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愛華 劉淑娜 劉靜
(河南省鄭州人民醫院 鄭州 450053)
面部過敏性皮炎是臨床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易發于春秋季,是由于皮膚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某些外源性物質,導致皮膚黏膜接觸部位出現炎癥性反應[1]。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發病多見于眼瞼周圍面頰,逐漸發展至全面部出現局部紅斑、粟粒大小紅色丘疹、細小糠狀磷屑,并伴隨腫脹、瘙癢等癥狀,反復發作會出現色素沉著,不僅會對面部美觀造成影響,還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水平[2~3]。臨床治療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多采用LED 光療儀,其發射的黃光具有強光源、高純度、均勻的能量密度等優勢,在修復肌膚老化、炎性痤瘡和皮膚灼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但該方法治療較長時間后容易復發,因此,應與其他治療結合應用,以提高療效[4]。面部過敏性皮炎屬中醫“桃花癬、面瘡”范疇,是由于稟賦不耐、外受藥毒、內蘊肌膚、郁而生熱所致,治療主要以調理肺腑氣血、清熱解毒為主。復方黃柏液具有消腫祛腐、清熱解毒之效,在傷口感染、瘡潰瘍后的陽癥中應用較為廣泛[5]。本研究旨在探究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應用復方黃柏液濕敷聯合黃光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收治的60 例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 例。觀察組男11 例,女19 例;年齡18~47 歲,平均年齡(32.16±3.65)歲;病程1~7 d,平均病程(3.87±0.59)d。對照組男12 例,女18 例;年齡19~48 歲,平均年齡(33.24±3.67)歲;病程2~6 d,平均病程(3.85±0.61)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IISC-202014687)。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14 版)》[6]中過敏性皮炎的診斷標準者;面部存在瘙癢和灼熱癥狀者;皮疹集中在面部者;自愿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嚴重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免疫系統疾病者;對黃光治療存在禁忌證或對復方黃柏液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黃光治療。具體治療如下:患者取平臥位,將頭部用消毒毛巾包住,對患者進行面部清潔后,采用LED 光皮治療儀(徐州市科諾醫療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型號:KN-7000d)對患者面部進行黃光照射,保持光斑距離面部6 cm,黃光為波長設置為590 nm,光輸出強度為20 mW/cm2,治療時間為20 min/次,1 次/d。觀察組患者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使用復方黃柏液涂劑(國藥準字Z10950097)濕敷,將8~12 層藥液潤濕的紗布濕敷患處,濕敷時間為20~30 min/次,2 次/d。兩組連續治療1 周。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皮膚癥狀、角質層屏障功能和生活質量。(1)臨床療效。顯效:患者治療后皮膚癥狀基本消失,且療效指數為70%~100%;有效:患者治療后皮膚癥狀有所減輕,且療效指數為25%~69%;無效:患者治療后未達上述標準。療效指數=(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治療前評分×10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皮膚癥狀。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評估患者皮膚癥狀,包括發熱、顏色、鱗屑、糜爛、腫脹、滲出指數和瘙癢程度等7 項內容,每項0~3分,其中發熱:無發熱計0 分,自感輕度發熱計1 分,中度發熱計2 分,重度發熱計3 分;顏色:皮膚顏色正常計0 分,皮膚顏色呈淺紅色計1 分,皮膚顏色呈紅色計2 分,皮膚顏色呈大面積潮紅計3 分;鱗屑:無鱗屑計0 分,輕微鱗屑計1 分,明顯鱗屑計2 分,嚴重鱗屑計3 分;糜爛:無糜爛計0 分,輕度糜爛計1 分,中度糜爛計2 分,重度糜爛計3 分;腫脹:無腫脹計0 分,輕微腫脹計1 分,明顯腫脹計2 分,重度腫脹計3 分;滲出:無滲出計0 分,輕度滲出計1 分,中度滲出計2 分,重度滲出計3 分;瘙癢:無瘙癢感計0 分,輕度瘙癢計1 分,瘙癢程度可承受計2 分,瘙癢程度難以承受計3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皮膚癥狀越嚴重。(3)角質層屏障評估。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生理參數檢測儀對患者水合度、皮脂含量和酸堿度進行檢測。(4)生活質量。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DLQI)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由患者獨立完成問卷,內容包括尷尬、家庭勞動、瘙癢、個人關系、工作、社交、體育活動、食物、性生活和治療10 項,每項0~3 分,總分30 分,得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皮膚癥狀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皮膚癥狀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皮膚癥狀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皮膚癥狀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皮膚癥狀評分對比(分,±s)
2.3 兩組角質層屏障功能對比 兩組治療前水合度、皮脂含量、酸堿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水合度、皮脂含量均升高,酸堿度均降低,且觀察組皮脂含量、水合度高于對照組,酸堿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角質層屏障功能對比(±s)

表3 兩組角質層屏障功能對比(±s)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s)

表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s)
面部過敏性皮炎是由過敏原引起的皮膚炎癥反應,發病因素比較復雜,主要與精神情緒、氣候、化妝品及不良飲食等因素相關,病理變化表現為表層細胞間質和細胞內水腫,皮損淺層呈毛細血管擴張,水腫和單核細胞浸潤[7~8]。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瘙癢、發熱、糜爛和鱗屑等癥狀,病情遷徙難愈,且易反復發作,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9~10]。因此,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尤為重要。
LED 黃光是一種冷光源,低劑量LED 黃光照射能夠增強組織的修復能力,促進皮膚組織和神經再生。同時,采用波長為590 nm 的黃光連續照射皮膚,能夠改變細胞線粒體膜結構,分泌刺激因子,刺激成纖維細胞的生成,利于增強皮膚免疫功能,改善皮炎癥狀,但由于面部過敏性皮炎病機較為復雜,單項治療效果難達預期,因此應與其他治療聯合應用以提高治療效果[11~12]。中醫認為面部過敏性皮炎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后天內傷飲食、情志不調、毒邪侵襲肌表,外邪內蘊,生濕化熱聚集于皮膚所致,因此治療應以疏風清熱、運脾解毒為主。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皮脂含量和水合度高于對照組,皮膚癥狀評分、酸堿度和生活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這表明復方黃柏液濕敷聯合黃光治療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皮膚癥狀和角質層屏障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究其原因可知,復方黃柏液由多種藥材組成,其中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連翹具有解毒療瘡之效;蒲公英具有利尿散結、清熱解毒之效;金銀花具有消炎退腫之效;蜈蚣具有攻毒散結、熄風鎮痙、通絡止痛之效。諸藥合用,可祛腐消腫、清熱解毒[13]。現代藥理學表明[14~15],復方黃柏液濕敷能夠抑制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致炎因子的滲出,從而改善皮膚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復方黃柏液聯合黃光治療,能夠形成協同互補作用,利于提高患者角質層水合度,促進皮質合成,修復角質層屏障功能。
綜上所述,復方黃柏液濕敷聯合黃光治療面部過敏性皮炎患者,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皮膚癥狀,促進角質層屏障功能修復,提升其生活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