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世,位艷艷
鄭州市骨科醫院手術室,河南 鄭州 450000
膝關節骨折是骨科中的常見病,大多是因暴力因素所致,雖然治療有效率高,但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術后護理干預,就可能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如關節疼痛、關節功能障礙等,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響的同時也會影響正常生活。老年人因年齡大、機體功能逐漸退化、鈣元素流失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膝關節骨折的發生率。常見的膝關節骨折有髕骨骨折、脛骨平臺骨折、股骨骨折等,患者會出現膝關節腫脹、疼痛等癥狀。為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時予以治療很關鍵[1]。臨床常用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大多數情況下主張應用手術治療。膝關節作為人體最重要的負重關節治療要求較高,可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手術治療方法,通過手術可恢復其關節面平整及負重力線,術后為促進患者的康復予以護理措施是必要的,但不同護理方法效果不同,所以應選擇一種高效的、有效的護理方法以改善其膝關節功能[2]。本研究探討老年膝關節骨折患者術后采用疼痛控制護理對膝關節功能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9 月—2020 年10 月鄭州市骨科醫院收治的75例老年膝關節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采取手術治療,按照奇偶數分組法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8例)。對照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64~78歲,平均年齡(70.6±3.5)歲;其中髕骨骨折11例,脛骨平臺骨折14例,股骨骨折12 例。觀察組男21 例,女17 例;年齡65~78歲,平均年齡(70.4±3.6)歲;其中髕骨骨折13例,脛骨平臺骨折10 例,股骨骨折15 例。納入標準:(1)符合膝關節骨折的診斷標準且均實施手術治療。(2)神志清楚可正常溝通交流。(3)臨床影像學資料完整無缺失。(4)可積極配合臨床工作。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或抑郁癥無法配合研究。(2)凝血機制異常或有惡性腫瘤。(3)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衰竭。(4)因個人原因未完成研究中途退出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全部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相關知情書,本研究經樣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手術前,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展開健康宣教普及有關膝關節骨折的相關知識并強調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常規心理指導,如合理有效的術前準備、生活護理、術后感染和并發癥預防等,術后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用藥、飲食、康復鍛煉等方面的指導。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疼痛控制護理。(1)術后患者情緒穩定后展開疼痛宣教。講解疼痛發生的原因并評估其疼痛程度,告知患者術后出現疼痛很正常,可通過聽輕音樂、看書、與人聊天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進而緩解疼痛。(2)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患者術后活動受限不能下床活動,患者年齡較大且多數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很容易出現焦慮、易怒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可引導其訴說自身想法并有針對性地予以心理疏導,同時予以其鼓勵和支持,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3)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后,根據其耐受情況予以對應措施。疼痛劇烈難以忍受的患者可予以自控鎮痛泵以減輕其疼痛程度。術后24 h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家屬冰敷腫痛部位,以此來抑制神經敏感性及細胞活性,增加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同時還可以協助其采用坐位或臥位,指導患者放松全身肌肉,緩慢呼氣、吸氣放松身心進而緩解疼痛。(4)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體質等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注意指導患者術后合理飲食,增加高蛋白、維生素等食物的攝入,多吃新鮮的水果及蔬菜補充機體營養需求,禁止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影響傷口恢復。(5)鼓勵患者盡早進行功能鍛煉。可先指導患者在病床上展開肢體被動訓練,等到病情基本穩定后指導患者下床活動,練習站立、平衡力等,予以助行器練習步行,隨病情恢復程度可進行上下樓梯等訓練,具體的訓練強度及時間要以患者的恢復情況為主,同時護理人員也要全程陪伴并指導,加強訓練,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加快傷口的愈合,進而有效改善其膝關節功能。
(1)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范圍0~10 分,0 分為無痛;1~3分為輕微疼痛可忍受;4~6 分為中度疼痛尚可忍受;7~9分為重度疼痛難以忍受;10分為劇烈疼痛難以忍受。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強烈。(2)膝關節功能。采用膝關節HSS評分量表(HSS)評估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共有6方面內容,滿分100分,≥85分為優;70~84分為良;60~69分為中;≤59分為差。評分越高,表示膝關節功能恢復越好。(3)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8 項內容,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佳。(4)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調查表評估護理滿意度,滿分100 分,≥80 分為非常滿意;50~79 分為基本滿意;<50分為不滿意。(5)治療依從性。可分為完全依從(可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部分依從(可配合臨床部分治療及護理工作)、不依從(完全不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BZ_12_2050_543_2065_576)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1 周后、護理2 周后、護理1 個月后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VAS評分情況(BZ_12_2050_543_2065_576)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HSS 評分、SF-36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HSS 評分、SF-36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SS評分、SF-36評分情況(BZ_12_2050_543_2065_576)分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情況 例(%)
膝關節是人體最重要的負重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為人體最大且構造最復雜、損傷機會較多的關節,屬于滑車關節。當其受到較大應力時就會導致關節內骨折,臨床骨科中脛骨平臺骨折、髕骨骨折、股骨骨折患者比較常見,患者一旦發生骨折,其骨折端會產生較為嚴重的疼痛感,且膝關節局部還會出現水腫的癥狀,會限制患者活動,降低生活質量,因此及時予以有效治療很重要[3]。臨床中膝關節骨折患者大多會選擇手術治療,其效果明顯,對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但術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降低治療效果的同時也會影響預后恢復。有研究[4]顯示,術后予以護理干預措施,不僅能促進病情恢復,還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
疼痛控制護理的應用,主要是減輕患者的疼痛,引導其進行功能訓練以促進膝關節功能的恢復。術后實施護理時,護理人員會在患者情緒穩定后進行疼痛宣教,評估疼痛程度并轉移注意力以緩解疼痛,且患者年齡大、想法較多,受疾病影響會引發焦慮、易怒等不良情緒,降低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會積極與其交流予以針對性心理疏導,加強患者治療的信心[5-6]。另外,結合患者的術后疼痛情況,護理人員會予以自控鎮痛泵、冰敷、變換體位的方式減輕疼痛感,同時也會制定符合患者的飲食方案,滿足其機體營養需求,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多食用新鮮蔬菜及水果。此外,術后患者不能長期臥床需要盡早進行功能鍛煉,護理人員會結合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指導其下床活動、上下樓梯等,全程陪伴指導防止出現意外,以此來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輕疼痛感,加快傷口的愈合進而有效改善其膝關節功能[7-8]。有研究[9-11]結果顯示,疼痛控制護理在老年膝關節術后可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治療依從性,其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表明,疼痛控制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狀況,減輕患者痛苦,樹立治愈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疼痛控制護理能夠提升臨床療效,在加快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同時,在極大程度上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對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一定作用。與張瑩等[12]、楊紅[13]、王于藍等[14]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老年膝關節骨患者術后應用疼痛控制護理可有效減輕疼痛,提高其治療依從性的同時改善膝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進而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