發其他并發癥,加劇患者痛經程度,嚴重者甚至導致不孕或流產,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8~9]。臨床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采用手術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主要通過將子宮內膜病變組織切除來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手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且術后復發率較高,預后效果欠佳;藥物治療是通過藥物抑制卵巢周期性內分泌刺激,使增生的子宮內膜組織脫落[10~11]。屈螺酮炔雌醇是一種復合甾體激素制劑,其藥理機制為通過抑制卵巢功能減弱病灶活性,并通過減少前列腺素分泌與月經量,使宮腔內壓力減輕,子宮痙攣現象得到緩解,從而使增生組織脫落而起到治療的作用,進而控制病情發展,其還具有保護生育功能,預防復發等作用[12~13]。
中醫將子宮內膜異位癥歸屬于“不孕、痛經”等范疇,認為發病原因為氣血失調、瘀血阻滯、臟腑功能紊亂等,故治療應以活血散寒、化瘀通絡為原則[14]。少腹逐瘀顆粒是一種復方中成藥,具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輔助治療作用[15]。E2是維持機體子宮內膜平衡的重要激素,其水平升高易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癥;LH、FSH 水平可反應腦垂體的分泌功能情況[16]。CA125 是一種糖蛋白,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早期檢測與診斷[17]。CRP、TNF-α、IL-6 等炎癥介質水平增高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形成的主要誘因,CRP 是一類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能夠受刺激TNF-α、IL-6 水平上升,因此降低CRP、TNF-α、IL-6 水平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關鍵[1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觀察組治療后盆腔包塊直徑更短,VAS 評 分、CA125、E2、LH、FSH、CRP、TNF-α、IL-6 水平更低(P<0.05)。這提示少腹逐瘀顆粒聯合屈螺酮炔雌醇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療效顯著,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痛經程度,改善性激素水平,抑制機體炎癥反應。少腹逐瘀顆粒主要成分有當歸、延胡索、川芎、小茴香等,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潤燥滑腸之功效;延胡索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之功效;小茴香具有理氣和胃、散寒止痛之功效。現代藥理表明[19],當歸可增加黃體酮含量,進而抑制E2、LH、FSH 過度分泌;延胡索富含多種生物堿,能夠分泌垂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川芎可調節內分泌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小茴香可作用于輸卵管,使蛋白濃度降低,改善性激素水平。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在屈螺酮炔雌醇治療基礎上加用少腹逐瘀顆粒治療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會對機體造成刺激,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與單用屈螺酮炔雌醇治療相比,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聯合少腹逐瘀顆粒治療效果顯著,利于緩解患者痛經程度,改善性激素水平,抑制機體炎癥反應,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