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青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第二醫院 興國 342400)
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常見病,主要因新生兒臟腑嬌嫩,免疫力低下引起,皮膚黃染與鞏膜黃染為典型的癥狀表現,少部分患兒還表現為肝功能損傷,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對改善患兒預后尤為重要[1~2]。目前,藍光照射是臨床治療高膽紅素血癥的常用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損傷小等特點,但治療時間較長易產生發熱、皮疹等不良反應[3~4]。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屬于一種腸道微生態抑制劑,可促進肝腸循環而加速膽紅素排出,在高膽紅素血癥治療中具有較高價值[5~6]?;诖耍狙芯恳愿吣懠t素血癥新生兒為研究對象,探究雙歧桿菌四聯活菌聯合間歇藍光照射治療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60 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0 例)和觀察組(30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2 例;出生體質量3 224~4 259 g,平均體質量(3 654.31±546.69)g;胎齡37~42 周,平均(38.16±0.75)周;日齡3~13 d,平均日齡(7.46±1.75)d;足月兒20 例,早產兒10 例。觀察組男14例,女16 例;出生體質量3 232~4 261 g,平均體質量(3 648.42±545.52)g;胎齡37~42 周,平均(38.13±0.55)周;日齡3~13 d,平均日齡(7.42±1.65)d;足月兒22 例,早產兒8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倫理審批號:2018KPJ-5468954)。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7]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患兒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造血功能異常;(2)因敗血癥、溶血病等引起高膽紅素血癥;(3)先天性染色體急性或染色體異常;(4)嚴重感染;(5)對本研究藥物過敏;(6)存在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7)遺傳代謝疾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保溫、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間歇藍光(寧波戴維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型號rp-90AB)照射治療,治療前先使用黑布遮蓋患兒眼睛、會陰部等,其他部位接受藍光照射治療,將儀器波長設置為420~470 nm,皮膚與燈管之間保持33~50 cm,每次藍光照射時間為8 h,間隔12 h 后再進行藍光照射。藍光照射期間嚴密觀察患兒皮膚狀況和生命體征,定期給患兒翻身,連續治療7 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國藥準字S20060010)治療,間隙藍光照射治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雙歧桿菌四聯活菌使用劑量為0.5 g/次,1 次/d,溫水溶解服用。連續治療7 d。
1.4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顯效,患兒經治療后血清膽紅素恢復正常值,皮膚黃染消失;有效,患兒經治療后皮膚黃染現象有所緩解,血清膽紅素接近正常值;無效,患兒經治療后皮膚黃染現象與血清膽紅素指標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傆行?顯效+有效。(2)膽紅素指標:采集兩組患兒空腹靜脈血2 ml,采用全自動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5800 型)于治療前后檢測兩組患兒膽紅素指標,包括經皮黃疸指數(TCB)、直接膽紅素(DB)、血清膽紅素(TSB)。(3)免疫功能:血液采集與上述一致,于治療前和治療后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水 平,并計算CD4+/CD8+比值。(4)炎癥介質水平:血液采集與上述一致,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于治療前后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 反應蛋白(CRP)、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5)肝功能指標:采集兩組患兒外周靜脈血2 ml,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測定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總膽紅素(TBil)水平。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膽紅素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TSB、DB、TCB 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TSB、DB、TCB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膽紅素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膽紅素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CD3+、CD4+水平與CD4+/CD8+比值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AST、ALT、TBil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的常見疾病,由于新生兒各器官發育尚未完全,膽紅素過高時,肝臟不能及時完全代謝,易出現膽紅素腦病,使T 淋巴細胞亞群失衡,對機體肝臟、腎臟等多個免疫系統造成損傷,甚至導致患兒殘疾或死亡[7~9]。
藍光照射治療是治療新生兒膽紅素血癥的常用方法,但患兒在治療期間易出現發熱、皮疹等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故需使用其他藥物配合以提高療效[10~11]。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是微生物活菌抑制劑,可促進腸道厭氧菌的生產,抑制大腸埃希菌等腸道致病菌生長,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還可促進代謝產物排出,促使膽紅素還原[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膽紅素指標低于對照組,肝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間歇藍光照射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利于增強高膽紅素血癥患兒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療效確切。分析其原因在于,雙歧桿菌屬于腸道重要益生菌,能夠較好地調節腸道菌群,可促進膽紅素排出,從而使膽汁瘀積消除,改善臨床癥狀;此外,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包含4 種菌群,能夠有效調節腸道菌群,減少膽汁酸重吸收,抑制致病菌,利于建立正常腸道菌群,從而降低膽紅素,增強機體免疫力[14]。當患兒膽紅素降低時,會減少肝功能負荷,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可有效保護患兒肝功能免受損害。CRP 是臨床用于反映機體炎癥的敏感性指標,其水平變化會對肝細胞的合成造成影響IL-6、TNF-α 水平升高會對機體腸黏膜造成損傷,加重患兒病情發展[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IL-6、TNF-α、CRP 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間歇藍光照射能夠有效降低患兒機體炎癥反應。聶小紅[16]研究所示,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能夠促進膽紅素代謝,有效調控新生兒黃疸的腸道菌群數,減輕炎癥反應,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進一步證明兩者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作用,對炎癥因子水平的調節作用更強,利于減輕患兒機體炎癥反應,進而控制病情發展。
綜上所述,與單用間歇性藍光照射治療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相比,與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治療更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降低膽紅素,改善患兒炎癥狀態和肝功能,從而增強患兒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