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君 周紀燦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解讀》強調:“在語文學習中,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步具有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傳承和發展的能力,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加強革命文化教學尤為重要。為此,我們從講革命家書、誦革命名篇、演革命故事三個方面來加強中職語文革命文化作品課后實踐活動教學,引導學生走近革命文化,親近革命文化,學習革命文化。
一、講革命家書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中職語文課標)指出:“引導學生閱讀中國革命傳統作品,深入學習革命志士及廣大群眾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愛國精神和崇高品質……進一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堅定理想信念,陶冶情操,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教師要在中職語文革命文化作品教學中開展好講革命家書語文實踐活動。
(一)講革命家書的準備階段
首先,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收集革命家書的資料,深入了解中國革命過程中涌現出的英雄人物和事跡,感受革命英雄大無畏的革命氣概,體認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其次,學生對收集的革命家書資料進行整理,制作革命家書講解課件。最后,學生撰寫革命家書講解詞。革命家書講解詞的寫作要符合講解詞的格式。此外,學生還要做到講解清楚、講出亮點、講出重點、講出情感。這三個環節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寫作能力。
(二)革命家書的講解階段
每天晚自習,我們會選出一名學生,用5分鐘時間講革命家書。根據學情,我們循序漸進地開展革命家書講解活動,要求學生制作精美的PPT,講解時做到聲情并茂。在講革命家書的過程中,學生學習了一份份革命家書。對于講革命家書的學生來說,革命家書的準備、講解的過程就是自己對革命家書內容的整理、理解、背誦和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學習革命家書中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在準備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有效整合革命文化學習資源,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革命文化作品。因此,講革命家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提高自我的過程。這個整理、理解、背誦、講解的過程,不僅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對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起到了助推作用,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和鼓舞、潤物無聲的震撼和感染。
講革命家書活動,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堅定了學生的理想信念,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點燃了學生對革命文化作品的熱愛之情,促使學生以革命家書中的革命英雄事跡為指引,成為愛黨、愛國、愛人民、愛集體、愛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好青年。
二、誦革命名篇
中職語文革命文化作品課后實踐活動之誦革命名篇,也是中職語文課標中的學習任務之一。中職語文課標強調,“誦讀革命先輩的名篇佳作,體會崇高的革命情懷”,要求學生誦讀革命文化名篇佳作,學習革命文化,感悟革命文化催人奮進的力量。而在課中誦讀革命詩歌的同時,在課后實踐活動中誦讀革命文化作品中的名篇佳作,更是學習革命文化作品的最佳路徑。
第一,學生通過誦讀革命文化作品中的名篇佳作,感受作品情感,感悟革命精神。
第二,學生誦讀革命文化作品中的名篇佳作,學習誦讀技巧,學習革命精神。在誦讀革命文化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要想把革命文化作品中蘊含的革命精神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出來,就需要掌握革命文化作品的感情基調。此外,學生可通過名家朗誦欣賞、配樂詩朗誦欣賞、跟讀、仿讀、誦讀等形式學習朗誦技巧,在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中揣摩革命精神,感悟革命精神。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理解、思考、揣摩、感悟、內化的過程。
第三,學生參加誦讀革命文化作品比賽,弘揚革命精神。為了激發學生對革命文化的熱愛,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情感,感悟革命精神,學習誦讀技巧。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參加班級誦讀比賽、校級誦讀比賽、市級誦讀比賽、省級誦讀比賽等。學生全員參與班級誦讀比賽和校級誦讀比賽,激發了學習革命文化的興趣,在鏗鏘有力、熱血沸騰的誦讀中弘揚長征精神、抗戰精神、焦裕祿精神等。這是對偉大革命精神的傳承。
三、演革命故事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解讀》指出:“中職語文特別重視體現職業教育特色,注重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的聯系,利用或設置職場情境,突出實踐取向。”這就需要將中職語文課后實踐活動與專業緊密對接。只有恰當的活動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才能使學生在語文與專業緊密對接的活動過程中走近革命文化,引導學生以舞蹈表演、課本劇等方式來演革命故事。
對幼兒保育專業的學生來說,舞蹈表演是專業基本功之一。學生可在舞蹈創作的過程中梳理整合革命事件,深入理解革命文化,分析革命人物的鮮明形象,挖掘作品中的革命事件、革命人物所彰顯的革命精神,并以此來確定舞蹈編排主題、選擇舞蹈背景音樂等。這一切都基于對革命文化作品中革命事件的準確、深入的學習,基于對革命文化作品中革命人物、革命情感的精心提煉、用心思考、一心挖掘、專心揣摩、細心雕琢、精心打磨和全心練習。
例如,學習了孫犁的《荷花淀》后,學生被文中那些在抗日戰爭中保家衛國的愛國農村青年深深鼓舞。幼兒保育專業的學生課后再次深入研讀小說《荷花淀》,編排舞蹈《荷花淀》。在課中學習的基礎上,舞蹈小組的學生課后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集體多次研讀小說,全面深入地體會小說主題,分析水生等愛國青年剛烈堅韌的形象,全面深入學習抗戰精神。為了編排好詮釋抗戰精神的舞蹈《荷花淀》,學生在自主思考、分析、整合、創作的過程中,多次和語文教師、舞蹈教師溝通交流。經過多次排練、打磨,舞蹈《荷花淀》在學校全員化技能大賽中取得了好成績。
學生在舞蹈的編排、表演中感受《荷花淀》中農村青年保家衛國的愛國之情,感悟偉大的抗戰精神,感恩無數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志士。更關鍵的是,學生把偉大的抗戰精神和自我成長緊密結合,學習革命好榜樣。經過這樣扎實有效的課后實踐活動,學生創作出有震撼力、感染力、生命力的優秀革命文化舞蹈作品。這也是對革命文化作品的深入學習。學生積極主動地將革命文化作品和專業學習緊密對接,穿越時空與革命人物進行靈魂對話,是對革命英雄人物的禮贊,是對革命精神的弘揚。
我們從講革命家書、誦革命名篇、演革命故事三個方面來加強中職語文革命文化作品課后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厚植了學生的理想信念,培養了學生的高尚愛國情懷。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是對革命文化的弘揚與傳承。
(本文系鄭州市教育科學重點研究課題“中職語文革命文化教學的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2-ZJKZD-S87-001)
(本欄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